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研究并比较斜生褐孔菌发酵产物和菌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斜生褐孔菌发酵菌丝体和发酵液以及菌核中的有效成分,采用打孔法比较三个提取物中共10个组分的抑菌效果并测定了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斜生褐孔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且乙酸乙酯组分和正丁醇组分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水提取组分均无抑菌活性;斜生褐孔菌发酵菌丝体提取物的抑菌活性与菌核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当。该实验结果为更好的开发斜生褐孔菌发酵产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了槟榔碱,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黑曲霉、青霉等8种菌作为供试菌,通过抗菌实验探讨槟榔碱的体外抗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对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炭疽芽孢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超声波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6mg/mL;乙醇回流提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1.4mg/mL;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为0.8mg/mL。对黑曲霉、青霉没有抑制作用。3种方法提取的槟榔碱的抑菌活性大小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乙醇回流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冬凌草叶提取物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冬凌草叶抗菌活性物质,研究其对不同菌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将空白药敏片放置于质量浓度为0.161 g/mL的冬凌草叶提取物溶液中24 h,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地衣芽孢杆菌、葵肠杆菌为研究对象,用冬凌草叶提取物处理含菌平板,通过平板培养观察其抑菌圈大小,分析冬凌草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冬凌草叶提取物对葵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对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极为明显。冬凌草叶提取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生长抑制作用,且整体上对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比革兰氏阴性菌好。上述结果可为冬凌草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菌草竹荪7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为供试药剂,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其对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作用,以期探索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结果表明,菌草竹荪2种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抑菌圈直径可达38.56 mm,乙酸乙酯提取物次之,抑菌直径为31.66 mm。鉴于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提取效率和抑菌效果的高低,乙酸乙酯为提取菌草竹荪抑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甘草超声提取液的抑菌和抗氧化效果,寻找安全的食品保鲜剂,本实验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受试菌株,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半径,探究甘草超声提取液抑菌活性;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抗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效果,检测甘草超声提取液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甘草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半径在培养18 h后分别可以达到1.01±0.08 cm、0.96±0.03 cm;对DPPH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达到93.1%,显著高于对照组(0.1 mg/mL维生素C);抗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效果最高可达到87.57%。甘草提取物对以上两种受试菌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对DPPH与邻苯三酚也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摘要】 采用清除DPPH·和·OH法评价吴茱芡不同溶剂水、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醋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研究吴茱萸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吴茱萸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且以吴茱萸的乙醇提取物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最强。溶剂对吴茱萸提取物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有明显影响,说明选择合适溶剂有助于吴茱萸抗氧化和抑菌活性成分的溶出。  相似文献   

7.
灵芝多糖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热水提取法提取灵芝多糖,得到灵芝粗多糖,并以3种植物病原菌(胡萝卜欧氏菌、指状青霉、灰葡萄孢)和5种食品有害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黑曲霉和黑根霉)为供试菌,采用纸片琼脂法来测定灵芝粗多糖对供试菌的抑菌强度。结果表明,灵芝粗多糖对植物病原菌中的胡萝卜欧氏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指状青霉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对灰葡萄孢几乎没有抑制作用;对食品有害菌中的枯草芽孢杆和蜡状芽孢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对黑根霉几乎没有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灵芝多糖对细菌的抑菌活性强于真菌。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粗茎鳞毛蕨萃取物的体外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选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粗茎鳞毛蕨乙醇粗提物进行分级萃取,并测定各相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采用滤纸片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三种体外抗氧化体系即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还原能力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萃取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2.63±2.64)mg/g、(98.46±1.73)mg/g。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正丁醇相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11.75±1.36)mm、(10.50±0.68)mm、(8.37±0.81)mm;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 mg/mL、25.00 mg/mL、25.00 mg/mL。粗茎鳞毛蕨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乙酸乙酯相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以及还原能力的IC50值分别0.14 mg/mL、0.33 mg/mL、0.05 mg/mL。综上所述,粗茎鳞毛蕨萃取物具有开发成为天然抑菌剂及抗氧化剂的潜力,本研究将为粗茎鳞毛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地区4种野菜营养及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磊 《保鲜与加工》2018,18(3):97-100
以秦皇岛地区常见的4种野菜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扫帚草(Kochia scopari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为材料,对其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抗菌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野菜的VC、膳食纤维、总酚含量范围分别为24.41~113.50 mg/100 g、1.13~3.78 g/100 g、8.22~73.71 mg/g,蒲公英中的VC、膳食纤维、总酚含量均最高。4种野菜均有不同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扫帚草的清除率最高,达58.4%,荠菜清除率最低。马齿笕和蒲公英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扫帚草和荠菜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表现出更高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0.
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对禽舍分离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禽舍中采集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生化试验及动物试验等方法鉴定菌种及毒性,同时借助平板抑制试验检测枯草芽孢杆菌分离菌株的抑菌作用。[结果]:本研究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肠球菌属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但其对变形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说明用枯草芽孢杆菌来抑制畜禽舍环境中的一些常见致病菌存在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旨在得到大兴安岭林下凋落物中具有活性的新型真菌资源。【方法】利用颗粒法分离森林凋落物中的可培养真菌进行。利用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两种方法进行对新颖的真菌进行发酵与次生代谢物粗提物的制备。通过双层平板药剂扩散法与薄层层析清除DPPH自由基法分别测试粗提物的活性。【结果】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培养了40株凋落物真菌,它们隶属于35个属,38个分类单元,其中6株真菌为疑似真菌新种。来自2株真菌的2个提取物展现了抗细菌活性。尤其是Parapyenchaeta属新种LB0026号菌株具有较强的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对供试革兰氏阴性细菌未展现明显活性。另外还有2株真菌的2个提取物展现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这两个提取物分别含有2个和3个抗氧化化合物。【结论】大兴安岭林下凋落物中,可培养真菌种类丰富,其中有四株新型真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或抗氧化活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北方森林凋落物真菌及其抗菌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真菌的抗菌活性,首先利用颗粒涂布平板法分离真菌,通过扩增与比对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初步鉴定分离到的真菌。采用双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检测抗菌活性,使用层析法分离目标菌株单体化合物。通过波谱学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使用96孔板液体稀释法检测单体化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共分离得到88株真菌,其隶属于57个属、74个分类单元,其中18株真菌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相似性≤97%。其中6株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抗菌活性,2株真菌KNFL008和KNFL040抗菌活性较强。经活性追踪分离,共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化合物A(1,3-2-羟基-5-十五烷基苯)、化合物B(麦角固醇)、化合物C(2-氨基-3H-苯氧嗪-3-酮)和化合物D(2-乙酰氨基-3H-苯氧嗪-3-酮)。对化合物A、B、C进行了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为3.13~200 μg/mL。化合物A和D为首次在真菌提取物中分离。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兴安岭凋落物真菌资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Rumex dentatus L. (Family: Polygonaceae) is a weedy plant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ny countries including Egypt.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Mediterranean diet as a leafy vegetable and its leaves and roots exhibited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In our study, total phenolics, antioxidant capacities assayed by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β-carotene bleaching methods and reducing power were evaluated in different extracts/fractions of leaves and roots of R. dentatus grown in Egypt. In addition, their phenolic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and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tal phenolic content in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leaves and roots were high and measured at 169.5 and 257.4 mg gallic acid equivalent per g extract, respectively.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leaves and roots exhibited strong DPPH activity and the DPPH IC50 values were 0.021 and 0.012 mg mL−1 of leaves and root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leaves and roots showed high reducing power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assayed by β-carotene bleaching method. GC-MS and HPLC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se fractions contained a varie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p-hydroxybenzoic acid, syringic acid, vanillin, benzoic acid, ferulic acid, and cinnamic acid. Our study verified that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of leaves and roots of R. dentatus have strong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hich are correlated with its high levels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therefore, they could be utilized as a natural source of antioxidant in food industry.  相似文献   

14.
大叶南五味子多溶剂分步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体外抗菌活性。将大叶南五味子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为溶媒,每种溶剂均先用超声波提取20 min,再加热回流提取2 h,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有机溶媒提取率在0.35%~5.50%,水提取率达到51.2%;有机溶媒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44~34.08 mg/mL,水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04.63、329.13、232.5 mg/mL。说明大叶南五味子果实有机溶媒提取物虽然得率少,但其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该研究为大叶南五味子临床应用、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夏枯草生殖生长期总黄酮积累规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淼  白月梅  苗芳  周乐 《华北农学报》2012,27(2):170-174
通过测定夏枯草生殖生长期各阶段不同器官的总黄酮含量,揭示夏枯草各器官总黄酮的积累规律。采用70%乙醇超声波提取,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以BHT为对照,研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夏枯草根、茎、叶中的黄酮含量随着生长进程而升高,至终花期达到最高;花穗中的黄酮含量在花盛期最高;各器官相比,叶中黄酮含量最高。夏枯草不同溶剂提取物及对照BHT清除DPP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BHT>水提物,清除.OH的能力高低次序为:BHT>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物,并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含量呈较显著的相关性。夏枯草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可在夏枯草花终期或果穗干枯期采集叶或全草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森林凋落物中尝试分离与鉴定具有抗菌与抗氧化活性的真菌资源。以大兴安岭森林凋落物为材料,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凋落物真菌,通过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ITS)进行真菌鉴定,利用平板打孔药剂扩散法测试抗菌活性,通过TLC-DPPH法进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本研究共分离得到65株真菌,它们分别隶属于47个属,54个分类单元,其中有16株真菌的序列相似性≤98%。这16株真菌中有8株有抗细菌活性,有10株有抗真菌活性,有6株菌的粗提物有抗氧化活性。发现3株真菌同时具有抗菌、抗氧化活性,它们最相近菌属分别为PhaeosphaeriaCephalosporiumOphiobolus。大兴安岭真菌资源丰富,本研究为抗菌及抗氧化的真菌天然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与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17.
傣族药竹叶兰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叶兰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将竹叶兰提取物分为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分别测定其活性物质多酚、黄酮、皂苷含量,考察其对羟自由基(?OH)和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抑制活性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并且与芦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竹叶兰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其抗氧化效果因反应体系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稍微有点差异。相同质量浓度的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与芦丁相比略高于芦丁对照,水相则低于相同质量浓度的对照。竹叶兰提取物的四种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中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新疆草原糙苏的抑菌活性,对新疆草原糙苏最佳提取溶剂进行筛选并对其抑菌作用进行研究。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研究新疆草原糙苏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效果,并对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新疆草原糙苏95%乙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强的抑菌效果。95%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为0.25 g/mL,MBC为0.25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对变形杆菌的MIC为0.0625 g/mL,MBC为0.125 g/mL。新疆草原糙苏具有较明显的抑菌效果,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9.
29种中药提取物抗结核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取29种对结核分支杆菌和其他呼吸疾病有治疗作用生长在中国的药用植物,通过MABA (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 药敏实验方法检测了这些药物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结核分支杆菌M. tuberculosis H37Rv的敏感性。筛选到金银花、大蓟、小蓟和水车前等有显著的抗结核活性,为进一步考查其单体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和有新型作用机制的抗结核药物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