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8 毫秒
1.
为评价分子佐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对IBDV VP2质粒DNA的免疫增强作用,试验采用重组质粒载体表达重组蛋白mLTA-VP2-CTLA-4和mLTA-CTLA-4,家兔毒性试验确定其安全性,后选择10日龄非免疫健康鸡进行随机分组试验,设不同剂量mLTA-CTLA-4加IBD活疫苗免疫组、不同剂量mLTAVP2-CTLA-4免疫组、IBD活疫苗免疫组及空白对照组,免疫后用ELISA法定期检测鸡血清抗体IgG及小肠黏膜抗体IgA效价;鸡在加强免疫后用IBDV野生毒株攻击,连续观察2周并计算保护率。结果显示,mLTA-VP2-CTLA-4免疫组、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与活疫苗免疫组无明显差别,mLTA-CTLA-4加活疫苗共同免疫组产生的IgG和IgA抗体水平略高于mLTA-VP2-CTLA-4免疫组,疫苗对鸡的保护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IBDV分子佐剂DNA疫苗载体能表达无毒性的重组蛋白质,并能产生很好的免疫保护率,为进一步研究IBD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7,(9):1641-1647
为进一步研发安全有效的鸭甲型肝炎病毒(DHAV)多价疫苗,本研究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弱毒疫苗株为载体,构建出共表达DHAV-1和-3型VP1基因的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并对其毒力、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验证DHAV-1和-3型VP1蛋白在细胞内能够有效表达。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重组病毒产生的中和抗体能和DHAV-1和DHAV-3VP1表达蛋白发生较强的反应。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保持了原重组疫苗株rLS-RFP对鸡胚的高滴度生长适应和低致病的特性。将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免疫种鸭1次,通过中和试验检测该重组病毒能够在鸭体内产生针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抗体,平均效价分别为1∶18.17和1∶16.60。本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rLS-1VP1-2A-3VP1具有作为鸭肝炎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用于种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鸭甲肝病毒(DHAV)1型和3型(DHAV-1、DHAV-3)血清抗体的方法,本研究诱导表达了DHAV-1、DHAV-3重组蛋白VP0、VP1、VP3,并采用ELISA方法比较了3者的反应原性,结果显示DHAV-1 VP0更适合作为检测DHAV-1、DHAV-3血清抗体的通用型诊断抗原。经各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DHAV-1 VP0重组蛋白的可同时检测DHAV-1、DHAV-3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优化的主要反应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为0.25μg/m L,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100,山羊抗鸭HRP-IgG 1400稀释。该方法特异性较强,只与DHAV-1、DHAV-3阳性血清反应,与鸭源小鹅瘟病毒(GPV)、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鸭坦布苏病毒(DTMUV)等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敏感性为1320;批内变异系数小于4%,批间变异系数小于6%;与商品化的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比较,二者阳性符合率为93.3%,阴性符合率为88.9%,总符合率为95.7%,且该方法可用于临床血清样本的检测。本研究为检/监测DHAV血清抗体水平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1型鸭甲肝病毒(DHAV-1)VP3蛋白抗血清的中和活性并鉴定VP3的线性B细胞表位。利用pGEX-4T-1表达载体,在BL21(DE3)宿主菌中原核表达DHAV-1 VP3基因,以切胶纯化出的蛋白质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鸡胚中和试验对多抗的中和效价进行检测;采用KarplusSchulz、Emini、Jameson-Wolf和Parker方法分别对柔韧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性及亲水性进行分析,得到了4条候选线性B细胞表位,以制备的兔抗VP3多克隆抗体为一抗,通过间接ELISA方法对人工合成的B细胞表位进行鉴定,并进一步用临床鸭血清样品对鉴定的B细胞表位的抗体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VP3在BL21(DE3)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54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质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制备的兔抗VP3多克隆抗体的琼扩效价达到1∶16,并能中和DHAV-1,中和效价为1∶39;利用间接ELISA鉴定出GKRKPCRRPIHKPKNPPQEP(1—20aa)、FNTGRYQMSWYPIADGEQSL(131—150aa)和VNSSAPSNID(200—209aa)为VP3的B细胞表位,抗体检测能力试验结果显示表位肽可检测临床DHAV-1鸭血清。本研究表明DHAV-1VP3的抗血清具备一定的中和活性,1—20aa、131—150aa和200—209aa为VP3的B细胞表位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制备抗鸭1型甲肝病毒亚型(DHAV-1a)结构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MAbs),本研究以pGEX-VP1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同时以纯化浓缩的全病毒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筛选抗VP1蛋白阳性杂交瘤细胞株的间接ELISA方法,经融合、筛选制备杂交瘤细胞及鉴定MAbs的稳定性、特异性、腹水效价和中和活性等生物学活性,获得了2株持续且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A2和5G3)。MAbs腹水ELISA效价分别为1:3.2×104和1:2.0×106。亚类鉴定均为IgG1/κ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MAbs均能与DHAV-1a VP1蛋白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2株MAbs能与鸭1型甲肝病毒(DHAV-1)和DHAV-1a发生交叉反应。中和试验结果显示5G3株具有中和活性。结果表明2株MAbs的ELISA效价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均能与DHAV-1和DHAV-1a全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其中一株具有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鸭甲肝病毒3型(DHAV-3)VP1蛋白的优势抗原区,试验根据DHAV-3 VP1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表达引物,用PCR获得VP1-a~d基因片段,并在p ET-30a(+)/Rosetta(DE3)p LysS系统中进行原核表达;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获得表达,用Ni-NTA柱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同时以DHAV-3病毒为免疫原制备鼠抗DHAV-3多克隆抗体,通过I-ELISA和Westernblot初步鉴定。结果表明:p ET-30a-VP1-a、p ET-30a-VP1-b、p ET-30a-VP1-c和p ET-30a-VP1-d与鼠抗DHAV-3多克隆抗体都发生反应,抗原量相同的情况下VP1-c和VP1-d段显色较VP1-a和VP1-b深,说明这两段反应性相对较强;4种截短蛋白与鸭抗DHAV-3阳性血清进行反应,只有p ET-30a-VP1-c显色。说明VP1-c免疫原性较强,DHAV-3 VP1蛋白的90~175 aa为其优势抗原区。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鸭甲肝病毒1型(DHAV-1)抗体的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CLEIA),本研究从DHAV-1中国流行株中扩增获得病毒结构蛋白VP1编码基因,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VP1,并进行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重组VP1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建立了CLEIA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利用建立的CLEIA方法对AIV、AMPV、DPV、ARV、MPV、RAV等病毒血清进行检测,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于ELISA方法;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为2.18%~4.33%,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且与中和试验的阳性符合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0%和80%。本研究建立的CLEIA方法可以用于DHAV-1感染监测及疫苗接种后的免疫评价。  相似文献   

8.
将鸭甲肝病毒鸡胚化弱毒MY株Vp1基因原核表达工程菌(pET32a+Vp1,BL21(DE3)PlysS)对基因Yp1进行大量表达和纯化,得到鸭甲肝弱毒MY株Vp1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雏鸭,用间接ELISA检测方法对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进行监测,并通过动物攻毒试验评价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Vp1重组蛋白免疫家兔后血清检测琼扩效价≥1∶64,细胞中和试验效价为1/45;雏鸭免疫后抗体生成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攻毒起到了保护作用.首次揭示了DHAV-1结构蛋白Vp1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使雏鸭获得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燕  汤承  岳华  王远微 《畜牧兽医学报》2021,52(7):1963-1974
鸭甲型肝炎(duck hepatitis A,DHA)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是一种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对我国流行的鸭甲型肝炎血清1型(DHAV-1)和血清3型(DHAV-3)病毒具有交叉中和作用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人工合成12条DHAV-1和DHAV-3的VP1蛋白共有的抗原表位肽,分别与钥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载体偶联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McAb。通过检测McAb与DHAV-1和DHAV-3的交叉反应性,测定McAb对病毒增殖的抑制效率、中和效价以及攻毒保护率等来筛选McAb。本研究共获得了12株稳定分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6株(C1、C4、C7、C12、C13、C16)分泌的McAb同时与DHAV-1和DHAV-3发生特异性交叉反应; C1、C4、C7、C16可以抑制DHAV-1和DHAV-3在鸭胚中的增殖,抑制率在75.34%~100.00%不等;对DHAV-1和DHAV-3的中和效价:C1(1:3&1:5)、C4(1:3&1:3)、C7(1:10&1:11)和C16(1:9&1:9);C7和C16对DHAV-1和DHAV-3攻毒雏鸭的保护率较高,分别为“70%、80%”和“100%、60%”。本研究成功研制出对DHAV-1和DHAV-3具有交叉中和活性的McAb 4株,其中2株对病毒的感染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为DHA的防控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免疫原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口蹄疫病毒VP1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BAD/TOPO中,经鉴定后得到了重组质粒pBAD-VP1。将此重组质粒转化到受体茵TOP10中,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诱导剂L-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并在不同诱导时间进行采样,经处理后做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以终浓度为0.02g/L的L-阿拉伯醛糖进行诱导,4h后表达可达到高峰,表达产物大小约为40ku。软件扫描结果显示,VP1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占细菌总蛋白的26.3%,能与抗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以包涵体和可溶形式存在。抽提融合蛋白的包涵体,经过洗涤后制成油乳荆疫苗,经皮下注射免疫豚鼠,用乳鼠中和试验测定豚鼠血清中和指数,并用口蹄疫病毒对豚鼠进行攻毒。结果表明,用此融合蛋白的包涵体免疫豚鼠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并对病毒的攻击提供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1.
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猪只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对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对未感染过 PEDV的猪只进行PED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免疫,综合评估所产生的中和抗体、IgA 和IgG 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ED活疫苗免疫可以产生低水平(约1∶10)的中和抗体,PED 灭活疫苗免疫可以产生较高(约1∶180)的中和抗体;PED 活疫苗和PED灭活疫苗免疫均不能产生IgA 抗体,免疫前后IgA 均为阴性;PED 活疫苗免疫产生IgG 抗体为阴性,PED 灭活疫苗免疫可以产生较高的IgG 抗体(S/P 值约3.0)。通过此项研究,可以对PEDV 预防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1型鸭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1,DHAV-1)和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抗体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应用RT-PCR从鸭尿囊液中扩增获得714bp的DHAV-1VP1序列和1 503bp的DTMUV-E序列,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Ⅲ和pET-28a(+)并进行表达。通过SDS-PAGE验证DHAV-1-VP1和DTMUV-E蛋白能够有效表达,通过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表达的蛋白均可与其对应的阳性血清发生反应。根据xMAP液相芯片技术原理,以表达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分别与不同编号的微球偶联,获得偶联复合体作为捕获载体,建立DHAV-1和DTMUV抗体单一和双重液相蛋白芯片检测方法。结果表明,DHAV-1和DTMUV的临界值分别为190.30和223.29,灵敏性检测2种阳性血清的抗体水平分别为1∶51 200和1∶6 400,重复性验证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44%和3.94%,为DHAV-1和DTMUV抗体监测提供了高通量、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的抗体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真核表达的鸭坦布苏病毒(DTMUV)融合表位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对DTMUV E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筛选2段T细胞表位和8段B细胞表位,采用柔性肽将10条多肽进行拼接,人工合成串联表位基因,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对该融合表位蛋白(r TBE)进行表达。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r TBE能够在在Sf9细胞中有效表达。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并采用Al(OH)_3乳化(0.1μg/m L),分别以0.3 m L、0.6 m L和0.8 mL的剂量免疫雏鸭,ELISA抗体检测结果表明,rTBE可以诱导雏鸭产生高水平的IgG血清抗体;MTT结果表明,rTBE能够刺激雏鸭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中和抗体试验结果表明,表达的rTBE和DTMUV病商品活疫苗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DTMUV的中和抗体。Al(OH)_3对照组雏鸭均未产生IgG血清抗体与中和抗体。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0.3 mLrTBE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为70%,0.6 m L、0.8 m L和商品化疫苗免疫组对雏鸭的保护率均为100%,而Al(OH)_3对照组雏鸭均表现为典型的DTMUV感染症状,其中4只死亡。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预测及表达的DTMUV E蛋白融合表位蛋白r TBE具有免疫原性及保护力。以上研究结果为DTMUV新型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组痘病毒是研制新型疫苗的良好载体。先前的研究显示,黏液瘤病毒(MYXV)能有效诱导绵羊的抗体反应。本试验研究了重组MYXV对蓝舌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旨在证明其作为反刍动物传染病疫苗的潜在能力。绵羊两次接种表达VP2蛋白的重组MYXV(SG33-VP2),能促进中和抗体的产生,并能对以蓝舌病病毒血清8型强毒株(BTV-8)攻毒提供部分保护。但是,同时表达VP2和VP5的MYXV(SG33-VP2/5)仅能诱导极低的保护。VP5被认为有助于VP2的抗体反应,本试验通过研究VP2和VP5的表达水平表明,与同VP5共表达相比,VP2的高水平表达才是MYXV刺激绵羊产生免疫保护的关键。因此,在判定保护性抗原所起的作用时,需要先对抗原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本研究结果表明,MYXV载体可应用于反刍动物疫苗研制。  相似文献   

15.
笔者拟构建共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和鹅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性重组乳酸杆菌,评价口服表达融合蛋白GPV VP3-gIL2的重组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通过酶切将VP3基因和IL-2基因连接,并在其5′端连入乳酸杆菌的信号肽基因SP,亚克隆到乳酸杆菌整合表达载体pMJ67,电转化入干酪乳杆菌L.CECT5276,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鉴定重组菌GPVVP3-gIL2融合蛋白的表达活性。将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后检测血清GPV抗体、小肠黏液sIgA和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评价其免疫效果。结果表明,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J-SP-GPVVP3-gIL2,PCR证实质粒pMJ-SP-GPVVP3-gIL2成功整合到乳酸杆菌基因组;Western blot表明重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的融合蛋白GPVVP3-gIL2能与GP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表明口服重组菌后能特异地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且在第4、5、6周明显高于GPV VP3组和gIL2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免疫雏鹅可以产生抗VP3蛋白抗体,且具有中和活性的抗体显著高于GPV VP3组;小肠黏液sIgA细胞生成的数量自第2周较GPV VP3组和疫苗组显著上升。动物攻毒试验结果显示GPV VP3-gIL2融合蛋白免疫组能够获得85%的保护率,表明所构建的重组乳酸杆菌口服后对GPV的攻击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试验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GPV VP3-IL2融合蛋白的口服乳酸杆菌工程菌,为研究其作为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888-1892
为研究A型清道夫受体(SR-A)在重组口蹄疫病毒(FMDV)VP1-VP4蛋白诱导小鼠产生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通过构建Pet32a-VP1-VP4原核表达系统制备VP1-VP4蛋白,用纯化的VP1-VP4蛋白分别免疫预先注射SR-A抑制剂的BALB/c小鼠和未作处理的BALB/c小鼠,用ELISA检测免疫7d后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用琼脂扩散法测血清的抗体效价,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亚类的含量。结果发现,经SR-A抑制剂处理的小鼠血清IFN-γ含量和IL-4含量均降低,血清总抗体效价也降低,但血清IgA水平显著升高,这表明SR-A在识别VP1-VP4蛋白进而启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广泛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靶向融合犬细小病毒DNA疫苗pVAX1-CTLA-4125-VP2228在自然宿主体内的免疫应答和攻毒保护效果,试验选用CPV抗体阴性犬24只,分为4组,分别为第Ⅰ组(pVAX1-VP2228免疫)、第Ⅱ组(pVAX1-CTLA-4125-VP2228免疫)、第Ⅲ组(pVAX1免疫)、第Ⅳ组(弱毒苗免疫),每组6只犬,间隔4周免疫1次,免疫3次。采用CP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PV微量中和试验和CPV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抗体水平。免疫3次后进行攻毒试验,观察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血清中IgG含量第Ⅱ组高于第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中和抗体效价,第Ⅱ组高于第Ⅰ组,差异极显著(P0.01);第Ⅱ组出现HI抗体,而第Ⅰ组未出现HI抗体;攻毒后发现pVAX1-CTLA-4125-VP2228、pVAX1-VP2228具有较好的保护力。说明CTLA-4125能够有效增强自然宿主对VP2228的免疫应答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靶向融合DNA疫苗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将表达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12-Sa/NZ9000经口服免疫BALB/c小鼠,在免疫后的不同时间收集免疫鼠粪便样品,断尾采血收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的IgG抗体及血清和粪便中的IgA抗体的动态产生规律;在加强免疫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外周血T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无菌收集免疫鼠的肠黏液,经中和试验检测其抗体的中和能力。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口服免疫小鼠后血清中的IgG和IgA抗体产生能力由于非特异性干扰不能确定,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变化不显著;粪便中的IgA抗体水平产生效果明显;黏液的抗体具有一定的中和能力,其效价检测结果为1:36。  相似文献   

19.
黄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能够介导病毒与宿主受体结合以及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并研究了其免疫原性。按照大肠杆菌偏好性密码子对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核苷酸序列进行优化并合成后,克隆至pCold-TF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old-TF-optiEDIII。Western blot证实重组蛋白能与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血清发生反应。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BLAB/c小鼠3次,间接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证实E蛋白结构Ⅲ诱导了鸭坦布苏病毒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中和实验证实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Ⅲ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研制鸭坦布苏病毒诊断抗原和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和M蛋白滴鼻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的中和活性,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GP5和M为抗原分别与霍乱毒素B亚基(CTB)佐剂按10∶1的比例混合制备成CTB黏膜佐剂疫苗,滴鼻免疫小鼠,于首次免疫后0,7,14,21,28,35,42 d收集唾液和血清样品,利用间接ELISA方法分别检测免疫小鼠唾液中特异性抗体IgA,结果均于28 d时S/N值达到最高,ELISA效价均为1∶2;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分别于21,28 d时S/N值达到最高,ELISA效价均为1∶800。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PAM细胞中和试验方法分别检测唾液中特异性抗体IgA和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中和滴度均1∶2,结果表明PRRSV GP5和M蛋白滴鼻免疫小鼠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未达到免疫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