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为了评价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呼吸活动和其对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下,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抑制作用随氟苯尼考浓度增加而增大,药物活性维持期为5~6d。所测的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此试验中,低浓度的氟苯尼考(10mg/kg)对土壤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明显,而高浓度(500mg/kg)的氟苯尼考则对土壤的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作用的影响不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对纤维分解作用呈明显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冰片对氟苯尼考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采用超滤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未加冰片和加入冰片后氟苯尼考的血浆蛋白结合率。25、5、1μg/mL三种浓度下,氟苯尼考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牛23.68%±1.25%、25.26%±1.42%、26.46%±1.48%,大鼠31.33%±1.82%、32.32%±1.46%、34.15%±1.59%,家兔15.69%±1.45%、19.31%±1.26%、24.38%±1.51%,肉鸡21.68%±1.37%、20.13%±1.84%、20.52%±1.77%,猪30.08%±1.03%、31.02%±1.28%、30.56%±1.55%。氟苯尼考5μg/mL浓度下与冰片合用,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有较低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冰片对氟苯尼考血浆蛋白结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丹顶鹤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源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各分离菌株对17种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丹顶鹤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各抗微生物药的敏感性不同。受试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57.5%、47.5%,对氟苯尼考、氨曲南、阿莫西林/棒酸均敏感。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淡水鱼的主要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现状,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浓度稀释法分别定性、定量检测了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集的26株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利用PCR法检测菌株携带氟苯尼考耐药基因的情况。结果显示,北京地区的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15.38%,氟苯尼考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主要集中在2~4 μg/mL,5株菌对氟苯尼考的MIC超过8 μg/mL,1株分离菌具有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结合以往数据及其他省市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已呈较高的耐药率和耐药浓度,且位于质粒上的floR基因阳性菌株有传递该基因给其他种属鱼类致病菌的风险。因此,有必要科学规范氟苯尼考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在鸡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抗菌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氟苯尼考的药动学特征及抗菌后效应(PAE),制订临床给药方案,用微生物法测定鸡血清中氟苯尼考浓度。建立鸡组织笼感染模型,以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的体内PAE。结果显示内服给药后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其药动学方程为C=4.7804(e-0.1096t-e-2.5858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e=(6.42±0.83)h、Cmax=(3.96±0.42)μg/mL、AUC=(42.41±7.50)(μg/mL).h-1、Vd=(6.63±0.68)L/kg;氟苯尼考浓度在2MIC、4MIC和8MIC时,作用1h的体内PAE分别为0.35、1.20和1.48h,同时测定的体外PAE为0.23、0.93和1.17h。鸡内服氟苯尼考的给药方案为1日1次,维持剂量30mg/kg体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新疆南疆地区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试验从新疆南疆地区某奶牛场的乳房炎患病奶牛乳样中分离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生化试验、PCR扩增及测序等方法进行细菌鉴定,并通过比较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和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菌圈直径(DIZ)、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曲线分析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从乳样中分离到一株细菌,该分离株革兰氏染色、镜检后呈蓝紫色并排列成葡萄串状,触酶、血浆凝固酶和甘露醇发酵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基因组DNA中能扩增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16S rDNA基因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相似性为99.7%,判断该分离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氟苯尼考原料药、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和氟苯尼考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株均产生抑菌作用,DIZ大小为氟苯尼考纳米凝胶>氟苯尼考注射液>氟苯尼考原料药,均表现为高度敏感,其中氟苯尼考纳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株的DIZ均显著高于氟苯尼考原料药和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氟苯尼考药物、制剂及不良反应等报道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国内氟苯尼考的生产、质量、原料、制剂研发进展,氟苯尼考的毒副反应等报道进展,分析了氟苯尼考制剂引发不良反应的几种可能因素,并对氟苯尼考新制剂工艺在养殖业减抗限抗的时代背景下发挥氟苯尼考更大应用价值做出展望。文章通篇对氟苯尼考关键点综述有助于养殖场及研发人员加深对氟苯尼考的认识,并制定养殖场更合理的氟苯尼考制剂使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土壤中残留氟苯尼考对土壤中细菌耐药性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于添加药物后第14天、28天、56天采集土壤样品分离细菌,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进行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试验,并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对用药前后分离的氟苯尼考敏感菌和耐药菌进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残留的浓度越大,耐药菌的数量也就越多;在供试的18种抗菌药中,氟苯尼考敏感菌对其中的9种药物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氟苯尼考耐药菌(P<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组成复方制剂,通过人工诱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病理模型,进行复方氟苯尼考肌肉注射的试验性治疗,并与氟苯尼考比较疗效。体外试验表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合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有增效作用;治疗试验表明,复方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建立土壤生态模型,考察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解磷菌耐药性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氟苯尼考(Ⅰ组0 mg/kg,Ⅱ组0.1 mg/kg,Ⅲ组1.0 mg/kg,Ⅳ组10.0 mg/kg,Ⅴ组100.0 mg/kg),于加药前和加药后第7天、第21天、第49天采集土壤样品,分离解磷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K-B纸片扩散法测定解磷菌对氟苯尼考和17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添加浓度的增大,耐氟苯尼考解磷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加药后第49天,从Ⅳ组分离的解磷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最高为45%;17种抗菌药中,对氟苯尼考敏感的解磷菌和耐氟苯尼考解磷菌对其中1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苯尼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解磷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氟苯尼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法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增加氟苯尼考的水溶性,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进一步制成理想剂型打下基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解度和溶出度;采用差热分析法鉴别氟苯尼考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与氟苯尼考本身相比,固体分散体中氟苯尼考溶解度和溶出度明显增大,氟苯尼考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氟苯尼考的水溶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无溶剂熔融法,对难溶性药物氟苯尼考的水溶性粉进行了研究。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为载体,制备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固体分散体,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法、电子显微镜扫描法和溶出速率法对固体分散体进行了表征,比较氟苯尼考原粉、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氟苯尼考-PEG6000物理混合物的溶出速率,并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原粉、固体分散体和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谱、红外光谱、电镜结果和溶出速率存在明显差异,氟苯尼考原粉是晶体态的片层结构,固体分散体则为无定形态,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高于氟苯尼考原粉和物理混合物,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达到3.441mg/mL。无溶剂熔融法制备氟苯尼考PEG6000固体分散体可以提高氟苯尼考溶解度,且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是一种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抗菌药物,在养殖业中的广泛使用已产生严重的耐药问题。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关于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论述了细菌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性及耐药性传播的机制,以期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氟苯尼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氟苯尼考增溶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苯尼考抗菌谱广且安全有效,由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限制了在动物临床的使用。近年来,研究学者运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善氟苯尼考的溶解度,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对大量文献的分析与总结,主要介绍几种改善氟苯尼考溶解度的方法,以期为更好地开发氟苯尼考制剂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floR是氟苯尼考特异性耐药基因之一,当前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试验利用PCR方法对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20株宠物犬源大肠杆菌中floR耐药基因的阳性菌株数为9株,阳性检出率为4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65%,并呈现3~7重的多重耐药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越来越高,需不断加强对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控。  相似文献   

16.
猪源大肠杆菌耐氟苯尼考基因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从保定及其周边地区分离的14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氟苯尼考耐药性测定,并对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与测序,构建了具有氟苯尼考抗性的基因工程菌R-JMl09。结果表明,14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8株对氟苯尼考耐药,其MIC均大于128 mg/L,克隆的flor基因与GenBank已报道的flor基因序列只存在3个氨基酸替代(147 V→M,228 F→Y,367 G→D)。转入抗性质粒的基因工程菌R-JM l09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肺靶向氟苯尼考明胶微球进行溶血实验、刺激实验及急性毒性试验,考察其对受试动物的血液相容性及毒性,评价肺靶向氟苯尼考明胶微球作为静脉注射药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肺靶向氟苯尼考明胶微球注射剂的溶血指数均小于5%,无明显毒性;10%氟苯尼考明胶微球注射剂对受试动物皮肤无明显刺激作用;肺靶向氟苯尼考明胶微球对小鼠的LD50为2.226 7 g/kg,LD5095%的可信限为1.950 2~2.635 6 g/kg。说明肺靶向氟苯尼考明胶微球毒副作用小,符合注射剂的相关要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及TMP等3种抗菌药物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的两两联合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TMP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L、1μg/mL、256μg/mL;氟苯尼考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氟苯尼考与氧氟沙星为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TMP为拮抗作用,表明氟苯尼考和TMP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氟苯尼考(florfenicol, FF)是一种酰胺醇类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牛、猪、鸡和水产动物的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但因水溶性差,使其在临床上应用极为不便。近年来,提高氟苯尼考水溶性成了热点问题,论文对氟苯尼考增溶技术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了氟苯尼考复合物、微球、纳米结晶、微晶和共晶等技术在改善氟苯尼考水溶性上的应用,旨在为氟苯尼考新制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