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新美系猪不同体重屠体性能和部分肉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取不同屠宰体重的(110kg、120kg、130kg、140kg)新美系大约克夏(20头)、长白(28头)和杜洛克(32头)猪,测定屠体性能和背最长肌理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猪在胴体性能方面,随着屠体重的增加,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呈上升趋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腿臀比随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杜洛克猪的腿臀比高于大约克夏、长白猪,差异显著(P<0.05)。在理化指标方面,杜洛克猪背最长肌的失水率、L*值及剪切力比大约克夏、长白猪低,差异显著(P<0.05),表明杜洛克猪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肌肉色泽和嫩度。同一品种不同屠宰体重比较,大约克夏猪在140kg比130kg屠宰时眼肌面积大1.15cm2,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110kg屠宰时眼肌面积,且差异极显著(P<0.01);140kg的背膘比110kg时厚6.04mm,差异极显著(P<0.01),但140kg时的失水率、L*值、剪切力最低(6.45%、37.50、4.42kg)。长白猪在140kg时的背膘厚显著大于130kg,但眼肌面积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30kg时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10.21%、38.96、4.39kg)最小,但与140kg时差异不显著(P>0.05)。杜洛克猪在110~140kg各体重段的背膘厚差异不显著(P>0.05),140kg时的眼肌面积显著高于110kg时,而140kg的失水率、L*值和剪切力最低(6.42%、36.50、4.32kg)。从屠体性能和肉质性状方面综合考虑,大约克夏和杜洛克猪在140kg左右屠宰,而长白猪在130~140kg之间屠宰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致昏方式对獭兔肉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00v、75v、65v、55v电致昏和人工致昏(棒击法)的宰杀方式,研究致昏方式对獭兔兔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肉最终pH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只有75v致昏组与100v致昏组间宰后1h的背最长肌pH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1h,不同致昏方式对兔背最长肌的肉色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和后腿肉的L值、a值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到宰后24h,100v致昏组与75v和65v致昏组间背最长肌的a值差异显著(P<0.05),75v致昏组与65v和55v致昏组间后腿肉的a值差异显著(P<0.05)。宰后24h,75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鲜红,而人工致昏组和100v致昏组的肌肉颜色较苍白;100v致昏组的滴水损失最大,为3.738%,而75v致昏组的最小,为2.420%;蒸煮损失最大的为100v致昏组,最小的为55v致昏组,其次是75v组;肌肉嫩度最好的是75v致昏组,最差的是人工致昏组。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我国西北地区商业屠宰模式下,不同季节猪群的最佳待宰时间,分别在夏季(8月中旬)和冬季(12月下旬),选取甘肃省某猪场体质量为(110±5)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80头。运输至距离该猪场约280 km的屠宰场卸载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在待宰圈中分别待宰0、3、6、12 h后,电击晕(110 V、2.6 A、3 s)屠宰,取背最长肌,分别在宰后0.75、24 h测定pH、温度以及保水性、剪切力等肉质指标。结果显示,夏季待宰6 h和冬季待宰3 h的肌肉温度和pH范围最适宜,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最小。结果表明:生猪待宰时间过长或过短易产生PSE肉(白肌肉)或DFD肉(黑干肉);生猪经短途运输后,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休息6 h左右、冬季干燥寒冷条件下休息3 h左右生产的猪肉品质最佳。该研究对西北地区屠宰行业通过待宰休息减少生猪应激,提高冷鲜肉品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击晕屠宰对肉牛血液理化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2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试验组(击晕屠宰)和对照组(非击晕屠宰),宰时采血,宰后排酸72 h后测定肉品质。结果表明:试验组血液中皮质醇、ACTH浓度、肌酸激酶与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宰后45分钟、4小时、24小时p 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成熟72 h后试验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汁液损失率、压力失水率、黄度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亮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背最长肌肌纤维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击晕屠宰能够显著缓解肉牛的宰前应激,有助于改善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南阳黑猪与长白猪肉品质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南阳黑猪与长白猪肉品质的品种间差异,试验选择28日龄断奶南阳黑猪与长白猪各18头,按品种分为2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半),进行为期180 d的饲养试验,经屠宰后测定两品种猪肉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南阳黑猪背最长肌L*值、b*值、胴体瘦肉率、眼肌面积、滴水损失均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熟肉剪切力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a*值、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胴体脂肪率、肌内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pH1值、pH24值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南阳黑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一水肌酸(CMH)对杜浙猪肉质性状、肌肉磷酸原代谢、纤维类型特征及蛋白质溶解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70 kg左右杜浙猪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5%CMH,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CMH对杜浙猪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使背最长肌宰后24 h p H和剪切力显著增加(P0.05),滴水损失和压榨损失显著降低(P0.05),背最长肌的肌酸(Cr)总量、磷酸肌酸(PCr)储备量、肌酸激酶(CK)活性、白蛋白及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增加(P0.05),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 HC)Ⅱa mRNA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饲粮添加CMH对杜浙猪肉质性状具有调控作用,对肌肉磷酸原代谢能力、蛋白质溶解度及肉品系水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不同屠宰重肥育猪的胴体品质和肉品质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肥育猪屠宰重对胴体品质、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00、120、140kg的"杜×长×大"肥育猪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40kg组胴体重比100、120kg组高(P0.05);100kg组屠宰率显著高于120、140kg组;140kg组背膘厚、板油重显著高于100、120kg组(P0.05);140kg组亮度L*45min低于120kg组(P0.05),黄度b*45min低于100、120kg组(P 0.05),其他肉色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屠宰重的背最长肌眼肌面积、pH、滴水损失、剪切力、大理石纹以及水分、肌内脂肪、粗蛋白质、灰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屠宰重的增加,脯氨酸显著增加(P0.05),140kg组羟脯氨酸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他氨基酸和肌苷酸无显著变化(P0.05);屠宰重与胴体重、屠宰率存在极显著的三次曲线回归关系(P0.01),与胴体重、背膘厚、板油重、红度a*48h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屠宰率、b*45min呈负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知,屠宰重对100~140kg杜长大肥育猪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对胴体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巴民杂交猪肉质性能,试验选择体重110 kg的巴民杂交猪和大白猪商品猪各10头,进行肉色、滴水损失、肌内脂肪和部分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巴民杂交猪L*值和b*值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a*值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滴水损失巴民杂交猪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肌内脂肪含量巴民杂交猪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17种氨基酸含量巴民杂交猪均高于大白猪,除胱氨酸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说明巴民杂交猪肉品质更加优良,营养丰富,能够满足目前人们对优质健康肉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研究通过喂给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 (HIPRO)日粮降低猪肉中糖原含量以提高猪肉品质。选用平均体重在92 kg的 4 8头去势公猪 ,采用 5× 2设计 (每个重复 4或 5头 )。预试期喂对照日粮 (粗蛋白质 13.1% ) ,试验期即宰前(0、2、4、7、14 d)喂给 HIPRO日粮。 HIPRO日粮为 97%的压榨大豆 ,含粗蛋白质 35 .9%。试验期间记录所有公猪的日采食量和周末体重。测定其血液葡萄糖水平 ,宰后 4 5 min、3h、2 4 h背最长肌的 p H、温度和电阻值 ,背最长肌的糖酵解能 ,色度 L* a* b* 值 ,肉色评分值 ,坚硬度 ,大理石花纹 ,系水力性状 (滴水损失 ,失水率 ,烹调损失 )和剪切力。随着饲喂HIPRO日粮时间的延长日增重持续降低 (P<0 .0 5 )。喂给HIPRO第 1周时日采食量下降 ,第二周又恢复到喂对照日粮时的水平 ,但由于日增重的继续降低 ,导致饲料效率降低。喂给 HIPRO日粮的血糖水平和糖降解并没有降低 (P>0 .0 5 ) ,因此各处理间肌肉 p H的下降速度及最终 p H没有差异。同样各个试验日粮对所测定的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P>0 .0 5 )。屠宰前一段时间喂给去势公猪 HIPRO日粮 ,降低了采食量、增重率、饲料转化率 ,并且不能有效降低糖酵解 ,因而不能提高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种猪的胴体及肉质性状表现。选取健康、体重30 kg左右的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母猪各12头,按品种(品系)分成4个组,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3天。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选取4头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评定。结果表明(1)长白组皮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组(P<0.05);大白组体长最长,胴体直长显著高于长白组和杜洛克组,胴体斜长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杜洛克组后腿比和皮率最高,后腿比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皮率显著高于长白组和大白组(P<0.05),背膘厚最低,显著低于长白组(P<0.05);巴克夏组瘦肉率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脂肪率最高,显著高于大白组和杜洛克组(P<0.05)。(2)肉色和大理石纹等级评分、宰后1小时和24小时背最长肌pH值均以巴克夏组最高(P<0.05)。宰后1小时的L*值,大白组最低,其次是巴克夏组和长白组,杜洛克组最高,各组间的L*值、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宰后24小时的L*值,长白组最高,并极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1),各组间的a*值和b*值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新美系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胴体性状表现相近且优于巴克夏猪,而巴克夏猪的肉质性状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