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评估猪睾丸(ST)细胞系作为猪瘟活疫苗生产用细胞基质的可行性,本试验取猪睾丸(ST)基础细胞库、工作细胞库不同代次细胞分别进行致瘤性检验和胞核学检验。结果表明,ST细胞在传代过程中无致瘤性且染色体遗传稳定。本试验取不同代次的ST细胞繁殖猪瘟病毒液并测定其毒液效价;取不同代次的ST细胞繁殖的猪瘟病毒分别对猪进行免疫攻毒测定其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将ST工作细胞传至第30代,其仍能良好地表达猪瘟病毒,且产毒稳定,病毒滴度高,连续收毒,病毒产量高,其所表达的猪瘟病毒仍保持良好的免疫原性。上述结果表明,猪睾丸(ST)细胞系适宜作为猪瘟活疫苗生产用的细胞基质。  相似文献   

2.
将猪细小病毒S-1A株在不同的细胞中培养,测定病毒含量,以确定适合猪细小病毒S-1A株增殖的细胞。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S-1A株能在猪肾传代细胞系(PK-15)、猪肾原代细胞(PK)、猪睾丸细胞(ST)和仔猪肾细胞(IBRS-2)中生长增殖,不能在幼仓鼠肾细胞系(BHK-21)、绿猴肾细胞(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增殖;当ST细胞生长至2/3单层时,将猪细小病毒S-1A株种毒液100倍或1000倍稀释后接种ST细胞,37℃培养96~144h,获得的病毒载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当前疫苗大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所在1965年就进行过猪瘟兔化弱毒在猪肾细胞上培养的研究,并初步证明猪瘟兔化弱毒在猪肾细胞上也可以进行细胞——病毒连续增殖。1973年我们再次进行了猪瘟兔化弱毒猪肾细胞——病毒连续增殖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4.
猪·圆·环·病·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4年 ,Tischer[32 ] 发现 ,在多株连续传代的PK- 1 5细胞中存在一种形态类似小 RNA病毒的圆型小颗粒病毒 ,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 PK- 1 5细胞 ,不会引起细胞病变。 Tischer[33 ] 证实 ,PK- 1 5细胞中存在的这种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 PK- 1 5细胞的猪肾组织 ,病毒的基因组由一个单股呈圆环状的 DNA链组成 ,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 ,称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血清学调查表明 ,PCV在柏林附近猪群中的阳性感染率高达 77%~95% [3 4 ] ,之后加拿大 [11]、新西兰 [18]、英国 [12 ]、北爱尔兰 [1]、美国 [16]均报道其猪群中的 …  相似文献   

5.
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筛选的阳性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从中发现1株单克隆抗体能与感染猪瘟病毒的猪肾、肝病理组织切片及PK15细胞产生特异性染色反应,与非感染猪的肾、肝组织切片和PK15细胞无染色反应。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感染的PK15细胞或猪肝、肾小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猪瘟病毒呈现较强的特异性棕色着染,表明该单抗是针对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对研究猪瘟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生命活动和繁殖定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单抗命名为YNF,培养上清液和腹水的抗体效价分别为1:80和1:10000。抗体蛋白属IgG类,亚类为IgG2/κ。  相似文献   

6.
猪源的睾丸传代细胞系(ST传代细胞系),具有传代方法简单,细胞系来源清楚,成分一致,细胞生长繁殖快,形成单层培养物早,适用于一些病毒的复制,已较多地应用于动物病毒学研究及疫苗生产中[1]。在猪细小病毒的研究和制备疫苗时,选定ST传代细胞系,在试验中观察到其适于该病毒繁殖,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较快,复制的病毒滴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1]。猪圆环病毒病(PorcineCircovirusDisease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感染引起的仔猪多种综合征[2]。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该病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免疫系统,可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如猪伪狂犬病、猪瘟、猪肺炎支原体和猪细小病毒病等疾病,与之发生混合感染,加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危害着猪群的健康程度[3]。  相似文献   

8.
<正>1技术措施1.1疫苗选用可选用质量好,不易被外源病毒污染的猪瘟活疫苗(传代细胞源),即猪瘟ST苗进行免疫。该苗采用了进口克隆同源细胞,避免了使用和培养异源细胞(如牛睾丸细胞)易被外源病毒污染的缺陷。该疫苗病毒滴度高,可达牛睾丸细胞苗的10倍以上,成品苗RID(即疫苗感染量或反应量)可达15000个以上,由于RID含量高,可控制猪瘟亚临床感染,故该苗对体内有一定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的猪的免疫效果也较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是摸索猪肾原代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的传代方法,先用无 Ca~(++)、Mg~(++)平衡盐溶液浸洗细胞单层表面,再用胰蛋白酶、EDTA 混合消化液消化分散的程序,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猪肾细胞(带毒与不带毒)经传代后繁殖猪瘟病毒的能力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生产猪瘟病毒的猪肾细胞经过四次收获、传代后,不论是否补加病毒,其产毒能力均较差。而只经过两次收获、传代后的细胞,补加了病毒后其产毒能力较前者有明显的提高。不带毒的猪肾细胞也以培养时间较短的,传代后产毒能力为好。若能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可以将刚形成单层的原代猪肾细胞传一代后再接毒,以减少杀猪和增加细胞与病毒的产量来达到减少成本、降低原材料消耗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PK15是猪肾传代细胞系,其父母代源自1955年美国Stice提供的成年猪肾细胞PK2a,后被美国ATCC收藏(收藏号为ATCCCCL33)[1].PK15细胞现已广泛应用于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等的分离、体外增殖以及多种兽用疫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有效测定猪瘟疫苗病毒含量,建立了猪瘟兔化弱毒(HCLV)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方法,并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方法进行了初步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冷甲醇固定ST细胞,将所选猪瘟活疫苗检验用阳性血清1:40倍稀释、荧光二抗1:32倍稀释时,IFA检测HCLV感染的ST细胞清晰、特异,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细胞阴性。对不同猪瘟疫苗半成品的检测结果显示,IFA测定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与兔体定型热试验测定兔体感染量(RI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拟合曲线为RID/m L=2.783TCID50/m L+110107.213。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使用猪肾细胞生产猪瘟弱毒疫苗存在来自组织本身污染带来的潜在致病危险的情况,我们试验了用羊羔睾丸与肾细胞来生产猪瘟病毒。结果表明:猪瘟兔化弱毒适应羊羔睾丸与肾细胞,呈温和感染而不致细胞病变,可连续收获多次,产毒较高,毒价稳定。将原代培养的羊羔睾丸、肾细胞传一代后,细胞更加适应体外环境,维持时间较长,经再接毒后产毒效果仍然很好,均可达生产要求。由此看来,用羊羔睾丸、肾细胞代替猪肾细胞生产猪瘟病毒苗头很好,若进一步试验成功,可考虑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的常见传染病。[方法]对采集的24份血清样品进行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病、细小病毒病等6种疾病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24份野生野猪血清中:猪瘟抗体阳性样品1份,猪细小病毒抗体阳性样品22份,猪蓝耳病、伪狂犬病、传染性胃肠炎、圆环病毒2型抗体阳性样品均为0份。[结论]绥芬河地区野生野猪曾感染过猪瘟和细小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猪瘟流行的新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猪瘟简单地说,猪瘟就是一种病毒,这种病毒爆发性强、传染性高,引起猪高烧和急性出血,最终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我国各地区都出现过猪瘟的流行,据统计,每年因猪瘟死亡的猪占病死猪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给养猪户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1]。  相似文献   

15.
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从猪肾细胞PK-15(ATCC CCL31)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1],Tischer等(1982)将其命名为猪环状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2]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5,(5)
为确定脾毒保存期对猪睾丸细胞(Swine Testis,ST)繁殖猪瘟病毒的影响,选用不同保存期的脾毒接种ST细胞,培养猪瘟病毒,从感染率、产毒时间、病毒液效价、合格收次4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随着脾毒保存期延长,病毒对细胞感染率明显降低,产毒时间延后,所产病毒液效价下降,合格收次减少。提示保存期对ST细胞产毒有很大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脾毒种毒的保存期。  相似文献   

17.
用几株猪肾传代细胞,在覆盖琼脂下获得几株有代表性的猪瘟病毒形成直接蚀斑(direet plaque formation)。用间接光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出现模糊的蚀斑,用中性红染色后,则现白色蚀斑,使用直接蚀斑技术检定猪瘟病毒,迅速而简便,所得病毒滴度和使用免疫萤光灶分析术所测结果是—致的。  相似文献   

18.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9.
采用RT-PCR方法和荧光RT-PCR方法检测了疑似猪瘟病料、采自屠宰场的猪淋巴结和猪扁桃体、细胞源猪瘟疫苗、脾淋源猪瘟疫苗等样品中的猪瘟病毒。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并且都只从1份疑似猪瘟病料和细胞源猪瘟疫苗中检出猪瘟病毒,其余样品中未检出猪瘟病毒。  相似文献   

20.
1946年开始,国内外研究人员采用非猪源动物或用细胞传代驯化猪瘟病毒,培育猪瘟弱毒疫苗.1954年周泰冲等用猪瘟强毒经家兔传代减毒,并经继代纯化成功培育出一株能适应家兔的猪瘟病毒变异毒,该毒株对猪无致病性、遗传性能稳定[1-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这就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中国猪瘟兔化弱毒株(Chinese strain,简称“C株”).目前中国广泛使用C株来生产猪瘟活疫苗,按疫苗毒源类型为牛睾丸细胞源、兔源、传代细胞.本试验主要对高效价猪瘟活疫苗(STK克隆传代细胞源)进行田间应用效果跟踪,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该疫苗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