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试验旨在比较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与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在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评估和培育新品系提供参考。试验选取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状况良好的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共325头,其中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247头,扬翔华系杜洛克的三元杂商品猪78头,按相同饲养标准饲养至体重120±15 kg时进行屠宰测定,测定指标包括肉色、pH、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品系三元杂商品猪肉pH、肉色评分及鲜肉水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此外,扬翔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P 0.05),因此,具有较好的肉质口感和风味,而在其他肉质性状间差异不大。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杜洛克三元杂商品猪的肌内脂肪含量均与大理石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6,p 0.01),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 0.34,p 0.05)。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7,(1)
<正>青海八眉猪又称泾川猪、互助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具有适应性强、繁殖性能好、肉质风味独特、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八眉猪作为青海省当家母本,与长白、约克夏及杜洛克生产的二元、三元杂优猪适应性强,肉色、肌内脂肪、风味俱佳。本试验对青海省八眉猪二元、三元杂优猪不同屠宰体重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和比较,旨在更好地了  相似文献   

3.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近5年的选优提纯,目前选育群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猪生长速度快(日增重800g以上),料肉比低(2.9以下),瘦肉率高(68%左右),肉质优良,无PSE、OFD肉。由选育群生产的杜&#215;长大商品猪平均日增重926g,料肉比2.53,并有较理想的杂优率。  相似文献   

4.
为解析藏香杂野猪肉质鲜美的风味基础,分别对藏香杂野猪与杜长大(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猪的背最长肌进行肉质性状和氨基酸含量分析测定。测定结果显示:藏香杂野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亮度L*值极显著低于杜长大三元猪(P<0.01),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在检测出的16种氨基酸中,藏香杂野猪背最长肌中14种氨基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1),其余2种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结果表明:藏香杂野猪猪肉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与杜长大三元猪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此试验在相同饲养条件下对皮特兰、杜洛克纯繁及其正反杂交的繁殖性能,后代的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品种组合的产仔数、断奶个体重及后代的日增重都较高,且二元杂高于亲本,具有中等杂优率,其中皮杜组合各项指标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6.
试验共设6个组,包括杜、长、大三个纯种组和长×大、大×长、杜×长大三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25 kg的试验猪12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每组选取10头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组平均体重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选取4头(2♂2♀)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并计算了三个杂交组猪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杂优率(H)。结果表明,目前选育群各品种猪的日增重830 g以上,料肉比2.53以下,瘦肉率67%以上,肉质优良。三个纯种组中生长速度以杜洛克为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12 g;料肉比以大白猪的最低,为2.35;长白猪的屠宰率、胴体斜长、眼肌面积、瘦肉率最高,背膘厚最薄;6个组中杜×长大商品猪生长最快,平均日增重达977 g,料肉比为2.34,并有较理想的杂优率,而相对于长×大和大×长组合而言,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如背膘厚、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脂率、贮存损失等,大×长的杂优率均优于长×大,表明大×长组合也是非常有效的杂交组合,可为筛选新的杂优组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配套系杂优猪的优势 在商品猪的生产中,养殖者总是希望所饲养的商品猪在繁殖性状、肥育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其实这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不过配套系杂优猪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什么是配套系杂优猪呢?这还得从品种、品系和配套系说起。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4个三元杂交种、2个二元杂交种和2个原种为实验材料,4龄起蚕开始饲养,以茧层转换率、近似消化率、丝长、丝量、干茧出丝率等为指标,分别对原种、二元杂交种、三元杂交种间的饲料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食下量、食下率近似消化量、近似消化率、茧层转换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二元杂交种的食下率、近似消化率高于三元杂交种,而三元杂交种又高于原种;②对于茧层转换率,三元杂交种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与原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对于丝长、丝量,三元杂交种略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高于原种.因此,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杜长大三元杂猪肉质性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选取419头杜长大三元杂商品猪,其中阉公猪209头,母猪210头。所有试验猪在相同环境下统一饲养至150日龄后进行屠宰测定,分析不同日增重(ADG)、日均采食量(ADFI)和饲料转化率(FCR)对肉质性状(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大理石纹、电导率、水分含量、pH值)的影响及性状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杜长大猪肉质性状的变异系数比生长性状高,其中电导率、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变异系数均超过20%,提示该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空间;不同生长性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日增重组(ADG>1 000 g)猪的pH值和水分含量均显著高于低日增重组(ADG≤900 g)(P<0.05),而肌内脂肪含量随日增重的增加而下降;高日均采食量组(ADFI>2 400 g)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日均采食量组(2 2000.26、2.4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云南省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奶水牛场2000~2011年摩×本F1、摩×本F2和摩×尼×本三元杂水牛(170头)及摩拉水牛(11头)不同胎次的泌乳期和产奶量资料,比较了不同杂交组合及不同胎次泌乳高峰日和最高日产奶量,拟合了第一个泌乳期的二次方程曲线和Wood模型.结果表明,摩×本F1、摩×本F2及摩×尼×本三元杂水牛的各泌乳期总平均泌乳天数分别为378.98±11.78d、297.50 ±25.10d和267.26±18.41d;摩拉水牛第一个泌乳期内泌乳高峰出现在产后30d左右,摩×本Ft、摩×本F2及摩×尼×本三元杂水牛不同胎次的泌乳高峰分别出现在产后15~35d;摩×本F1和摩×本F2的平均日产奶量极显著低于摩拉水牛与摩×尼×本三元杂水牛(P<0.01),摩×本F2的平均日产奶量极显著高于摩×本F1(P<0.01),摩×尼×本三元杂水牛的平均日产奶量与摩拉水牛差异不显著(P>0.05);Wood模型与实际泌乳曲线的拟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德宏水牛进一步级进杂交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外周血及耳组织细胞培养法与染色体G-带分析对20头德宏本地水牛、25头摩拉与德宏二元杂水牛以及35头尼里与摩拉和德宏三元杂水牛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德宏水牛染色体数均为2n=48;二元杂水牛染色体数均为2n=49;三元杂水牛出现2n=49,2n=50两种类型。[结论]从细胞遗传学角度首次阐明了德宏水牛染色体核型特征,揭示了德宏水牛二元杂、三元杂后代染色体多态性遗传规律,并探讨了染色体多态性遗传机理及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于2018年5~10月在天津某猪场对二元(长×大)和三元(杜×长×大)后备母猪应用批次化生产技术后的静立率、淘汰率、妊娠率和窝产仔数等繁殖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验分为常温(5—7月)和高温(8—10月)两个阶段,每批参与试验的二元和三元母猪均大于30头。结果表明:在常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在静立率、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等方面与二元后备母猪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高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的静立率、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二元后备母猪(P<0.05)。相对于常温季节,高温季节里二元和三元母猪的妊娠率和总体妊娠率均显著降低,但在静立率方面只有三元母猪显著降低(P<0.05)。不论是在高温季节还是在常温季节,三元后备母猪的窝产仔数和窝均产仔数均显著低于二元后备母猪,而淘汰率却显著高于二元后备母猪(P<0.05)。结论:在常温季节,三元母猪静立率和妊娠率均与二元母猪差异不显著;但在高温季节三元母猪静立率和妊娠率均显著低于二元母猪;不论是高温还是常温季节,三元母猪的窝产仔数都显著低于二元母猪,而淘汰率显著高于二元母猪。  相似文献   

13.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正交优选方法,分析了冀东地区长汉约三元杂种猪8个数量性状与瘦肉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通过稳定性检验证明:在合理的条件下,当胴体斜长和背膘厚取值越小,同时胴体直长、眼肌面积和后腿率取值越大时,则瘦肉率越高,并由试验找出了最优性状组合。  相似文献   

14.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计算出生长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生长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生长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显示: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的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的父母代和商品代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前期的的杂优率处于较高水平,后期及全程的杂优率不高。基因效应分析显示早期日增重的基因效应既有加性效应又有显性效应,后期日增重和全程日增重的加性效应明显,因而加性效应是日增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经金寨县多点对比试验及丝质鉴定,野三元原种具有抗逆性强、繁育系数较高的特点;野三元一代杂交种具有食性优、抗病力强、单产高等优点,野三元一代杂交种的平均盒种产茧量比对照种苏菊×明虎高10.6%,全茧量、茧层量与茧层率略高于对照种;野三元丝质成绩优良,解舒率比对照种略有提高,其余指标与对照种相仿。  相似文献   

16.
应用猪的胴体性状估计瘦肉率回归公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和正交优选方法,分析了冀东地区长汉约三元杂种猪8个数量性状与瘦肉率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通过稳定性检验证明:在合理的条件下,当胴体斜长和背膘厚取值越小,同时胴体直长、眼肌面积和后腿率取值越大时,则瘦肉率越高,并由试验找出了最优性状组合  相似文献   

17.
猪杂交配套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杜长大杂交繁育体系与斯格配套系各纯系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繁殖性状的杂优率处于小到较高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和商品代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日增重具有中等杂优率。  相似文献   

18.
试验共设6个组,包括杜、长、大三个纯种组和长×大、大×长、杜×长大三个杂交组,每组选取健康的、体重约25 kg的试验猪12头,公母各半,经过预饲调整后每组选取10头开始正式试验.饲养至组平均体重达100 kg左右时,每组选取4头(2♂2♀)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并计算了三个杂交组猪的各主要经济指标的杂优率(H).结果...  相似文献   

19.
自2001年至2004年中,对寒羊、寒滩羊及用国外良种肉羊作父本的三元杂一代母羊不同胎次羔羊初生重、产羔率、成活率、母羊产羔率、母羊妊娠天数、羔羊发病、死亡数及原因进行了统计,并对三元杂一代母羊初情期、初配期、初产期进行了观测.表明在同样舍饲管理和同等营养水平下,同一胎次的三品种母本中,产羔率由高到低为寒羊192.5%、三元杂一代羊140.0%、寒滩羊131.6%,各胎次平均成活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三元杂一代92.5%、寒滩二元89.7%、寒羊为71.84%,平均初生重单羔由高到低分别为三元杂一代5.34 kg、寒滩羊4.75kg、寒羊4.42 kg,双羔为三元杂一代4.03kg、寒滩羊3.88kg、寒羊3.66kg,三羔分别为三元杂一代3.12kg、寒滩羊2.87kg、寒羊2.73 kg。  相似文献   

20.
以本地猪为母本,长白、大约克瘦肉型品种作父本,进行二元及三元经济杂交,在农村条件下,三杂猪比二杂猪日增重提高1396%,饲料利用率提高1007%,胴体瘦肉率提高503个百分点,头平育肥一头猪获利增加276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