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6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329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333篇
基础科学   91篇
  174篇
综合类   1621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1127篇
园艺   170篇
植物保护   18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1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Landsat8 OLI数据和KNN算法在森林蓄积量估测中的潜力。【方法】以湖南省湘潭县为研究区,采用Landsat8 OLI数据和同时期的二类调查数据,通过距离相关系数筛选特征,分别采用线性回归模型(MLR)、K-近邻模型(KNN)、距离加权KNN模型(DW-KNN)和优化欧式KNN模型(FW-KNN)对森林蓄积量进行估测。使用十折交叉方法进行精度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种KNN模型的估测结果均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并且在3种KNN模型中,FW-KNN算法效果最好,决定系数达到0.69,为3种模型中最高;3种KNN模型中,本研究优化欧氏距离KNN模型的估测精度最高,其均方根误差为30.3%,相比于传统K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5.1%,相比于DW-KNN模型降低了3.3%。【结论】采用DW-KNN蓄积量估测结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模型,说明通过特征与蓄积量的相关性优化样本间的距离是一种可行的KNN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青蒿的SRAP最佳扩增体系,并筛选出SRAP多态性引物,本研究以青蒿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Mg^2+、dNTP Mix、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DNA模板5种因素5个水平,对青蒿SRAP反应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蒿SRAP-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引物0.6μmol/L、Mg^2+2.0 mmol/L、模板DNA 5.1 ng、Taq DNA聚合酶2.0 U、dNTPs 0.25 mmol/L,总体积为25μL。各因素对扩增反应均有不同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dNTPs的影响最小。运用该体系对不同种质资源的青蒿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并在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了25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这一结论为今后利用SRAP标记技术进行青蒿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3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适于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的15个随机引物,并优化了RAPD分析的扩增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果树上17种拟茎点霉进行了RAPD分析。各菌株间的Nei相似系数UPGMA法聚类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个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菌株和2个P.macadami Z.D.Jiang et P.K.Chi菌株都分别以0.636和0.589的相似系数两两首先聚在一起,而不同的种则只在小于0.54的相似系数范围内聚类,体现了种间及种内的亲缘关系差异程度;聚类群与寄主植物不具相关性,同种植物上的不同拟茎点霉,即使是分自相同寄生部位也不能聚在一类;支持形态学上将生于柑桔枝和黄皮茎、沙梨叶和果、杨梅叶和枝以及同是生于龙眼叶的共8个拟茎点霉分别鉴定为不同的种,而不支持将P. cytosporella Penz.et Sacc.与P. mangiferae合并为一个种的观点;RAPD技术可作为拟茎点霉属真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所关注和重视,因此在养殖业中添加兴奋剂的行为也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政府也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打击,这对于消费者吃肉放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但有些地方在加大对兴奋剂打击力度的同时,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开展,因此需加以规范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果,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山东省各地分离到107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选择了其中2株高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别为O78和OM,经增菌培养后提取菌毛制备为单价菌毛油乳苗,分别接种于1日龄和14日龄雏鸡,于4周龄攻毒。结果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根据Genbank收录的人源大肠杆菌I型菌毛FimA基因和P型菌毛pa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通过PCR对上述2株大肠杆菌进行扩增,结果只有FimA的一对引物扩增出相应的条带,经测序证明为FimA基因。papA基因的引物未扩出任何条带,证明这2株大肠杆菌表达I型菌毛。通过对2株大肠杆菌结构基因FimA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菌毛亚单位之间的交叉保护性与其菌毛的结构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耐药基因tetC的PCR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B09):28-28
  相似文献   
7.
RAPD(B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即随机扩增多态DNA,是1990年由威兰斯(Willams)和韦尔什(Welsh)两个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遗传标记技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检测DNA多态性的方式及快速、简捷、高效等优点,因而在短短的时间内RAPD技术已渗透到有关基因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简单介绍RAPD技术在食用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ZJ株H1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s 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H11基因的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肽酶的保守序列,推测可使虫体不能获得所必需的氨基酸而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PCR扩增TK基因检测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一对包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TK基因全长核苷酸的1259bp引物,对2株ILTV强毒和1株ILTV疫苗毒进行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目的片段,酶切分析证实了目的片段的特异性,而其它禽病原体的扩增均为阴性。PCR检测ILTV DNA的最小检测量为75pg。此方法检测人工接种鸡的气管棉拭样品,均能检测到ILTV,因此可用于临诊样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的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