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35篇
林业   162篇
农学   434篇
基础科学   469篇
  528篇
综合类   1797篇
农作物   227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603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22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水稻病程相关蛋白质OsPR1A的表达受上游抗病基因Xa21调控,接菌后早期启动Xa21介导的OsPR1A较高水平表达对水稻抵抗白叶枯病菌至关重要。同时OsPR1A也受到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Xoo)的诱导表达。对于OsPR1A的研究绝大部分是作为抗性反应发生的标志基因佐证其他基因或途径在抗性中的作用,缺乏直接的证据证实OsPR1A本身的生物学功能。【目的】通过获得OsPR1a-OX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调查其表型及农艺性状,并明确OsPR1A蛋白质表达与抗性的关系,为鉴定OsPR1A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OsPR1a-OX转化载体转入到水稻受体4021中,利用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分别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筛选并鉴定OsPR1A超表达阳性纯合株系。在成熟期,调查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表型及农艺性状(株高、穗长、分蘖数、结实率和籽粒大小等)。在31℃条件下,将生长2周的水稻幼苗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接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并在接菌0、2、4、6、8、10和12 d时测量病斑长度。在接菌0、4和6 d时,收集TP309、4021和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水稻叶片,提取蛋白质,利用WB技术检测OsPR1A的表达特征。【结果】构建了OsPR1a-OX转化载体,并转入到受体4021中,筛选并鉴定到2个OsPR1A超表达转基因纯合株系(#704和#709)。调查了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在成熟期的表型及农艺性状,与对照4021相比,#704和#709的株高较矮、穗长较短、分蘖数减少、结实率降低,但籽粒稍大,可能与结实率低有关。在31℃条件下,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的病斑长度与对照4021相比明显缩短,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接菌0、4和6 d的材料中,超表达转基因植株#704和#709中OsPR1A始终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丰度,从而提高了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结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OsPR1A超表达转基因植株;超表达OsPR1A影响到水稻的正常发育过程;超表达OsPR1A后增强了Xa21介导的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屈菜低温应答过程的转录组分析发现膜脂不饱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一定过程中发生变化,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FAD2在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为正"V"型,且表达量变化显著。利用NCBI等在线软件对序列进行相关生物学信息分析,并对白屈菜FAD家族成员FAD2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进行克隆,并命名为CmFAD2。选用克隆载体pMD-19-T,转化大肠杆菌DH5α,测序验证序列正确性及完整性。将目的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RI-201-AN连接构建重组DNA pRI-201-AN-Cm FAD2,电击法转化农杆菌LBA4404,利用菌液PCR法验证成功。该基因可作为药用植物抗寒品种创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疆马疱疹病毒1型(EHV-1)主要毒力基因遗传进化情况并构建TK基因缺失株,本研究以EHV-1 XJ2015株DNA为模板,对其主要毒力基因TK、gI和gE全长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扩增TK基因左右重组臂TKL和TKR,构建质粒pUC-TKLR,将扩增后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含有CMV+polyA)插入pUC-TKLR质粒,构建TK基因缺失打靶质粒。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XJ2015株与国外EHV-1分离株TK、gI和gE基因同源性均较高,分别为99.8%~100.0%、99.6%~100.0%和99.9%~100.0%;与EHV-3分离株同源性均最低,分别为72.9%、59.4%和62.1%;遗传进化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与国外EHV-1同属于一个遗传进化分支,与EHV-9和EHV-4进化关系较近,但与EHV-3进化关系较远,表明XJ2015毒株与国外EHV-1毒株TK、gI、gE基因核苷酸上差异不明显,没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功能基因保守且进化缓慢,同源基因功能相同或相近;经PCR扩增、酶切、测序及转染鉴定,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用于TK基因缺失的打靶质粒pUC-TKLR-EGFP。通过对EHV-1主要毒力基因的分析及TK基因缺失打靶载体的构建,为新疆地区马鼻肺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T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机工况识别在细化农机作业状态和帮助掌握区域污染物排放趋势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基于拖拉机不同运行状态下的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以及实时油耗等时间序列,首次提出将图像识别方法引入到拖拉机工况识别中的思路,并分别应用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与卷积神经网络对实际作业拖拉机工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参数优化的支持向量机可以较好地实现样本点的工况识别且识别准确度达到99.851 9%,但无法实现农机工况的连续性识别,同时无法对农机工况转换阶段进行有效识别。(2)以拖拉机运行速度与发动机转速等信息构建样本图像来描述农机工况变化的数据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实现农机工况的连续性识别,且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3.3%。本研究在农机工况识别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并为后续农机不同工况下区域污染物排放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双低隐性核不育杂交种沪油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沪油杂1号(原编号SH-19)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雄性不育系20118A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20118A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bbRfRf,临保系的基因型为aabbrfrf,恢复系的基因型为AA__或__BB__.沪油杂1号种子含油量42.43%,芥酸含量0.62%,硫甙含量24.23μmol/g.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kg/hm2,比双高对照汇油50增产11.9%,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3.8%;在上海市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4.0kg/hm2,分别比对照汇油50增产33.6%,比对照沪油15增产15.9%.  相似文献   
6.
肾俞穴,后三里穴与子宫相关的神经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和荧光素双标记法,研究了家兔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外周神经联系。结果显示,支配子宫与肾俞穴、后三里穴的初级传入神经元及交感节后神经元分布节段部分重叠,在腰1(L1)脊神经节有少量的荧光素双标记细胞,约占该节荧光素标记细胞总数的2.6%,表明L1脊神经节有一些初级传入神经元,其周围突分支分布于肾俞穴和子宫,提示子宫与肾俞穴除通过中枢途径联系外,还可通过外周突分支投射的感觉神经元直接相联系;在胸12~荐3(T12~S3)交感神经节出现大量分别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标记细胞,这两种细胞紧密相邻,提示支配子宫和后三里穴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之间,可能还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上述结果为穴位-内脏相关机理提供了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之后 ,农民不仅要承担其他国家农民所承担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 ,还要承担因现行双层经营制度带来的预期不确定性的风险 ,其根源在于现行的经营制度呈现出极大的“体制锁定”的色彩。要打破这种体制锁定 ,必须两条腿走路 :诱致性创新与强制性创新并举。既精减机构 ,明确政府的责、权、利 ,又扶植与培育农民联合体 ,增强市场创新主体分摊成本的能力与赢利能力 ,从而确保新体制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经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对重瓣白玫瑰引种栽培及繁育技术研究表明:该树种 1997~2000年的平均抗寒指数为 2.7,冻害小于Ⅲ级,枝条冻伤长度小于 50%,能正常开花,可以在此安家落户。同时对其形态特征、主要物候期、繁育技术和抚育管理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用薄层层析法和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分别定性和定量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甙,建立了该制剂中黄芪甲甙的色谱质控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