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摘 要:在澳洲坚果园进行病样采集时,发现一种叶部病害,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叶进行分离,并运用科赫法则测定致病性,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分生孢子形态都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ITS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的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将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小孢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培养3天后,菌落直径达62.9 mm,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病原菌在15-30 ℃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为4-11范围内均可生长,pH为7时生长最佳,全光照有利于病原菌生长。本文首次报道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引起澳洲坚果叶斑病。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贵州修文县猕猴桃果实腐烂的致病菌种并做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防治药剂,采集对该县的烂果进行病原分离与致病性测 定,得到一株致病能力较强的真菌,结合形态学及18 S rDNA序列测定,最终确定该致病菌种为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gracilissp. );采用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分别选用6种杀菌剂的抑制作用毒力用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复配 (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与40%嘧菌酯悬浮剂按1:1混合)、40%氟硅唑乳油三种杀菌剂抑制效果最好较好,其EC50分别为0.068、0.2205、和2.1872 mg/L,均可作为选为该病菌病害的防治用药药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2018年起在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区新发生病害的病原菌,筛选有效防控药剂,为田间防治该病害和后续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患病样品中获得菌株,进行病原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致病性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药剂对目标菌株的毒力。【结果】此病害的病原菌为柑橘轮斑病菌Pseudofabraea citricarpa。病原菌对万州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柑橘的叶、枝、果和昭通苹果及砀山酥梨果实具有致病性。苯醚甲环唑、咪酰胺、甲基硫菌灵等17种杀菌剂的EC50值小于3 mg/kg,代森锰锌与啶酰菌胺1:64比列复配、克菌丹与苯醚甲环唑1:1比例复配、代森锰锌和矿物油1:50比例复配对菌株生长抑制效果良好。【结论】重庆万州柑橘种植园区发生柑橘轮斑病,病原菌对柑橘枝、叶、果和其它果树果实都具有致病性。17种药剂单用或复配对病原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用于田间实验。  相似文献   

4.
正据《果树学报》2021年第7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与高效防治药剂筛选》(作者蒋政华等)报道,为明确早熟桃软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评价其在不同桃品种中的致病力差异;筛选评价不同药剂对致病菌的毒力和活体接种防效,根据科赫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法测定5个桃品种的果实对该病原菌的抗性。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15种药剂对桃软腐病病菌的毒力,通过贮藏试验验证药剂对桃软腐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分离一例格力犬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并对其ITS区序列进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用沙氏培养基对病料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特征与镜检结果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真菌鉴定通用引物ITS1及ITS4对分离菌的IT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亲缘关系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离到的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被初步判定为小孢子菌属真菌,其ITS区序列与Gen Bank中的犬小孢子菌(ATCC 36299)的ITS序列(FJ 385030.1)相似性为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属同一分支。结果表明,引起该犬皮肤癣菌病的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6.
余绍华  陈武  莫卓东 《野生动物》2011,32(4):224-227
对黑颈鹤病原菌进行快速鉴定及毒力因子分析。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鉴定黑颈鹤病原菌,其毒力基因分别用大肠杆菌的irp2、papC、iucD、tsh、iss毒力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并将扩增出来的irp2基因序列与Genbank~(TM)相应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分离菌株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鉴定结果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分离菌携带irp2毒力基因,这从毒力试验得到证实,其序列与与Genbank~(TM)上发表的HPI irp2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以上。采用16S rRNA序列分析法可以对黑颈鹤大肠埃希氏菌感染进行快速鉴定,黑颈鹤源性大肠杆菌携带有irp2毒力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蓝莓煤污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3种蓝莓煤污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煤污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药剂氟菌.戊唑醇、多抗霉素、异菌脲对3种病原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值介于0.2409~3.1832 mg/L。  相似文献   

8.
从北京海洋馆死亡的白鳍鲨腹腔脓液和心血中分离到一株病原菌,经生理生化、培养特性、16S rRNA序列鉴定为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以16S rR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普罗菲登斯菌属模式株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分离菌株与雷极氏普罗菲登斯菌模式株DSM4542的同源性最近。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氨曲南、头孢曲松、磷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呋辛钠、诺氟沙星、头孢哌酮敏感。毒力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可致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9.
西藏秋播燕麦苗期褐斑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病原菌的分离、回接及病原菌形态学鉴定,将西藏秋播燕麦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麦根腐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病菌菌丝在5~3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0℃;在10~30℃均可产孢,20℃时的产孢量最大。培养温度不同,孢子大小亦不同,20℃时孢子最大;15℃时孢子隔膜数最多。分生孢子在10%...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惠州高尔夫球天堂草419号的叶疫病进行了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的筛选研究,根据病草症状,分离菌培养性状及形态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诊断该病出夏威夷双极霉(Bipolarishawaiiensis)所致,扑海因,特克多,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猛锌,好生灵,百菌清等7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扑海因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代森猛锌次之,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则以百菌清最好,代森猛锌次之。  相似文献   

11.
对分离到的桑椹缩小性菌核病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并进行病原对抑菌药剂敏感性的室内试验,为有效防控该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已知近缘菌株核糖体大亚基rRNA序列的比对,明确该病原菌在分类上属于核盘菌科(Sclrotiniaceae)核地杖菌属(Scleromitrula S.Imai)核地杖菌(Scleromitrula shirai-ana)。该病原菌的主要形态与生物学特性为:子实体单个子囊内的8个子囊孢子在未成熟期排列为2列,随着子囊孢子的生长发育,排列方式逐渐由2列变为不规则的线性排列;病原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5℃,菌丝及菌核的致死温度为50℃;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5~8,最适宜生长的pH为7。80%百菌清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012 0 mg/mL,可选择百菌清对桑椹缩小性菌核病进行化学防控试验。  相似文献   

12.
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东某繁育猪场送检的疑似病例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细小杆菌,通过培养特性试验和生化试验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根据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4株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对4株分离菌株进行小白鼠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4株分离菌能致死小白鼠,对头孢他啶,头孢噻呋、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敏感,对土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由灰葡萄孢引起的蓝莓灰霉病是蓝莓生长和存储期间的重要病害,为筛选出有效防治蓝莓灰霉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 种杀菌剂对蓝莓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化学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腐霉利、嘧菌酯、吡唑醚菌脂、氟硅唑、多菌灵、己唑醇、啶酰菌胺、溴菌腈、嘧霉胺和噻呋酰胺,EC50值分别为0.56、0.81、0.82、1.46、165、1.77、11.86、13.76、55.85、59.47和425.76mg?L-1,生物杀菌剂毒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丁子香酚、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和井岗霉素,EC50值分别为1.13、13.65、59.47和499.38mg?L-1,本研究为防治蓝莓灰霉病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曹运东 《广东蚕业》2005,39(2):15-15
本文主要评估了不同细菌菌株对整齐小菌核的生物学抑制,整齐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h)是桑树真菌病原菌,可导致颈腐病。分离得到的细菌一缓病芽孢杆菌(Bacellus Lentmorbus)在PDA培养基上明显(P〈0.05)抑制(85.26%)了真菌的生长,该菌与在培养基中加入化学药剂多菌灵和克菌丹一样能抑制菌丝生长。该分离菌还能抑制真菌生成菌核。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于2019-2020 年在海南省琼海市的槟榔种植区发现一种新症状的槟榔根腐病,病根的皮层发黑,木质部变褐腐烂且易与皮层分离,有别于其他病菌引起的槟榔根腐病症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利用形态学鉴定方法和基于 rDNA-ITS 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此症状根腐病的病原菌为毛色二孢菌属的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且在全光条件下病原菌更易产生子座与分生孢子。这是由可可毛色二孢菌引起槟榔根腐病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河南省猪高热综合征发生期间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感染有全面了解,从2006-2010年河南省发生猪高热综合征的245家规模化猪场568份病料中分离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通过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和PCR试验分离鉴定到35株。对分离菌进行毒力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分离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小鼠均有毒力,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敏感。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在海南保亭植物园发病的红毛丹(Nephelium lappaceum L.)活树上发现了一种灵芝根腐病。为明确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笔者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其担子果分离出10株形态相同的菌株,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势菌株 (编号为HMDGF001) 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rDNA-ITS、SSU和LSU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以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红毛丹灵芝根腐病的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黑暗条件有利菌丝生长,且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为鉴定承德地区断奶仔猪腹泻病原菌并分析其耐药性,从承德地区不同养猪场采集腹泻断奶仔猪的肝脏、肛拭子、粪便等样品120份,试验采用细菌学鉴定法、K-B药敏纸片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采集的120份样品中分离得到了大肠杆菌42株、沙门菌23珠、志贺菌12株,4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7种药物耐药率在59.5%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耐药率为14.3%~31.0%;23株沙门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8种药物的耐药率在47.8%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3种药物的耐药率为13.1%~34.8%;12株志贺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新霉素等7种药物的耐药率在50.0%以上,对头孢噻呋、头孢曲松、恩诺沙星等4种药物耐药率为16.7%~33.3%。研究为该地区断奶仔猪细菌性腹泻的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新乡地区某獭兔养殖场发病死亡兔的脑、心血、肝、脾等脏器中分离病原菌,经形态学检查、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分离菌被鉴定为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磺胺六甲氧嘧啶和头孢噻呋两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洛阳某猪场疑似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种类及其血清型,为其临床科学防疫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案,本试验无菌采集了病猪肺脏等病料,采用病菌培养后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性试验、PCR诊断等技术对病原菌进行实验室分离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和同源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确诊,通过动物攻毒试验和药敏试验分析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采用5对分型引物对分离菌进行基因分型以确定病原菌血清型。结果显示,分离菌2007菌落形态为光滑、透明、边缘整齐、圆形、隆起的小菌落,革兰氏染色特征为阴性杆菌且呈多型性,具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的典型培养特征,且生化结果符合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生化特性。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株FJ848573.1同源性为99.4%,说明分离株2007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2007对小鼠有强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2007对泰妙菌素、氨苄西林和头孢噻呋钠等高敏,对替米考星、红霉素、氟苯尼考等20种抗菌药完全耐药,对3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76.5%,具有较强的多重耐药性。分离菌2007基因分型扩增到目的基因片段与血清型5型结果相符。本试验结果为发病猪场提出了解决该病的具体防治措施,并最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临床耐药折点的制定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