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古茶园茶叶栽培模式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是改善茶园土壤管理和提高茶叶品质重要途径之一。以云南景迈山森林土壤为对照,对大平掌千年古茶园和现代台地有机茶园土壤(0~20和20~40 cm)的p 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SOM)、氮磷钾全量和有效量、有效Cu、Zn、Mn含量和1芽2叶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7种多酚类单体物质和矿质元素Ca、Mg、Fe、Cu、Zn、Mn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0~20 cm)含水量比现代台地茶园提高46.8%,古茶园土壤的p H值比现代台地茶园发生显著下降,但其酸化趋势不明显;古茶园土壤的CEC、SOM、总氮(TN)、总磷(TP)、有效磷(Olsen-P)和有效Zn、Mn含量显著高于现代台地茶园;古茶园茶叶的氨基酸、咖啡因、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和矿质元素Ca、Mg、Fe、Cu、Zn、Mn含量也显著高于现代台地茶园茶叶,但是,古茶园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C)、表儿茶素(EC)含量和酚氨比显著低于现代台地茶园茶叶,分别比现代茶园降低了8.2%、7.7%、39.2%、22.8%和32.4%;此外,仅在古茶树茶叶中检测到没食子酸(GA)。茶园土壤CEC、SOM、TN、碱解氮、TP和Olsen-P与茶叶矿质元素Ca、Mg、Fe、Cu、Zn、Mn含量相关性显著,茶园土壤特性与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因及多酚单体类物质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古茶园土壤并未发生土壤肥力退化现象,古茶树林下种植有利于形成茶树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提高茶叶氨基酸和咖啡因含量、降低茶叶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是古茶树茶叶品质形成与古茶园(林)土壤肥力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鸟王茶产地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特征,更好地提高鸟王茶品质,对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植茶土壤与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 Fe、Mn、Cu、Zn、Mo 全量为 Fe(30576.00 mg/kg)>Mn(99.95 mg/kg)>Zn(60.18 mg/kg)>Cu(13.44 mg/kg)>Mo (1.17 mg/kg),土壤 Fe、Mn、Cu、Zn、Mo、B 有效态含量表现为 Fe(131.52 mg/kg)>Mn(15.49 mg/kg)>Zn(3.78 mg/kg)>Cu(1.07 mg/kg)>B(0.29 mg/kg)>Mo(0.03 mg/kg);野生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Fe(340.52 mg/kg)>Mn(340.09 mg/kg)>Zn(48.15 mg/kg),人工茶园茶叶中 Fe、Mn、Zn 平均含量为 Mn(160.28)>Fe(143.76)>Zn(20.47)。全 Zn 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水平而高于世界的土壤平均水平,其余均低于中国及世界土壤的平均水平;有效 Fe、Zn 分布在高等水平,有效 Cu 分布在中高水平,有效Mn 分布在低等和高等水平,而有效 Mo、有效 B 的分布在低等水平;茶叶中的 Mn、Cu 与土壤中的 Mn、Cu呈极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Fe 与土壤中的 Fe 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的 Zn 与土壤中的 Zn 呈正相关,而茶叶中的 Mo 与土壤中的 Mo 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测Mu、Cu、Zn和Fe微量元素在六枝茶园土壤和茶叶中的全量及土壤中有效态的含量,分析茶叶对这四种元素的富集能力,并研究茶叶土壤PH、TOM和微量元素有效态对其在茶叶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六枝茶园土壤中Zn、Cu全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存在富集现象,部分区域锰元素流失严重;土壤中有效态Fe含量丰富,Zn、Mn含量适中,但土壤中普遍缺乏有效铜。茶叶对Cu、Zn、Mn和Fe的富集能力差异明显,其高低顺序为Mn>Zn>Cu>Fe。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TOM增加,可促进茶叶对Zn的吸收积累,但土壤PH和TOM降低使土壤酸化,致土壤锰淋溶流失而缺乏。且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空间分布差异性大,含量分布不均衡,应根据各茶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配比施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茶叶-茶汤系统中的污染及转移特征,探讨茶园种植作为锰矿区恢复利用模式的适宜性,选取广西两茶园(桂林某知名茶园和广西锰矿区某茶园),分别采集土壤和茶树样品,并用茶叶泡制茶汤,对其中的Ca、Mg、Cu、Zn、Mn、Pb、Cd、Cr、AI含量用ICP-AES法进行测定,同时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两茶园土壤缺乏N、P营养;矿区茶园土壤受重金属污染严重,除Mg和Cu外,其他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桂林茶园,其中矿区茶园土Cr和两茶园土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Pb、Cd、Cr主要存于茶树的根、茎中,而Ca、Mg、Mn、AI主要存于茶叶中,cu则在茶树中分布相对均匀;Ca、Mg、Cu、Zn、Mn、AI的溶出量随泡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Cd、Cr在茶汤中的溶出量非常小,随时间变化不大,嫩叶Pb溶出要比老叶慢;茶叶对Ca、Mn富集能力很强,对其他重金属元素富集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土壤Cd、Cr超标,且Mn、AI通过茶叶富集后大量进入茶汤,可能威胁人类健康,茶园种植不适宜作为矿区废弃地早期的复垦模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英山县典型茶园茶叶和土壤中的Ca、Mg、Zn3种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9种茶叶中Ca、Mg、Zn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52~7696mg/kg、821~1542mg/kg、46~130mg/kg;不同茶园茶叶对Ca、Mg、Zn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且与土壤中的Ca、Mg、Zn含量呈正相关;不同茶园茶叶随海拔高度降低土壤和土壤有效态中Ca、Mg、Zn3种元素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对Ca元素含量影响最为明显。试验将为英山县生态茶园基地的选择和建设、生态茶园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信阳毛尖茶生长环境的土壤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信阳4个茶区的土壤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及元素含量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4个采样区土壤中K2O含量丰富,全N含量中等,速效P含量相对缺乏,其中车云山茶场K2O含量高达41.3 g.kg-1,此与本采样区为花岗岩发育的黄棕壤有关;信阳茶区土壤pH值适合茶树的生长,4个采样区相比较,黄棕壤土类中土壤有机质高于水稻土,而土壤容重低于水稻土,这说明黄棕壤比水稻土更适合茶叶的生长.黄棕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有机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茶叶品质的提高;信阳茶区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Fe,Mn,Mo,Zn,Co,Se含量中等,而B含量缺乏,成为茶叶品质的限制因素.建议增施P,B等肥料,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7.
福建铁观音茶园土壤及茶叶中的铁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安溪县、永春县和华安县150个铁观音茶园表层土壤及茶叶中铁含量,结果表明,供试铁观音茶园土壤全铁含量为9.35~90.48 g·kg-1,平均值为32.33 g·kg-1;土壤有效铁含量为9.20~395.11 mg·kg-1,平均值为57.11 mg·kg-1.茶叶中铁含量为19.77~797.47 mg·kg-1,平均值为126.71 mg·kg-1.茶叶中铁转移系数与土壤全铁、有效铁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豫南茶园土壤营养状况,指导豫南茶园科学施肥,以期为茶叶的优质高产提供依据,通过对豫南茶区9个主要产茶县(区)45个重点乡镇的茶园土壤进行多样本取样、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豫南茶园土壤p H偏酸化;有机质含量低,仅有16.73%的茶园符合优质高产茶园要求;全氮供应能力较好,有效氮含量较丰富,分别有85.66%、87.25%茶园土壤达到优质高产茶园要求;61.35%的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大部分茶园土壤速效钾亏缺严重;中量元素有效态Ca含量丰富,Mg、S含量偏低,分别有50.63%、68.52%的茶园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有效Fe、Mn供应充足,Zn含量水平中等,不同茶园之间差异很大,Cu、B缺乏严重。为此,豫南茶园应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同时注意补充S、Mg、Cu和B肥,部分茶园也应补充Zn肥。  相似文献   

9.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福建铁观音茶中Mn、Fe、Zn、Cu、Se的含量,结果表明,福建铁观音茶叶中Mn、Fe、Zn、Cu、Se含量分别为123.16、93.92、13.46、9.96、0.38μg/g。由于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福建铁观音茶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贵州鸟王茶茶园的改造,科学规划建设新茶园,改良土壤条件,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采集、室内分析,对贵州鸟王茶产地土壤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鸟王茶土壤pH值在4.12~5.38,适合茶叶生长;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丰富,其平均含量分别为52.09g/kg、231.42mg/kg和13.05mg/kg,均高于贵州人工茶园;速效钾含量欠佳,平均含量为80.18mg/kg,需适当提高钾肥施用量。土壤中Fe、Mn、Cu、Zn、Mo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31.52mg/kg、15.49mg/kg、1.07mg/kg、3.78mg/kg和0.05mg/kg,其中,Fe、Zn含量丰富,而其他元素含量均略低于中国土壤的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武夷岩茶主产区土壤及茶叶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采集武夷岩茶主产区(名岩区和丹岩区)土壤和茶叶样品,检测Co、 Mo、 Se、 Zn、 Cu、 Cr、 Pb、 Cd、 As和Hg十种微量元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土壤对茶叶微量元素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名岩区土壤累积的微量元素(除As外)含量不如丹岩区丰富。茶叶对不同元素富集系数值差异明显,对Cu和Hg的富集能力最强,对Zn、 Se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对非必需元素As、 Pb和Cr的富集能力最弱。两茶区茶叶中Hg和Co含量差异最大,土壤元素含量对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影响很大。名岩区的土壤和茶叶样本中微量元素含量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丹岩区的部分土壤样本中Cu、 Cr含量超出茶叶产地标准限值,但茶叶样本均在安全范围内,且Co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对武夷岩茶名岩、丹岩产区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茶树鲜叶进行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显著,全钾、全锌、交换性镁含量,pH差异极显著;鲜叶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全锰、全锌、全镁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武夷岩茶不同产地土壤与茶树营养元素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夷岩茶名岩、丹岩产区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茶树鲜叶进行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显著,全钾、全锌、交换性镁含量,pH差异极显著;鲜叶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全锰、全锌、全镁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采样和实验室化验分析,研究云南古茶园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古茶园土壤含有机质4.66%、碱解氮167.48 mg/kg、速效磷13.57 mg/kg和速效钾81.46 mg/kg,有效硼1.07 mg/kg、有效钙292.93 mg/kg、有效镁47.2 mg/kg、有效铁85.99 mg/kg、有效锰20.72 mg/kg、有效铜0.93 mg/kg和有效锌1.33 mg/kg,全铬74.28 mg/kg、全铅96.67 mg/kg和全汞0.13 mg/kg。有机质含量高于中国目前一等土壤生产水平和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低于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土壤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樟科与木兰科21种珍稀植物在迁栖地武汉植物园生长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珍稀植物叶片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与其生长的土壤中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酸性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质量分数顺序为Fe>Mn>Cu>Zn>B>Mo,其质量分数均值大小和全国均值相差不大。21种珍稀植物叶片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其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Fe>Mn(或Mn>Fe)>B>Zn(或Zn>B)>Cu>Mo。与植物正常生长地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范围相比较,21种珍稀植物中,Mn质量分数偏高,部分植物Fe质量分数较大,Cu、Zn、B质量分数较为正常,Mo质量分数偏低。生物吸收系数顺序则为Zn>Fe>Mn>B>Cu。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长沙市茶场土壤及茶叶重金属的污染情况,为茶场无公害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测定长沙市的金井、湘丰、淳口、银峰和沩山茶场中某个茶园的土壤及茶树新叶、老叶的Pb、Cu、Cr、Cd、Hg和As 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茶场土壤和茶叶的卫生质量标准,使用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对茶园土壤和茶叶进行评价。[结果]5个茶园土壤和茶叶的Pb、Cu、Cr、Cd、Hg和As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规定含量限定值,单项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1.0。[结论]5个茶园土壤环境总体良好,符合无公害茶场建设的条件;茶叶重金属含量在规定含量限定范围内,符合1级茶叶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18.
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茶树是富锰植物,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正确评价茶园土壤锰的生物有效性,调控茶叶中锰的含量,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浙江、江苏和安徽13个自然茶园土壤采样,采用连续提取法将茶园土壤锰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残渣态,探讨了茶园土壤锰的含量、形态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茶园土壤锰含量有一定差异,随土壤pH升高和粘粒含量的增加,土壤锰全量显著增加;不同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规律略有差别。但总的规律是残渣态》交换态〉水溶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茶园土壤锰的累积量对锰的各形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水溶态和有机结合态外,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锰均随土壤锰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特别是残渣态锰含量增加最明显;土壤pH、粘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对茶园土壤锰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土壤pH是影响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3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的成熟叶片、嫩梢(正常芽和对夹叶)及不同器官(嫩梗、嫩叶)内6种元素(钙、镁、铁、锰、锌、铜)的含量及年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叶片含钙量变化趋势是,3个品种的春叶及东湖早的夏叶均与叶龄呈负相关。政和大白茶、毛蟹的夏叶和3个品种的秋叶含量则与叶龄呈正相关。各品种叶片含镁量与叶龄呈2次曲线相关,而铁、锰、锌、铜元素的含量均与叶龄呈正相关。正常芽叶钙.镁.铁、锌,铜含量高于对夹叶,而含锰量则相反,对夹叶高于正常芽叶。嫩梗钙、镁含量高于嫩叶,而铁、锰、锌、铜的含量则有随季节不同交替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