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0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林业   33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1篇
  72篇
综合类   500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05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我国高原地区1963-2002年的逐月积雪日数资料,以及1972-2011年的格点积雪月频率资料,分析、对比了两种资料在该地区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同时段的(1972-2002)站点资料与格点资料相比,空间分布其高值区与积雪日数增值区均偏西北,偏北程度大致为3~4°,偏西程度大致为2~3°,且中心更为明显。在青藏高原西侧(85°E以西),积雪日数呈整体下降趋势。两种资料的积雪日数EOF分析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与其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及气候趋势空间分布存在的偏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藏羊肉和蕨麻为主要原料进行新型复合型蕨麻佐餐藏羊肉酱的制作,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感官品评和正交试验分析,对复合酱配比、植物油添加量、藏羊肉添加量、蕨麻添加量以及复合酱添加量5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依据感官评分表进行感官品评,确定蕨麻佐餐藏羊肉酱加工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蕨麻佐餐藏羊肉酱品质影响的因素依次为复合酱配比>复合酱添加量>植物油添加量>蕨麻添加量>藏羊肉添加量;并确定最终配方为植物油20.7%、羊肉17.2%、蕨麻3.4%、辣椒酱13.8%、甜面酱5.2%、花生酱5.2%、牛肉精膏0.3%、葱沫8.6%、蒜沫8.6%、盐1.0%、鸡精2.0%、味精1.7%、白糖3.1%、生姜粉0.3%、海天酱油3.1%、白芝麻1%、瓜子仁1%、辣椒粉3.4%。  相似文献   
3.
张才骏 《动物医学进展》1997,18(3):23-26,4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青海省5个品种共1050只绵羊的血清铁传递蛋白进行了电泳研究。结果发现青海绵羊的血清运铁蛋白共有11个电泳变异体(I,A,G,B,L,C,D,M,E,Q,),构成37种电泳表型(IA,AE,AA,AG,AB,AL,AC,AD,AM,AE,AB,GG,GB,GL,GC,GD,GM,GQ,BB,BC,CD,CM,LC,LD,LE,CC,CD,CM,CE,CQ,CP,DD,DM,DEDQ,KP,MQ)。在5个品种绵羊中,藏羊血清铁传递蛋白的电泳变异体和电泳表型最多,分别为11个和28种,茨盖羊的最少,分别为6个和16种,青海细毛羊,新疆细毛羊和青海半细胞毛羊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得单诺沙星及其对照药物恩诺沙星、泰乐菌素对鸡败血支原体(MG)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625、0.125、0.5mg/L。试验鸡每只左右气囊分别接种MG S6株菌液0.75ml、滴鼻约0.3ml,同时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菌液0.3ml,人工诱发鸡败血支原体与大肠杆菌合并感染的疾病模型。25、50、100mg/L的单诺沙星、500mg/L的恩诺沙星和500mg/L的泰乐菌素连续饮水5d给药,对人工合并感染鸡败血支原体与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93.3%、96.6%、96.6%、93.3%、86.6%,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23.3%。单诺沙星及其对照药物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并能极显著的降低感染鸡的死亡率、抗体反应阳性率、气囊损伤率及病原再分离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已建立的鸡肿瘤病快速鉴别诊断技术对源自安徽省5个不同地区的46个鸡群的肿瘤病、抑制病疑似病、死鸡305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马立克氏病的阳性率为39.34%(120/30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征阳性率为8.52%(26/305),禽白血病阳性率为2.624%(8/305);另对17群未进行MD免疫的肉鸡进行随机抽样检测,其中5个鸡群检测出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阳性率为29.41%(5/17),阳性群的平均检出率为24 %。  相似文献   
6.
低聚糖对雏鸡大肠粪便NH3-N含量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选取1日龄罗曼蛋公雏250只,随机分为5组,试验组饲料或饮水中分别添加海藻糖(500mg/kg)、海藻胶(600mg/kg)、大豆寡糖(500mg/kg)、圆葱寡糖(500mg/d)。结果表明,四种低聚糖均可促进肠道乳酸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对魏氏梭菌的生长呈现抑制作用。海藻糖、海藻胶对降低大肠粪便NH3—N含量效果不显著(P>0.05),而大豆寡糖效果显著(P<0.05),圆葱寡糖效果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鸡盲肠和脾脏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ADPH—d(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diaphroase)组织化学法观察了雏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珠虫(E.tenella)后一氧化氮合酶(N0S)在盲肠和脾脏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正常鸡盲肠粘膜下层和肌层均有较深的着色,根据以往的资料和N0S的表达特性初步判断为神经元型N0S(nNOS);试验鸡在感染后3~5d,盲肠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也有较深的着色,并从感染后7d开始着色减弱;而对照组鸡盲肠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以及对照组和试验组的脾脏几乎不着色或着色很浅。试验结果提示,盲肠粘膜上皮和肠腺上皮的着色可能是诱导型N0S(iN0S)表达的结果,而由其产生的N0参与雏鸡球虫感染过程。  相似文献   
8.
37 ℃持续热应激肉鸡血气改变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只25日龄雄性AA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21~24 ℃,相对湿度50%±5%)和试验组(37 ℃±0.5 ℃,相对湿度70%±5%),自由采食和饮水.在12 d的试验期间,动态检测血气指标、呼吸频率、直肠温度和生产性能的变化.结果显示热暴露初期呈现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其特点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82±0.36)降低,pH(7.48±0.04)升高;中期呈现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点为血浆HCO-3浓度(19.00±2.55)降低,pH(7.37±0.06)显著下降(P<0.05);后期酸碱平衡趋于正常.热应激后,肉鸡日增重和日采食量极显著下降(P<0.01)、料肉比极显著升高(P<0.01);呼吸频率极显著升高(P<0.01);热暴露第1、5、7、9和12天体温极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氧分压与呼吸频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氧饱和度与体温极显著负相关(P<0.01).表明37 ℃持续热应激的肉鸡呈现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转变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最后趋于正常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60只未免疫的伊莎褐雄鸡雏分成4组,于24日龄开始用试管法以50%溶血度为标准样检测补体。31日时A,B,C三组分别皮下注射司盘-80+白油,氢氧化铝胶和BCG,D组对照;46日龄时再次注射。从31日龄至56日龄每隔5天检测一次。结果表明,佐剂使鸡的补体水平普遍升高。于每次注射后第5天达到高峰,第10天左右接近正常。其中BCG影响现大,并于51日龄时天对照组异显著(0.01<P<0.05).  相似文献   
10.
采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对无特定病原体京白鸡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前10对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值及着丝点指数的测量结果,与已公布的其它地方鸡品种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