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有许多种病毒感染可能在鸡群中引起免疫抑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LAV)、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禽呼肠孤病毒(ReoV、马立克病病毒(MDV)等。虽然它们分别能引起特定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但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则以诱发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为其主要病理作用,仅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表现出特异性症状和病变,如REV、ReoV和CLAV;有些病毒的某些致病型株就只是引起免疫抑制,如IBDV的美国变异株及在市场上供应的某些毒力较强的商品疫苗株;有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鸡免疫抑制病主要包括鸡马立克氏病( MD),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鸡传染性贫血( CIA)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症( RE)。其中,鸡传染性贫血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AV)引起的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病。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是由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 REV)引起的另一类免疫抑制病。这些免疫抑制病均能引起感染鸡的免疫抑制。从而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药物的治疗效果。我市某种鸡场因鸡群感染 CIA和 RE,从而继发其它一些疾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我市某种…  相似文献   

3.
我国鸡群免疫抑制病感染现状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润德   《兽药市场指南》2008,(12):30-31
一、鸡群免疫抑制病的感染现状 1.经对鸡群中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3种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鸡场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母源抗体阳性率都非常高,在经过1~3周母源抗体消失后不久,从5周龄开始出现自然感染引发的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到20周龄时,不论什么遗传品系和地理分布,绝大数鸡群中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可达到95%~100%。  相似文献   

4.
我国养禽业面临的疫病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治中 《中国家禽》2001,23(14):6-10
一.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及多重感染 1引起多重感染的主要病毒 2我国多重感染的实际情况 2.1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 (REV)感染率   血清学检查:   在呈现免疫抑制的鸡群, 48% (21~ 71% )的血清样品对 REV呈现抗体阳性反应,表明曾感染过 REV  在临床健康鸡群, 13% (0~ 44% )的血清样品对 REV呈现抗体阳性反应,表明曾感染过 REV(北京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1998)  病毒核酸分子斑点杂交反应: 20~ 23%的胸腺或法氏囊组织检出 REV前病毒 DNA,表明正在感染 REV(崔治中等, 1999)2.2我国鸡群中传染性贫血病毒 …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混合感染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广西主要养鸡地区的514只可疑鸡传染性贫血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临床病/死鸡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与其他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的二重或多重感染率达48.05%;CIAV阳性鸡群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的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IAV阴性鸡群,表明CIAV的感染与3种肿瘤病病毒的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CIAV与MDV的感染具有明显相互促进作用;被调查鸡群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也有一定的感染率。结果表明,商业鸡群中各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很普遍.与鸡群临床上所表现的生长阻滞、疫苗免疫效果不佳、总的发病率和死淘率增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流行病学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中  赵继勋 《兽医导刊》2009,(4):19-20,2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兽医导刊》2009,(4):23-24,32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的病原是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鸡群感染此病后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从而造成免疫抑制,进而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高和某些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禽痘、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接种的免疫保护效应降低,甚至免疫失败,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导致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禽白血病、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和鸡传染性贫血在本地鸡群的感染情况,对宁波市7个区、县的15个鸡群进行了3种疫病4种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362份被检血清中,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抗体阳性率为55.0%,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抗体阳性率为21.5%,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抗体阳性率为32.0%,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抗体阳性率为66.8%;15个鸡场AB亚群禽白血病和鸡传染性贫血共感染率为100.0%;12个鸡场共感染了3种免疫抑制性疫病,混合感染率高达80.0%。调查结果表明免疫抑制病在宁波市鸡群中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9.
张国中  赵继勋 《动物保健》2009,(4):19-20,28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鸡并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免疫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CIAV感染鸡群可引起机体免疫机能障碍,造成免疫抑制,使鸡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感染和疫苗的免疫失败,引起严重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贫血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感染导致的鸡主要免疫抑制病,雏鸡同时或先后感染此2种病原,即会使二者相互促进,增强感染力和致病力,进一步继发细菌感染,造成严重损失。某个体养殖户鸡群发生以消瘦、贫血为主的鸡病。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贫血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及时隔离、加强消毒及饲养管理、选用敏感药物、饲料饮水加药控制继发感染等综合防制措施,有效控制了该病。  相似文献   

11.
CAV与REV共感染SPF鸡对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日龄SPF鸡人工感染鸡贫血病毒(CAV)和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探讨病毒感染对鸡体疫苗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禽流感病毒(AIV,H5和H9)疫苗免疫后,CAV与REV单独感染均显著抑制了鸡体对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灭活疫苗的HI抗体反应,在CAV与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CAV单独感染后鸡体对新城疫病毒(ND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的免疫反应受到抑制,但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显著,然而,CAV可以显著加重REV感染对鸡体在NDV和IBDV疫苗免疫后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CAV与REV共感染在疫苗免疫抑制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贫血病(CIA)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一种以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它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呼肠孤病毒(ARV)是危害养鸡业最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病毒.  相似文献   

13.
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蛋传病毒的多重感染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崔治中 《中国家禽》2000,22(5):17-18
由于还不太明了的原因,有许多种病毒或细菌可能在鸡特别是雏鸡引起免疫抑制。它们有可能造成特定的疫病也可能只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又由于特定生理解剖结构,鸡的不少病原体可能通过鸡蛋垂直传播。所有这些感染都可能给养鸡业带来很大损失,然而,对其亚临床感染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1免疫抑制性病毒与蛋传病毒在鸡群中多种病毒或细菌可引起免疫抑制,特别是在雏鸡。表1列出了一些主要的免疫抑制性传染因子及可通过鸡蛋传播的传染因子。在这些传染因子中,有些可引起特定症状的疫病流行,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  相似文献   

14.
病毒感染宿主后首先应攻破宿主机体免疫屏障后才能在宿主机体内繁殖。病毒感染后,常能出现免疫抑制现象,给养禽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禽白血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和马立克氏病病毒常能损害免疫器官而引起免疫抑制,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和禽呼肠孤病毒也能损害免疫细胞而引起免疫抑制。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更是众所周知的十分重要的免疫抑制病。实验表明,禽流感病毒感染后对免疫器官损害极大,而且常与新城疫等病毒病和大肠杆菌等细菌病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最近的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动物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不足的状态称为免疫抑制.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免疫抑制性疫病在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猪场和鸡场中较为普遍,已对养猪业和养鸡业尤其对肉猪、肉鸡生产造成很大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成为制约养猪业和养鸡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感染、鸡传染性囊病、鸡网状内皮增生症、鸡传染性贫血等.然而,对于鸭传染性疫病,国内外尚未见报道鸭的免疫抑制病.我们依据近些年来,对危害我国养鸭业的主要疫病开展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检测和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鸭呼肠孤病毒、鸭流感病毒、鸭2型疱疹病毒、鸭圆环病毒可直接损害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与鸭免疫抑制相关.综合文献报道,本文将鸭呼肠孤病毒病、鸭流感、低毒力鸭瘟病毒感染、鸭2型疱疹病毒病、鸭传染性囊病、鸭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鸭圆环病毒感染一同归为鸭的免疫抑制病.  相似文献   

16.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和鸡群的免疫抑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近几年来,我国鸡群中一些免疫抑制性综合症候,越来越常见。不久前,我们分别在江苏和山东的二个种鸡场遇到了典型的例。虽然二个鸡群对网状的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和鸡贫血病毒都有较高的感染率。但在对鸡群的系统病史、病理剖解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做综合分析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这二个鸡群的免疫抑制主要是由于整个鸡群在早期感染了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所致。本文还讨论了造成这种早期感染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贫血(CIA)又名鸡传染性贫血因子病、出血性综合征或蓝翅病,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以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或瘀血为特征,还可以导致免疫抑制。该病在不同日龄的鸡群均可发生,但以雏鸡最易感,可导致感染肉鸡生长发育受阻,易并发或继发其它病毒或细菌类疾病,造成商品肉鸡死亡率增高,对肉鸡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1 发病的原因 1.1 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 免疫抑制性疾病,常见的有马立克氏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网状内皮增生性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呼肠弧病毒、病毒性关节炎和鸡白血病病毒等.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贫血是由一种独特的小病毒引起的青年鸡的疫病。大多数的资料介绍此病仅感染雏鸡和青年鸡,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全身淋巴组织萎缩,并伴随免疫抑制。但是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我们从黑龙江、河北、吉林省等地区发现青年蛋鸡的产蛋推迟以及没有产蛋高峰与此病有直接关系,而且育成期和开产期使用中等毒力的传染性喉气管炎或新城疫疫苗常有50%以上鸡群发病,严重感染的个别鸡群可以出现原发性的零星死亡。由于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造成免疫抑制,继发感染可出现大批量的死亡,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2002年2月,绥化市…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3~12周龄雏鸡的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在孵化后3~6周,当法氏囊生长成熟时,此时鸡群极易感染病毒.该病不但会使感染鸡致病死亡,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会引起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导致其他疫苗免疫失败,因而常继发和混合感染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