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观测不同浓度下MS-222处理后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的麻醉深度、入麻时间和复苏时间,初步确定了适宜麻醉浓度,并通过测定呼吸频率、耗氧率、排氨率和露空苏醒弹动时间等指标分析麻醉对鱼体造成的影响,综合评估了MS-222的适宜麻醉浓度范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血液中药物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俄罗斯鲟幼鱼的麻醉程度逐渐加深,达到相同麻醉程度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且复苏时间出现上升趋势。麻醉剂浓度在200~300 mg/L时,试验鱼20 min内即可进入较为稳定的麻醉状态。MS-222对试验鱼的呼吸频率有极显著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最适于俄罗斯鲟幼鱼麻醉运输的MS-222浓度范围为50~60 mg/L,适于俄罗斯鲟幼鱼人工操作的MS-222浓度范围为150~200 mg/L。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6±0.5℃下,研究以20~100mg/L之间5个浓度梯度的MS-222(tricaine methane sulfonate)对体质量255.87±30.31g野生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20mg/L的MS-222下,长薄鳅的活动量明显下降,保持镇静,维持身体平衡和正常体位,麻醉3h后,在清水中几分钟内便可恢复正常游动状态,适合于长途运输;40~80mg/L的MS-222对长薄鳅的麻醉作用较强,适合于短时间实验操作,如外科手术、体外标记、形态学测量等;当MS-222的浓度达到100mg/L时,短时间内长薄鳅便进入深度麻醉甚至休克状态,若不及时进行复苏,鱼易死亡。实验证明,用MS-222麻醉长薄鳅较快、复苏时间短、安全性能高,是较理想的麻醉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硫酸镁、乙醇、氯化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Octopus minor)成体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硫酸镁、丁香酚、MS-222、氯化锰、利多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乙二醇苯醚、薄荷醇、苯佐卡因和三氯叔丁醇对长蛸无麻醉作用。在0.2~0.6 mL/L乙二醇苯醚、0.05 g/L和0.06 g/L薄荷醇、0.5 g/L苯佐卡因、40 μL/L丁香酚和50~500 mg/L MS-222浓度的溶液中,长蛸出现中毒现象。2 mL/L乙醇和2 g/L氯化镁溶液对长蛸无麻醉作用;6~40 mL/L的乙醇和6~35 g/L的氯化镁溶液中长蛸出现麻醉现象。根据长蛸在4~40 mL/L乙醇和4~40 g/L氯化镁溶液中的麻醉和复苏过程将麻醉程度分为5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长蛸在15~35 g/L氯化镁和10~40 mL/L乙醇中能够达到第4期麻醉,此时期适于观察和操作。在4~35 mL/L乙醇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在40 mL/L时长蛸产生应激反应麻醉时间变长。3~35 g/L氯化镁溶液中,随着浓度的增加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增加。10 mL/L乙醇和20 g/L氯化镁对长蛸的麻醉和复苏总时间最短,分别为26 min和40 min。实验证明,乙醇和氯化镁均可作为长蛸的麻醉剂,在麻醉效率方面乙醇好于氯化镁。  相似文献   

4.
MS-222对半滑舌鳎成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3±0.2)℃海水温度下,测定了MS-222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成鱼的麻醉效果.实验用半滑舌鳎成鱼体长25~40 cm,体质量300~1500 g.实验设计的MS-22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0~120 mg/L和90~240 mg/L.结果显示,鱼体在最终麻醉程度不超过3期时呼吸频率增加,最终麻醉程度达到4期以上呼吸频率开始下降.MS-222麻醉半滑舌鳎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210 mg/L.在此浓度范围内,鱼体能够在3 min之内达到4期麻醉状态,5min之内苏醒恢复,且在MS-222溶液中浸浴15min后成活率为100%.鱼体在180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在空气中进行暴露0~21 min内,复苏时间相差不大,为100 s左右.5尾半滑舌鳎在180 mg/L的MS-222溶液中麻醉5 min,然后在空气中暴露3 min,连续麻醉6次,每次间隔24 h,复苏时间差异不显著.实验证明,MS-222麻醉半滑舌鳎效果好,鱼体入麻时间短、复苏快,安全边界宽,反复麻醉没有明显的耐受性,是一种理想的水产用麻醉剂.文中还对MS-222用于半滑舌鳎麻醉运输及人工授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鲅)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 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6.
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MS-222为麻醉剂,在13~14℃水温条件下,用浸浴麻醉方法测试了不同麻醉剂浓度和不同麻醉时间对牙鲆复苏时间、复苏率和24h存活率及长时间麻醉对复苏率的影响以及超有效浓度麻醉剂(60mg/L)麻醉后的抗露干能力。预备实验证明,本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50mg/L。实验表明,将麻醉剂浓度从50mg/L提高到200mg/L,供试鱼被麻醉的时间由288s缩短至50s,复苏时间由94s延长至106s;用60、100和200mg/L的麻醉液持续麻醉后,可获得100%复苏率的最长麻醉时间分别为64、32和32min,牙鲆经MS-222麻醉后抗露干时间延长。牙鲆麻醉后复苏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一旦复苏,牙鲆24h内的存活率可达100%。实验表明,MS-222的合理麻醉浓度为60mg/L,此浓度下最长麻醉时间为64min,麻醉露干时间应低于60min。  相似文献   

7.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质量浓度MS-222对细鳞鲑和美洲红点鲑的麻醉效果,检测麻醉时鱼的呼吸频率以及空气暴露时长对鱼体复苏的影响,探究两种鱼类在渔业生产和科研实验中的最适麻醉剂浓度。结果显示: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100 mg/L时,细鳞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最短(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80 mg/L时,美洲红点鲑麻醉所需的时间显著少于40、60 mg/L浓度组,而显著多于其余浓度组(P<0.05)。当MS-22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显著大于40、60和80 mg/L浓度组,而显著小于其余浓度组(P<0.05)。比较MS-222对两种鱼的麻醉效果,美洲红点鲑对MS-222更为敏感。两种鱼的呼吸频率总体上都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而下降,当空气暴露时长少于5 min时,细鳞鲑的复苏时长先减少后增加,美洲红点鲑的复苏时长则呈逐渐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MS-222对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幼鱼的麻醉效果,在14~15 ℃的水温条件下,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不同空气暴露时间和连续浸浴对幼鱼复苏时间、复苏率和存活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S-222的浓度不仅与长鳍吻鮈幼鱼的麻醉程度有极大关系,还与鱼体的入麻时间呈正相关,与复苏时间呈负相关,MS-222对幼鱼的有效浓度为80~140 mg/L。(2)幼鱼的呼吸频率在低度麻醉阶段显著上升,深度麻醉时急剧下降,最后呼吸停止,进入死亡阶段。(3)进入M4期后的长鳍吻鮈幼鱼,当空气暴露时间在6 min之内时,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当暴露时间在6~12 min时(不包括12 min),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暴露时间≤8 min时,复苏率均为100 %;当暴露时间达到10 min时,复苏率降为66.7 %;暴露时间达到12 min时,复苏率为0。(4)进入M4期的幼鱼在10~20 mg/L的MS-222溶液中可全部复苏至正常状态,而在30~5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复苏至F3期,在相应浓度(10~50 mg/L)的MS-222溶液中持续浸浴12 h后,存活率均为100 %,但在60 mg/L的MS-222溶液中只能复苏至F1期,并在2 min左右死亡。  相似文献   

11.
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MS-222和丁香酚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的麻醉效果,选择体质量为(71.37±3.24)g的幼鱼进行实验。根据暗纹东方鲀幼鱼麻醉和复苏时的主要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6期,复苏过程分为4期。结果显示: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的麻醉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逐渐延长;MS-222和丁香酚分别在浓度60 mg·L~(-1)和30 mg·L~(-1)时,幼鱼的最终麻醉程度达到麻醉6期(延髓麻醉期);MS-222浓度在120~140 mg·L~(-1)、丁香酚浓度在60~70 mg·L~(-1)时,幼鱼均可在3 min内麻醉、5 min内复苏;随着水温的上升,幼鱼的麻醉时间和复苏时间均呈现缩短的趋势。幼鱼进入麻醉6期后,随着暴露在空气中时间的增加,MS-222处理组幼鱼的复苏时间先缩短后延长,暴露25 min时复苏时间已超过对照组(未暴露),此后复苏时间明显增加,幼鱼成活率为100%;丁香酚处理组幼鱼复苏时间随暴露时间延长持续上升,暴露6 min后复苏时间上升趋势加快,暴露15 min之前幼鱼成活率为100%,暴露20 min时幼鱼成活率降低到80%。研究表明,120~140 mg·L~(-1)的MS-222和60~70 mg·L~(-1)的丁香酚均对暗纹东方鲀幼鱼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麻醉时间短、复苏快的特点,两者均可作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理想麻醉剂。  相似文献   

12.
<正>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鱼类的养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水溶液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探讨MS-222对罗非鱼最适的麻醉浓度。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用吉富罗非鱼来自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16℃±1℃条件下,研究了MS-222在不同浓度、不同麻醉时间对半滑舌鳎的复苏时间、复苏率及存活率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半滑舌鳎在麻醉剂浓度为60 mg/L的海水中浸浴4 h后的药物消除规律。试验结果表明:MS-222浓度在60~120 mg/L时,试验鱼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随麻醉剂浓度的增加而缩短,变化较大,浓度由60 mg/L增加至120 mg/L,麻醉时间由280 s缩短至90 s;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麻醉时间的变化趋于平稳。试验鱼在浓度为60 mg/L的MS-222溶液中浸浴0.5、1.0、2.0、3.0、4.0 h,其复苏率及24 h存活率均达100%;持续麻醉时间在3 h内,随着浸浴时间的延长,试验鱼的复苏时间由115 s延长至155 s,超过3 h后,复苏时间趋于稳定。试验条件下麻醉剂的有效浓度为60 mg/L。MS-222在半滑舌鳎体内的消除数据结果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t_(1/2β)为44.2 h,消除速率方程为C=7550.5e~(-0.205t)+791.8e~(-0.016t)-8342.3e-0.081e~(0.106t),相关系数为1.0。以水产品中麻醉剂定量限2.0μg/kg为残留限量,通过WT 1.4分析,以半滑舌鳎可食性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6 d。  相似文献   

14.
MS-222不同处理方式对史氏鲟和中华鲟麻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222的药液浸浴和药液鳃部喷洒可作为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的麻醉方式。在水温16~18℃的条件下,史氏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90~11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30 min;中华鲟的浸浴有效浓度为80~100 mg/L,浸浴安全时间不超过15 min。史氏鲟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1 500 mg/L,最低有效操作时间为30 s,持续操作时间不超过60 s;药液鳃部喷洒有效浓度为4 000 mg/L,有效操作时间不大于5 s。20~40 mg/L MS-222麻醉液浸浴方式可以作为史氏鲟4 h内的短途运输。史氏鲟在90~150 mg/L的MS-222的药液中超过240 min,试验鱼无法复苏,即生物学死亡。MS-222对中华鲟一般麻醉浓度为80~100 mg/L,其在80 mg/L的MS-222中连续浸浴15 min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丁香酚和MS-222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麻醉效果及相同效果下造成的二次应激,为两种麻醉剂在凡纳滨对虾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与实验依据。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丁香酚(20、30、40、60、80、100、120、140和160 mg·L-1)和MS-222 (800、900、1 000、1 100、1 200、1 300、1 400、1 500和1 600 mg·L-1)对体质量为(14±3) g凡纳滨对虾的麻醉效果,以及相同效果下对其机体生理和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丁香酚和MS-22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0和1 400 mg·L-1时,对虾在3 min内进入深度麻醉阶段,5 min内恢复正常;2)使用这两种麻醉剂均会造成对虾的鳃和肝胰腺组织损伤,其中丁香酚组的鳃组织各项抗氧化指标早于MS-222组达到峰值;丁香酚组Caspase-3活性在麻醉复苏后6 h显著降低,而MS-222组则显著升高(P<0.05);丁香酚组和MS-222组的Na+/K  相似文献   

16.
MS-222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鱼类麻醉剂,本研究探讨了MS-222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探明MS-222麻醉剂在西伯利亚鲟苗种运输和生产操作中的适宜浓度,设置10、20、30、40、50 mg/L 5个麻醉组与1个对照组,测定体质量为(1.18±0.49)g...  相似文献   

17.
MS-222对斑点叉尾鮰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种因素对MS-222麻醉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不同麻醉剂质量分数、麻醉温度和药浴时间等对斑点叉尾鮰[(100±8.5)g]麻醉效果的试验。试验结果:在水温26℃条件下,MS-222质量分数在40~160 mg·L-1时,随着质量分数的增大,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变化较小,MS-222质量分数在100~160 mg·L-1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当MS-222质量分数为100 mg·L-1,水温在18~3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斑点叉尾鮰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显著缩短,复苏时间明显增加,水温在26~30℃时能够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水温26℃条件下,当MS-222质量分数小于等于60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较长;MS-222质量分数为80 mg·L-1和10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10 min;MS-222质量分数在大于等于120 mg·L-1时,斑点叉尾鮰的麻醉时间不能超过3 min。用不同质量分数的MS-222对斑点叉尾鮰进行麻醉时,斑点叉尾鮰每分钟呼吸频率到达峰值的时间随着麻醉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8.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鰤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鰤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2种麻醉剂对黄条 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鰤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 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 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 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鰤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鰤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鰤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鰤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丁香酚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用体长(27.00±0.05)cm的罗非鱼进行了麻醉试验。结果显示,在水温25~27℃条件下,当丁香酚浓度在20~200 mg/L时,麻醉所需的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负相关,而复苏时间与麻醉剂浓度呈正相关;在丁香酚浓度为50 mg/L的药液中药浴20 min,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为3~4 min,在理想的复苏时间范围内;但随着药浴时间的延长,以及在空气中暴露时间的延长,深度麻醉的罗非鱼复苏所需的时间增加,且复苏率降低。试验结果表明,丁香酚是安全、有效的罗非鱼麻醉剂,其浓度在50~100 mg/L时,麻醉效果最佳,罗非鱼1~2 min即进入麻醉状态,麻醉后的罗非鱼3~4min复苏,可满足常规实验操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水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两种常用渔用麻醉剂丁香酚(5、10、20、40、80、120 mg·L-1)和MS-222(40、50、60、75、100、200 mg·L-1)对体质量为(13.78±3.15) g的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1)随着两种麻醉剂浓度的升高,松江鲈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逐渐缩短,复苏时间不断延长;2)丁香酚与MS-222的最适麻醉质量浓度分别为40~80 mg·L-1和60 mg·L-1;3)在低浓度麻醉剂处理下,10 mg·L-1丁香酚组中松江鲈的耗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10 mg·L-1丁香酚可能是松江鲈的适宜运输浓度;4)对比成活率、进入麻醉状态的时间和复苏时间等指标,丁香酚更适合作为松江鲈的麻醉剂,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使用40~80 mg·L-1丁香酚进行松江鲈的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