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情况及黏附素和ica操纵子与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相关性,为系统掌握新疆地区奶牛源SA流行株的分子特征及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鉴定的164株SA新疆流行株,采用结晶紫半定量黏附试验(MPA)测定各流行株的体外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通过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对SA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64株奶牛源SA新疆流行株的生物被膜阳性率为86.0%(141株),其中弱(+)生物被膜形成有69株(占42.1%)、中等(++)生物被膜形成有38株(占23.2%)、强(+++)生物被膜形成有34株(20.7%).在141株MPA阳性SA分离株中,clfA、clfB、fnbA、fnbB、cna、fib、icaA、icaC和icaD基因检出率分别为83.7%(n=118)、58.9%(n=83)、75.2%(n=106)、78.7%(n=111)、75.9%(n=107)、58.9%(n=83)、90.1%(n=127)、79.4%(n=112)和100.0%(n=141);ica基因(icaA、icaC和icaD)检出率总体上高于其他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且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和++)的菌株尤为明显;clfB、fnbA、cna和fib基因检出率则表现为MPA阴性菌株高于MPA阳性菌株.9个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中有7个基因(clfA、fnbA、fnbB、fib、cna、icaC和icaD)在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SA分离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结论]奶牛源SA新疆流行株生物被膜形成率高,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携带率也较高,其中clfA、fnbA、fnbB、fib、cna、icaC和icaD基因的表达与SA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了耐药性,应用刚果红法检测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PCR法扩增了8种生物被膜形成基因和9种肠毒素基因。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具有广泛的耐药性,仅对苯唑西林高度敏感,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除bap外所有的被测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和sea、sec、seg、sei 4种肠毒素基因。结果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可能存在多种侵袭方式,在临床上难以防治,为进一步以该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乳房炎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为研究对象,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了耐药性,应用刚果红法检测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PCR法扩增了8种生物被膜形成基因和9种肠毒素基因。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具有广泛的耐药性,仅对苯唑西林高度敏感,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携带除bap外所有的被测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和sea、sec、seg、sei 4种肠毒素基因。结果表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N2可能存在多种侵袭方式,在临床上难以防治,为进一步以该菌株为研究材料进行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奶牛乳腺炎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相关基因的分布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通用硅胶片法培养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经充分洗涤后对生物被膜进行银染定性判断菌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通过生物被膜菌落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检测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被膜结构,对葡萄球菌bap、icaAD、icaBC、sar、agr、sigB、clfaA、clfaB、fnbpA和fnbpB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 银染法定性结果显示137株葡萄球菌中有120株形成肉眼可见的生物被膜,生物被膜形成率为87.6%;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与硅胶粘附的有132株,不粘附的有5株。试验所用的137株葡萄球菌中,57株能扩增出bap基因;有43株和54株分别能扩增出icaAD和icaBC;有73株、49株和38株分别扩增出sigB、sar和agr;分别有76株和50株染色体中存在clfaA和clfaB;fnbpA和fnbpB分别在52株和26株菌株中扩增出。【结论】推测bap、sigB、sar、icaAD和icaBC基因是生物被膜形成的重要相关基因;agr及粘附素基因clfaA、clfaB、fnbpA和fnbpB对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分离奶牛乳腺炎表皮葡萄球菌的基础上,分析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基因的特点,为研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因子引起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K-B药敏纸片法对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进行敏感性检测,用刚果红平板法筛选被膜阳性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和分析生物被膜的形成形态,应运PCR法对ica AB、ica A、ica B、ica C、icaR、aap、bap、fbe、atl E、sig B、sar A和agr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本实验采集了368份患奶牛乳腺炎的乳样,分离得到15株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物被膜阳性菌7株,检出率46.7%。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林克霉素等的耐药性较强,但对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形态学观察发现48 h时生物被膜厚度和结构更为复杂。bap、ica AB、aap、sar A、fbe、atl E、sig B和agr 8种基因在分离株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片段。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表皮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一种主要致病菌,其生物被膜阳性菌株比例较高,阳性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被膜阴性菌,同时atl E、sig B、agr和fbe 4种毒力因子均存在于生物被膜阳性菌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产生生物被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病学特征,探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分子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治疗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兽药研制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保存的9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用结晶紫半定量法测定所有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将产膜菌株进行22种常见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通过...  相似文献   

7.
从清洗过的果汁饮料加工设备的管件中采样分离细菌,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了形态和生化反应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分别采用银染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分离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株被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银染法和结晶学染色法均证明金色葡萄球菌能形成生物被膜,从而证明清洗后的果汁饮料加工管件中依然可能形成金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8.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生物被膜生长曲线的研究得出 :在不锈钢表面形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约 6h后进入稳定期 ,培养 5d后其细菌密度达到 3× 10 6cfu·cm-2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生物被膜的形式比以浮游形式生长对二氧化氯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胰酶大豆肉汤 (tryptonesoybroth ,TSB)的营养物质能明显减弱二氧化氯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能形成生物被膜的临床分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菌株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刚果红平板法对70株APEC进行筛选,并用结晶紫染色法鉴定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生物被膜生长情况,推断菌株的膜成熟时间;依据玻璃试管法判断菌株是否有卷曲菌毛以及形成生物被膜基质中是否含有胞外纤维素,同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膜基质中胞外多糖的浓度。对与生物被膜形成相关群体感应系统、菌毛、鞭毛、蛋白、多糖的基因进行PCR检测,最后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法检测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并分析它们的耐药特性。[结果]在鉴定出能形成生物被膜的31株菌中,强、中等和弱成膜能力的分别有10、7和14株。强成膜菌株膜成熟时间比弱成膜菌株的短且差异显著(P0.05),但与中等成膜菌株膜成熟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强成膜能力的菌株中含有菌毛和产生胞外纤维素的菌株所占的比例最高,且胞外多糖含量极显著高于中等和弱成膜菌株(P0.01)。生物被膜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显示,群体感应系统相关基因检出率最高,达到100.00%,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菌毛、蛋白、鞭毛、多糖相关基因。耐药性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被膜阳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成膜能力越强,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越严重。[结论]强成膜能力菌株的膜成熟时间短,产生膜基质的量多、组成更复杂,且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大肠杆菌生物被膜(Biofilms,BF)对耐药性的影响及抗生素对BF形成的作用,以陕西关中地区乳房炎奶牛的乳样中分离的 35 株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刚果红琼脂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体形成 BF 的能力;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 BF 形成前后菌体耐药性的变化;用结晶紫染色法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抗生素对 BF 的影响。结果显示,35 株大肠杆菌中有 19 株(54.29%)为 BF 阳性,以形成强、中膜能力为主(84.21%);大肠杆菌形成BF后使头孢噻呋、链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青霉素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及最小杀菌质量浓度分别提高4~16 倍和8~64 倍;抗生素对BF形成的抑制和清除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加强,其中环丙沙星、头孢噻呋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表型与耐药谱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郑州市宠物源大肠杆菌的生物被膜表型与耐药谱型,分别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改良结晶紫法对194株宠物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率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表明,弱生物被膜表型菌株比例最高,占63.4%;耐药谱多样性是造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但耐药谱中抗菌药物种类对生物被膜表型能力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不良环境形成的一种特殊胞外结构,当细菌从浮游状态转换成生物被膜状态后其生理代谢活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生理代谢途径的变化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食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为试验对象,对其在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形成状态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浮游状态相比,大肠杆菌O157:H7在生物被膜形成状态有1 652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821个,下调831个),其中鞭毛组装、细菌趋化性和双组分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在生物被膜形成阶段表达上调;ABC转运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表达下调。同时,碳代谢、氮代谢、脂肪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电解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不同性质的电解水在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中的作用,本研究分别使用酸性、碱性和中性电解水处理生物被膜,并测定处理前后生物被膜生物量、活性、活菌数和构造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能够有效杀死生物被膜中的菌体,但不能有效去除生物被膜;其有效氯含量与杀菌作用呈正相关。碱性电解水能够有效去除生物被膜,其pH值直接影响去除能力。中性电解水的作用与酸性电解水相似。不锈钢表面的生物被膜用碱性、酸性和中性电解水处理10min后,活菌数从7.5lgCFU/cm2分别减少至5.3,2.3和3.2lgCFU/cm2。电解水有潜力成为生物被膜杀菌剂和去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新疆分离株生物被膜、肠毒素基因分布与毒力,分析其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微量滴定板测定法(MPA)、PCR方法和寇氏改良法分别测定164株S.aureus新疆分离株生物被膜(BF)形成能力、肠毒素基因分布、小鼠半数致死量(LD_(50))和脏器载菌量,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164株S.aureus BF阳性率为83.4%,以弱BF(BF~+)菌株为主;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96.3%,传统肠毒素see和新型肠毒素seg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7.3%和81.1%;强BF菌株(BF~(3+))LD_(50)要高于弱BF菌株(BF~+)和阴性菌株(BF~-),但其脏器载菌量低于BF~-菌株(P0.05)。【结论】奶牛源S.aureus新疆分离株BF阳性菌株所占比例较高,其肠毒素基因携带率也较高。毒力研究表明,S.aureus分离株BF~(3+)菌株脏器载菌量低于BF~-菌株(P0.05),且随着BF形成能力的增强毒力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15.
建立溶藻弧菌(gibrioaigino/yticus)的生物被膜(BF)体外形成模型,用银染法观察检测溶藻弧菌HY9901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研究温度和消毒剂对HY9901的游离(FC)细菌和具有生物被膜(BF)的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HY9901株可以形成BF,而非致病株ZJ017不形成BF。HY9901株的BF细菌经85℃30min、-20℃80d、0.01%新洁尔灭处理后均有存活,而游离(FC)细菌则无存活细菌。根据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R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对溶藻弧菌HY9901株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扩增出了520bp的核苷酸片段,该片段与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L基因的同源性达95%,而非致病性菌株ZJ017株则扩增不出该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分离自生牛乳及其环境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毒力风险,对其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进而为肺炎克雷伯菌(KP)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鉴定32株hm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以半定量结晶紫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PCR对hmKP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2株hmKP中共鉴定出ESBLs阴性菌株(non-ESBLs-KP)24株(占75.00%)、ESBLs阳性菌株(ESBLs-KP)8株(占25.00%),均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17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株表现为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hm KP中有7株来自生牛乳样本,且ESBLs-KP中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检出率(37.50%)高于non-ESBLs-KP中的检出率(29.17%)。所有hmKP至少携带4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耐药风险排序依次为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其中ESBLs-KP均携带8种以上的耐药基因;32株hmKP共表现出30种基因谱类型,无明显的优势耐药基因谱类型。在32株hmKP中共检出wabG、fimH、mrkD、entB和ybtS等5种毒力基因,其中,wabG、entB、fimH和mrkD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ybtS基因检出率为21.88%,未检出rmpA和iutA基因;存在2种毒力基因谱型(fimH-mrkD-wabG-entB和fimH-mrkD-wabG-entB-ybtS),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携带ybtS基因;虽然ESBLs-KP和non-ESBLs-KP间在毒力基因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ESBLs-KP中的ybtS基因检出率高于non-ESBLs-KP。【结论】生牛乳中hmKP存在高毒力和多重耐药风险,是临床KP感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建议居民切勿直接饮用生牛乳,且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牛乳中hmKP的耐药及毒力监测,兼顾其分布规律,以便对其潜在风险进行精准防御。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培养条件下sigB对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4、15、25和37℃)、pH(4、5、6和7)及NaCl浓度(0.5%、2.5%、4.5%和6.5%)对单增李斯特菌野生型菌株(WaX12)及sigB缺失突变型菌株(WaX12-Δsig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WaX12菌株,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的形成量显著降低(P<0.05).变异系数分析显示,不同培养条件对WaX12菌株及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均有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NaCl浓度次之,pH最弱;且WaX1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更易受到培养条件的影响.其次,分别选取了WaX12菌株与WaXl2-ΔsigB菌株生物被膜形成量差异最显著的培养条件(37℃、pH 6及2.5%NaCI)进行后续分析.结果发现WaX12-ΔsigB菌株胞外多糖及胞外蛋白的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而其活菌数略有降低.本研究为深入探讨sigB参与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对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调控作用,以鼠伤寒沙门菌的标准菌株JS和构建的cpxR缺失株JSΔcpxR、以及前期研究临床分离的6株鼠伤寒沙门菌和构建的6株cpxR基因缺失株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PCR的方法对菌株的cpxR基因进行扩增鉴定,然后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各菌株的生物被膜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被膜态的不同结核分枝杆菌Rv3519表达水平,分析Rv3519基因表达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临床分离株产膜能力较H37Rv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1);临床分离株之间生物被膜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被膜态的分离株较标准株Rv3519基因表达量偏低,差异显著(P0.01)。说明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Rv3519基因表达水平相关,Rv3519基因可以作为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潜在分子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20.
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动物可引起反刍动物腐蹄病、肝脓肿、犊牛白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生物被膜的存在是造成细菌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黏附素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的不可逆附着阶段起重要作用。43K OMP是坏死杆菌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具有介导坏死杆菌黏附的功能,43K OMP对生物被膜形成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有人报道。通过对坏死杆菌亲本株A25和缺失株A25Δ43K OMP的生物被膜初期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数、生物被膜成熟时间、生物被膜形态和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坏死杆菌缺失43K OMP基因对生物被膜成熟时间无显著影响,会导致成熟生物被膜含量显著增多,接种24 h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含量显著减少,生物被膜形态更早出现聚集性菌落和沟壑状结构,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磺胺嘧啶的耐药性减弱。43K OMP基因缺失促进坏死杆菌形成生物被膜,抑制坏死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为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