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68篇
水产渔业   19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 生物技术能以许多方式应用于渔业。这也许是因为我们利用多类渔业产品.因为生物技术有一个非常广泛的范围。如果我们将生物技术定义为用工程学方法控制生物尤其它们的细胞的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的技术—譬如在繁殖过程中的生物类型的控制和取自活体细胞的培养.我们就能预期生物技术以大量方式应用于渔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水产动物的染色体操作(Chromosome Manipulation):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水产动物的染色体操作,包括多倍体诱导、雌核发育、雄核发育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瓜菜》2017,(10):1-5
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是植物单倍体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笔者对葫芦科植物离体雌核发育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基因型、取样时期和取样部位、培养基、预处理、栽培季节等对葫芦科蔬菜离体雌核发育的影响,并对离体雌核发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葫芦科蔬菜离体雌核发育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洋与渔业》2012,(3):59-59
大黄鱼“闽优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5—2010)是以在福建宁德市官井洋附近海域捕获的野生鱼种为起始亲本来源.通过常规的群体选择结合雌核发育技术,以生长速度、体型和成活率为主要指标,经5代选育获得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用1500μW/cm2的紫外线照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60 s以进行灭活处理,并使之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卵子受精,在卵子受精后排出第一极体前用6-DMAP(50 mg/L)处理受精卵,持续处理35 min,抑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放,诱导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二脒基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显微观察法,对灭活的长牡蛎精子诱导的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经紫外线灭活过的长牡蛎精子进入栉孔扇贝卵子后发生轻微膨胀;在第一次卵裂中期,精核形成一致密的染色质小体(DCB),位于两组分开的母本染色体之间,不参与核分裂;第一次卵裂结束时DCB滞留于两卵裂球的分裂沟上或进入其中一分裂球中;第二次卵裂过程中,DCB的去向与第一次卵裂时基本一致。6-DMAP处理有效地抑制了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从而使雌核四倍化。对担轮幼虫染色体倍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可以获得6.25%的四倍体幼虫。本研究还对灭活的异源长牡蛎精子诱导栉孔扇贝雌核发育四倍体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倍性、核物质分离紊乱及多精附卵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鱼类人工雌核发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随后的50年里发展迅速。雌核发育可以为纯系建立、性别控制、基因定位等研究提供一种有效途径,乃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活跃领域之一[1-3]。丁(Tincatinca)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是一种广温性鱼类(0~37℃)。主要分布于欧洲,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4]。由于丁雌鱼生长比雄鱼快,Linhart等[5]对其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和雌核发育子代性逆转进行了研究。但到目前为止,与其他大多数鱼类雌核发育研究工作一样,尚未获得功能性雄鱼。本研究旨在对丁人工雌核发育条件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鲫鱼在我国已知有二个种(黑鲫和鲫)和一个亚种(银鲫)。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黑龙江省方正县双凤水库的银鲫作母本,江西兴国红鲤作为父本育出的一个鲫鱼养殖新对象。母本银鲫是三倍体雌核发育。父母红鲤与银鲫是不同种的鱼,这两种鱼人工远缘“杂交”所产生的鲫鱼新一代,名为“异育雌核发育银鲫”简称叫“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人工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潘英 《水产学报》2004,28(6):616-622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银鲫中,除2体倍外,还有3倍体和4倍体。这一事实,小林等人第一次作了报告。之后,由于观察受精过程中的精核和卵核的行为,以及用其它种或其它亚种的精子,使卵受精,而产生的仔鱼,并观察这些仔鱼的形态,明确了8倍体银鲫的繁殖,是由雌核发育(gynogenesis)而来。  相似文献   
10.
近三十年来,国内外海水鱼类的增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以提高增养殖鱼类产量和质量为主要目的的染色体组工程已成为海水鱼类育种的热点.作为一种实用的染色体组操作技术,雌核发育是在雌核控制下的发育,精子只作为"激活源",入卵后不形成雄核,所以后代的遗传特质仅仅来源于母性亲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