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一项重点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因素。在全球各地均曾报道食源性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建立快速、准确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相关疾病的前提。免疫层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章主要综述了免疫层析技术在食源性细菌检测中的应用及该技术的优化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发快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是防止和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手段。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具有需样本量少、高通量等特点。经典液相芯片技术是以有机荧光染料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新型液相芯片技术是以物理学、光学等编码的基质为载体,通过制备不同配体功能化的载体,实现对同一液相环境中多种靶细菌的同时检测。适配体是一类相比蛋白类抗体特异性高、筛选获得快、化学稳定性强的核酸配体。论文针对核酸适配体分析鉴及以适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相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分子检测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食源性致病菌的传统检测方法繁琐复杂、周期较长,因而,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并分析了几种基于PCR技术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隐患,致病菌的检测是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检测技术及检测体系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简要阐述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提出对完善检测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各级政府的重视。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是食品卫生问题的主要源头,对其进行早期及时检测,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和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代谢学检测技术、噬菌体识别检测技术等。本文总结了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虽然检测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仍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6.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是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感染人和动物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为建立快速检测Lm的方法,本研究以Lm毒力因子actA作为特异性检测的靶基因,通过条件优化初步建立了快速检测食源性Lm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并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的李斯特菌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动物源产品中,Lm对鸡肉和猪肉的污染最为严重。我国作为鸡肉和猪肉的消费大国,Lm沿产业链所造成的污染,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是对食源性病原菌进行监测、溯源和防控的有效手段。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免疫学等衍生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检测方法也在进一步成熟和完善。文章就Lm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Lm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的病原菌引起食源性疾病,影响食品安全。能够有效区分死菌和活菌的检测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指导意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向着快速、简便、特异的方向发展。本文依据检测原理介绍了活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家畜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对疾病防控十分重要。基于形态学、免疫学、细菌毒力、分子生物学等传统致病菌检测方法因操作繁琐、耗时长等技术壁垒问题,限制了家畜致病菌快速检测。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与多种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样品到结果的一键快速检测,解决了对仪器和人员的要求问题,且具备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高灵敏性等优点,适合多种环境下的家畜致病菌快速检测。论文概述了家畜致病菌检测的传统检测方法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电子鼻作为一种基于综合气味信息的气味指纹检测技术,有着快速、无损、便捷、有效、客观等多方面优势,成为了乳及其制品的热门检测技术。与常规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方法结合,电子鼻在乳制品掺假,成分检测,乳制品加工、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等相关气味信息方面的研究较多,为市场监控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本文总结了电子鼻在乳制品风味成分鉴别,乳及其制品新鲜度检测,乳制品加工过程监控、掺假检测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电子鼻技术在乳及其制品应用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旨在为其在乳及其制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空肠弯曲杆菌是人细菌性胃肠炎的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建立快速精准检测食源性空肠弯曲杆菌的方法,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视化、低成本基于hipO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快速检测空肠弯曲菌的方法。该LAMP方法检测空肠弯曲菌CJFX01基因组DNA为阳性,而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鼠伤寒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ha01、副猪嗜血杆菌Ahh01、多杀性巴氏杆菌Ahm03、猪链球菌Ahs02、猪丹毒丝菌Ahe01、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Ahb01等猪源致病菌基因组D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LAMP检测空肠弯曲杆菌的检测限为5.4×101 CFU/mL,而基于F3/B3引物对常规PCR的检测限为5.4×106 CFU/mL,即LAMP检测空肠弯曲杆菌的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 000倍。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可视化、低成本、特异性好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2.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蛋、家禽和肉类产品是沙门氏菌的主要传播媒介,食用带沙门氏菌的食物可使人中毒。因此,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预防沙门氏菌极其重要。本文综述了沙门氏菌的特征、快速检测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为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找到当下最适合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O157:H7(STEC O157:H7)是大肠埃希氏菌中致病性最严重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牛肉、牛奶、水果及其制品中,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甚至引发死亡。食品中STEC O157:H7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对国内外STEC O157:H7的检测标准进行比较,提出我国标准在样品前处理、快速筛选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需要加强,以便为该菌快速准确检测提供帮助,实现与国际标准化体系建设接轨,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4.
食源性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会导致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方法、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技术、PCR检测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生物芯片技术等。本文对各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在昂贵的羊乳中添加牛乳的做法已扰乱乳制品市场,其检测技术现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国内外乳制品检测现状,综述了现有原料乳、乳制品掺假检测技术及其特点,尤其对各类掺假检测方法的检测准确度、检测时间和成本进行重点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乳制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和保障乳制品市场的规范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微生物法、碘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检测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特异性和适用性,讨论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综述了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β-内酰胺酶的原因及危害,以及对今后乳及乳制品中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旨在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如何快速检测出乳制品中的有害成分,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对消费者的消费权益及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已经成为检测新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从重金属污染、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三个方面的检测技术来介绍,并对各个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今后更好的对乳制品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预测鸡蛋中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长规律,以不同温度下贮存的不同状态的鸡蛋为试材,以Gompertz方程拟合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在蛋内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Gompertz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不同温度下三种致病菌的生长情况(R0.98)。蛋壳完好时接种致病菌后,在4℃低温和22~25oC常温贮存条件下,各个时间点的蛋内容物中均检测不到致病菌,但在32℃高温20 d后,都不同程度地分离到了致病菌。蛋壳轻微裂纹时,低温条件下,只有空肠弯曲杆菌接种组未分离到菌;室温条件下,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从一开始即可侵入到蛋内,空肠弯曲杆菌在20 d时可直接检测到较多的菌量;高温条件下,致病菌在3 d后便均可快速繁殖。本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在鸡蛋内的定量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乳品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异常分析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都是目前行业内关注的检测内容,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中关注的元素含量已成为关注的重点。检测乳及乳制品中的元素含量,是有效保证产品品质与安全的前提。因此,针对现有国内外标准中乳及乳制品中元素的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进行详细阐述,为实际乳及乳制品中元素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门菌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畜禽病原菌,而且还是一种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畜牧生产和公共卫生都具有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沙门菌的快速准确检测是保障畜禽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的一种必需且有效的手段。目前沙门菌的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分子鉴定和免疫学检测等方法,其中,传统细菌分离并做生化鉴定的方法虽被认定为沙门菌检测的金标准,但较为耗时;分子鉴定通过检测特异性目标片段的有无,在遗传物质水平上鉴定致病菌种属;免疫学检测法则对样品中抗原或者抗体进行检测。依据各方法的特点,在不同的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以便实现快速诊断、及时治疗和处置相关疾病与食品安全事件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