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1篇
  免费   401篇
  国内免费   1316篇
林业   369篇
农学   2284篇
基础科学   57篇
  512篇
综合类   4880篇
农作物   1421篇
水产渔业   488篇
畜牧兽医   1505篇
园艺   893篇
植物保护   229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94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363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86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772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760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544篇
  2003年   476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中国不同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籽粒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活性相关基因TaLox-B1的差异和分布,利用小麦4B染色体上的功能标记LOX16LOX18对7个麦区的436份种质资源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到3种TaLox-B1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分别为TaLox-B1a(与高LOX活性相关)、TaLox-B1b(与低LOX活性相关)和杂合型,其频率分别为19.0%、70.4%和10.6%。小麦LOX活性基因不同变异类型在各生态区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TaLox-B1a在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其比例分别为21.1%、19.8%和17.6%;基因型TaLox-B1b在西南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分布较多,比例分别为87.9%、72.5%;杂合型仅存在于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比例分别为14.2%、12.4%和9.8%。利用标记LOX16LOX18对53个自选高代品系进行分子检测,发现自选品系仅有TaLox-B1b与杂合型两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TaLox-B1ab有32个,比例为60.4%。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利于快速鉴定小麦籽粒LOX活性,加速LOX的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青蒿的SRAP最佳扩增体系,并筛选出SRAP多态性引物,本研究以青蒿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Mg^2+、dNTP Mix、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NA模板5种因素5个水平,对青蒿SRAP反应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蒿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0.6μmol/L、Mg^2+2.0 mmol/L、模板DNA 5.1 ng、Taq DNA聚合酶2.0 U、dNTPs 0.25 mmol/L,总体积为25μL。各因素对扩增反应均有不同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dNTPs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不同种质资源的青蒿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在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5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这一结论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青蒿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金丝楸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加深对金丝楸(Catalpa bungei C. A. Mey.)优良无性系资源遗传背景的认识,[方法]本研究运用荧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筛选10对Eco RⅠ+3/MseⅠ+3引物组合,以梓树属的梓树(C.ovata G. Don)、灰楸(C. fargesii Bur.)、光叶楸和‘豫楸1号’良种为对照,在基因组水平上检测定植于河南省洛宁县的75个金丝楸无性系的遗传变异。[结果]总体水平上,在获得的1 177条可统计条带中,1 130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PPBs)达96.01%;不同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0~1.99,平均为1.48±0.03;基因多样度为0.00~0.49,平均为0.28±0.01;Shannon信息指数为0.00~0.69,平均为0.43±0.02。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827 7时可将供试样品分为8组,其中,71个无性系聚为一组,显示出金丝楸无性系遗传背景较狭窄。各无性系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地理隔离对楸树遗传多样性有明显的影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金丝楸无性系当中的63号与其他遗传距离最远,值得重点保护和推广。[结论]形态学性状观察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显示:金丝楸与普通楸树存在较显著的差异,因此,认为金丝楸的分类地位宜做更加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卫星是近年来常用的一种检测基因组DNA多态性的新型DNA标记,因其数量分布广,多态性丰富及检测快速方便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本文就微卫星结构,践态性产生原理和微卫星的应用作一简明介绍。  相似文献   
5.
三河马血液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5匹三河马血清中白蛋白(ALB)、酯酶(Es)、α1-B糖蛋白(A1B)和维生素D结合蛋白(GC)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4个位点中,白蛋白(ALB)和酯酶(Es)位点呈现多态性,其中在白蛋白(ALB)位点发现3个基因型,即AA、AB和BB,由等位基因ALB^A和ALB^B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和0.60;在酯酶(Es)位点发现4个基因型,即FF、II、FI和IS,由等位基因Es^f,Es^I和Es^S控制,其基因频率分别为0.40,0.56和0.04,而α1-B糖蛋白(A1B)、维生素D结合蛋白(GC)2个位点均呈现单态性。  相似文献   
6.
绵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综述了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QTL定位的方法和进展,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鸡的微卫星DNA标记与胴体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青脚麻鸡与隐性白鸡杂交后自交的F2代个体的全净堂重、全净堂率、脂肪宽带、腹脂重和腹脂率6个胴体性状,检测1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标记基因型胴体性状值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MCW328对于10周龄体重和全净膛重两性状各基因型均有显著的差异(P<0.05);ADL292对于腹脂重性状各基因型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对于腹脂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MCW328标记基因与控制10周龄体重和全净膛重QTL连锁,ADL292标记基因与控制腹脂重和腹脂率QTL连锁。  相似文献   
8.
家禽遗传资源评价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家禽遗传资源的现状、评价方法以及各种遗传资源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山东省境内山羊种群的血液生化遗传标记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5个山羊品种中,Tf、Akp及EsⅠ基因座均表现出多态性,Hb和EsⅡ基因座仅分别在崂山奶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Amy未表现出多态性;平均杂合度为0.2876,基因纯合系数在0.6以上,群体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2614,说明这些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较低,其97.386%来自群体内遗传多态现象。基于3个多态位点基因频率的系统发育分析证明,带有共同遗传基础的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和崂山奶山羊遗传距离较近,引进的南非波尔山羊与4个地方山羊品种遗传距离最远。  相似文献   
10.
《四川农场》2004,(3):41-42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起源于法国,1999年正式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