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免疫荧光技术对接种马传贫弱毒的14匹马和20头驴体内病毒抗原进行了8~9个月的连续跟踪观察。结果表明,病毒抗原主要出现在肝淋、脾淋、骨髓等免疫器官。其形态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存在于巨噬细胞胞浆内;第二类是以免疫复合物形式附贴在增生的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第三类的为泡沫样无定型荧光,主要存在于肾细尿管管腔中。本文就弱毒抗原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理、弱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及机体免疫状态关系、神经-内分泌调节在免疫发生中的作用以及马与驴免疫形态差异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份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检出单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盼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捡出单抗相应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为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传贫弱毒LP继代细胞疫苗冻干后置于-40℃及冷库保存18个月,其毒价为10^-7/ml,与冻干前温苗的毒价一样,用冻干疫苗免疫的马其免疫期可达25个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制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在现地广泛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免疫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人们对马传贫的免疫机理,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肘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马进行了外周血TB淋巴纠胞的动力学观测,以期为  相似文献   

6.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b),以免疫斑点试验(DB)与免疫扩散试验(ID)相结合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马传贫自然病马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的鉴别诊断。为方便推广应用,我们在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研制了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诊断试剂盒,经与原法比较,结果稳定,方法简易,适于现地使用。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对接种马传贫白细胞苗后22个月的两匹马用免疫荧光法做了组织内病毒抗原的测定,用组织学和细胞化学法做了免疫活性细胞分布和定量的观察.结果表明,6~7岁龄的免疫马胸腺比2~3岁龄健康对照马重3.2倍,股骨红髓增生明显,淋巴结、脾脏滤泡增多、体积增大、生发中心扩大,胸腺和胸腺依赖区淋巴细胞母化、增殖,各免疫器官分泌抗体的浆细胞和成熟细胞及巨噬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马显著增多。脾门淋、脾脏、骨髓等少数巨噬细胞胞浆见有病毒性抗原,嗜酸性粒细胞及其崩解的颗粒上附着不定型的荧光反应强度不一的物质.本文对疫苗的免疫性质、病毒抗原与免疫形态学反应之间关系及疫苗的免疫机理做了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马传贫驴白细胞123代弱毒通过 LP 继代细胞传代获得的 LP 继代毒制备了6、8、10、13及15代 LP 继代细胞疫苗,然后分别用10倍稀释及原液疫苗2 ml/匹皮下接种马进行效力试验。结果,在10倍稀释疫苗免疫组中,6代疫苗及15代疫苗保护率均为50%,10代疫苗保护率为100%;在原液疫苗免疫组中,6代疫苗保护率为50%,8、10、13及15代疫苗保护率均在90%以上。为此,该疫苗使用最佳代次为8~13代。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共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驴10头,马14匹及健康对照驴7头,马2匹,马传贫强毒对照马2匹,进行了免疫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免疫动物的主要反应出现在免疫器官。与健康动物相比,胸腺体积与重量增大4.5倍以上,脾脏滤泡增大1.5倍以上。以及淋巴结的淋巴小结扩大均为实质性增殖的结果。在骨髓、脾脏动脉周围淋巴鞘及淋巴结副皮质区等,亦有免疫活性细胞增多的现象。在肝脏见到细胞性小结节。其它变化极其轻微。与健康马、驴及各型传贫病马的病理变化规律有明显差异。 免疫动物各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均明显增多,并且骨髓中的巨噬与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密切联系形成“浆细胞岛”。在脾动脉周围淋巴鞘区也有巨噬细胞与母化的T淋巴细胞密切接触的现象。胸腺皮质区细胞母化显著,胸腺髓质区胸腺小体及特殊细胞增多等马传贫免疫形态学的变化。 用组化法显示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活动及分布状态的观察表明,在免疫形成过程中免疫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从疫苗注射一开始就十分活跃,免疫后3个月内,外周免疫器官中,淋巴细胞有减少的趋势,但免疫3个月以后外周器官中的T、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出现了新的平衡。甚至在淋巴结的髓索,脾脏小淋巴管及窦周围等部位见有几种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同时增殖的现象,且持续很久,未出现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利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Gx及其致弱疫苗毒Gt为对象,研究超强毒与弱毒株在鸡体主要免疫器官内的复制情况,以探讨两类毒株表现不同生物特性的原因。分别利用鸡胚半数致死量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半数感染量对超强毒Gx和疫苗株Gt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再利用荧光定量RT-PCR对两类毒株进行病毒量的校准。以相同量的病毒对2周龄SPF鸡进行攻毒。攻毒试验表明超强毒Gx能造成47.5%的死亡,法氏囊、脾脏、胸腺等免疫器官均严重损伤;而疫苗毒Gt无致死,且未能造成任何病理可见的损伤。病毒的体内复制情况表明超强毒相对于疫苗毒复制更为迅速,病毒载量更高。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利用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抗体和免疫金标记探针,对胚胎免疫攻毒试验鸡组织脏器中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抗原进行定位及动态观察。结果发现,不同组织细胞内MDV抗原的表现形态略有不同,淋巴组织中阳性细胞内MDV抗原多呈颗粒状或斑点状定位子细胞浆、细胞核内;脏器组织中阳性着染的实质细胞内病毒抗原则主要呈均匀弥散性分布于感染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的胞浆中而不发生瘤变。阳性细胞动态观察的结果则显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新疆农六师辖区内猪场的猪瘟疫苗类型及使用剂量、猪瘟抗体水平、猪瘟免疫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查,同时比较了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分析了该地区猪场的猪瘟免疫现状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致弱毒疫苗株和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接种40日龄~45日龄仔猪,免疫接种后4周,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变异株强毒攻毒,攻毒后21 d剖检,取主要器官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和病毒抗原定位.结果显示变异毒株灭活疫苗免疫攻毒后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病毒抗原分布程度均明显高于CH-1R弱毒疫苗免疫组.免疫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CH-1R 弱毒疫苗对HU-4株强毒免疫保护效果好于变异毒株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马传贫弱毒LP继代细胞疫苗冻干后置于-40℃及冷库保存18个月,其毒价为10~(-7)/ml,与冻干前湿苗的毒价一样。用冻干疫苗免疫的马其免疫期可达25个月。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后的马(骡)50匹,分别进行了体温、血液学、血清抗体及血液中T淋巴细胞等项目的检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注苗后马(骡)免疫反应及其动态规律。提出注苗马(骡)在T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前,仍有感染强毒的可能,因此对马(骡)仍需进行监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东北地区马骡大都注射马传贫弱毒疫苗,疫情稳定,没有暴发流行,马传贫病马显著减少,基本上控制了本病的发生,充分证明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好、安全稳定。但个别单位注苗后仍有散在发生。从1977~1983年我区部队统计注弱毒疫苗后,  相似文献   

17.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EIAVDLV121的S2基因在马体内的变异规律,本研究选用4匹成年马,其中2匹(#1、#2)接种EIAVDLV121,另外2匹作为对照.免疫后监测马体温、血小板含量以及病毒载量结果显示,免疫马未出现马传染性贫血体征.通过RT-PCR方法检测病毒S2基因在感染马体内不同时期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免疫马体内EIAVDLV121 S2蛋白的突变主要发生在氨基酸第17位、22位、39位、41位、51位和55位.另外,#1马免疫后70 d以及#2马免疫后第14 d和第28 d检测疫苗毒S2蛋白序列与EIAVDLV121亲缘关系较近,而#1马免疫后第42 d、第112 d和第140 d的疫苗毒S2蛋白序列与EIAVDLV121的致病性亲本强毒株EIAVDN40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对EIAV及EIAV疫苗株在马体内感染进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p15)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人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观察到三种类型变化的病理和免疫表态变化,一种型具有出血性素质铁塑转,组织球及淋巴祥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实质器官变性,坏死,心肌腱斑及全身性结缔组织增生,表明是传贫病马的规律性变化,一种类型是免疫活性作用,一种类型无任何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免疫反应显著增强,表明这些马全保护,这三种类型的划分对区另传贫病马,免疫马,血清学鉴别及现地马传贫净化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