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正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态养殖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养猪发酵床的制作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发酵床垫料(1)垫料厚度。垫料的厚度要依季节和饲养密度而定,冬季垫料要厚一点,以利于保温和发酵,夏季要薄一点。垫料厚度在春秋季应保持60cm以上,夏季50cm以上,冬季80cm以上为宜。(2)垫料更换。良好的微生态垫料制作后一般可连  相似文献   

2.
垫料对发酵床养猪来说至关重要.发酵床选用的垫料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碳氨比要大;二是物理特性,即吸水性和透气性要好. 1垫料主要成分 锯末、稻壳、树皮木屑、粉碎秸秆等占90%,剩下的10%是土和少量的粗盐.要求选用没有使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0.3%.另外,每吨垫料用益生菌液2 ~ 5kg.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为80cm左右,冬季要厚一些,夏季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最低不能低于45cm,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m3.  相似文献   

3.
为指导发酵床垫料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冬季寒冷地区生物发酵床的运行效率。通过对我国北方冬季生物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冬季采用生物发酵床技术的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可以达到约12℃和82%,均高于普通漏缝地板猪舍内的约10℃和68%。发酵床休息区垫料pH、电导率(EC)和含水率分别为约8.00、2.40 mS/cm和45%,均低于粪尿区垫料的约8.50、4.70mS/cm和64%,而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持水性约为3.50倍,高于粪尿区垫料的约2.15倍,另外,休息区垫料重金属和有机质含量方面均低于粪尿区,且休息区各个深度垫料的平均温度约高于粪尿区5℃,表明发酵床休息区垫料的理化性质优于粪尿区。发酵床垫料的纵向温度分布特征为:随着垫料深度增加,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深度为20cm和30cm处最高,比其他深度高5~10℃,可判定核心发酵层位于离表面下20~30cm深度处。与未添加功能菌剂的发酵床(CK组)相比,按比例300g/m3添加功能菌剂的生物发酵床(BFB组)的垫料平均温度要高出2℃左右,且温度分布也更为均匀,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对功能区和功能菌剂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不同功能区对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和温度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北方冬季的生物发酵床的日常管理中,可以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菌剂,尤其需要及时对粪区粪便进行疏解,并对垫料的翻动深度应该保证不低于30cm,及时进行圈舍的除湿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生物垫床养牛成功的关键在于垫料厚度和菌种的选择使用。垫料一般以稻壳、木糠为主,市场上菌种质量参差不齐,且价格昂贵,导致效果千差万别。本研究主要对垫料厚度和菌种进行筛选试验,以获得能够适用于广西地区牛用生物垫床的最适厚度和最优菌种,为生物垫床的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研究以木糠作为垫料,A、B2个菌种开展研究,分设3个不同厚度(5 cm,10 cm,15 cm)6个组和无垫料2个组。[结果]结果表明,第1组和第4组(5cm垫料厚度)腐坏面积大,差异显著(P<0.0.5)。第3组和第6组(15 cm垫料厚度)板结的垫料多,造成垫料的浪费,差异显著(P<0.0.5)。第2组和第5组之间垫床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垫料组(第2组和第5组)的氨气浓度与无(粪)垫料组(第7组和第8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第2组的生物垫料和A菌种成本低、腐坏面积小,10 cm的垫料厚度是比较理想的垫料厚度,适合广西牛用生物垫床的饲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测定垫料厚度分别为20cm、40cm和60cm的锯末稻壳型肉鸡发酵床不同位置的温度、水分、pH及灰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垫料厚度影响垫料温度,垫料表面的肉鸡粪尿影响垫料中的水分、pH和灰分。肉鸡发酵床,垫料适宜厚度为20~40cm,并经常翻挖垫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规模养牛场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的适宜厚度,提高发酵效果。在原来利用本地盛产的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以及木糠、统糠为基础垫料,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试验的基础上设置3个垫料厚度试验组(Ⅰ组10厘米、Ⅱ组20厘米、Ⅲ组30厘米),每组重复2次。结果:试验组Ⅱ(垫料厚度20厘米)效果好。结论:规模养牛场利用本地秸秆资源(老甘蔗叶、玉米秸秆、稻草)和木糠、统糠混合做垫料,用微生物菌种发酵,垫料厚度以20厘米为宜。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讨发酵薄床养猪模式下垫料的最低有效厚度。研究了在不同厚度下,垫料的温度、湿度、pH、大肠杆菌菌群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垫料厚度的增加,各试验组的中部和表面平均温度显著增加,且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平均湿度无显著性差异,但3个试验组的平均湿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随着垫料厚度的增加,各试验组平均pH显著降低,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40、50cm试验组的大肠杆菌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垫料产生的高温对有害微生物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垫料的合适厚度为40cm。  相似文献   

8.
发酵床养猪冬季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发酵床养猪冬季常见问题有:氨气味浓烈,湿度大,垫料温度低,垫料板结。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重视圈舍通风这些,通风可以移除圈舍内的热量、水分、灰尘、废气等。(一)通风不良的后果发酵床的发酵是一个耗氧过程,如果圈舍内通风透气不良,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直接影响菌种的活力和圈舍的水分、温度等。通风透气性不好一般会导致以下一些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发酵床养殖垫料的含水量、铺撒厚度、翻动频率以及每日鸭粪排泄量等可人工控制因素对垫料的温度、湿度、供氧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具有复杂的交叉影响,从而调控垫料中发酵菌群的构成和生长状态,最终导致了鸭粪转化程度和氨气排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在20-35℃、垫料含水量45%-60%、垫料厚度为50-60cm、每天翻动1-2次的情况下,发酵垫料每日最高可承载自身干重7.5%-10%的鲜鸭粪,折合蛋鸭养殖密度为10只/m2。如鸭粪排泄量超过垫料的承载能力,将使鸭粪的处理能力逐渐降低,氨气的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0.
垫料厚度对鸡舍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旨在探讨垫料厚度对黄羽肉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和粉尘的影响。试验选用1 600只21日龄苏禽黄鸡(公雏),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0只鸡,分别饲养在结构、空间一致的独立鸡舍内(共20间),饲养密度为8只/m2。各组锯屑垫料厚度依次为4、8、12、16 cm,试验期从22~70日龄。结果表明:不同厚度垫料对各日龄鸡舍中粉尘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12 cm和16 cm垫料组35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粉尘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12 cm垫料组70日龄鸡舍中氨气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二氧化碳含量显著低于4 cm垫料组(P0.05)。由此可知,适当增加垫料厚度能够降低鸡舍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综合本试验结果,12 cm厚度锯屑垫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20,(3):34-37
为避免育肥猪后期粪尿量超过发酵床的可承载限度,在发酵床内增设了定点排泄区,发现有71%~76%的猪粪尿经定点排泄区的漏粪地板排出,可以提高发酵床养猪的密度,减少垫料用量。饲养试验显示,锯屑、稻壳和菌糠复合型垫料对猪粪的适宜承载量为1.40~1.86 kg/m~3,对尿的承载量为2.70~2.98 kg/m~3,垫料厚度6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2.24 m~2,占圈面积2.72 m~2时已出现轻度死床;而增设定点排泄区的垫料厚度4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为1.08 m~2,占圈面积1.36 m~2时,仍未出现死床现象。与原发酵床相比,增设定点排泄区后单位面积及每头猪的一次性垫料投入量分别为2/3和32%~64%,饲养过程中每头猪需添加的垫料量仅为10.7%~16.0%,且猪增重提高10.2%~34.9%,为猪群提供了更为清洁的拱翻和活动场地,保证了动物福利,有利于发酵床饲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饲料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场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以200m~2的饲料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为例,猪舍的长20m,宽10m,高4.5m,垫料深度50cm。发酵床饲料垫料管理包括保持垫料一定的湿度(45%)和通气量(经常性翻耕),一般每3d将饲料发酵床表面垫料翻耙1次,猪的日常翻拱也有助于垫料的疏松。饲料发酵床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头小猪(20kg以下),2头中猪(20~50kg),1头大猪(50~100kg)。由于猪粪排泄不均匀,而猪翻拱仅可分散一部分猪粪,发酵床发酵饲料的管理还需人工处理,将集中的猪粪均匀地分散在垫料中。发酵床垫料中的发酵饲料可以提供猪所需饲料的30%,其他70%饲料可以通过添加常规饲料来补充,饲料可以直接撒在发酵床上供猪取食。以200 m~2饲料发酵床养殖实例,30d内,猪的平均初重36.4kg,末重为59.5kg,料肉比达2.7∶1,均匀度良好,无死亡。发病率为5%,主要表现为发烧,精神沉郁,食欲低下,经治疗均康复或自然康复。本试验取得的经验为饲料发酵床的进一步研究、推广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发酵床奶牛舍垫料理化性状和霉菌毒素的季节与方位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旨在研究发酵床饲养模式奶牛垫床垫料的理化和霉菌毒素指标的季节变化与方位差异。试验采集某发酵床奶牛舍不同季节和不同方位的垫床垫料,并进行理化指标和霉菌毒素的测定。结果表明:秋(554.14 g)冬(516.26 g)季节垫料的容重显著高于春夏季节(P0.05);春(36.67 cm)夏(37.50 cm)垫床的深度显著高于秋冬(P0.05);但垫料的pH(7.11~7.40)在季节间和方位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夏季垫料的含水量(48.06%)显著低于其他3个季节(P0.05);春季垫料的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秋季垫料的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P0.05),计算碳氮比在37.99~53.31:1范围变化;但磷含量在季节间和方位间皆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霉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_1、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等在季节间和方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冬季的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春季与秋季(P0.05)。综上,该发酵床奶牛舍垫床垫料的pH为7.11~7.40、含水率为48.06%~62.32%、碳氮比为37.99~53.31:1,且霉菌毒素的含量较低,适合于奶牛养殖排泄物的发酵降解。  相似文献   

14.
<正>1饲养方式选择(1)厚垫料地面平养。舍内的地面可以是水泥地面、砖地面或泥土地面。所用垫料一般是吸水性强、清洁不霉变的稻草、麦秸、玉米芯、刨花、锯末或稻壳。稻草和麦秸应铡成3~5cm长,垫料厚度约30cm左右,并按垫料的脏污和潮湿程度逐层减去至出栏时达5cm左右。在该饲养方式下生长的雏鸡可以自由活动,光照充足,空气新鲜,雏鸡体质健壮,胸囊肿发生率低,适合肉用仔鸡生长发育特点。缺点是饲养密度小,鸡和粪便直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发酵床养牛温室气体的排放特点,利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检测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CO_2、CH_4和N_2O气体的排放水平。结果表明:发酵床中CO_2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中期,N_2O和CH_4排放高峰期集中在发酵初期;影响发酵床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关键因素是微生物菌剂,其次是发酵床垫料的厚度、垫料翻抛频率和每日添粪重量。模拟发酵床养殖肉牛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使用仰韶生酵剂、垫料厚度30 cm、翻抛周期15 d、牛粪日添加量3.06 kg时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消毒对发酵床微生物的影响,选择发酵床式育肥猪舍,用百毒杀进行喷雾带猪消毒,消毒后24 h翻耙垫料,补充菌液。结果表明:发酵床猪舍可以进行带猪消毒,消毒液对垫料上层(0~-15 cm)微生物的影响较大,但随着消毒后时间的延长以及补菌措施的采用,消毒48 h后芽孢杆菌的数量基本恢复到消毒前,发酵床运行良好;发酵床猪舍内带猪消毒可使垫料上层(0~-15 cm)的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病原菌数量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预防了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几种商用益生菌产品对鸡舍氨气浓度的影响,试验选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益科乐活力菌、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3种益生菌产品作为试验材料,随机分为试验组1(添加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试验组2(添加益科乐活力菌)、试验组3(添加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试验为期70天,每10天检测氨气浓度和添加菌种各1次,检测同一位点处15 cm、30 cm、150 cm高度的氨气浓度。结果显示:(1)同一时间不同高度检测的氨气浓度变化趋势相同,第20和30天时,试验组3的氨气浓度显著低于试验组1、2(P<0.05),第40和50天时,试验组1、3的氨气浓度显著性低于试验组2,且试验组1最低,第60和70天时,各组之间氨气浓度无显著性差异;(2)同一位点不同高度的氨气浓度比较:150 cm>30 cm>15 cm;(3)益生菌在5 cm和10 cm厚度垫料使用对鸡舍的氨气去除效果一致。试验结果表明,3种益生菌产品去除氨气的效果为: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混合型饲料添加剂喷乐舒>益科乐活力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了解发酵床养猪垫料微生物菌群区系结构,探索菌种及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将商业菌、土著菌分别接种于含稻壳与锯末成分比为1∶1和2∶1垫料中,制作成四个处理组的发酵床,经154d猪饲养试验后,收集发酵床垫料,采用16S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床中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丰富度方面,土著菌(Chao指数:10175~10754)丰富度高于商业菌(Chao指数:6720~7554);(2)相似性方面,商业菌种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小,土著菌处理的菌群结构受垫料因素的影响较大;(3)多样性方面,垫料对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较菌种对其的影响大,且稻壳与锯末比值为2∶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6.64~6.91)高于稻壳与锯末比值1∶1的垫料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5.90~5.94);(4)菌群组成方面,发酵床垫料菌群主要由4个门组成:拟杆菌门(27.66%~60.93%)、厚壁菌门(13.41%~34.21%)、变形菌门(10.28%~14.71%)和放线菌门(4.63%~26.24%),并从属水平上确定了Galbibacter为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的优势菌属。试验发现菌种和垫料对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区系的丰富度、相似性、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探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寄生虫病防控效果,构建寄生虫病防控规程。将发生寄生虫病的表层垫料混匀,添加4组发酵床表层,将60头35日龄苏钟猪随机分为4组:A组(垫料翻耙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B组(垫料堆积发酵后进猪)、C组(垫料发酵后进猪,定期药物驱虫2次)、D组(垫料翻耙后进猪,感染寄生虫时药物治疗1次),试验期120 d。垫料堆积发酵组垫料发酵温度极显著高于垫料翻耙组(P0.01),并且堆积发酵后垫料中未检出寄生虫卵,试验第45、90天在垫料和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均处于低水平;采用药物驱虫程序可有效降低猪粪便中的蛔虫卵、鞭虫卵、球虫卵数量和对应寄生虫的感染率,但不能避免垫料中寄生虫的重复感染; B、C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A组(P0.05)和D组(P0.01),A组末重、总增重、平均日增重也均显著高于D组(P0.05)。综上所述,在发酵床养猪模式下,采用进猪前药物驱虫、垫料堆积发酵,猪群饲养阶段定期驱虫,同时注意养殖管理器具消毒,可有效降低寄生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