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2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林业   25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27篇
  21篇
综合类   656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47篇
畜牧兽医   3304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9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为多个器官中形成类似结核病的干酪样结节。伪结核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易感动物以家兔、鼠等啮齿动物为主,哺乳动物和禽类也可感染。虽然鸭鹅伪结核病发生较少,但也有报道。北京某麻鸭养殖场曾暴发本病,发病率为22.70%,死亡率为13.60%。需要养殖者给予一定重视。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鉴别、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方面对鸭鹅伪结核病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的侵袭导致很多猪场母猪来源偏杂,容易诱发猪病。虽然猪场非常重视生物安全,但是仍然造成局部地区性流行。笔者分享了工作中接触的典型的案例,供读者参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从2018年8月国内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由于疫情原因造成很多母猪淘汰,不少猪场由于引种困难,采购大量三元母猪,或者来源广泛的二元种猪,造成不少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伪狂犬病压力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而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和产仔旺季较为多发。该病会导致哺乳仔猪发生病毒血症以及神经系统疾病,从而大批量死亡;妊娠母猪感染后会发生繁殖障碍,如流产、死产等;中大型猪感染后会发生肺炎,并影响生长发育。该病在世界范围内都能够发生,且是严重影响我国养猪行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主要疾病,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保育猪伪狂犬病对猪的危害性非常大,而且具有流行性和传染性,一旦一头猪染病,可能会大面积传染,因此必须要做好保育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orcine 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自2011年底以来,PRV发生了变异,传统的PRV弱毒疫苗已不能对PRV变异株提供完全保护,这给我国PR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解安徽省PRV流行特征及其主要毒力基因遗传变异情况。利用PCR技术、细胞接种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兔体接种试验等方法,对安徽省临诊病例中疑似PRV感染的病猪进行病原检测及PRV分离鉴定,并通过设计6对特异性引物对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gEgITKgBgCgD)进行克隆及测序分析。2016—2018年安徽省临诊病例中共分离鉴定15株PRV;PRV分离株主要毒力基因序列均与2011年后国内PRV变异株同源性较高;与2011年前国内PRV经典株序列比对,PRV分离株gEgBgCgD基因存在多个位点的一致性替换、插入或缺失,且gEgC基因多位点突变位于其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本研究分离的15株PRV均为变异株,变异株已成为安徽省主要的流行毒株。15株PRV分离株的gITK基因序列较为保守,而gE、gC蛋白抗原表位区域氨基酸的突变可能导致其毒力及抗原性发生改变。部分PRV分离株与邻近地区PRV序列同源性均为100%,可能与频繁跨省调运生猪、跨区引种等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主要的急性传染病。病原属疱疹病毒科A亚科猪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简称PR)是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疫病。其宿主广泛,猪是该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来源。他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新生仔猪大批死亡,耐过的猪也成为僵猪,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多重PCR检测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3种病原体的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了与CSFV的E2基因、PPV的VP2基因和PRV的gⅡ基因序列互补的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对人为混合的样品中的PPV和PRV的DNA模板及CSFV反转录后的cDNA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和多重PCR反应奈件的优化,结果同时得到3务与试验设计相符的288bp(CSFV)、575bp(PPV)700bp(PRV)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重PCR可以检测到14.5ng/L的CSFV、27.1pg/L的PPV、31.4ng/L的PRV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8.
(接上期)3 伪狂犬病的免疫与防治 目前在对待预防和控制伪狂犬病病毒的措施上,有很大一部分求助于疫苗免疫接种,关于疫苗研制的报道极多,目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3.1 灭活疫苗 在人类进行疫苗研制和开发的过程中,灭活苗首先被人类应用于生产,在欧洲有两种受到重视的灭活疫苗。一种是罗马尼亚疫苗,它是用名叫“B.C”的强毒毒株经猪肾细胞培养,用皂素灭活,加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另一种也是用强毒株经IBRS-2细胞系培养的氢氧化铝疫苗,主要用于耕牛。灭活疫苗安全性好,免疫猪后不存在排毒,但免疫效果不及弱毒疫苗,而且由于佐…  相似文献   
9.
某新建猪场爆发疫情,该疫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哺乳仔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绀、食欲减退、伴发不同程度的腹泻:哺乳母猪高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皮毛松乱。前者发病率100%,死亡率60%;后者发病率60%,无死亡,妊娠母猪未见流产、死胎等症状。经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验,补步诊断为猪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都有本病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流行过本病,近几年PR在我国许多省(市)种猪场呈爆发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