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5 g/L、小麦麸皮10 g/L、氯化铵7.5 g/L、豆粕粉7.5 g/L、Na Cl 5 g/L、Mn SO4·H2O 0.3 g/L、K2HPO4·3H2O 1 g/L,最适装液量为35 m L。此条件下经摇瓶培养,菌种数可以达到2.20×109cfu/m L,芽孢数为2.02×109 cfu/m L。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棉籽饼脱毒菌株M-4菌剂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对棉籽饼脱毒菌株M-4摇瓶发酵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采用10 m3发酵罐发酵考察种子液培养方式与通气量等芽孢杆菌菌剂发酵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发酵液浓缩及菌体干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菌株M-4菌剂生产用培养基碳源为5.0 g/L蔗糖,氮源为10.0 g/L蛋白胨,无机盐为Mn SO4·H2O 1.0 g/L和Mg SO4·7H2O 0.5 g/L;培养条件为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p H值7.2;种子液培养方式选择斜面菌悬液进罐方式,发酵过程通气量为1∶0.8 V/(V·min);碟片式离心机进料流速以0.5 m3/h为宜。闪蒸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30℃,料液比1∶1,进料速率80 kg/h,麸皮粉细度60目。以此工艺所得干燥菌粉含水量为3.02%,芽孢存活率为88.6%,含菌量达3.05×1010cfu/g。说明此为适宜的棉籽饼脱毒菌剂工业化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3.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 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 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 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 (P 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 (P 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 (P 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 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4.
王兴迪  田沛 《草业科学》2022,38(7):1278-1286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P<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P<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P<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5.
以分离自西藏那曲县罗玛镇传统发酵酸牦牛奶中的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为试验菌株,研究其最佳的培养条件。对碳源、氮源、缓冲盐等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响应面法对优选的碳源、氮源和缓冲盐类的组成含量进行优化,得到IMAU60064的增殖培养基为:葡萄糖23g/L、大豆蛋白胨11g/L、牛肉膏11g/L、胰蛋白胨5g/L、NaAC1.8g/L、K2HP041.2g/L、柠檬酸钠1.2g/L、MgSO4·7H200.4g/L、MnSO4·5H2O54mg/L、L-半胱氨酸盐酸盐0.5g/L、吐温80为1g/L。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IMAU60064在此增殖培养基中经30℃,14h培养活菌数可达到3.26×10^8cFu/mL,比在MRS中(6.54×10^7CFU/mL)提高近5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对黑曲霉A3菌株产果胶酶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的碳源、氮源对产果胶酶均有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产果胶酶较适培养基为:碳源为麸皮70 g/L和可溶性淀粉10 g/L、氮源为(NH4)2SO410 g/L和NH4NO3 3.5 g/L;诱导物以果胶20 g/L为最佳;适宜产酶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 3.0,培养温度为25℃,发酵 72 h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包囊化清酒乳杆菌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促生长因子为番茄汁,pH缓冲剂CaCO3最佳浓度为0.5%。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菌体浓度多元二次模型方程,探讨了4个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范围,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乳清粉60g/L,葡萄糖18.87g/L,蛋白胨21.98g/L,番茄汁98.62mL/L,CaCO34.39g/L,MgSO40.28g/L,MnSO40.18g/L。  相似文献   

8.
以KFL070505枯草芽孢杆菌为供试菌株,以活茵数为筛选的主要参考指标,进行4种液体培养基筛选,随后进行碳氮源利用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KFL070505在2号培养基中活茵数最高,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方为1.5%葡萄糖、1.5%蛋白胨、0.3%K2HPO3、,30.8 mg/L MnSO4 0.1%、0.7%CaCO3、0.05%MgSO4·7H2O、0.01%FeCl3和pH 7~7.2.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5)
研究通过单因子优化和正交试验对乳糖乳杆菌培养条件进行初步的优化。结果表明,乳糖乳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改良MRS培养基中培养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48 h,初始p H为9.0,接种量为2.0%;乳糖乳杆菌最适合生长培养基成分为蛋白胨8 g,酵母提取物6 g,牛肉膏8 g,葡萄糖16 g,乙酸钠5 g,柠檬酸铵2.15 g,Tween 80 1 m L,七水硫酸镁(Mg SO4·7H2O)0.58 g,四水硫酸锰(Mn SO4·4H2O)0.05 g,磷酸氢二钾(K2HPO4)2 g,琼脂粉17 g,水1 000 m L。此时OD值能达到1.638,活菌数能达到1.88×109 cfu/m L。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碳氮比对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内生真菌FEL3产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影响,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最佳碳源和氮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蔗糖和蛋白胨分别是理想的碳源和氮源;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液体培养基中蔗糖和蛋白胨的比率对内生真菌FEL3产SW的影响,并利用Design-Expert 7.1.6软件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当蔗糖为1.47 g·L-1,蛋白胨为0.29 g·L-1时,SW浓度达到最大值6.71×10-4mol·L-1。试验结果将为利用疯草内生真菌FEL3批量生产SW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菌种,研究了β-胡萝卜素合成的发酵培养基,通过对不同碳、氮源的组合筛选,确定最佳的碳、氮源及发酵终止时间。结果表明:淀粉作为碳源,黄豆粉作为氮源,发酵144 h,β-胡萝卜素合成量最大,在此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分析了发酵培养基中各成分对β-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发现β-紫罗酮、维生素B1、淀粉、植物油是影响β-胡萝卜素产量的主要因素。对上述因素以L(9 34)正交设计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淀粉41g/L、黄豆粉20g/L、植物油35mL/L、磷酸二氢钾2 g/L、硫酸镁1 g/L、维生素B10.030 g/L、发酵40~44 h后,添加0.05%的异烟肼12 mL/L及10%的β-紫罗酮15 mL/L。β-胡萝卜素的发酵产量较比优化前发酵培养基提高了16.78%。  相似文献   

12.
开菲尔是一种由开菲尔粒发酵的功能性酒精性的乳制品.在开菲尔粒发酵培养期间,对外加营养元素进行单因素与正交试验,以研究其对开菲尔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3%麦芽糖、4%蔗糖、4%葡萄糖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1.92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酵母膏0.2%、蛋白胨1%、L-酪氨酸0.004%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7 g/L;在无菌灭菌乳中添加0.4% KH2PO4、0.08% MgSO4·7H2O、0.02%CaCO3、0.25%NaC1时,开菲尔多糖的产量最高,达到2.01 g/L.  相似文献   

13.
从健康桑树根系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内生产油脂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Macrophomina phaseolina,MOD-1)。结合均匀设计和单因子筛选法得到该菌株产油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铵0.3 g/L,硫酸镁0.32 g/L,氯化锰4.9 nmol/L。在此基础上优化该菌株产油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温度26℃,摇瓶转速190 r/min,装液量100 m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及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6 d,菌体生长量(干质量)高达41.852 g/L,油脂产量达到25.511 g/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或发酵条件下产生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前一种条件下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92%;后一种条件下检测出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32%。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下,MOD-1菌株的油脂产量增高,组成简单,易于纯化,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旨在探索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组成,以期提高发酵液中sublancin含量。试验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最适发酵条件,确定发酵培养基需要的无机盐、碳源、氮源,再通过正交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面分析方法确定最适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YT168-6产抗菌肽sublancin的最适发酵条件为菌种接种量1.0%、发酵温度37℃、发酵液初始pH 7.0;最适发酵培养基为K2HPO4 5 g/L、KH2PO4 5 g/L、MgSO4 10 g/L、可溶性淀粉30.2 g/L、蛋白胨23.6 g/L、玉米浆18.2 g/L;优化后sublancin产量由756 μg/mL提到1 581 μg/mL,是优化前的2.09倍。综上所述,本研究所筛选的最适发酵条件和最适培养基可为枯草芽孢杆菌YT168-6菌株工业化生产sublancin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最佳的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优化清肺颗粒发酵培养基组成,提高组方中(R,S)-告依春的含量。【方法】 建立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方法;单因素试验筛选清肺颗粒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玉米面、可溶性淀粉和清肺组方中药)、氮源(蛋白胨、黄豆粉、麸皮、酵母浸膏、硫酸铵、氯化铵和尿素)和无机盐(碳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锰和氯化钠)成分,HPLC测定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4因素(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3水平响应面分析优化各培养基成分比例,用筛选出的最适培养基成分替代基础培养基中相应物质,接种解淀粉芽孢杆菌,于37 ℃、130 r/min振荡培养22 h,再以每克固态发酵培养物中(R,S)-告依春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响应面分析筛选培养基各组分含量。【结果】 清肺颗粒最适固态发酵培养基碳源为组方中药粉,无机盐为CaCO3,氮源为黄豆粉以及水;响应面分析优化的各培养基成分含量为:中药粉30%、黄豆粉10%、CaCO3 0.2%和水59.8%,此时固态发酵物中(R,S)-告依春含量达0.0184 mg/g,而未优化前清肺颗粒组方中(R,S)-告依春含量为0.0150 mg/g,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工艺更有利于清肺颗粒组方有效成分的释放。【结论】 优化的固态发酵培养基易于解淀粉芽孢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6.
柳福智  杨秀艳 《草业学报》2017,26(5):118-126
本研究以甘草无菌苗的下胚轴为供试材料,以MS+6-BA 0.5 mg/L+2,4-D 0.5 mg/L+NAA 0.5 mg/L+KT 0.4 mg/L+agar 8 g/L+sugar 30 g/L为基本培养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并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探究了MS培养基中5种不同无机盐浓度及各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甘草愈伤组织增长量、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加KNO3和MnSO4·4H2O的含量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生物量的积累;随着MS培养基中CaCl2·2H2O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可溶性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积累;浓度为2533 mg/L KNO3最有利于提高POD活性;KH2PO4浓度在170~226 mg/L范围内,愈伤组织生长量和总黄酮含量显著提高;MS培养基中MgSO4·7H2O有利于甘草愈伤组织的生长及总黄酮的合成。而愈伤组织的生长状况与总黄酮的合成是多种无机盐离子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及极差分析得出最优营养元素组合为MgSO4·7H2O 493 mg/L+MnSO4·4H2O 7 mg/L+KNO3 2533 mg/L+KH2PO4 170 mg/L+CaCl2·2H2O 733 mg/L。  相似文献   

17.
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黄菌是一种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药用真菌。以菌丝日均生长速度为指标,比较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木生菌标准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野生桑黄菌在玉米粉综合培养基上的日均生长速度最快。在选择葡萄糖为碳源,玉米粉+蛋白胨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野生桑黄菌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20g/L葡萄糖,20g/L玉米粉,1g/L蛋白胨,0.3g/L MgSO4,2g/L KH2PO4,20g/L琼脂。  相似文献   

18.
李威  温翠平  漆智平  唐树梅 《草业科学》2012,29(8):1262-1271
盆栽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P.typhoideum)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王草的生产和品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王草的干质量、株高、叶绿素SPAD值、含氮量和粗蛋白含量都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全磷、全钾、粗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相关。氮肥施用时期对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并不同步,同一刈割期内,同一施氮水平,在生长初期、分蘖期、拔节期分3次施入优于生长初期一次性施入,利于王草粗蛋白含量的提高,且只有分3次平均施入对干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王草生长的最佳盆栽施氮量为3.48 g·盆-1(纯氮180 kg·hm-2),施氮量为1.74~6.95 g·盆-1(纯氮90~360 kg·hm-2)时王草能正常生长,小于0.87 g·盆-1(纯氮45 kg·hm-2)或大于13.91 g·盆-1(纯氮720 kg·hm-2)对王草生长有限制,不施肥显著限制生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最好的王草施肥方式是在生长初期、分蘖期和拔节期分3次平均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