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车身侧倾角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基于ADAMS/View建立了某电动车动力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为减小该电动车在转弯工况下的侧倾角,将悬架纵臂与车身铰接点坐标建立成设计变量,将车身侧倾角最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各个设计变量在其变化区间内取不同的可能组合,进而得到不同的目标函数值。最终总结出其变化规律,并确定出了一种最优铰点布置方案。为该种电动车悬架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赛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对车身风阻、操纵稳定性、加速性及燃油经济性等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其研究也愈加重要。运用CFD技术对赛车的外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其特性,以期对其进行改进。在前处理完成后,将赛车车身流场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压力云图、速度矢量图等。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分析,找出了本赛车气动特性的长处和短板,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将车头部改为圆滑状,选择最优的离地间隙。最后通过分析修改后的模型,对比发现,气动阻力系数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以一款低速电动乘用车为研究对象,讨论了车身静态分析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过程。提出了基于一维搜索的车身轻量化设计方法,以应力为约束条件,零件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车身结构进行轻量化优化设计。优化后车身零件的应力值都向屈服极限靠拢,实现材料的充分利用。最后通过对比采用全局优化方法和整体优化与局部厚度改进相结合的优化方法发现,采用整体优化与局部改进的设计方法对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某赛车及计算域外流场模型,基于RNG湍流模型对其进行流体动力学仿真,发现升力系数不满足赛车的设计要求。为此,对该赛车模型进行造型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赛车外流场分布及车身压力分布情况进行对比,表明优化之后赛车具有良好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低速电动车为研究对象,对其车身骨架的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对其进行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提出了降低该车型车身振动及提高舒适性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CATIA软件建立轿车车身的三维模型,在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在FLUENT软件中,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轿车车身外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对该款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车尾部添加扰流板,并对扰流板与地面的夹角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当扰流板与地面的夹角为15.2°时产生了负升力,同时添加扰流板后,减弱了该车尾部的涡流,即降低了空气阻力,从而获得较好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轴流风叶的气动噪声,提高轴流风叶及其系统的气动性能,探究轴流风叶气动噪声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内流场降噪的机理,寻找一种较为有效的降噪方案,以一款空调用轴流风叶为模型,针对风叶尾缘处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提出了3种轴流风叶尾缘优化方案,并对各方案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同时引用BVF(边界涡量流)诊断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试验进行验证,探究了轴流风叶涡流噪声的产生机理和有效解决涡流噪声的降噪方案。结果表明:边界涡量流诊断技术可用于分析诊断产生涡流的根源,通过涡量变化及内流场分布差异探究内部复杂流动机理是一种可行的仿真方案;风叶尾缘的旋涡流是产生涡流噪声的根本原因,通过减少叶尾涡流的尾缘锯齿方案能有效降低轴流风叶涡流噪声;提出了尾缘降噪的结构尺寸设计参考,为后续气动噪声的降噪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某承载式车身为研究对象,优化车身模态分布。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车身的模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需要优化的模态频率及振型。在灵敏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态匹配的相关原则,并采用基于试验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流程,对车身第一阶扭转模态频率和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后的车身进行模态仿真,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正确性,优化后的车身模态分布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钣金结构车身的静态刚度和动态特性,基于该钣金结构车身,采用结构优化工具,根据电动车的性能要求设计出了骨架式电动车车身,经过对比分析,验证了骨架式结构车身在实现轻量化设计的前提下,性能还有所提升。为电动车车身的结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某款车身为研究对象,对已有焊点布置进行拓扑优化,在保证车身综合性能条件下进一步减少焊点数量。首先建立弯曲工况、扭转工况和模态工况,分析其刚度、强度以及模态,然后利用拓扑优化对焊点进行优化布置。焊点拓扑优化以车身焊点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保证原有弯曲、扭转以及模态工况下的性能为约束条件,设计变量为焊点单元密度。最后,通过仿真对比验证基于拓扑优化车身焊点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车身焊点数量由3841降到3786,减少了55个焊点,基于拓扑优化后的车身综合性能基本保持不变,有效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后驱轮毂电机电动车转向工况下的电子差速问题,采用基于阿克曼转向模型的差速控制策略,通过CarSim和Simulink建立后驱轮毂电机电动车的联合仿真平台,并基于低速大转弯工况和中速正弦转向工况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阿克曼转向模型的差速控制使得两驱动轮的滑动率大小趋于一致,能有效抑制轮胎打滑现,且控制后能够消除轮速变化时的波动和迟滞。在中速工况下,差速控制还能有效提高汽车的操纵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对某型号新能源客车车身骨架进行轻量化设计的方法。采用变密度法,以车身的柔度最小为目标,以体积为约束,利用Ansys软件对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并设计出新型客车车身骨架。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后的客车车身重量比优化前减少了29%,取得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汽车外部流场的空气动力特性关系到赛车运行的动力性、稳定性,决定赛车的整车性能[1]。本文按照FSC赛车设计规则,对赛车车身进行了三维设计,并利用CFD技术建立了车身外流场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车身造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车身空气动力学特性,为赛车的造型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合理布局7台涡喷发动机,得到飞行平台的最大推重比,完成涡喷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对飞行器三维结构简化,利用ICEM CFD进行非结构网格划分,通过Fluent对飞行器整机前飞和垂直飞2种飞行模式分别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相应的速度矢量图和压力分布云图以及阻力系数。结合仿真结果对整机进行结构优化,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气动特性分析验证了优化的合理性。优化后的计算结果表明,飞行平台向前飞行时的气动阻力系数降低了43%,整机的气动干扰较小,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化工企业的叶轮气动装置在生产中的废气利用效率低的问题,以Fluent流体仿真软件为基础,对叶轮气动装置的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内部流场的流速分布,压力分布情况,提出对进气口位置进行优化的研究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进气口位置改进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叶轮气动装置进气口的位置能够使内流场分布趋于均匀,提高叶轮对过剩能源的转化能力。进气口位置改进后,有效提高了叶轮气动装置对废气的利用率。通过研究不同进气口位置对叶轮气动装置效率的影响,对叶轮气动装置进气口位置的加工工艺参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动刚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并对原点动刚度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推导。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对车身关键接附点频率响应分析,得出原点加速度导纳频率响应曲线。通过动刚度试验对CAE仿真进行验证。对动刚度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出动刚度不足的频率范围,通过灵敏度分析找出对相关频率动刚度不足影响较大的车身板件。然后采用尺寸优化提高关键点的动刚度,从而改善车身NVH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某低速汽车为例,针对整车在40 km/h行驶速度下出现的垂向振动问题,在将车身视为刚性体的单质点和多质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该低速汽车的多质点且计及车架弹性的1/2整车动力学模型;并在整车道路试验及车架试验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研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表明将车身视为弹性体是有必要的,并且明确了单质点刚性车身和多质点弹性车身模型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10 Hz和10~20 Hz.  相似文献   

18.
赛车的车身造型对其空气阻力、操纵稳定性、加速性及燃油经济性等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运用CATIA软件根据FSEC赛车规则对车身进行造型设计,并利用CFD技术建立其外流场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其压力云图、速度矢量图等。总结该赛车造型的气动特性的优缺点,为后期赛车车身的设计定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汽车发生低速碰撞时,保险杠吸能盒通过褶皱变形,从而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以此减小乘员受到的伤害和保护车辆。首先以现有保险杠吸能盒尺寸为依据,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以碰撞过程中最大的加速度为考核指标,对吸能盒截面进行尺寸优化。最后,对正交试验优化前后的吸能盒进行多工况有限元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的吸能盒较优化前缓冲性能更优,能更好地保护乘员安全。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一款微型低速电动车的基本参数和设计要求,先对该车型进行电机和电池的参数匹配,再利用CRUISE软件分别在无变速器与两挡变速器下对该车动力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选电机和电池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加装两挡变速器比无变速器电动车的动力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