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文献报道的鸭瘟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其扩增跨幅为498bp。用这对引物,以采用纯水直接研磨临床病料组织再按常规酚一氟仿抽提DNA的方法制备模板,对2株鸭瘟病毒进行扩增,均获得了与设计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为阳性;而对其他7株非鸭瘟病毒病料的基因扩增不出任何条带,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14份DPV临床病料,均为阳性,与病毒分离和血清中和试验的结果一致。敏感性试验表明可检测到10fg的鸭瘟病毒DNA模板。研究建立的直接从临床样品微量检测DPV的PCR方法,能达到鸭瘟病毒基因的快速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2.
PCR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鸭瘟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以1株鸭瘟病毒疫苗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出预期563bp的目的DNA片段。将扩增出的DNA片段克隆到pMDl8—T载体,经Amp/IPTG/X-gal平板筛选,HindⅢ、Xba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二者同源性为99.3%。小鹩瘟病毒、鸭肝炎病毒、鹅副黏病毒:PCR扩增均为阴性。用此方法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脑、肝、脾),均能检测到鸭瘟病毒DNA。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3.
用聚合酶锭反应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已发表的鸭瘟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其扩增跨幅为602bp。用这对引物对6株鸭瘟病毒DNA进行扩增,均获得了与设计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为阳性率人而对其它6株禽病的原体基因扩增不出任何条带,为阴性。敏感试验表明可检测到100fg的鸭瘟病毒NDA模板。  相似文献   

4.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DPV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和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5.
PCR用于鸭瘟病毒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鸭瘟病毒UL6和UL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2株疫苗株、1株强毒株和1株山东分离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预期690bp的目的片段.将扩增的目的片段克隆到pMD18-T载体,经Amp平板筛选,HindⅢ、BamHⅠ双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对重组质粒进行序列测定,与参考序列比较,山东分离株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为99.7%,其余3株DPV与参考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应用PCR可检测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鸭瘟的组织中的鸭瘟病毒,表明PCR检测鸭瘟病毒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该法能够用于鸭瘟急性及亚临床感染的检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 Bank公布的鸭瘟病毒UL30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鸭瘟病毒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进行了研究。该PCR方法对鸭瘟病毒扩增结果为阳性,对照毒株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鸭瘟病毒检测的灵敏性为1 pg总DNA量。以上结果表明该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可用于鸭瘟的早期确诊和病毒鉴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鸭胚接种,从山东和安徽两地疑似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鸭瘟病毒,分别命名为SD株和AH株。根据鸭瘟病毒疫苗株UL26-UL30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UL27(gB)的全基因,并对扩增的片段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包括完整的gB基因,长度均为3 003 bp,2株鸭瘟病毒分离株与鸭瘟病毒疫苗株的gB基因同源性均为99.8%,并且分别发生4个和2个氨基酸的变异。2分离株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分别为10-4.5/0.2 mL和10-4.35/0.2 mL,动物回归试验可致15日龄雏鸭死亡,鉴定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8.
鸭瘟病毒的PCR检测及其产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基因库中已有的鸭瘟 Ul6的序列 ,合成一对引物 ,对 3株鸭瘟病毒进行 PCR扩增 ,均扩增出大小约 42 0 bp的特异性片段。进行测序 ,结果表明 3个毒株扩增后的片段均为 42 1bp。经重复实验后确定最佳反应条件 ,按该条件对两例临床病料进行检测 ,结果均出现大小约为 42 0 bp的特异片段。PCR产物与 L ake Andes株的相关序列比较 ,广东毒株与 L ake Andes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鸭瘟病毒国内标准株DPV34F2接种10—l2日龄的非免疫鸭胚,37℃培养5d后,收获清亮尿囊液,采用高速离心结合切向超滤的方法浓缩纯化含毒尿囊液。然后通过改进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其中的病毒基因组核酸,用4对特异引物对抽提物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可以获得较完整的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  相似文献   

10.
商品肉鸭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从山东和北京两地暴发的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到两株鸭肠炎病毒(DEV),分别命名为SD和BJ。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对两个分离株感染细胞滴片进行间接IFA检测,可见感染细胞内有明显的蓝绿色荧光。试验感染7日龄北京鸭可引起鸭瘟的典型临床症状.死亡率为100%(3/3),取试验感染死亡鸭肝脏、法氏囊和脑组织等制备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检验,除脑组织外均检测到病毒抗原。根据在GenBank上已发表的DEV两段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野毒sD株人工感染鸭肝脏和BJ珠自然发病鸭肝脏病科提取核酸为模板进行扩增,得到预期大小为765bp和1954bp的目的片段,对长片段进行测序,与发表序列进行比较,毒株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达到99.73%。  相似文献   

11.
从山东省某疑似鸭瘟发病区分离到1株病毒,经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该毒株与鸭瘟标准强毒的血清型一致,对氯仿敏感,无血凝特性,鸭胚半数致死量DELD50为10^-4.02/0.2 ml.根据GenBank中鸭瘟病毒的UL6和UL7基因序列,合成1对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所扩增片段与参考序列AF043730的同源性为99.7%.  相似文献   

12.
鸭2型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鸭2型疱疹病毒,是一种可侵害番鸭、半番鸭等不同品种鸭的疱疹病毒科新成员,经生物学特性测定、血清学试验及致病性试验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采用SDS-PAGE分析表明该病毒的结构蛋白带有14条,主要结构蛋白带有7条,其分子量分别为310、163、95、79、69、39、15KD,不同于鸭瘟病毒。依据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表明只有鸭瘟病毒核酸提取物可扩增出大约420bp的DNA片段,而鸭2型疱疹病毒核酸提取物、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核酸提取物和正常细胞培养物均未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可见鸭2型疱疹病毒与鸭瘟病毒在DNA分子水平上也存在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该病毒与鸭瘟病毒在结构蛋白和核酸水平上的差异,进一步表明该病毒不同于鸭瘟病毒,为该病毒的确切分类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基因库中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s virus,NDV)和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针对NDV和DPV保守基因序列的引物。用这2对引物对同一样品中的NDV和DPV模板进行二重PCR扩增,结果同时得到了2条特异性的、大小与试验设计相符的419(NDV)和602 bp(DPV)的扩增条带,而对其他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二重PCR技术能同时检出0.4 pg的NDV模板和126 pg的DPV模板。  相似文献   

14.
根据基因库中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UL2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等,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鸭瘟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的PCR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验证和临床样品检测。该PCR检测方法最低能检出1pg的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DNA模板。对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模板的检测,得到了与试验设计相符的827bp(强毒)和299bp(弱毒)的扩增条带,而对鸭副黏病毒、鸭坦布苏病毒、鸭圆环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Ⅰ型肝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和小鹅瘟病毒等病原体的检测均为阴性。说明建立了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鉴别鸭瘟病毒强毒和弱毒的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重PCR检测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DNA聚合酶基因和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NS基因序列分别设计2对引物,应用这2对引物对混合样品中鸭瘟病毒和鹅细小病毒进行了二重PCR扩增。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2条特异性带为563bp(DPV)和1146bp(GPV),与实验设计相符,且与常规单一PCR结果一致。二重PCR反应检测出的DPV含量相当于20个PFU;检测出的GPV含量相当于0.1个ELD50,对禽痘病毒和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核酸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特异性良好。该二重PCR能够在一次扩增反应中检测两种病毒,为两种鹅病的病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10株鸭瘟强毒与11株鸭瘟弱毒的UL2基因序列(包括GenBank中所有登录的鸭瘟病毒UL2基因序列),发现鸭瘟弱毒的UL2基因均缺失了528bp的B片段。基于UL2基因B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理论上能特异检测鸭瘟强毒的荧光定量PCR和常规PCR检测方法(即对鸭瘟强毒的检测为阳性,对鸭瘟弱毒的检测为阴性),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2种检测方法除了对鸭瘟强毒的检测为阳性外,对5株鸭瘟弱毒的检测也均为阳性,PCR产物的测序分析也说明扩增产物为UL2基因的B片段。结果表明,不能通过在UL2基因的B片段设计引物,来建立特异检测鸭瘟强毒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ERIC-PCR法对鸭瘟病毒强毒株经皮下和口服感染20日龄鸭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 h和口服48 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 h的鸭盲肠、口服感染72 h的鸭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菌、沙门杆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18.
鸭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对养鸭业危害极大。为了对吉林省德惠市一例疑似鸭瘟的送检病例进行确诊,将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培养、电镜观察、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检测。结果分离出1株病毒(JLSY),经动物回归试验,接种JLSY毒株能使14日龄雏鸭于接种一周后全部发病,再经一周全部死亡,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症状、病变。经PCR扩增肝脏病料,分离毒株尿囊液、标准毒株尿囊液均出现1条约376bp的特异性条带,与引物设计时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相吻合。结果表明所分离毒株为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9.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鸭瘟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已发表的鸭瘟病毒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 ,其扩增跨幅为 60 2 bp。用这对引物对 6株鸭瘟病毒 DNA进行扩增 ,均获得了与设计大小相符的明亮条带 ,为阳性 ,而对其它 6株禽病病原体基因扩增不出任何条带 ,为阴性。敏感试验表明可检测到 1 0 0 fg的鸭瘟病毒 DNA模板  相似文献   

20.
对鸭瘟,鸭霍乱紧急防治措施作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鸭瘟,鸭霍乱多价卵黄抗体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和8.3个C48-1强毒菌的攻击具有100%中和能力,对鸭瘟强毒和C48-1攻毒扣5-6小时注射4倍稀释卵抗体2.0ml/只,具有100%保护;分别以正常量和5倍量的鸭瘟弱毒苗免疫2月龄鸭,5-6小时后攻鸭瘟强毒,结果无一存活,鸭瘟轩和鸭瘟-禽霍乱二联活苗免疫后3天,对100个LD50鸭瘟强毒攻击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