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6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592篇
林业   1548篇
农学   1595篇
基础科学   242篇
  449篇
综合类   3591篇
农作物   701篇
水产渔业   344篇
畜牧兽医   1025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34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74篇
  2019年   271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475篇
  2013年   484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74篇
  2010年   614篇
  2009年   544篇
  2008年   518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DEA-mamlquist指数测算2004—2019年中国17个玉米主产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并分区域探讨其差异性。结果显示:2004—2019年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2%,主要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模式驱动。农村互联网的发展显著(P<0.01)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协同作用驱动。分区域来看,农村互联网发展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P<0.01)的促进作用,其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西北灌溉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建议进一步提高农村互联网的配套设施建设,发挥互联网“连接经济”的优势,应用多元化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生态类型区玉米生产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Reducing the anti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soybean (Glycine max) seed is necessary for producing animal feed with increased metabolizable energy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marker-assisted and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the high inorganic phosphorus (Pi) and low stachyose traits controlled by the Lpa and MIPS1 mutations in six breeding populations.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low phytate individuals carrying Lpa mutations using Pi was reliable, but the assay should include parental genotypes to construct thresholds before performing selections, as the effect of Lpa on Pi depends on genetic background.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low phytate individuals carrying MIPS1 using Pi should be complemented with sugar data because selection based solely on Pi may be inefficient, as this trait is not environmentally stable in MIPS1 germplasm.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f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linked to Lpa2 (Satt527, Satt561) depended on the pedigree of the population suggesting that perfect markers (e.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hould become the molecular tool for screening a large number of progenies with high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枣实蝇有引诱作用的挥发性物质,研发基于行为调节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的选择行为反应,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田间引诱试验。[结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枣实蝇成虫对6种枣果挥发物具有显著正趋性。枣实蝇雌虫对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30%以上;雄虫对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的选择率较强,选择率均为25%以上,从不同浓度梯度(原液、10%溶液、1%溶液)的选择率和选择系数来看,随浓度的递减,其选择率和选择系数也在递减,原液的选择率分别为10%溶液及1%溶液的2.5倍及5倍以上。田间试验发现:肉豆蔻酸对枣实蝇雌虫的诱集效果较强,2 d最多诱捕数量为15头·只^-1,平均诱捕数量为11.4头·只^-1,十四酸乙酯次之。在6种不同挥发物中油酸乙酯和亚油酸乙酯对枣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较强。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6种挥发性物质及混合物中,月桂酸乙酯及十四酸乙酯对枣实蝇雌雄虫的引诱效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挥发物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枣果挥发物中棕榈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肉豆蔻酸与枣实蝇偏爱选择密切相关。在田间试验中:枣实蝇成虫对肉豆蔻酸的选择率较强,为研发枣实蝇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功能性成分及其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黑木耳功能性成分以及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黑木耳干燥技术的选取、应用和黑木耳产品开发的方向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色泽是肉制品评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肉制品中加入发色剂可使产品色泽良好,提高产品品质。传统肉制品中通常添加亚硝酸盐等作为发色剂,其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通过综述肉制品发色剂的使用现状、新型肉制品的研发状况,展望肉制品发色剂的开发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7.
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的育成,是采用表型选择和基因型选择相结合产生的结果。在初生期、断奶期、育成期和成年期采取表型鉴定、逐步选择淘汰的制度。根据羔羊断奶期性状与育成期性状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对羔羊单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应用同期发情与后裔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种公羊基因型值用BLUP法进行选择。同时,加强育种工作的组织领导,组建独具特色的三级繁育体系,改善育种羊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半细毛羊新品种选育的任务,填补了国内粗档半细毛羊品种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以球果量、雄花量等数量性状对油松优良无性系的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油松无性系种子园 2 2个无性系的球果量和雄球花量进行观测调查 ,并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的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秩序排序法对各无性系进行分类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 :无性系间球果量和雄球花量的差异极显著 ,而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并筛选出 1 61 #,6#,2 9#,63 #,78#5个球果数量大 ,占总数的 46% ,雄花量高 ,占总数的 5 7.6%的无性系为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一般认为我国南方栗仅宜于菜用,加工极易开瓣和糊化,经过几年的筛选和加工试剂,永荆3号品种可生产B-E级标准的糖水栗子罐头。  相似文献   
10.
北京植物园引种日本梅花品种初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北京植物园 1998年从日本引进梅花品种 39个。通过几年的观察、驯化 ,初步优选出可在北京地区生长的梅花品种 2 9个。 2 0 0 3年冬用电导法测定不同品种的抗寒力。对日本梅花品种在北京地区的栽培、养护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