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2头人工感染中等毒力猪瘟野毒耐过猪进行配种,诱发了猪瘟野毒垂直传播。带毒母猪于带毒后171d产下9头仔猪,其中3头为死胎,6头为木乃伊。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和RT—PCR检测,9头均为阳性。测序结果表明,3头测序仔猪中,2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一致;另1头仔猪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公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高于与母猪所接种病毒的同源性。母猪在与公猪配种前后,其所分离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发生了变化,配种后与公猪所分离病毒的一致,说明猪瘟病毒在猪体内的繁殖存在一定的优势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2.
猪瘟野毒混合毒实验室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以本所近年来所分离的高、中、低三株不同毒力(HeNXH3.98、JL1.94和FJFQ1.99)的猪瘟野毒混合毒对敏感猪进行实验室感染试验,利用HCFA、RT-PCR及序列测定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头试验猪均在感染后2周发病死亡,表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感染后1周及2周2头实验感染猪所分离的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1005;与感染毒株序列比较,2头试验感染猪所分离的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与JL1.94株序列完全一致,核苷酸及 在酸同源性均为100%,且基因分群在同一群;而与HeNXH3.98和FJFQ1.99株序列则有一定的差异,且不在同一基因群或基因亚群,说明在多个猪瘟病毒存在的情况下,敏感猪存在对猪间病毒的优势选择。本试验的条件下3株不同和的猪瘟野毒混合感染以中等毒力毒株JL1.94为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3.
1疾病 1.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目前,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为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源。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有研究表明,将持续感染母猪与人工感染另1株猪瘟野毒的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使其怀孕产仔,  相似文献   

4.
从云南10个地州13个大型猪场采集到的17份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猪瘟病毒。经测序鉴定昆明、玉溪、曲靖地区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99.99%同源,大理和宝山地区的核苷酸序列99.99%同源,5株分离毒均属于基因二群。5株分离毒在PK-15细胞上的平均毒价约为2×10^6TCID50/mL,应用荧光抗体染色可以检测到CSFV。通过RT-PCR扩增猪瘟病毒约1200bp和700bp的E2和E0蛋白全部抗原编码区序列,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株的E0和E2基因片段为697bp和1173bp,与猪瘟病毒Shimen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5.4%和96.6%、82.5g和84.3%,与C-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4.1%和95.2%、83.3%和85.4%。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2株猪瘟野毒不能引起典型的猪瘟症状,但是能持续带毒。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山东地区猪瘟病毒的变异情况,将6份经RT-PCR方法鉴定为猪瘟病毒(CSFV)阳性的山东地区患病猪的病料接种PK-15细胞,分离得到6株猪瘟病毒.对该6株猪瘟病毒的Erns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RT-PCR扩增、克隆、测序,并经DNA 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与HCLV疫苗株、Shimei株及Alfort株E...  相似文献   

6.
利用来源于同一猪场的2头猪瘟病毒(HCV)持续感染的带毒母猪及所产35头仔猪(包括13头死胎)和6头阴性对照猪,观察母猪的胎儿发育成活状况、仔猪HCV带毒率及HCV垂直传播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免疫效力的干扰作用,同时进行水平传播试验和观察HCV持续感染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V持续感染对其中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和成活有明显影响,而对另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HCV持续感染母猪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病毒给仔猪,传播率达45%~86%;吃初乳和接种HCLV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9头带毒仔猪在45d内死亡4头;免疫HCLV不能使带毒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力。5头猪在强毒攻击后死亡4头;HCV垂直传播的带毒猪可发生水平传播,并引起3/4感染猪死亡;HCV持续感染可引起母猪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导致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7.
猪瘟病毒低毒力毒株FJFQ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某猪场分离到 1 株病毒,其在PK 15细胞上的毒价为 106.5 TCID50/mL,该病毒能被猪瘟病毒高免血清所中和(效价为1∶8)。通过 RT -PCR 扩增出猪瘟病毒约250 bp的E2蛋白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其与几株已发表毒株序列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79.9%~87.9%,77.7%~86.6%,与Alfort 株同属于基因二群。经本动物传3代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以此分离毒作强攻进行免疫保护相关实验,结果免疫组猪在攻毒前及攻毒后扁桃体 HCFA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猪扁桃体HCFA于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阳性结果,且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用分离株免疫本动物后再攻石门毒, 2 头试验猪中 1 头死亡,1头出现临床症状。初步说明,所分离的病毒为猪瘟病毒(命名为CSFV- FJFQ株),可能是一株低毒力毒株,且其免疫原性不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近年来辽宁地区猪瘟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对2006年~2011年辽宁地区发病猪群中猪瘟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并获得了20株猪瘟病毒E2基因部分编码序列的扩增片段,测序后得到276 bp的E2基因编码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DNAStar和MegAlign等软件对所测定的20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20株猪瘟野毒株分别属于基因2.1、2.2亚型和1.1亚型,其中基因2.1亚型已经成为辽宁地区猪瘟病毒的优势流行毒株.属于基因2.1亚型的猪瘟野毒株与疫苗株之间的同源性在76.8%~80.5%之间,与经典强毒Shimen株的同源性在77.4%~81.1%之间.而病毒E2基因变异位点主要分布在所测序列的前30个氨基酸,与强毒Shimen株、疫苗株相比其变异率高达20%以上.说明近期流行毒株的变异呈现一定的多样性,并且多数毒株已向远离强毒Shimen株、疫苗株方向变异.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10个地州15个大型猪场采集到的21份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猪瘟病毒。经测序鉴定昆明、玉溪、曲靖地区分离株的核苷酸序列99.99%同源,大理和宝山地区的核苷酸序列99.99%同源,5株分离毒均属于基因二群。5株分离毒在PK-15细胞上的平均毒价约为2×106TCD50/mL,应用荧光抗体染色可以检测到CSFV。通过RT-PCR扩增猪瘟病毒约1 200 bp的E2蛋白全部抗原编码区序列,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株的E2基因片段为1173bp,与猪瘟病毒Shimen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2.5%和84.3%,与C-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3.3%和85.4%。将E2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1a(+),转化进BL21(DE3)内进行表达,经IPTG诱导,E2蛋白能在菌体内高效表达,表达量达26.5%,蛋白分子质量约为41kD。本研究为猪瘟诊断抗原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RT-PCR及序列测定对猪瘟病毒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及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所有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呈现较高的同源性,石门株不同代次毒株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7%-100%,97.3%-100%;同一代次不同年代主要抗原编码区序列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8.6%-100%。只有3个代次毒株发生较小的变异,核苷酸及氨基酸呈现1-3个碱基或氨基酸的变异,其他代次的毒株序列完全一致。初步证实了猪瘟病毒分子结构的遗传稳定性,说明猪瘟病毒的变异可能更多的与种群病毒的优势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11.
对12批猪瘟活疫苗中的猪瘟兔化弱毒病毒,以RT-PCR获得了E2基因的主要编码区的大约250bp大小的节片,在DNAstar上对这些节片的211pb进行了测序,观察到这些节片的编码序列高度同源性,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有98.1%-100%相同,其中9批完全一致,结果表明猪瘟兔毒疫苗株的分子结构极其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反转录PCR(RT—PcR)和套式PCR(nested-PCR)扩增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与内蒙古野毒株的E2(gp55)基因,片段长约1200bp,将PCR产物与PMD-18-T载体相连接并克隆后,经酶切、PCR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9.7%,这一结果表明内蒙古近期流行的猪瘟野毒株与目前使用的疫苗株在E2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北京部分地区猪瘟病毒流行株E2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北京地区猪瘟病毒(CSF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采用套式RT-PCR方法,对从北京部分地区近期分离的7株CSFV流行毒株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进行了扩增、克隆与序列测定,并应用DNA Star分析软件对所测定的7株毒株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7株CSFV流行毒株之间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3%~99.3%和95.6%~100%,与CSFV石门毒株(Shimen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7%~83.5%和82.4%~84.6%,与CSFV兔化弱毒株(HCLV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0.6%~81.7%和78.0%~80.2%,7株CSFV流行毒株均属于基因2群,且705、713、729和734位氨基酸发生置换。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北京部分地区目前流行的CSFV毒株与Shimen株和HCLV株在E2基因主要抗原区上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2批猪瘟兔化毒睾丸细胞苗分别来自两家兽医生物药品厂,各分别免疫接种猪只,随后以5株猪瘟病毒野毒分别攻击,疫苗接种猪完全存活,对照猪完全死亡。此5株野毒分离自国内不同地区,并皆已经过细致的鉴定,以免疫荧光技术对猪扁桃体进行了活体检查,各对照猪材料上能在攻击后一周时出现病毒,而疫苗接种猪在整个观察期间未出现病毒,据此,显然可见猪瘟兔化毒细胞苗在预防国内猪瘟上极有效力  相似文献   

15.
A panel of 30 monoclonal antibodies was define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binding capacity in immunoperoxidase assay to different strains of pestivirus. Using the panel it was possible to identify specifically all strains and isolates of hog cholera virus, hog cholera vaccines derived from 'C' strains, and most strains of bovine viral diarrhoea/border disease (BVD/BD) viruses (including those isolated from pigs). A small proportion of BVD/BD isolates from pigs and ruminants reacted only with the monoclonals specific for pestivirus group antige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monoclonal typing methods be introduced into official procedures for the diagnosis of hog cholera/classical swine fever.  相似文献   

16.
我国部分地区猪瘟病毒流行株的基因差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 RT-PCR方法 ,从我国 1 0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 2 3个猪瘟病毒 ( CSFV)流行毒株中 ,扩增了CSFV E2基因中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对各扩增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 ,通过计算机分析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确定了它们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 ,2 3个流行毒株中的 1 8株属基因 群 ,占 78.2 6%;另外 5个流行株与传统石门强毒、兔化弱毒株属基因 群 ,占 2 1 .74 %。两群间测序区的核酸同源性只有 78.90 %。此外 ,根据序列差异程度 ,将基因 群流行株分为 3个亚群 ,各基因群 CSFV在地域分布上未发现有明显的特征性。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我国较大范围内流行的 CSFV毒株与传统的石门强毒和疫苗用兔化弱毒在抗原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及我国猪瘟病毒流行株在地域分布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猪瘟病毒E2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瘟病毒Brescia株全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对P1/P2对,采用异硫氰酸胍一步法(略加修改),从PK15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猪瘟病毒的总RNA。应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E2全基因组约1273bp的cDNA片断,经电泳证明其大小与推测相符。分别将石门株、兔化弱毒疫苗株、野毒03株及野毒07株的E2基因片段克隆到pGEM-T载体质粒,通过对这4个重组质粒的EcoRI酶切鉴定、直接与套式PCR扩增,并对E2主要抗原区域进行224bp的序列测定,表明E2全基因克隆成功,为E2全序列测定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