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欣  徐哲  于璐  张明义 《农业机械》2012,(9):99-101
本试验制备得到壳聚糖固定化果胶酶并应用于苹果汁的澄清工艺中。结果表明:固定化果胶酶澄清苹果汁的工艺条件:固定化酶用量为50g/L(果汁)、澄清温度50℃和时间80min,苹果汁透光率高达96%以上,且对苹果汁相关理化指标无负面影响,操作性能稳定,可重复10次。以上试验结果证明壳聚糖固定化果胶酶对苹果汁的澄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澄清沙棘果汁最佳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是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进行单因素澄清及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的确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果胶酶用量为0.03~0.06g/kg、温度40~50℃、pH值2.0~3.0的条件下澄清沙棘果汁,透光率达99%以上,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035g/kg,温度为45℃,pH值为3.0,时间为90min。  相似文献   

3.
以胡萝卜为原料,利用果胶酶、壳聚糖对胡萝卜汁的澄清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壳聚糖、果胶酶对胡萝卜汁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得到壳聚糖、果胶酶复合澄清的回归模型,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将复合法澄清后的胡萝卜汁营养成分与胡萝卜原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添加量0.31g/L,果胶酶添加量5...  相似文献   

4.
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果胶酶对沙棘果汁澄清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沙棘果浆,可明显提高沙棘的出汁率及汁的透光率,利于果汁的澄清。用此工艺条件澄清的沙棘果汁透光率达84.7%,出汁率达6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不变。果胶酶的使用参数:浓度4g/l左右,pH为3~4,温度45℃~50℃,作用时间4h。  相似文献   

5.
黄小真 《农业工程》2014,4(4):93-96
探讨了果胶酶处理和无机陶瓷膜微滤相结合澄清芦柑汁的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芦柑汁经果胶酶处理后基本去除果胶物质,再经陶瓷膜微滤,芦柑汁澄清透明,透光率达到96.3%,适度脱除苦味,营养成分、风味保留较好,储藏3个月无浑浊、沉淀现象。经试验优化,确定了微滤操作的工艺参数:操作压力0.2 MPa,温度20~25 ℃,膜通量为19 L(h·m2)。   相似文献   

6.
以牛蒡为主要原料,利用响应面法对酶法澄清牛蒡汁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依据回归分析确定各工艺条件的影响因素,以透光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和等高线。结果表明:在果胶酶酶用量0.04%、酶解温度50℃和酶解时间2.5h,澄清效果最佳,透光率达到95.11%。  相似文献   

7.
以海藻酸钠为酵母固定化载体,进行山茱萸果酒固定化连续发酵的工艺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酵母固定化条件,在最佳载体固定化条件下,筛选最优连续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感官评价对比连续发酵与传统发酵的差异。结果表明,固定化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氯化钙浓度3%以及固定化时间2 h,连续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3 ℃,填充率30%和稀释率0.01/h。对比传统发酵,连续发酵对山茱萸果酒的品质和风味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柑桔乳酸菌饮料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汁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发酵温度41℃,接种量8%,果胶酶添加量0.02%,发酵时间34h。用质量分数为0.5%黄原胶和0.3%CMC作为稳定剂添加到发酵液中,再用质量分数为30%左右的蔗糖进行调配,研制出的柑桔乳酸菌饮料色泽鲜艳,均匀澄清,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柑桔和乳酸的特有清香。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黑莓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保持黑莓特有的营养成分,选用黑莓为试验材料,采用果胶酶和果浆复合酶进行处理,探讨两酶联合使用对黑莓汁的澄清效果。以出汁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对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结论:结果表明:加酶量(0.05%~0.15%)对黑莓出汁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酶解温度(40~50℃)和酶解时间(2.0~3.0 h)影响不显著(P>0.05);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果胶酶与果浆复合酶酶活比为1︰1,加酶量0.13%、酶解温度42.6℃、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出汁率为79.5  相似文献   

10.
果胶酶提取南瓜淀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瓜淀粉的提取工艺。以淀粉提取率为指标,探讨果胶酶添加量、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南瓜淀粉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南瓜淀粉的最适宜制备工艺条件:果胶酶添加量为1200U/g、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40℃和酶解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淀粉的提取率为64.1%。  相似文献   

11.
南果梨酿酒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鞍山产南果梨为原料,采用对比试验法,探讨原料处理方式、果胶酶处理、起始糖度、发酵温度对南果梨果酒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南果梨酿酒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果汁经0.5g/L果胶酶制剂酶解处理后进行清汁发酵,发酵起始糖度25%,发酵温度20℃.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葡萄酒澄清的最优工艺,用明胶作澄清剂,采用软件Design Expert进行试验设计,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建立葡萄酒澄清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确定葡萄酒澄清率达96.48%的工艺参数为:明胶用量0.075%、时间6.99h、温度54℃。  相似文献   

13.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红枣提汁效果的影响,并建立各因素与提汁率关系的响应面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果胶酶0.3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0h和酶解pH值3.0。经试验验证此条件下枣汁提取率可达52.04%,与理论计算值51.71%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红枣汁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试验对果胶酶水解壳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降解过程中粘度、还原糖生成量、平均分子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在50℃、pH值4.5、酶用量与壳聚糖质量之比为3、壳聚糖脱乙酰度为80%时对壳聚糖降解效果最佳,其中底物脱乙酰度对酶解效果影响极显著。在最适条件下,果胶酶对壳聚糖水解约1h,可控制产物平均分子量在2500左右。果胶酶降解壳聚糖的起始速度非常快,反应30min后粘度下降基本平稳;水解反应进行135min后,产物还原糖生成量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5.
以南果梨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南果梨的发酵条件及其配制酒的加工工艺。南果梨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种量0.04%,pH 3.5,发酵温度20℃。南果梨配制酒最佳调配配方为:南果梨原酒30%,南果梨浸渍酒60%,白砂糖3%,柠檬酸0.1%。用此工艺生产的配制酒色泽金黄,澄清透明,具有浓郁、和谐的果香和醇香。  相似文献   

16.
曾伶 《福建农机》2010,(4):44-47
文章探讨使用澄清剂解决超滤芹菜汁过程中膜污染的问题。用实验方法实现对澄清剂的选择。实验以透光率、果胶含量为参数,比较果胶酶和壳聚糖对芹菜汁的澄清效果,选出适合芹菜汁的澄清剂及澄清剂最佳作用条件,并以渗透流量指标,用超滤膜超滤验证,考察其对膜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红枣酶法提汁工艺条件响应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北清涧滩枣为试验材料,采用多因素响应面试验设计法对红枣酶解法提汁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加水倍数、酶解温度、果胶酶质量分数与红枣可溶性固形物浸出率的相关关系高度显著(P〈0.01),均为负二次曲线型。提汁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浸提时间4h、果胶酶质量分数0.22%、加水量为红枣果肉质量的5倍。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酶解温度、加水倍数、浸提时间、果胶酶质量分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浸出率之间的回归模型高度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采用包埋法固定化碱性蛋白酶的固定化工艺。分别考察了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定化时间和固定化酶量对酶的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氯化钙浓度为3.0%、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液体积之比为1∶1、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0%和固定化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酶的回收率为23.6%  相似文献   

19.
以野生软枣猕猴桃和黑加仑为原料,对野生软枣猕猴桃及黑加仑复合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果胶酶0.030%、酶解时间35 min、酶解温度40℃、野生软枣猕猴桃汁:黑加仑汁配比=1:3、含糖量10%、柠檬酸含量0.012%.  相似文献   

20.
苹果酒超滤澄清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苹果酒的澄清度和稳定性,采用超滤技术进行澄清。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苹果酒超滤的关键因素操作压力、温度和进料流速进行优化探讨。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苹果酒澄清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操作压力、流速;澄清苹果酒最佳工艺条件为压力0.7 MPa,温度24℃,进料流速5.6 mL/min。超滤处理后,苹果酒的透光率为98.72%,膜通量为14.38 L/(m2·h),原酒的固有滋味和品质得到了较好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