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毒和驴强毒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病毒感染后总DNA和驴强毒感染驴中血病毒RNA为起始材料,应用PCR和RT-PCR的方法,分段扩增马传贫弱毒疫苗病毒和驴毒各基因,并将各基因克隆后进行测序列,根据与国外马传贫病毒核苷酸序列比较,推导出马传贫疫苗毒和马传贫驴强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2.
本从商品化马传贫弱毒疫苗培养物提纯马传贫疫苗病毒粒子并抽提病毒RNA后,采用RT-PCR方法扩增并首次克隆了马传贫驴强毒反转录酶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得出反转录酶工一长1668bp,编码556个氨基酸。通过与已发表其它马传贫病毒反转录酶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在氨基酸和核苷酸水平差异率分别为14.0%和16.6%。变异氨基酸随机分布于整个基因上,无明显规律。在反转录病毒高度保守的酶基因上发现这样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份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检出单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马传贫强毒急性感染马的外周血白细胞、血浆、血清中可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从亚急性感染马外周血的白细胞、血浆中可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从无症状慢性马外周血的白细胞中偶尔能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对9匹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连续跟踪3个月,从外周血的白细胞、血浆、血清中均未检出马传贫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6.
不同代次马传染性贫血驴胎皮肤细胞弱毒(Fetal donkey dermal virus,FDDV)的免疫保护效果各不相同,只有第10~15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可作为疫苗使用,继续传代则疫苗的保护率下降。为确定有、无免疫保护效果的FDDV在基因水平上的差异,本实验对无免疫保护效果的第19、26代驴胎皮肤细胞弱毒前病毒DNA进行了全基因序列测定,并与已测序的疫苗毒株进行序列比较。第19代和第26代FDD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5%,与疫苗毒株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6.9%、96.7%。LTR是EIAV在细胞传代中变异最显著的区域,第19、26代FDDV的LTR与疫苗毒的LTR同源性仅为89.6%、89.3%。马传贫病毒的gag基因高度保守,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gag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仅有2个氨基酸不同。第19、26代FDDV与疫苗毒株的pol基因、env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9%、98.8%、93.7%、93.6%。由序列比较结果可以推断,第19代、第26代FDDV不具有免疫保护效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LTR和env基因的变异,导致病毒复制能力下降或免疫原性丧失,不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的毒株DLV是EIAV驴强毒株DV在驴白细胞中传代125代减毒而成.为阐明EIAV 疫苗致弱及作用机理,本研究克隆和分析了减毒过程中第61代毒前病毒基因组DNA.以该代次毒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了特异性引物,进行3次LA-PCR(Long accurate PCR)扩增,均获得了7941 bp的DNA片段,并将PCR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经PCR鉴定、酶切鉴定及核酸序列测定,得到了16株DLV第61代的全基因组克隆及其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根据所测序列,对该基因组中各主要基因序列的多样性以及与已发表的我国EIAV强毒辽宁株LV和疫苗株DLV等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马传贫疫苗的致弱机理及免疫保护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基质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基质蛋白(p15)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蛋白是一种可溶性的融合蛋白,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基质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及在接种马体人免疫应答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从感染驴白细胞的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前病毒DNA中克隆了编码跨膜蛋白主要免疫决定区(TMIR)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有一部分是可溶的,其氨基端带有6个组氨酸的标签,因此可以用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层析法在非变性条件下进行纯化。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中,重组的TMIR蛋白可与马传贫阳性血清样品发生反应,而与健康马血清无任何反应。这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马传贫弱毒疫苗株在体内外复制、接种马体内免疫应答及马传贫诊断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株系特异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的免疫斑点试验检测证明,自28份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马血清中均检出与单抗呈阳性反应的相应抗原,持续期达51个月以上;自19份人工感染传贫马、自然感染传贫马、弱毒疫苗免疫后攻毒马及42盼健康马血清中均未捡出单抗相应抗原。病理学检查表明,弱毒疫苗免疫马无马传贫病理学改变。以弱毒免疫马肝、脾、骨髓材料进行生物学试验表明,弱毒免疫马体内不存在致病性病毒。这为阐明该弱毒疫苗的免疫本质提出一个非常值得今后深入加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制成功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在现地广泛用于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免疫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是,人们对马传贫的免疫机理,尚不清楚。为此,我们肘接种马传贫弱毒疫苗马进行了外周血TB淋巴纠胞的动力学观测,以期为  相似文献   

12.
1961年,日人小林氏成功地将马传贫病毒在离体培养的马白细胞中使之生长繁殖,从而使该病毒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飞跃性的突破。近年来,我国沈荣显等发现驴白细胞适于马传贫病毒的生长繁殖,并通过连续传代培育出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弱毒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美洲马传贫毒株和我国弱毒疫苗株鉴别诊断PCR,对接种马传贫阿根廷流行毒株后马4个发热期(23、40、51和70d)外周血单核细胞前病毒DNA gag基因和gP90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监测,经过序列分析发现4个发热期中前病毒gag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化不明显,变异率在1%之内,表明前病毒gag基因在马体内比较保守,可以作为设计鉴别诊断引物的区域;gp90区的基因变化比较大,核苷酸序列变异率在8%~10%之间,通过对几个发热期核苷酸序列推导氨基酸的分析,可以划分出A1、A2、A3和A44个可变区,但其中A1和A4变异都很稳定,在马体发病的整个过程中均只发生1次变异,而A2区第3个发热期变异后,在第4个发热期又回复了突变。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阿根廷代表毒株前病毒gag和gp90基因核甘酸序列的动念检测结果表明,马传贫病毒在马体整合为前病毒之后比较稳定,这就为建立PCR鉴别诊断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LP-1细胞株取自健康驴三月龄胎儿的皮肤,体外共传48代,其生长动态符合二倍体细胞株的有限生命期特性,染色体稳定,达到二倍体水平。未发现外源因子污染,致肿瘤活性试验阴性。对猪伪狂犬病毒、马传贫病毒、绵羊梅地-维斯纳病毒敏感。LP-1细胞株易于培养,不仅可作为制备马传贫弱毒疫苗和抗原的优良焙养基质,还为马传贫强、弱毒结构蛋白、基因分析等基础理论、生物技术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采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辽宁野毒株(L株)感染马的血液,分离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此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分四个片段扩增 EIAV前病毒 DNA。将其分别克隆到载体质粒 pBluescript SK中,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对测序结果分析、拼接,得到 EIAV  L株前病毒基因组全序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嵌合毒、克隆 毒、疫苗毒分别接种健康马,接种后7个月,用马传贫 强毒攻击。攻毒后对发病死亡马和未死亡迫杀马做 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以研究不同毒株对试 马的免疫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7.
EIAV在繁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转录因子的调节,其中Rev蛋白是病毒编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决定了病毒复制由早期到晚期的过渡,Rev是非结构蛋白,由病毒基因组全长转录产物经多次拼接而成。本研究使用EIAV疫苗毒感染驴巨噬细胞培养物,在病毒增殖早期提取总RNA,反转录后使用EIAV特异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拼接产物,将扩增产物克隆后经过核苷酸序列分析,通过与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确定了编码Rev蛋白的病毒基因组转录产物的编码序列和拼接位点。  相似文献   

18.
马传染性贫血病(简称马传贫)是严重危害马、骡、驴的一种传染病。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制成马传贫弱毒疫苗后,农业部已决定在全国部分地区扩大试验。据此,我们从1977年至1981年分三个阶段对东北三省的××个单位的6,383匹马、骡、驴注射了马传贫疫苗,最早的已连续注射了5年,累计注射9,281匹次,并观察了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贫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定为B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该病1843年在法国发现,随后流行至世界各地。1931年日本侵华时把此病带进我国东北、华北等地,后来由前苏联进口马匹时又将该病传入我国,造成该病疫情严重。1965年,解放军兽医大学首次分离到马传贫病毒,随后成功研制了马传贫补体结合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两种特异诊断方法。197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成功研制了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该疫苗的推广应用,结合采取“养、检、隔、封、消、处”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我国的疫情得到控制。按照《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要求,我国将于2020年达到消灭标准。  相似文献   

20.
马传贫强、弱毒血清抗体鉴别诊断法在古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中国抗马传染性贫血驴白细胞弱毒抗原株系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酶结合试剂,以免疫斑点试验与琼脂免疫双扩散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巴二省疫苗接种地区的256匹马进行了马传贫弱毒疫苗接种马和马传贫自然病马鉴别诊断.结果,检出自然病马23匹.弱毒疫苗接种马209匹,健康马24匹.表明,本法可用于区别古巴马传贫病马和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免疫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