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用我国的38个冬小麦品种(系)和2个加拿大春小麦品种(系),利用RAPD标记进行小麦基因型之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探讨分子标记在建立小麦杂种优势种中的应用。利用59个随机引物对40个小麦基因型PCR扩增结果表明,其中29个引物(占49%)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表现多态性,这29个引物共扩增出168条带,其中78条带(占46.6%)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1 ̄6条多态性带,平均2.7条带  相似文献   

2.
摘要:本文针对来源于荷兰的4个引进甜菜品种和国内的6个甜菜品系(其中2个为一年生野生甜菜)进行了ISSR指纹图谱构建和聚类分析研究。筛选出稳定性高且多态性好的6个引物用于试验。利用筛选的6条引物ISSR-PCR 共扩增出51个条带, 其中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3%. 利用该6条引物ISSR-PCR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将试验中的全部甜菜品种都鉴定区分开。只利用2条引物L1和UBC846 扩增的8个多态性条带构建了10个甜菜品种(系)的数字指纹识别码,该数字指纹图谱能完全区分10个甜菜品种(系),结果显示ISSR 指纹图谱能非常有效的鉴定不同的甜菜品种。利用生物软件NTSYS-pc针对10个试验甜菜品种(系)的ISSR 扩增条带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甜菜品种(系)的相似系数为0.43与0.83之间,平均为0.62。利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个甜菜品种(系)聚类为2个组和3个亚组。UPGMA 聚类分析能清楚的显示10个甜菜群体间的遗传关系并且聚类结果与10个甜菜群体的特性一致, 说明ISSR标记能用于甜菜不同群体间遗传距离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烟草品种RAPD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235个随机引物对来源于中国,美国等国家的23个烤烟和地方晒晾烟品种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25个引物可以扩增出多态性产物;利用其中16个引物共扩增出128条带,其中46条品种间表现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以进行品种鉴定;根据多态性的带计算了品种间遗传距离,按类平均法可将23个品种划分6类,各类内含不 地理来源和不同调制类型的品种,说明品种地理来源和调制类型差异与遗传差异没有必然的  相似文献   

4.
选用15份我国不同生态区的普通小麦品种(系)及9份不同国家的斯尔脱小麦品种(系),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小麦种间,品种(系)间遗传差异进行了研究,探讨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的途径。所利用的18对微卫星引物的24份材料中均有搁增产物,共扩增出分子量小于500bp的条带495条,其中468条带(占96.78%)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可拉增出26.6条多态性带。研究发现,9份斯卑尔脱小麦微卫星多态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遗传资源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44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随机抽取27对SRAP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特异扩增,其中23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共获得104个多态性条带, 多态性引物比率达85.2%, 平均每对引物产生4.5个多态性条带,表明SRAP标记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比率。44份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遗传距离为0.147-0.741。当遗传距离D=0.67时,将44份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群,包括一个复合类群和三个独立类群。其中复合类群可进一步分为7个亚群。从而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所研究马铃薯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西瓜的DNA甲基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植物不同倍性之间的表现遗传差异,对3个西瓜(Citrullus lanatus)品种克西、中金和枚选的纯合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进行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分析,10对引物共扩增546条带,其中,二倍体较同源四倍体材料之间有3条特异性条带,这些特异性条带无品种差异,系倍性不同所致。带型变化表明,同源四倍体较二倍体有DNA甲基化减少和单链增加现象,但从DNA甲基敏感多态性差异上来看,品种内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间的DNA甲基敏感多态性差异不大,仅0.02%左右。  相似文献   

7.
22个甘薯品种(系)遗传背景的RAPD图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10个随机引物的DNA扩增,首次报道了22个甘薯品种的RAPD多态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DNA扩增带型,反映了不同品种遗传背景上的差异,计算了22个甘薯品种的Nei‘s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建立了它们的UPGMA系统树,并通过聚类分析与对应分析,讨论了22个甘薯品种间的亲缘关系,RAPD多态性分析从分子水平上反映了甘薯品种复杂的遗传背景,并为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是茶树育种中的骨干亲本,利用这两个亲本选育了许多优良的品种(系)。本研究利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了40个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的遗传变异水平和亲缘关系。14个ISSR引物在供试品种(系)间共扩增出251条谱带,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96.4%。引物的PIC值平均为0.94,Rp值平均为29.35,表明引物扩增位点的高多态性和对品种的强辨别能力。40份供试品种(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2。按母本来源和育种机构对供试品种(系)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组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接近,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组内品种(系)的个体之间,不同组间基因交流明显。供试品种(系)间的相似系数介于0.52-0.75,根据相似系数矩阵按UPGMA法对40个供试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不同品种(系)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福鼎大白茶在树状图中形成单独的分支,在树状图的根基处,其它品种(系)根据遗传距离聚类成不同的类群。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部分茶树品种(系)聚类在同一类群中,但未发现按母本来源区分的独立类群。总之,通过ISSR标记分析,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一步了解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系)间的遗传变异水平,并进一步明确其亲缘关系,为今后福云(半)同胞系在茶树育种上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2个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中国12个地方鸡种进行了遗传检测,构建了各个品种的AFLP DNA指纹图谱,根据AFLP分析结果, 统计了每个引物组合在各个品种中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和特异性条带,计算了12个地方鸡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聚类关系图,分析了所研究鸡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6对AFLP引物组合在12个地方鸡种中共检测到279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46.5条多态性标记,同时在每个品种群体中还检测到了数量不等的特异性条带,其中寿光鸡和东乡黑鸡最多,为9条,旧院黑鸡和兴义矮脚鸡最少,为1条。12 个鸡种聚为3类,鸡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结果与所保存的地方鸡种的地理分布、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从而表明AFLP指纹用于我国地方鸡种遗传多态性分析、品种的鉴定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南瓜属三个种的亲缘关系与品种的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南瓜属三个主要栽培种即美洲南瓜、中国南瓜(C。moschataD.)和印度南瓜(C.maximaD.)的23个品种(系)及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亲缘关系与品种(系)的分子鉴定研究。从200个随机引物(10bp)筛选出17个引物,对23个南瓜品种(系)的染色体组DNA进行PCR扩增,共产生80条扩增带,其中77条在南瓜属三个种间表现出差异,可作为遗传标记(RAPD标  相似文献   

11.
选用我国的22份普通小麦,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及来自国外的17份斯卑尔脱小麦等共46从材料,利用RAPD标记进行小麦品种,亚种及种间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分析扩大杂交小麦育种亲本遗传基础和构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途径。26个引物在4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279条带,其中182条带具有多态性,每个引物可扩增2-18条多态性带,平均为7条带。种间RAPD多态性表现为斯卑尔脱小麦〉西藏半野生小麦〉普通小麦。利用8  相似文献   

12.
我国猕猴桃(Actinidia)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可为猕猴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利用提供广泛的背景材料,而从实生苗群中筛选变种是猕猴桃新品种培育途径之一。本研究以17份猕猴桃品种(系)(其中2份红阳变异系、1份金桃变异系)为材料,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适宜于猕猴桃SCoT-PCR反应体系,从64条引物中筛选出42条引物对17份猕猴桃材料扩增出48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70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5.1%。17份猕猴桃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53~0.693,平均值为0.492。变异株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76和0.299,金桃变异与金桃的遗传距离为0.539,3个变异株系均与对照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460的水平上,可以将17份猕猴桃材料分为4组。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归为第Ⅲ组,金桃变异与对照金桃则未能聚为同一组。SCoT分子标记可以对猕猴桃性状变异进行初步鉴定,为进一步开展变异新品种的早期鉴定和保护提供技术参考,以及为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MSAP检测18个芥蓝齐口期DNA甲基化水平,分析了表观遗传多样性,探讨DNA甲基化模式对齐口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芥蓝齐口期平均为50d,叶片数平均为10片,齐口期和叶片数不相关(相关系数为0.296);变异系数分别为21%和18%;遗传距离分布在0~40,平均值为12.2276,在10.62处分为3类。MSAP分析表明,5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432条多态性条带,201条片段表现出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7%;Nei遗传距离分布在0.004~0.467,平均值为0.0958,表明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在0.04处分为3类。Mantel测验表明两种分析的遗传距离相关系数为-0.1366,显示齐口期、叶片数与DNA甲基化多态性没有相关性。DNA甲基化模式分析表明,非甲基化片段为110条,甲基化多态性片段为322条,分为3种带型,类型一为非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二为甲基化带型(110条),类型三为半甲基化带型(152条),非甲基化片段和半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甲基化片段在不同品种之间呈现多态性与单态性相差不大,显示MSAP多态性主要来源于非甲基化和半甲基化片段,芥蓝甲基化模式以半甲基化为主。本文推测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参与芥蓝齐口期调控,MSAP分析既可用于基因组结构研究,又可用于基因组水平上性状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1条引物,对8个四川苎麻品种(系)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21条引物在8份材料中共扩增出8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1条,其中多态性位点71个,各引物扩增出的位点数3~8个不等,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3.4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川7、川8与其亲本遗传距离较远。3个杂交品种(川7、川8、川9)均表现特有的偏父本遗传现象。此外,本研究用ISSR引物U835筛选到了1个雄性不育分子标记,并将其扩增产物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序列大小为658bp。根据该序列,此标记被转化成稳定的SCAR标记,可用于苎麻雄性不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15.
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对16个草莓品种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10个引物共扩增出73条DNA谱带,其中多态条带49条,多态性程度为67.13%;遗传距离D值在0.40水平上能将供试材料聚为3类,表明RAPD能很好地鉴别草莓品种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前面筛选的10个随机引物和其他20个随机引物对不同继代次数的草莓组培继代苗进行了RAPD分析,其特征带型表现一致,未发现变异,说明草莓叶盘离体继代培养30次以内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SSR和SRAP标记研究油菜杂交种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SSR和SRAP两种分子标记方法研究51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种亲本系的遗传多样性,并对两种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51份材料中,45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94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4.3条,25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97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为7.9条。UPGMA聚类分析表明,SSR和SRAP标记都可将51份亲本材料划分为五大类群,本所选育的玻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ima CMS)的主要保持系和恢复系都聚在同一类群的不同亚群中。根据系谱资料分析发现,SRAP标记划分的类群与系谱资料更为接近,SRAP标记更适用于遗传关系较近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SRAP标记揭示的亲本间遗传距离要大于SSR标记揭示的遗传距离。两种不同标记方法揭示出油菜亲本遗传多样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不同的标记方法揭示的标记位点等位基因变异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技术检测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基因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系γ射线辐照籼型温敏核不育水稻2177s获得的一个叶色突变体。在整个生育阶段,其叶色呈现白色-转绿-返白-复绿规律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70个随机引物中有3个引物不能扩增出多态性DNA,共扩增出493条DNA条带,平均每个引物7.4条,其中引物H05能扩增出W25和2177s多态性产物,2177s表现出缺失2条特异性DNA条带。  相似文献   

18.
采用EST-SSRs对福建和湖北的1984年群体(P1984)、福建与辽宁的1997年群体(P1997)、湖南的2004年群体(P2004)和福建的1984年与1997年群体杂交的F。代群体(P8497)等4个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10对引物可扩增出清晰条带,其中9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共获得32个等位基因,4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3.00-3.4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c)为1.95~2.30,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O.4768-0.5982,平均期望杂合度(Ho)为004913-0.569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113-0.4829,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且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P1997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P1984和P2004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4个群体有18.75%的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表明群体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稳定性较好。F-统计检验发现,P2004和P8497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过剩状态,P1984和P1997处于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分化程度很弱,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之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SRAP标记对主要来自中国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的43份扁穗牛鞭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筛选出了11对引物组合对43份供试材料进行扩增,共获得15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50%,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3.91,多态性条带12.73。实验数据结果表明,43份扁穗牛鞭草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565~0.992,平均值为0.723,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间的聚类与其地理来源以及形态特征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主成分分析结果能够直观的反映了各种质间的遗传关系。5个扁穗牛鞭草地理类群间的分子方差分析(AMOVA)揭示了供试的扁穗牛鞭草总遗传变异的85.99%存在于类群内,仅有14.01%的变异存在于类群之间,类群间的分化系数ΦST=0.140。本研究结果为扁穗牛鞭草种质的收集、利用及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RAPD标记的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福建省稻曲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组成,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分析了来自福建省不同水稻种植区的102个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稻曲病菌多态性扩增,共扩增出157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2.1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0.67.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福建省稻曲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对于其它地区而言,福建闽西地区分离的菌株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PPB=76.43,H=0.2212,I=0.3383),晚稻分离的菌株群体遗传多样性(PPB=91.08,H=0.2402,I=0.3655)高于早稻群体(PPB=63.06,H=0.1892,I=0.2870).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距离0.349水平上,供试的所有菌株可被划分成7个遗传聚类组(R1~R7),聚类组R1为优势聚类组,包含有80个菌株,其内又存有一些亚组.这些菌株的聚类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及水稻品种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在遗传距离0.330水平上,来自宁化的10个菌株可被明显划分成早稻群体和晚稻群体.初步分析认为菌株的地理来源、水稻品种及其生长季节是影响福建省稻曲病菌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在稻曲病菌的遗传变异以及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