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 PCR方法扩增马立克氏病病毒 (Marek′s disease virus,MDV) Md11株的 pp38基因 ,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1/ zeo( )中。阳性克隆鉴定后 ,在脂质体作用下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IFA)检测到了 pp38在 CEF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雏鸡马立克病(M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了雏鸡在人工攻毒后血浆MDA含量与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组接种马立克病病毒(MDV)后第14天,血浆中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7天和第28天高于对照组,第56天时基本接近;血浆中SOD活性在第7天时对照组显著高于攻毒组(P<0.05),第14天和第28天高于攻毒组,但差异不显著.表明雏鸡在感染MDV后血浆中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对雏鸡MD的发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潜伏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淋巴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梯度PCR的方法获得MDV的L-meq、meq基因,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eq、meq基因同源性很高,L-meq中只有180bp与meq不同。但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发病期病鸡淋巴组织中却只能获得MDV的meq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病期L-meq基因消失的原因,试验对L-meq、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eq基因中含有9个PRR(proline-rich-reapts)区域,meq中含有6个PRR区域,从而推断PRR区域可能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调控病毒DNA复制的功能有关,该180bp插入序列也许能解释初期感染MDV不致瘤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L-meq基因对于潜伏期的维持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UL48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HSV)衣壳蛋白VP16为同源物,将其克隆入pET-32a载体中,获得pET-VP16, 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融合蛋白获得可溶性表达,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7 kD;将表达的融合蛋白过His·Bind柱,获得纯化的蛋白,将该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表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间接ELISA效价大于2×10-5。  相似文献   
6.
将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超强毒株VP22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中EGFP基因的下游,构建EGFP-VP2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VP22。将其转染至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k1)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并用RT-PCR检测VP22基因的表达。检测证实EGFP和VP22在CHO细胞中均得到了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7.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雏鸡的SOD活性变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1日龄肉用AA雏鸡被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和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8.
F4雏鸡MDV攻毒试验结果显示,亲本父母代鸡均携带No614血型基因的选育试验组,60日龄死亡率显著低于不经血型基因选育的对照组(P<0.05);其内脏器官组织肿瘤病变率也低于该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选育试验组鸡的肝脏的肿瘤病变率仍显著低于血型基因选育对照组和非选育对照组鸡(P<0.05).提示No614血型基因具有一定程度的马立克氏病(MD)抗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雏鸡MDV攻毒试验选择抗马立克氏病亲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桂芬  程光潮 《中国家禽》1999,21(10):11-12
对F0、F1、F2亲本经继代No.614血型基因选择后繁殖的F2、F3雏鸡,10日龄以马立克氏病强毒(MDV)攻击至60日龄的死亡率,其父母亲对No.614抗血清呈阳性反应的试验组显著低于其父母亲对此抗血清呈阴性反应的对照组。试验组25个家系中,有14个家系的F2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F3雏鸡有21个家系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其中8个家系具有统计意义。肿瘤发生率,以肾脏和腺胃最高,肺脏和神经组织最低。综合血型抗原检测和MDV攻毒结果,从试验组25个家系中选留强MDV抗性家系留种繁殖,继代选育。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miR-M12-5p在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候选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发现4个miR-M12-5p的结合靶点。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结果表明,miR-M12-5p可结合宿主鸡的氢离子电压门控通道1(HVCN1)基因mRNA的3'-UTR相应位点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进一步证实,miR-M12-5p能够在体内下调HVCN1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述结果表明,miR-M12-5p可以靶向调控宿主基因HVCN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