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调查分析了柠檬疫菌褐腐病的田间发病因子:高温多雨;果园积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湿度大;管理粗放树势衰退抗病力差等因素,是导致柠檬田间发生疫菌褐腐病的主要发病因子。该病发病迅猛,导致叶片及果实大量脱落、树势衰退产量锐减。根据柠檬疫菌褐腐病的发病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了病害的蔓延和扩散,减轻了病害危害。对柠檬产区防治疫菌褐腐病的发生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疫霉菌引起的苗疫、褐腐病是柑桔苗期和结果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柠檬褐腐病菌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霜脲氰、氟菌?霜霉威、甲霜?锰锌、代森锰锌、百菌清、三乙膦酸铝、氢氧化铜和丁子香酚,EC50值分别为0.0017、0.0116、0.6264、0.6471、1.596、4.034、13.23、25.40、41.74、69.15和71.51 mg?L-1。  相似文献   

3.
柑橘疫菌褐腐病的病原既能危害柑橘树的主干基部,造成树皮腐烂,称之为“脚腐病”,又能对危害柑橘果实。兴山发现该病危害脐橙果实后,引起大量落果,给柑农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柑橘疫菌褐腐病危害兴山脐橙果实后的症状、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桃实腐病是江西永修凤凰山桃园发生的一种新的重要病害,其主要危害挂果期的果实,严重影响桃产量和品质。病果主要表现为脐部变褐腐烂,并在病部表面密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病果易脱落。本文对病果进行了组织分离,对获得的病菌纯培养进行了回接,同时对病菌的形态及大小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引起凤凰山桃实腐病的病原菌为核果果腐拟茎点菌(Phomopsis amygdalina Canonaco)。  相似文献   

5.
贡柑黑腐病是近年来在贡柑上发生的一种新型病害,该病害可导致嫩梢快速枯死,大量嫩叶脱落,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本研究从病区采集发病枝叶,对贡柑黑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rDNA-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贡柑黑腐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真菌,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 (Berk.) Sacc.)和柑桔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 Ellis & Everhart)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合形态学特征,推断该病原菌为柑桔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5,(4):84-86
从湖北省某白羽肉鸡场发生的出现呼吸道症状的鸡群采集病料,分离出1株病原菌,通过PCR鉴定菌株,并进一步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分离鉴定为鼻气管鸟疫杆菌,该菌对19种抗生素存在耐药性,仅对氟苯尼考和多粘菌素B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马腺疫链球菌感染驴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从山东省某驴场的2只病驴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液中分离出2株病原菌,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16S rDNA的PCR测序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马链球菌马亚种。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其对恩诺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美罗培南高度敏感。本研究为驴感染马链球菌马亚种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来自广东地区疑似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鸭组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确定得到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这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的药敏试验表明,分离株已广泛产生耐药性.参照已经发表的2对引物以细菌全菌体为模板建立双重PCR方法,结果均能扩增出2条目的片段,经测序证实为鸭疫里默氏杆菌,而对鸭源大肠杆菌、鸭源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鸭源沙门菌和鸭源葡萄球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建立的双重PCR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鸭疫里默氏杆菌,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快速鉴定和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9.
桃褐腐病是桃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本文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8类15种杀菌剂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毒力效果。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很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EC50值为0.0085 礸?mL-1;其次是己唑醇、烯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和多菌灵,EC50值分别为0.0207、0.0397、。0.0506、0.0627、0.0802和0.0840 礸?mL-1。在保护性杀菌剂中,福美双要优于代森锰锌。而新型杀菌剂嘧菌酯对褐腐病菌的抑菌作用弱,EC50值为51.5900 礸?mL-1。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鸭疫巴氏(鸭疫里氏)杆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自福建闽南,闽北等地表现国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组织进行病原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并对病原菌株进行细菌学及血清学鉴定,确定其病原菌均为鸭疫巴氏杆菌I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最近吉林地区某鸭场大量鸭病死的原因,对该鸭场送检的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成功分离出一株革兰阴性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 RNA鉴定及序列测序分析、玻片凝集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对分离菌进行鉴定,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与鸭疫里默菌同源性达到99%;该菌能够使雏鸭死亡且致病性较强。结果表明,该鸭场鸭群死亡原因是1株血清2型鸭疫里默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一步分化发育,后期形成畸形菇,常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4~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而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液汁并腐烂、发臭;低于20℃,该过程变长。子实体中期受侵时,菌盖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休变软。切开病菇,发现其内部由白色变为乌白色,菇体软腐后为乌褐色。该病病原菌为疣孢霉。  相似文献   

14.
菠萝心腐病是危害菠萝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发生较严重,严重影响菠萝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从海南乐东菠萝园、香蕉园等地的土壤中分离出224株细菌,其中分别属于枯草芽孢杆菌和链霉菌的HL2和HL3菌株对菠萝心腐病菌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试验结果表明HL2和HL3对菠萝心腐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71.6%、53.3%,对病菌产孢子囊的抑制率分别为83.3%、61.7%,拮抗菌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抑菌物质能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优势病原菌,本研究于2020年采集宁夏地区玉米(Zea mays L.)茎腐病样品36份,对所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分离、纯化和单孢分离,参照Nelson等分类系统进行形态学鉴定,并结合镰孢菌特异性引物EF-1α进行序列分析。本研究共获得209株镰孢菌,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木贼镰孢(F. equiseti)、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胶孢镰孢(F. subglutinans)、半裸镰孢(F. incarnat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黄色镰孢(F.culmorum)和燕麦镰孢(F.avenaceum),其分离频率依次为28.2%,23.9%,20.1%,8.1%,7.2%,6.7%,2.9%,1.9%和1.0%。其中,禾谷镰孢复合种在宁夏5市均有分布,且致病性强,为宁夏地区玉米镰孢茎腐病优势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鸭疫里默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病机制,从河南地区某鸭场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疑似鸭疫里默菌病例进行细菌分离,从中分离到1株细菌。对分离的病菌进行形态培养、生化试验、动物试验、琼扩试验和血清型鉴定,鉴定为鸭疫里默菌3型。药敏试验表明鸭疫里默菌对头孢噻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免疫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安某鸭场病鸭中分离到 1株菌 ,经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 ,鉴定为鸭疫里默氏菌 ;用分离菌株制作成油佐剂灭活疫苗 ,免疫 10日龄雏鸭 ,于免疫后 30 d用同源菌攻击 ,保护率为 83%(5 / 6 ) ,结果表明 ,本菌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丰城地区某规模化养鸭场疑似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死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初步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药敏实验结果发现分离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四环素、氨苄西林存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目前就防治樱桃花腐病及果实褐腐病农药特别登记程序征求意见。这项特别登记程序是由美国威斯康星州农业部门提出的,允许种植者在樱桃、桃和油桃上使用Indar 2F以控制花腐病和果实褐腐病。Indar2F含有效成分fenbuconazole(腈苯唑),由  相似文献   

20.
13型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菌采集鸭疫里默氏菌病病鸭肝脏分别接种到含血清改良马丁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马丁肉汤中,并将分离菌作生化试验。结果:分离菌的纯培养物能分解葡萄糖、棉子糖、尿素酶和过氧化氢酶。该分离菌株只与13型RA标准阳性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