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以及氨基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对肌肉风味物质以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金华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和杂交品种(P0.05),肌内脂肪酸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在测定7个猪品种背最长肌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金华猪背最长肌中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金华和长白×金华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均高于金华猪,但是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7个品种中杜金×长大猪的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长×大猪(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猪肌苷酸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宁乡猪杂交组合杜×宁、巴×宁、巴×巴宁和巴宁×巴宁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背最长肌ADSL、GPAT和PUR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巴×宁猪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巴×巴宁猪(P0.05);ADSL基因在巴×宁猪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巴×巴宁猪(P0.01),GPAT和PURH基因在巴×宁猪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巴×巴宁猪(P0.05);ADSL和GPAT基因表达量与肌苷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URH基因表达量与肌苷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ADSL、GPAT和PURH基因与肌苷酸沉积密切相关,可作为猪肉品质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3.
《养猪》2015,(5)
文章比较研究了杂种黑猪(长白山野猪×莱芜猪×杜洛克猪)和外三元杂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的肉质性状,测定了肉色、大理石纹、p H24、嫩度、保水性(失水率、汁液损失、贮藏损失、蒸煮损失和熟肉率)、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杂种黑猪肉的L*值、a*值、熟肉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5);外三元杂种猪肉的失水率、汁液损失显著高于杂种黑猪肉(P0.05);杂种黑猪肉的p H24极显著高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1);杂种黑猪肉的亚油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外三元杂种猪肉(P0.01);大理石纹、嫩度、贮藏损失、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等指标,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杂种黑猪的肉质优于外三元杂种猪,可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9,(2)
研究测定分析了巴克夏猪、莱芜猪和巴×莱F1代肥育猪的胴体性能和猪肉品质。结果显示,莱芜猪210日龄宰前活重最小,显著低于巴克夏猪和巴×莱F1代猪(P0.05)。各组试验猪屠宰率无显著差异。3点平均背膘厚巴×莱F1代猪遗传了莱芜猪背膘厚的特性,杂种优势率为19.75%。巴×莱F1代猪眼肌面积明显增大,杂种优势率为13.70%,显著大于莱芜猪(P0.05),但仍小于巴克夏猪(P0.05)。巴克夏猪后腿比例最大为33.06%,显著大于巴×莱F1代猪和莱芜猪(P0.05)。莱芜猪的肉红度最好,肉色鲜艳,显著优于巴克夏猪和巴×莱F1代猪(P0.05)。巴×莱F1代猪杂种猪肉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莱芜猪肌肉嫩度最好,与巴克夏猪差异极显著(P0.01),与巴×莱F1代猪差异显著(P0.05)。宰后24 h酸度值巴×莱F1代猪最好。大理石纹的等级,巴×莱F1代猪杂种优势明显,杂种优势率为19.05%。研究发现,巴×莱F1代猪在提高生长速度同时,显著改善了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定猪的肌肉营养成分,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长白山野猪、松辽黑猪、杜长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长白山野猪鲜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低于松辽黑猪和杜长大白猪(P0.01),亚油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说明长白山野猪肌内脂肪酸相对比例和含量表现良好,值得在肉猪选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了莱芜猪、大约克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按照NY/T821-2004的方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结果表明,与杜洛克和大约克相比,莱芜猪肌肉肌苷酸含量显著提高58.96%-57.09%(P〈0.05),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及鲁烟白猪与鲁育杜洛克、一般杜洛克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生长肥育性能以鲁育杜洛克X鲁烟白猪组合最高,与一般杜洛克X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X鲁烟白猪组合相比,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3.80%(P〉0.05)、6.55%(P〈0.05),料重比分别降低0.35%(P〉0.05)、3.75%(P〉0.05)。3个组合的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显著。其中,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的瘦肉率最高、背膘最薄,与一般杜洛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组合相比,瘦肉率分别提高1.87%(P〉0.05)、4.75%(P〈0.05),背膘厚分别降低5.32%(P〉0.05)和13.98%(P〈0.05);肉色评分以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最高,但组合间差异不显著;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都以一般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最高,分别比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提高21.09%(P〈0.05)、24.67%(P〈0.05)和29.39%(19〉0.05)、69.54%(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组合间差异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也都以鲁育杜洛克×鲁烟白猪组合最高,分别比一般杜洛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X鲁烟白猪提高5.16%(P〈0.05)和5.11%(P〈0.05)、4.46%(P〈0.05)和4.68%(P〈0.05)、4.81%(P〈0.05)和4.66%(P〈0.05)。4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比较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肉质性状及肌肉营养成分,选取松辽黑猪、雷香猪、杜长大白猪进行屠宰,对肉质性状、肌肉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辽黑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5),熟肉率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雷香猪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松辽黑猪和雷香猪肌肉中丙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甘氨酸含量松辽黑猪显著高于雷香猪(P<0.05),极显著高于杜长大白猪(P<0.01);雷香猪亚油酸含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白猪(P<0.05)。文章对优质高端黑猪肉生产群体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野猪杂种猪肌肉营养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国顺  刘孟洲 《养猪》2004,(1):24-27
此文对含有不同子午岭野猪血缘的野杂种猪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野杂种猪蛋白质含量在21.0%以上,肌内脂肪含量(>3.0%)与其杂交母本有关。野杂种猪肌肉具有较丰富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有1/2子午岭野猪血缘的野杂种猪F1、F1×F1的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49.42%和33.82%、48.05%;其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22%和7.06%。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次是含有1/4子午岭野猪血缘的野杂种猪F1×B、F1×Y,约克夏猪最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长白山野猪与杜洛克猪杂交1代猪肌内脂肪代谢酶激素敏感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HSL)和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以5个体重组(20、35、50、70和90 kg)的长白山野猪与杜洛克猪的杂交1代猪(简称野杜F1代猪,各40头,公、母各半)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肌肉组织中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发育性变化规律与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生长期随着体重的增加,肌肉组织中HSL和MDH的活性差异显著(P<0.05),野杜F1代猪HSL活性均高于莱芜黑猪的活性(90 kg除外),且在35 kg时,野杜F1代猪和莱芜黑猪差异极显著(P<0.01);肌肉组织中的MDH活性变化,野杜F1代猪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活性最高点在70 kg;在90 kg时野杜F1代猪中MDH活性极显著低于莱芜黑猪(P<0.01)。不同体重阶段,肌肉嫩度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呈不断升高的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野杜F1代猪90 kg时肌肉组织中MDH活性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7,P<0.01),HSL和MDH的活性与肌肉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提示,肌肉组织中的HSL和MDH对肌内脂肪的沉积量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控制其活性调节肌内脂肪的含量,且肌内脂肪的沉积量与肌肉嫩度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肉质特性的形成和调控机制,为地方猪种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肌肉中胶原蛋白特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莱芜猪肌肉总胶原蛋白、可溶性胶原蛋白、不溶性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溶解度均显著高于鲁莱黑猪和大约克夏猪,鲁莱黑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及其溶解度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在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滴水损失、系水率、烹饪损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良好的系水力、较强的抗氧化性。猪肌肉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度与系水力、嫩度和抗氧化性能等重要肉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P<0.05或0.01)。结果提示,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及其溶解度的下降,能够改善肌肉的系水力,但同时也降低肌肉的嫩度;并且肌肉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肌肉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大蒲莲猪、长蒲二元猪及杜长蒲三元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大蒲莲猪眼肌面积最小,分别比长蒲猪和杜长蒲猪低36.45%(P〈0.01)、31.04%(P〈0.05);后腿比例杜长蒲比大蒲莲猪高8.89%(P〈0.05);皮率以大蒲莲猪最高,分别比杜长蒲及长蒲高88.36%(P〈0.01)和54.63%(P〈0.01);瘦肉率以杜长蒲最高,分别比长蒲和大蒲莲猪高2.75%(P〉0.05)和16.19%(P〈0.05)。大蒲莲猪肉色评分比长蒲二元猪高14.29%(P〈0.05);肌内脂肪含量以大蒲莲猪最高,分别比杜长蒲和长蒲高106.67%(P〈0.01)和103.76%(P〈0.01)。背最长肌胱氨酸含量以大蒲莲猪最高,分别比杜长蒲和长蒲猪高7.14%(P〈0.05)和8.25%(P〈0.01);蛋氨酸含量长蒲猪比大蒲莲猪高10.65%(P〈0.05)。背最长肌硬脂酸以杜长蒲猪最高,其次是长蒲猪,分别比大蒲莲猪高18.43%(P〈0.01)、10.88%(Pl〈0.05);油酸以大蒲莲猪含量最高,分别比杜长蒲和长蒲高10.26%(P〈0.05)和7.03%(P〉0.05)。关键词:大蒲莲猪;杂交组合;胴体性能;肉质;氨基酸;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测定了杜洛克及长白猪屠宰后10 h、4℃冷藏6 d、-20℃冷冻5 d的肌肉p H、糖原、乳酸含量和TBA值(硫代巴比妥酸值)。结果表明,宰后10 h,宰后时间对杜洛克及长白猪肌肉p H、乳酸影响极显著,对糖原、TBA值影响不显著。猪种间比较,第3小时和第5小时的p H杜洛克分别比长白猪高4.37%(P〈0.01)和3.93%(P〈0.05);第0.75小时、第2小时和第5~7小时的肌糖原含量杜洛克分别比长白猪高166.83%(P〈0.01)、120.59%(P〈0.01)、117.02%(P〈0.05)、154.31%(P〈0.01)、147.23%(P〈0.05);宰后45 min、第2~4小时和第7~8小时的乳酸含量长白猪分别比相同时间点的杜洛克猪高37.99%(P〈0.05)、27.46%(P〈0.05)、68.90%(P〈0.01)、33.19%(P〈0.05)、52.97%(P〈0.01)和47.05%(P〈0.05)。4℃冷藏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 H、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和TBA值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影响显著;对长白猪肌肉p H、糖原含量影响不显著,对滴水损失、乳酸含量和TBA值影响显著。4℃冷藏条件下储藏6 d,肌肉p H、糖原含量和TBA值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第48小时乳酸含量杜洛克比长白猪高25.10%(P〈0.05);第24小时和第48小时滴水损失长白猪分别比杜洛克高160.96%(P〈0.05)和60.06%(P〈0.05)。-20℃冷冻条件下,储存时间对杜洛克猪肌肉p H影响显著,对解冻失水率、糖原、乳酸、TBA值影响不显著;对长白猪肌肉p H、解冻失水率、糖原及乳酸含量影响不显著,对TBA值影响显著。-20℃冷冻条件下储藏5 d,杜洛克和长白猪相同时间点的p H、糖原含量、TBA值差异不显著;第48小时乳酸含量杜洛克比长白猪高23.71%(P〈0.05),第120小时乳酸含量长白猪比杜洛克高10.78%(P〈0.05);第24小时和第72小时解冻失水率长白猪分别比杜洛克高186.85%(P〈0.05)和127.20%(P〈0.05)。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大约克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将18头体重35 kg左右的大约克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体重达100 kg时屠宰,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胴体性状相关性显著,与瘦肉率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4(P〈0.05);与脂肪率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20(P〈0.05)。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pH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13(P〈0.05),与其他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甘氨酸和亚油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98(P〈0.01)和0.621(P〈0.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沉积规律,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不同体重梯度(90、110和130 kg)的川藏黑猪和杜长大(DLY)猪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谷氨酸在两猪种肌肉中含量最高,含硫氨基酸总量在90和130 kg体重梯度时表现为川藏黑猪显著高于DLY猪(P〈0.05),110 kg体重梯度时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而同一猪种不同体重梯度间各种氨基酸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FAA/TAA)在90 kg体重梯度表现为川藏黑猪极显著高于DLY猪(P〈0.01),130 kg体重梯度时显著高于DLY猪(P〈0.05)。本研究说明川藏黑猪肌肉中与风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高于DLY猪,我们认为这也是川藏黑猪的肌肉风味比DLY猪更浓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不同猪种背最长肌中氨基酸的沉积规律及构成差异,为进一步研究猪肉风味形成机理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配种方式对二元母猪产仔数的影响,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皮特兰猪四个品种公猪精液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对11654头长大二元母猪配种,对所产11654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窝损失等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不同配种模式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种次数、不同品种公猪组合配种对二元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窝损失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杜洛克公猪所配二元母猪的总产仔数和窝产仔数均高于大白和长白猪(P〈0.05);采用长×杜×大组合配种的二元母猪总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高于其它三种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可在长白、大白、杜洛克猪中任选两个品种,通过二次配种的方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猪精液品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精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9头杜洛克、长白、大白种公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27 408条精液测定记录,采用混合线性分析模型和方差分析探究品种、公猪出生胎次、公猪同窝仔猪数、公猪乳头数、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对精液体积、精液密度、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精子畸形率、总精子数及各精液性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从不同品种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长白猪精液体积和总精子数均显著高于大白猪、杜洛克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大白猪精子活力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长白猪和大白猪精子畸形率均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5);从不同公猪出生胎次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3胎出生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季节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和总精子数秋、冬季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从不同采精月龄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16~25月龄公猪具有较高的精液品质;从不同采精间隔对精液品质的影响来看,4~5 d为最佳采精间隔,采精间隔过长会导致精子畸形率上升;从不同公猪总乳头数来看,乳头数13~16个时,各精液性状品质都处于中等水平,有利于公猪生产应用。3个品种各精液性状间稳定性趋势不一,杜洛克猪和大白猪精液体积和精子活力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杜洛克猪精液密度、精子畸形率和总精子数的稳定性均显著高于大白猪和长白猪(P<0.05),大白猪直线前进运动精子比例的稳定性显著高于长白猪和杜洛克猪(P<0.05)。各品种中,长白猪稳定性较差;各精液性状中,精子活力稳定性最好。【结论】品种、公猪出生胎次、采精季节、采精月龄和采精间隔均会影响公猪精液品质,可根据不同品种公猪制定更完善的选择方案,提高精液质量,加速公猪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9.
为给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的人工饲养繁殖、健康状况检测以及经济开发等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试验对12周龄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血液生理指标:杂交公鸡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在数值上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白血球计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高于母鸡(P〈0.05);②血液生化指标:杂交公鸡的甘油三酯(TG)、尿酸(UA)指标在数值上显著高于母鸡(P〈0.05),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指标在数值上显著低于母鸡(P〈0.05)。杂交F1代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1代疾病诊断、治疗和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