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SH2B衔接因子蛋白1(SH2B adaptor protein 1,SH2B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和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的表达情况,预测调控该基因的miR-276-3p对猪背部脂肪表达的影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H2B1基因在猪脂肪、下丘脑等6种组织,以及在30、60、90、120和180 d猪背部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靶标预测SH2B1基因的调控miRNA,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76-3p对该基因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SH2B1基因在猪的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在猪生长发育各阶段背部脂肪中SH2B1基因均有表达,在前期(30和60 d)表达量较低,在中、后期(90、120和180 d)持续高表达,且显著高于前期表达量(P<0.05)。高、低背膘厚组背部脂肪中miR-276-3p与SH2B1基因均呈差异表达,且两者表达呈相反趋势,miR-276-3p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低背膘厚组(P<0.05),而SH2B1基因在高背膘厚组中的表达量却显著高于低背膘厚组(P<0.05)。miR-276-3p可通过靶向负调控SH2B1基因,影响猪背部脂肪的沉积。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猪背部脂肪沉积和背膘厚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鉴定松辽黑猪背最长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找出与猪脂肪沉积相关的潜在候选基因。通过对松辽黑猪进行活体背膘厚测定,选择具有极端背膘厚的3对个体(高、低各3头)为研究对象。取背最长肌组织提取RNA,并对其进行双末端转录组测序,然后,基于edgeR包的配对方法筛选差异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结果鉴定出59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88个基因在高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402个基因在低背膘厚组猪背最长肌组织中高表达。通过生物学功能分析发现,有42条显著富集通路,鉴定出的与脂肪沉积相关的通路有脂肪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及PPAR信号通路等,筛选出FABP3、FADS1、FADS2、OLR1、ACSL1、LIPA和PLIN2为脂肪沉积性状的候选基因。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松辽黑猪肌内脂肪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猪HMGA1基因的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背膘厚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旨在探究HMGA1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不同日龄下不同品种中的表达谱,并对该基因编码区及3′UTR区的多态性与猪背膘厚进行关联分析。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白猪HMGA1基因在7种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在60、150和210日龄大白猪和民猪背部脂肪中的差异表达。对576头大白猪×民猪F2代资源群体的基因组DNA重测序进行HMGA1序列分析,筛选其编码区及3′UTR区SNPs,并以屠宰体重为协变量与背膘厚(第6~7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MGA1 mRNA在大白猪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肺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心和肌肉中微量表达。在60和150日龄时,HMGA1基因在民猪背部脂肪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210日龄时在两个猪种中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对F2群体HMGA1序列分析,在编码区检测出1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其中包含2个错义突变位点:g.3261GA和g.5818GA,且g.3261GA位点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在3′UTR区检测到3个SNPs,且位于小RNA(microRNA, miRNA)结合靶点,其中g.7217GC和g.7280TC与背膘厚显著关联(P0.05)。研究结果表明,HMGA1作用于猪背部脂肪组织,且该基因g.3261GA、g.7217GC和g.7280TC位点可作为猪背膘厚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为猪的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于背膘厚度性状的强度选择,使猪肉品质变劣。为了研究不同背膘厚度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利用B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测定其活体背膘厚度,选出背膘厚度极端高与极端低的个体各6头,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检测了背最长肌内脂肪生成相关基因(FASN、ACACA和ME1)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背膘厚度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背膘厚度组(p <0.05),背膘厚度对其它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且在高背膘厚度组上调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基因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和miR-369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除miR-1与藏猪差异不显著外,2种miRNA在大约克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地方猪种(P<0.05);地方猪种中,miR-1和miR-369表达水平分别在藏猪和雅南猪中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miR-1和miR-369在背部皮下脂肪中表达水平均与瘦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miR-369表达水平还与平均背膘厚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试验表明miR-1和miR-369可能对猪脂肪沉积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负调控作用,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起正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M)基因在不同品种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猪脂肪沉积性状的相关性,采用Sanger测序法对藏猪(58头)和大约克猪(60头)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筛选与基因分型,选取180日龄藏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分别采集肝脏、背脂、心脏和背最长肌组织,利用RT-qPCR技术检测了ACADM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其背膘厚和背最长肌组织中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在ACADM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kb区域,存在C-101G和C-569G这2个突变位点,藏猪与大约克猪等位基因频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藏猪与大约克猪的肝脏、背脂、背最长肌和心脏组织中ACADM基因表达趋势完全一致,藏猪极显著高于大约克猪(P<0.01);经ACADM基因表达量与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性分析发现,ACADM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以上结果推测这2个突变位点可能是调控ACADM基因表达的重要功能位点,从而导致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ACADM基因对猪脂肪沉积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微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基因(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 gene, SHP) 主要在肝脏、心脏、胰脏和脂肪组织中表达,影响脂类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用PCR-SSCP 方法研究猪SHP基因外显子1在5个猪群(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金华猪和野猪)中的DNA 多态性,结果检测到3 种基因型(GG、GA 和AA).χ2 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对纯合子个体测序检测发现,在SHP基因第1 外显子内存在一个多态位点(G374A,DQ002896),且导致编码氨基酸由精氨酸(Arg)替换为组氨酸(His).对金华×皮特兰F2代资源家系猪进行了该多态片段的基因型鉴定,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对猪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AA基因型猪肩背膘厚、胸背膘厚、臀背膘厚以及肌内脂肪含量分别比GG基因型猪的低27.0%,30.6%,19.5%和40.9% (P<0.05);AA基因型猪6~7肋背膘厚比GA基因型猪的低23.0%(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miR-425-5p对小鼠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效应,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运用CCK8、EdU、油红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等分别检测miR-425-5p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分别预测、验证miR-425-5p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靶基因。结果表明,miR-425-5p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低表达,在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动态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S等)表达,减少脂滴和甘油三酯积累;抑制miR-425-5p表达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阻止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过表达或抑制miR-425-5p可分别抑制或促进IGF1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抑制IGF1基因3′-UTR荧光活性,而突变miR-425-5p种子序列与IGF1基因3′-UTR的绑定位点可解除该抑制效果。综上所述,miR-425-5p可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可直接靶向IGF1负向调控其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miR-425-5p对小鼠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效应,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25-5p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运用CCK8、EdU、油红染色、甘油三酯含量分析等分别检测miR-425-5p对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分别预测、验证miR-425-5p调控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靶基因。结果表明,miR-425-5p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低表达,在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动态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FAS等)表达,减少脂滴和甘油三酯积累;抑制miR-425-5p表达可抑制前体脂肪细胞增殖,阻止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过表达或抑制miR-425-5p可分别抑制或促进IGF1基因表达;与阴性对照相比,过表达miR-425-5p可抑制IGF1基因3′-UTR荧光活性,而突变miR-425-5p种子序列与IGF1基因3′-UTR的绑定位点可解除该抑制效果。综上所述,miR-425-5p可促进3T3-L1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并可直接靶向IGF1负向调控其分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5,(8):1366-1370
为探讨日粮能量水平对长白猪脂蛋白酯酶基因(lipoprteinlipase,LPL)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选用同日出生的90日龄(d)长白猪24头(去势公猪12头和母猪12头),按日粮能量水平分成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饲喂至180d,统一屠宰取样,采用qRT-PCR方法检测2组长白猪肾周脂肪、肝脏、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LPL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测定背最长肌中LPL酶活性。结果表明,LPL基因在2组试验猪组织间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在肾周脂肪中的表达量最高,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低;组间的比较结果显示,H组(高能量组)肾周脂肪组织中LPL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L组(低能量组)(P0.01),但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中差异不显著(P0.05);H组在150,180d的体质量均显著高于L组(P0.05);同样H组LPL酶活性和背膘厚显著高于L组(P0.05)。结果提示,日粮能量水平可以影响猪LPL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及LPL活性,进而影响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沉积。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实验对象,用颈环qRT-PCR法分析miR-146b-3p在从江香猪和大白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大肠、小肠8种组织中的表达量,利用软件miRNA22.2和TargetScan预测从江香猪miR-146b-3p的靶基因及其结合位点,并用普通PCR技术对从江香猪miR-146b-3p前体序列进行克隆验证,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从江香猪肌细胞,同时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生长相关基因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与IGF-1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R-146b-3p在从江香猪小肠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低(P0.01);miR-146b-3p在大白猪肝脏和肺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心脏中最低(P0.01)。除心脏与大肠外,miR-146b-3p在从江香猪其余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分析发现miR-146b-3p与GHR 3'UTR存在靶位点;在从江香猪肌细胞中超表达miR-146b-3p后能极显著下调GHR的表达,而对IGF-1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miR-146b-3p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结果为下一步研究miR-146b-3p调控相关基因参与动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红  刘宇  汪亮  刘娣 《中国兽医学报》2019,(10):2061-2066
民猪是具有抗寒特性的地方猪种,研究民猪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机制对于理解其抗寒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通过检测4个季节民猪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含CSD结构域的E1蛋白(cold shock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E1,CSDE1)、miR-1和miR-331-3p表达情况,并通过在PK15细胞中过表达CSDE1基因,检测细胞中7种干扰小RNA和8种基因,研究CSDE1在民猪环境温度适应中的作用和分子调控网络。结果表明,CSDE1在春、秋季表达量较低,而在夏、冬季表达量较高,而RNA miR-1和miR-133-3p的表达规律则相反;过表达CSDE1后细胞中小RNA miR-1、miR-101、miR-1307和基因HDAC3、BTF3、HSF2、TCEA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上升,miR-143-3p和CHD7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CSDE1的表达受到民猪所处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被干扰小RNA调节,并进一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脂肪型金华猪肉质调控相关基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评价肉质性状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金华猪背最长肌不同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和ⅡB基因mRNA表达量在30、90、150 d和180 d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华猪背最长肌中MyHCⅠ基因mR NA表达量在30 d时最高,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30 d相比,MyHCⅡA、ⅡX、ⅡB在90、150、180 d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在180 d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0.01)。此外,MyHCⅠmRNA表达量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yHCⅡA、ⅡX、ⅡB基因表达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金华猪背最长肌MyHCⅠ、ⅡA、ⅡX、Ⅱ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并进一步证明MyHC 4种亚型的mRNA表达量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为深入研究调控肉质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对猪生长性能、肉质、血清leptin水平及脂肪组织leptin表达的影响.选用(28±2)日龄断奶的长白×大白二元杂交仔猪24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4头猪(公母各1/2).第一阶段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其基础上添加0.1%沙棘提取物,于57日龄起第二阶段全部饲喂基础日粮,至180日龄结束试验.运用荧光相对定量PCR测定脂肪中leptin mRNA表达量,以及沙棘提取物对肉质和血清leptin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期饲喂沙棘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试验组肥育猪眼肌面积(P<0.05),降低背膘厚和肌内脂含量(P<0.05);试验组仔猪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肥育猪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尤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肥育猪背部皮下脂肪和肠系膜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腹部皮下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血清leptin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1);对照组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与背膘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呈显著相关(P<0.05).综合分析认为,在断奶仔猪口粮中添加0.1%沙棘提取物町通过影响脂肪leptin mRNA表达量及血清leptin水平,改变与肉质的相关系数,米改善肥育猪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将82头藏猪和84头其他品种猪屠宰后测定背膘厚,采集背部最长肌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采集血样提取DNA,利用PCR-RFLP分析ADD1基因的基因型,发现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均能检测到三种基因型AA、AB和BB。三种基因型的肌内脂肪含量和嫩度存在差异(P<0.05),而背膘厚不存在差异(P>0.05)。ADD1基因在藏猪和其他猪种中存在多态性位点,可以作为肌内脂肪选育的标记辅助选择位点。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21,(2)
背膘是猪背部皮下的一种层状脂肪组织,区别于腹腔的软脂肪组织,它是一种硬脂肪组织。猪背膘厚是衡量背部脂肪沉积情况的关键依据,也是评价生猪养殖和种猪选育的重要指标。文章系统性介绍了猪背膘的生化组成、生理特性与功能、背膘厚测定方法以及背膘在养猪产业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胴体和瘦肉评估、体况评估、检验饲喂策略、检验育肥效果、指示母猪繁殖指标等方面,揭示了猪背膘对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旨在为养猪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提升养猪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miR-495-3p对山羊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探究miRNA在肌肉发育中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495-3p的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95-3p及其靶基因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miR-495-3p的过表达(miR-495-3p mimic、miR-495-3p mimic NC)及抑制物(miR-495-3p inhibitor、miR-495-3p inhibitor NC),在山羊骨骼肌细胞汇合度达60%~70%时进行转染,并用含2%马血清的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过表达和干扰效率及增殖分化相关基因配对盒基因(paired-box 7,Pax7)、细胞蛋白周期E(Cyclin E)、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生肌因子5(recombinant myogenic factor 5,Myf5)的表达;构建miR-495-3p靶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并转染至293T细胞,用双荧光素酶测定miR-495-3p与其靶基因的结合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miR-495-3p的靶基因为心肌肌动蛋白α1(alpha cardiacactin 1,ACTC1),且miR-495-3p和ACTC1在1和10月龄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miR-495-3p和ACTC1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背最长肌、腿肌6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背最长肌中表达量较高。细胞转染结果表明,miR-495-3p mimic极显著促进miR-495-3p的表达(P<0.01),miR-495-3p inhibitor极显著抑制miR-495-3p的表达(P<0.01),说明miR-495-3p mimic和miR-495-3p inhibitor可用于后续试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过表达miR-495-3p促进骨骼肌细胞分化相关标志基因MyoG、Myf5的表达,抑制miR-495-3p则降低MyoG、Myf5基因的表达;过表达、干扰miR-495-3p对Pax7、Cyclin E基因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表明,miR-495-3p与ACTC1基因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miR-495-3p对山羊骨骼肌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但可通过靶向ACTC1基因促进山羊骨骼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鉴定猪miR-135a-5p靶向脂肪发育的相关基因。首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PC)基因的3′非翻译区(3′UTR)具有两个与猪miR-135a-5p结合的潜在位点。其次,构建APC基因野生型(APC3′UTR)和突变型(APC3′UTR m1、APC3′UTR m2、APC3′UTR m3)3′UTR双荧光素酶载体,并分别将其与miR-135a-5p mimics、阴性对照(NC)共转染PK-15细胞后检测荧光活性。结果显示:miR-135a-5p mimics显著降低APC3′UTR和APC3′UTR m2载体的荧光活性(P0.05),而APC3′UTR m1和APC3′UTR m3载体的荧光活性得到完全恢复,表明miR-135a-5p主要结合在预测的第一个位点。进一步的分析表明,miR-135a-5p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内源APC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证实,猪miR-135a-5p靶向APC基因,且调控其表达。本试验为深入研究猪miR-135a-5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脂肪形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苹果酸酶1(malic enzyme 1,简称ME1)是机体内源性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与生物体脂肪酸合成效率之间存在密切相关,猪的脂肪沉积能力与ME1的表达水平有关。为了研究该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调控,本试验分别用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qPCR)和定点突变等方法,克隆了猪ME1基因5′调控区,分析了其多态性与猪背膘厚及脂肪组织中ME1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还通过构建不同删除载体分析了该基因5′调控区的功能。结果表明,在猪ME1基因5′调控区的-486位点和-1 068位点分别有一个由C到T和由G到A突变产生的SNP,后者与商品猪的背膘厚关联显著(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1 068位点,等位基因G有增加ME1mRNA表达的趋势,接近显著水平(P=0.051 8)。删除试验结果显示,该基因的5′调控区614~717bp和263~405bp区段分别有增强和抑制猪ME1基因表达的顺式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