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源  刘美含  王心  邢华 《兽医导刊》2020,(6):37-37,48
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 Typhimurium,ST)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人和动物的自限性肠胃炎,并且据报道一些鼠伤寒沙门氏菌株具有侵袭性,可穿过肠壁并进入体循环,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理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2.
解决沙门氏菌困扰养禽业的技术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一类肠道杆菌,沙门氏菌属有2400多个血清型菌株.与家禽有关的沙门氏菌分类:一类是以宿主特异性(Host-specifie)且不能运动的成员--鸡白痢沙门氏菌(S.Pullorum)和禽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ium),它们分别为鸡白痢和禽伤寒的病原,多数情况下仅感染家禽和某些鸟类.另一类是宿主非特异性(Host-nonspeci6c)沙门氏菌,主要有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dum)、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海德堡沙门氏菌(S.heideberg)、海德沙门氏菌(S.hadar)等.它们存在于环境中,能感染非常广泛的动物,是禽副伤寒的病原.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6):109-113
对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院9例有腹泻症状的病犬采取直肠粪便进行沙门氏菌(Salmonella)的分离鉴定。通过生化鉴定和PCR扩增沙门氏菌invA基因,筛选出5株沙门氏菌菌株。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血清型鉴定和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菌株中4株属于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1株属于D群伊斯特本沙门氏菌(S.eastbourne)。2个分离菌株仅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链霉素及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在动物致病性试验中,鼠伤寒沙门氏菌血清型的菌株的致病力则强于伊斯特本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4.
雏鸡白痢     
李文京 《畜牧与兽医》1992,24(3):130-131
<正> 家禽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对家禽的危害性极大,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引起的疾病称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由鸡伤寒沙氏菌引起的疾病称鸡伤寒(Pullorum typhoid),由其他有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称禽副伤寒(Pullorum paratyphoid)。(前两者都没有鞭毛)诱发禽副伤寒的沙门氏菌能广泛感染动物和人类,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16S rDNA全序列的DNA同源性分析以及PCR-RFLP分析,对从山东某奶牛场送检的腹泻死亡的犊牛内脏中分离到的一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得到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与GENEBANK上发表的27株沙门氏菌的16S rDNA同源性较高,为97-99%,该沙门氏菌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LT2(Salmonella typhimurium LT2)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9.7%,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6.
<正>食源性感染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n)会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与沙门氏菌感染斗争10多年后,该菌仍是导致人类发生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之一。最近的研究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8 030万例与沙门氏菌感染有关的食源性疾病。在欧盟,沙门氏菌是继弯曲杆菌之后的第二种最重要的食源性感染病原(图1)。禽肉和禽蛋是全球许多地方质优价廉能量蛋白的主要来源,但它们被认为是人类感染沙门氏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鸡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白痢、鸡伤寒分别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和鸡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引起的鸡的一种常见多发性传染病。严重影响雏鸡成活率,造成成年鸡产蛋等生产性能的下降。该病还是重要的蛋传疾病,带菌种鸡所产种蛋的带菌率可达20%-30%,不仅孵化率低,并有死雏和病雏。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 typhimurium)黏附素基因表达及黏附能力的影响,为畜禽养殖中缓解沙门氏菌的感染提供基础。以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了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和黏附素STM0306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XOS显著降低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XOS处理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素基因STM0306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XOS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培养基的pH显著降低(P<0.05),Mg2+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XOS可能通过调控菌液的Mg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调控系统,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STM0306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雏鸡沙门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鸡的沙门氏菌病 ( Salmonellosis avian)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的沙门氏菌 ( Salmonella)所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 ,对养鸡生产及食品卫生具有较大危害。鸡的沙门氏菌感染多以单血清型为主。鸡伤寒沙门氏菌 ( S.gallinarum)通常引起成年鸡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病 ,但以雏鸡死亡率为高 [1,2 ] 。鸡白痢沙门氏菌 ( S.pullorum)主要引起雏鸡、雏火鸡的白痢 [3 ] 。近年来河北卢龙、昌黎等地大面积暴发雏鸡沙门氏菌病 ,引起大批雏鸡死亡。经鉴定为鸡伤寒和鸡白痢沙门氏菌混合感染所致。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被检材料  1 5只死雏鸡均…  相似文献   

10.
鼠伤寒沙门菌BaeSR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aeSR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中重要的双组分系统(two component system,TCS),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细菌的耐药性.本研究旨在探索BaeR过表达后,鼠伤寒沙门菌BaeSR对氟喹诺酮类药物(FQs)的耐药调控机制,寻找BaeR潜在靶基因.首先表达B...  相似文献   

11.
抗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鸡卵黄抗体(IgY)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ELISA试验发现鸡抗肠炎沙门氏菌或抗鼠伤寒沙门氏菌卵黄抗体(IgY)具有很高的特异活性。用冻干的卵黄水溶性组分制成的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粉末分别含有15.5%和10%的特异性IgY。抗肠炎沙门氏菌IgY与鼠伤寒沙门氏菌有53.3%的交叉反应,抗鼠伤寒沙门氏菌IgY与肠炎沙门氏菌有42.4%的交叉反应。曾有报道证明沙门氏菌特异性IgY可以抑制沙门氏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肠炎沙门氏菌在含有鼠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IgY的培养基中培养4—6小时的生长速率比对照组少4倍。通过细菌计数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在含有特异性IgY培养基中培养6个小时后的数量比对照组少l.6cfu/ml。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电镜技术对IgY的特异结合活性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沙门氏菌特异性IgY能够结合沙门氏菌表面的抗原上,并导致细菌表面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进口鸡肉携带禽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的风险水平,以及不同风险因子的影响大小,利用定量评估方法,通过场景分析,确定了影响鸡肉传带禽伤寒沙门氏菌风险的14个因子,依此构建风险评估数学模型,并参照2017年巴西禽伤寒沙门氏菌流行数据,对进口鸡肉传带禽伤寒沙门氏菌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鸡肉传带禽伤寒沙门氏菌的风险主要取决于鸡群病流行率及鸡群数量,其他因素影响很小;当进口鸡肉来源鸡群禽伤寒沙门氏菌流行率维持在0.05的水平时,其传带疫病的风险概率在0.1%左右。鉴于该疫病在世界各地多发,为防控禽伤寒沙门氏菌传入,应采取严格措施避免输华鸡肉源自感染鸡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及乳酸杆菌对乳鸽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9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白羽王乳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乳鸽。分别为对照组(C组)、感染组(S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锌组(Zn组,硫酸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杆菌组(LAB组,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联合处理组(Zn+LAB组,硫酸锌+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第5天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模型的建立,C组灌喂1 mL去离子水,其他组各灌喂1 mL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1×109 CFU/mL),连续攻毒3 d。采集血样、肝脏,用于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测定;采集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重,用于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集空肠和回肠组织,用于组织切片的制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乳鸽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比(V/C)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锌组和乳酸杆菌组乳鸽单核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处理组乳鸽空肠V/C、回肠V/C和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乳鸽灌服锌或联合灌服低剂量锌与乳酸杆菌均可通过提高脾脏器官...  相似文献   

14.
正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的一种细长型[(0.3~1.5)微米×(1.0~2.5)微米]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多数以单个存在,少数以两个或多个相连,在自然环境中表现为无荚膜、无芽孢的兼性厌氧细菌。沙门氏菌是我国养鸡产业巨大的威胁因素,它可通过种蛋进行世代垂直传播,从而降低种蛋孵化率,导致雏鸡带菌出壳,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可引起副伤寒、伤寒和白痢等鸡沙门氏菌病。近期,笔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是引起人畜共患疾病的重要肠道病原菌,也是在我国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位居首位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属中有少数血清型对人有致病性,如伤寒沙门氏菌(S·typhi);另一些血清型只引起动物疾病,如鸡伤寒沙门氏菌(S·gallinarum)、鸭沙门氏菌(S·anatum);有些血清型则引起人畜共患病,如猪霍乱伤寒沙门氏菌(S·cholerar)和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imurium)。引起人类的疾病主要有伤寒、副伤寒、胃肠炎和败血症。引起动物的疾病主要有马流产、鸡白痢、伤寒和副伤寒等。本试验的目的是调查农贸市场环境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同时…  相似文献   

16.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等方法将鼠伤寒沙门氏菌减毒,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将外源蛋白或抗原基因运送到机体免疫细胞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构建了不同疾病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减毒途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周宗清 《猪业科学》2009,26(12):32-34
沙门氏菌(Salmonella)具有血清型繁多(2500多种)、分布广、传染性强以及危害大等特点,一直是世界各地人类食物性中毒以及畜禽感染发病的重要致病菌.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中,70%~80%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美国每年有约150万例非伤寒沙门氏菌(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病例,且几乎都是食品源性的.而在引起沙门氏菌中毒的食品中,90%以上是肉类等动物性产品.因此,控制沙门氏菌在动物中特别是畜禽的感染与传播,保证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始终是国际公共卫生关心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已成功地完成了缺失双基因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活疫苗的研制,并进行了靶目标和动物效能测定。这种微生物缺少cya和crp基因,无感染性,繁殖速度比常规鼠伤寒沙门氏菌慢,没有荚膜性和鞭毛。从形态学和生长特征上可以和常规鼠伤寒沙门氏菌区分。尽管这种微生物在肠道存活时间不长,但仍具抗原性,刺激产生抗一系列沙门氏菌的抗体(包括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海德堡沙门氏菌等)。这种双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安全性高于欧洲普遍使用的单基因变异体。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刚出壳的肉雏鸡可用这种疫苗进行首次粗雾滴喷雾免疫,14日龄再加强饮水免疫一…  相似文献   

19.
业已证实,日粮中的某些糖类可以影响鼠伤寒沙门氏菌在肉用仔鸡定居。甘露糖可以使盲肠中鼠伤寒沙门氏菌总浓度降低至少两个数量级,乳糖可使其降低三个数量级。牛奶含有约5.5%的乳糖,乳清粉(奶酪业的一种副产品)含有约61%的乳糖。作者用这两种乳制品试验了其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芹防  崔尚金 《猪业科学》2009,26(12):24-28
沙门氏菌为肠杆菌科沙门氏菌属成员,具有约2500多种血清型.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Paratyphoid of pigs),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感染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经过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有时可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在猪副伤寒的病例中,各国分离的沙门氏菌的血清型也十分复杂,其中主要致病菌为猪霍乱沙门氏菌(S.Cholerae suis)、猪伤寒沙门氏菌(S.tynhi-suis).另外,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都伯林沙门氏菌(S.dublin)和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等也常引起本病.沙门氏菌在自然界中十分普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因此,它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沙门氏菌对养猪业的影晌越来越严重.而且沙门氏菌本身就极易产生抗药性,加上生产中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沙门氏菌耐药性不断增强,耐药谱扩大,加大了对此病原的预防与治疗的难度.本文就猪沙门氏菌病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猪沙门氏菌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