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亲鳝的选择和培养 用于繁殖的鳝种,要求体质健壮、游动活泼,体色以粗黑色、黄褐色或黑花、绿褐色为佳。黄鳝具有性转化特性,1冬龄和2冬龄黄鳝基本上为雌性,2冬龄黄鳝产卵后雄性比例渐增,至6冬龄时基本上是雄体。在非产卵季节,很难鉴别雌雄,一般体长37~50厘米,体重75~200克,为雄鳝,小于这一规格为雌鳝。  相似文献   

2.
产卵与黄鳝性转化关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产卵与未产卵黄鳝的专池周年培育,结果表明,黄鳝与常规鱼类类似,亲鳝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培育,性腺可正常发育。已产卵黄缮第2年雄化率为22.2%,间性率为27.7%,保持雌性率为51.1%。未产卵黄缮雄化率为0%.间性率为11%,保持雌性者为89%。怀卵未产黄鳝性转化率低,黄鳝正常产卵后与怀卵未产黄鳝相比较性转化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3.
养殖黄鳝种苗是关键。优质的黄鳝苗一般是从技术可靠的黄鳝繁育场引进的。要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自己养殖种黄鳝。由于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大,笔者现将自己多年养殖鳝种、繁殖鳝苗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六条,供大家参考。按照这一技术,可以使黄鳝产卵量提高30%左右。 (一)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种鳝  相似文献   

4.
养殖黄鳝种苗是关键.优质的黄鳝苗一般是从技术可靠的黄鳝繁育场引进的.要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自己养殖种黄鳝.由于黄鳝繁殖技术难度较大,笔者现将自己多年养殖鳝种、繁殖鳝苗的实践经验归纳如下六条,供大家参考.按照这一技术,可以使黄鳝产卵量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5.
黄鳝性逆转过程中性腺形态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通过对性逆转过程中雌、雄鳝以及雌雄间体鳝的性腺的形态学进行观察 ,结果显示 ,雌鳝性腺大部分含肉眼可见的卵粒 ,但各时期卵巢的卵粒大小不一。雌雄间性阶段黄鳝性腺肉眼仅见不同形态的卵粒 ,部分卵粒极少 ;组织切片既可观察到卵母细胞 ,还可发现结缔组织纵隔和在纵隔上形成的管状结构的早期精细管 ;而雄鳝阶段黄鳝性腺多呈乳白色带有黑色斑点 ,带有较多且大的黑色斑点性腺可能是卵母细胞退化凋亡痕迹 ,其切面中有较稀疏精母细胞 ,可能属早期的精巢 ;乳白色性腺中黑色斑点极少 ,精母细胞相对较密集 ,可能是成熟期的精巢。试验表明黄鳝“性逆转”在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问:我准备养殖黄鳝,不知“稻田养鳝”和“休稻养鳝”哪种方式更合适?答:稻田养鳝是对稻田充分利用、种养结合的生产新方式,以选择单季晚稻田为佳。稻田天然饲料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正好遮荫,水深符合黄鳝生长需要。黄鳝在稻田钻洞栖息,疏通土壤,捕食水生昆虫,利于水稻生长,减少水稻病虫害。养鳝稻田,水稻可增产10%~15%。  相似文献   

7.
稻田养鳝新技术稻田养鳝是一种对稻田充分利用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新方式,一般以选择单季晚稻田为佳。稻田中黄鳝的天然饲料比较丰富,盛夏时水稻又是良好的遮荫物,水深也正好符合黄鳝生长、生活的需要。同时黄鳝在稻田中钻洞栖息,疏通土壤,捕食水生昆虫,有利于水稻生长...  相似文献   

8.
黄鳝生态繁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黄鳝在自然环境中繁殖习性 ,并依据黄鳝的自然繁殖特性 ,于 2 0 0 2年用人工方法对亲鳝进行催熟催产 ,诱使雌、雄亲鳝在仿自然生态环境中自行进行交配繁殖 ,一次性获得黄鳝苗种 33 5万尾。克服了雌、雄黄鳝性腺发育难以同步 ,怀卵量低 ,人工授精率极低等因素 ,为开展黄鳝的规模化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种鳝的选择:种鳝可从自养的鳝中选择。在繁殖季节(5~9月)挑选个头较大的黄鳝放入繁育池中作种鳝。若有大小不一的两批或多批种鳝,则可从较小的鳝群中挑选雌鳝而在较大的鳝群中挑选雄鳝。 二、种鳝的投放:繁殖池内的种鳝投入密度应以每平方米6~10条为宜。池中泥堆上可适当栽植一些较矮的草类植物,而高杆植物影  相似文献   

10.
1收捕黄鳝人工养殖黄鳝,越冬前要进行收捕清塘,收捕方法可用竹鳝笼(进口有倒钩刺、鳝易入难出)若干,内放猪肝、虾、蚯蚓等诱饵,置塘四周或底部,夜置晨取;还可用2~4m2的网片置入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喜食的饵料,随后盖上芦席或草包沉入水底,约15min后,将四角迅速提起收捕;越冬前,趁黄鳝大多潜伏在泥土表层时,可将塘水排干,翻泥捕鳝。收、捕黄鳝一般在越冬前(11月)的晴天进行为好。2选留亲鳝留作繁殖用的雌雄亲鳝至少要在一冬龄以上,且健壮无病伤,体色鲜艳。雌亲鳝体长20~30cm,雄亲鳝体长40cm。雌雄选留…  相似文献   

11.
正1直接从野外捕捉野生黄鳝种苗每年4~10月份,可以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最多,晚间多于白天。一人一次可以带200只鳝笼黄鳝种苗。晚上或者雷雨过后放入田间的水沟中,几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捕捉到黄鳝。用鳝笼捕捉黄鳝时,要注意两点:①最好用蚯蚓作诱  相似文献   

12.
鳝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 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虽也少量食用植物性饲料,但总是偏食动物性饲料,且喜食活饵;而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成鳅主要摄食植物性饲料。在一般的养殖时期混养的泥鳅可食黄鳝剩下的  相似文献   

13.
胡王 《内蒙古畜牧科学》2010,(2):104-107,188
黄鳝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类,人工养殖在全国不少地区陆续开展,从养鳝池的建造与鳝种投放、种鳝的饲养管理、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养成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期对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黄鳝养殖实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王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104-107,188
黄鳝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鱼类,人工养殖在全国不少地区陆续开展,从养鳝池的建造与鳝种投放、种鳝的饲养管理、黄鳝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养成技术、配合饲料技术等方面介绍了黄鳝的人工养殖技术,以期对黄鳝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黄鳝人工繁育技术刘学彬,张才桐(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射阳港农牧渔业总公司)一、亲鳝的选择和培育黄鳝人工繁育的首要任务是亲鳝的选择和培育。亲鳝应在春季选用笼网或干塘捕获的野生黄鳝,或从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中挑选,切忌选用钓鳝。亲鳝选择标准是体质健壮...  相似文献   

16.
一、采集受精卵。每年5~8月是黄鳝的产卵季节,产卵时间一般在雷雨后的夜晚或凌晨。黄鳝产卵时,亲鱼先吐泡沫堆成巢,然后把卵产在泡沫中,产卵数量一百至数百粒。卵膜半透明,卵黄呈黄色,内有油球。产卵后周围如有水草,无大风,泡沫能保持到鳝苗出膜,如遇大风,鳝苗卵会沉入洞口附近水底。此时,可用纱布做的小抄网在洞口旁采集。采集的受精卵放入脸盆或木桶内,置于室内孵化,每天换水1次,6~7天后鳝苗逐渐出膜,出膜后5~7天开食。此时需扩大容器,加喂浮游动物,待其长至30毫米以上时,即可放入鳝  相似文献   

17.
成茹 《饲料研究》2002,(12):32-32
黄鳝,又名鳝鱼,抗病能力强,只有在水质恶化或鳝体受伤时,才容易染病。若高密度饲养,忽视防病治病,也会有病害发生。因此,饲养黄鳝,除在鳝种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鱼池、用10mg/kg漂白粉溶液浸洗鳝种外,还要做好常见病的防治工作。1.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在放养初期,若鳝体受伤,霉菌侵入伤口,便迅速萌发,深入肌肉,蔓延扩展,向外生长出棉毛状菌丝,严重时,呈白色或乳白色旧絮状物。防治的方法是:减少鳝体受伤;鳝种入池前用3%食盐水浸洗1~2min;经常向鳝池中加注新水;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达4g,全池泼洒。2.打印病 打印病又叫腐皮病。一般发生在夏季。病鳝体表背部两侧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红斑,继而浮  相似文献   

18.
韩国釜山水产大学金东秀博士领导的养殖学科研究小组,采用性激素处理技术,使雄鲇鱼变性,转换为雌鲇鱼,从而使其生长速度加快两倍以上。他们将刚孵化的雄鲇鱼在25℃的水槽中,在雌激素 Estradiol 混合液0.4ppm 的条件下,生长10天,雄性鲇鱼中就会有97.8%转换成雌性。然后,将这种变性雌鲇鱼,再  相似文献   

19.
三、鳝种的选择及投放 要从七个方面对鳝种的来源、选择及科学投放严格把关,以提高黄鳝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一)选择健壮幼鳝 农家成鳝养殖的鳝种来源,主要有从市场选购、人工诱捕和培育繁殖等途径。家庭养殖最好委托当地农民按要求诱捕幼鳝,避免损伤。健康鳝种的标志可用“体色光亮,粘液丰富,活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胎期大鼠性腺生长与分化的情况。选取12.5~15.5 dpc SD大鼠胚胎为研究对象,运用PCR技术进行大鼠胚胎性别鉴定,采用H-E技术对大鼠性腺分化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2.5 d的鼠胚肾管已经开始形成,生殖嵴已经建立,此时仍无明显的性别分化形态;13.5 d的鼠胚开始出现性别分化的迹象,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形成,雌性性腺分化比雄性稍晚,此期仍不易辨别出典型的卵巢特征结构;14.5 d的鼠胚性腺形态初步成型,此期性别明显分化,雄性的原始性索开始分化为实心原始生精小管,雌性胚胎中性腺分为两层,初步形成卵巢特征;15.5 d的鼠胚,雄性胚胎性腺中已经具有明显的曲精小管的雏形,雌性胚胎卵巢特征也开始明显。大鼠胚胎性腺从13.5 d胚龄时开始分化,15.5 d胚龄性腺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