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预测与分析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BJSD株和BJPG株序列特点,为其下一步研究作准备。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及服务器,对BJSD株和BJPG株全序列及各结构蛋白的生化特性、溶解性和核定位信号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JSD株和BJPG株至少有12个非结构蛋白和6个结构蛋白;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GP3和GP5蛋白变异性高,M和N蛋白保守。GP3、GP5和M蛋白糖基化位点与参考株相比有变化,GP2、GP4和N蛋白糖基化位点与所有参考株一致。服务器预测BJSD株 和BJPG株GP2、M和N蛋白生化特性显示各项数据完全一致,其中N蛋白的碱性氨基酸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蛋白,总平均亲水值明显低于其他蛋白;GP2、GP3和GP4蛋白不稳定,GP5、M和N蛋白稳定。BJSD株和BJPG株可溶性只有GP3和GP5略有差别,其余蛋白数据一致,6个结构蛋白预测不溶性概率均在66%以上,GP3不溶性概率最高。BJSD株和BJPG株结构蛋白核定位结果显示,两株仅GP3和GP5有差异,其余蛋白分布情况完全一致。可以利用以上一些不同于以往各代表株的特点,对PRRS的诊断和防制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GP3蛋白糖基化位点的作用,在弱毒疫苗株HuN4-F112感染性克隆的基础上,采用点突变的方法对GP3蛋白N29、N42、N50、N131位进行单点或多点组合突变去糖基化,构建了不同糖基化位点的单点和多点突变的PRRSV全长cDNA克隆,最终成功救获N29Q、N42Q、N50Q、N131Q、N29Q/N50Q、N29Q/N195Q六株含糖基化位点突变的病毒,而其余几种糖基化位点突变组合的全长cDNA未能拯救出病毒。对拯救毒株进行滴度测定及多步生长曲线绘制等特性分析,结果显示N29Q、N42Q、N50Q、N131Q位单个糖基化位点的缺失虽不影响子代病毒的产生但会不同程度地降低PRRSV感染细胞的能力,其中N50Q突变体较亲本下降6个滴度且生长明显延迟。多个糖基化位点同时缺失则会影响病毒的拯救,推测这些糖基化位点可能是产生具有感染性病毒粒子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3.
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a株致弱过程中不同代次病毒(S39、S70、S148、S171)及国内分离株(GD3、JS1、JS5)的结构蛋白基因(ORF2~ORF7)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毒株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PRRSV CH-1a株各传代毒株和国内分离毒株各个结构蛋白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与GenBank上的登录序列进行了比对,发现GP2~GP5同源性在83.1%~100%,M蛋白同源性在95.4%~100%,N蛋白同源性在87%~100%,其中以GP2、GP3和GP5发生突变几率较大;另外,发现PRRSV CH-1a不同代次病毒GP5的H38突变为Q38(S70),L146突变为Q146(S148),而2006年分离的PRRSV变异毒株由F39突变为I39,而且分离毒株的毒力明显强于经典毒株.进化分析表明,GD3毒株与2006年~2007年分离的毒株以及PRRSV CH-1a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处于二者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4.
为对贵州省某养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及分析其病原分子变异情况,采集该养猪场死亡猪病料样本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SSRV)的RT-PCR检测,并采用RLFP方法分析了现场流行毒株GP5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该猪场病猪样本中PRRSV的核酸检出率为100%,是由高致病性PRRSV变异毒株引起;RT-PCR扩增PRRSV贵州流行株GP5基因,经RLFP分析显示,流行株GP5基因呈1-3-3 PCR-RFLP模式;克隆测序后发现,贵州流行株GP5基因发生多个点突变,其中在第25、216、358、409和554位核苷酸的点突变,可导致一些酶切位点的丧失或显现。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分离病毒株PRRSV-SCQ构建的包含SCQ株ORF2、ORF3、ORF4、ORF5、ORF6和ORF7 6个结构蛋白基因的cDNA文库质粒pRSF2、pRSF3、pRSF4、pRSF5、pRSF6和pRSF7为基础材料,通过Sanger′s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核酸序列分析。测序结果表明,文库质粒DNA中分别含有PRRSV-SCQ株中为结构蛋白编码的阅读框ORF2、ORF3、ORF4、ORF5、ORF6和ORF7的完全序列,其起始密码子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GA、TAG、TGA、TAG、TAA和TGA。阅读框ORF2的cDNA片段长度为721 bp,ORF3的cDNA片段长度为764 bp,ORF4的cDNA片段长度为547 bp,ORF5的cDNA片段长度为621 bp,ORF6的cDNA片段长度为509 bp,ORF7的cDNA片段长度为436 bp。推导的蛋白质序列中,GP2、GP3、GP4、GP5、M和N蛋白的氨基酸数量分别为258,254,178,200,174 aa和123aa。每条多肽链都以甲硫氨酸为起始氨基酸。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弱毒(PRRSV)株在基因组水平上的变异和分子遗传特征,本研究对致弱毒株CH-1R株进行了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结果表明,CH-1R株基因组序列全长15424nt,具有典型的动脉炎病毒基因组结构。通过与亲本株CH-1a株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基因组内碱基的缺失和突变主要分布在ORF1a基因的第2191位~2193位、ORF5基因的第439位、ORF6基因的第49位和ORF7基因的第28位和第139位。其中PRRSVCH-1R株的Nsp2蛋白和结构蛋白的变异相对较大,尤其是Nsp2蛋白的变异,同CH-la株相比,CH-1R株的Nsp2蛋白存在多处核苷酸的突变,其中包括连续3个核苷酸发生缺失;由结构蛋白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共有17处变异,在各结构蛋白中以GP3和GP5蛋白变异较大,而高度保守的M蛋白和N蛋白,同样发生了变异,由此预测了Nsp2蛋白的R631E、GP5蛋白的L146Q、M蛋白的Q16L和N蛋白的K46N处毒力相关的氨基酸位点,推测其在毒株致弱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进行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跟踪调查中,从辽宁、吉林、河北、山东、河南、上海、浙江和广西8个省收集到的病料中分离到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分离株,分别扩增、克隆及用RT-PCR检测这11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的NSP2、ORF5和ORF7基因的全序列,然后与其他分离株的已登录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的基因分型均属于美国株,但是与JXA1同源性很高,高致病性毒株为中国所特有。11株分离株均在NSP2基因含有90个核苷酸的缺失,这表明2008年流行的PRRSV为该基因缺失分离株。在这11株分离株的ORF5和ORF7基因的特定区域发现更多一致的突变,如GP5的信号肽和跨膜区及N蛋白的Pat7修饰区。这些突变是否影响PRRSV的核定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8.
旨在研究1株连续传代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SDZP P126 GP2基因的变异情况,以及GP2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构建GP2基因全长真核载体pEGFP-N1-GP2,利用生物学软件对GP2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将重组质粒pEGFP-N1-GP2转染到Marc-145细胞上,接毒后检测对病毒增殖的影响。通过G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发现9个碱基的突变,这9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5个氨基酸的突变。其中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0位由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这一突变在多株致弱毒株中存在,在Marc-145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GP2对病毒的增殖无显著影响。初步推断SDZP P126 GP2基因的突变对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1株连续传代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SDZP P126 GP2基因的变异情况,以及GP2对病毒增殖的影响。构建GP2基因全长真核载体pEGFP-N1-GP2,利用生物学软件对GP2基因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并将重组质粒pEGFP-N1-GP2转染到Marc-145细胞上,接毒后检测对病毒增殖的影响。通过GP2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发现9个碱基的突变,这9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5个氨基酸的突变。其中氨基酸序列中的第10位由亮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这一突变在多株致弱毒株中存在,在Marc-145细胞转染重组质粒pEGFP-N1-GP2对病毒的增殖无显著影响。初步推断SDZP P126 GP2基因的突变对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共表达PRRSV GP5和N蛋白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杆状病毒双表达系统构建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N蛋白和GP5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Bac—N—GP5,对重组病毒进行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分析以及动物免疫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中表达了重组N和GP5蛋白,重组杆状病毒免疫小鼠后产生了抗PRRSVGP5蛋白和N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本试验成功构建共表达PRRSVN蛋白和GP5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为下一步应用该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PRRSV-ZB病毒株感染细胞培养物提取总RNA样本,以Oligo(dT)反转录后,针对PRRSVN、M和GP5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N基因扩增效果明显高于GP5和M基因(p<0.05),N、M、GP5基因的最小检测量分别为0.1ug,0.1ug和0.4ug。对N、M和GP5基因的稳定性或保守性进行分析可见,M和N基因相对保守,GP5基因相对变异较大。本实验以N基因作目的基因,对11个临床发病猪场进行PRRS病原核酸检测,均扩增出377bp特异性条带。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3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特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登录的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HP-PRRSV) HuN4株ORF3基因序列,经序列分析去除其N端的一部分疏水性区域(1aa~49aa),设计合成引物。将扩增的基因连接于pFastBac HTb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F-ORF3,转化至感受态DH10Bac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ORF3。再将其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Ac-ORF3。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表明GP3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正确表达,而且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用纯化的GP3免疫小鼠,制备抗GP3多克隆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效价。本研究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了重组GP3,经GP3免疫的小鼠体内产生了较高滴度的特异性抗体,证明表达的GP3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主要引起以母猪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为特征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该病传播快、传染性强,是规模化养猪场常见的接触性传染病之一。PRRSV基因组编码GP2a、E、GP3、GP4、GP5、GP5a、M、N等8种结构蛋白和NSP1α、NSP1β、NSP2-NSP8、NSP9-NSP12等至少13种非结构蛋白。论文从三个角度对PRRS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进行综述,包括PRRSV感染宿主后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发挥的作用、它们对宿主信号通路的影响和基于两类蛋白的检测方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RRSV的致病机制以及防治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山东省发病商品鸡群分离鉴定了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CK/CH/SD09/005.S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株和同期分离的16个IBV流行株与疫苗株H120和491同源性分别为65.2%和66.0%.BLAST发现,CK/CH/SD09/005株仅与GenBank中3个广东分离株同源性较高(98.6%~98.8%),并形成独立的进化群.分别以H120和491为参考株,除了广泛的点突变,CK/CH/SD09/005 S1基因在多个位点发生了插入和缺失,CK/CH/SD09/005 N基因仅发生了点突变,没有基因插入和缺失;M基因除了发生点突变之外,分别在16~18和7~18位发生了碱基插入.鸡胚中和试验结果显示,CK/CH/SD09/005与H120和491均有交叉中和性,抗原相关性分别为0.18和0.09,应属于Mass和793/B之外新的血清型.结果表明,IBV S1基因可同时通过点突变、插入和缺失产生变异株,增加了免疫预防的难度.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利用抗美洲型病毒株的GP3、GP5和N蛋白的11株单克隆抗体,对国内分离毒株的GP3、GP5和N蛋白的抗原表位进行鉴别,并同国外参考毒株VR-2332、NVSL(美洲型,B型)、Lelystad(欧洲型,A型)及商品化疫苗毒的抗原多样性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对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改进,建立了免疫荧光单层试验(IFMA),并采用该方法对国内分离毒株的GP3、GP5和N蛋白的抗原特性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国内分离毒株和北美洲型VR-2332株的抗原性比较相近,而与欧洲型LV株的GP3、GP5的抗原性差异较大.根据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ISU15A-E)与国内分离毒株的反应谱,按照美国L.Yang等[3]分类方法,本试验中的国内分离毒株均属于Ⅰ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已发表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 Beaudette株核衣壳基因序列 ,设计了 1对特异性引物 ,采用 RT-PCR方法 ,克隆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嗜肾毒株 (X株 )的核衣壳基因 ,并测定了其序列。 X株 IBV与来自 Gen Bank的其他 10株 IBV相比 ,共存在 136个点突变 ,其中有 15处是连续突变区域 ,这些点突变总体呈散在分布。X株与其他毒株的核衣壳蛋白同源性在 90 .2 %~ 99.0 %之间 ,X株 IBV与同为肾型的 N株同源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P-PRRS)弱毒疫苗,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HuN4株进行了致弱驯化,在Marc-145细胞上对其进行了3次蚀斑克隆和连续传代.该毒株的病变速度随着代次增高逐渐加快,传至80代以后其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并保持稳定;电镜观察发现低代次病毒粒子形态以棒状为主,高代次病毒粒子形态以球形为主;蚀斑形态比较发现低代次病毒形成的蚀斑大小不一,而高代次病毒形成的蚀斑大小均一;序列分析和病毒抗原性分析表明HuN4株传代过程中GP5蛋白羧基端1个主要抗原表位(196QWGRL200)发生突变即196Q突变为196R,针对该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只与HuN4株低代次病毒反应而不与高代次病毒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在Marc-145细胞上经蚀斑克隆和连续传代致使HP-PRRSV HuN4株部分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这些特性的改变在病毒弱化过程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N蛋白磷酸化修饰是否对病毒的复制及亚基因组的转录产生影响,将XH-GD PRRSV N蛋白的已知磷酸化位点Ser-105和Ser-120分别或同时突变为Ala,拯救突变病毒,命名为A105、A120、A105-120,测定其生长曲线和亚基因组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突变病毒在MARC-145的病毒复制速率与滴度显著低于亲本毒株(P<0.01或P<0.05),而在原代PAMs复制速率降低(P<0.01),不影响病毒最终的滴度。突变毒株的基因组RNA(genomic RNA,g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磷酸化位点突变能显著降低长链亚基因组mRNA(subgenomic RNA,sgmRNA)2、3的转录(P<0.01或P<0.05),但短链sgmRNA4、5表达量随时间呈增加趋势。以gRNA表达量为基准对各亚基因组表达量进行整体分析,发现N蛋白磷酸化显著影响了sgmRNA4和sgmRNA5的表达(P<0.01或P<0.05)。结果提示,N蛋白磷酸化位点突变影响PRRSV的复制及亚基因组转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酸疫苗用于免疫预防的可行性,试验用PCR方法扩增出PRRSVHB-3株GP5、M和N基因,通过I,inker序列将GP5和M串联为GP5-M,双酶切后和N基因-起插入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cDNA-GP5-M-N,经酶切鉴定表明GP5、M和N基因和载体连接正确。然后将重组质粒转染至Marc-145细胞,经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分析证实重组蛋白能在Marc-145细胞中表达。然后用重组质粒pcDNA-GP5-MN免疫Balb/c小鼠,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首免后2周即有小鼠产生可检测到的病毒中和抗体(1:4),随后抗体水平快速升高,第8周抗体效价达到最高(1:32)。说明本试验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GP5-M-N能诱发免疫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中和抗体,为PRRSV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构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3、GP5和M蛋白的真核重组质粒。以PRRSV LN株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GP3、GP5、M基因片段,将扩增的GP5、M通过Linker序列串联成GP5-M,然后将GP3与GP5-M双酶切后插入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GP3-GP5-M,将其转染COS7细胞。PCR鉴定表明重组质粒pcDNA3.1-GP3-GP5-M含有PRRSV GP3、GP5-M基因,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GP3、GP5-M蛋白在COS7细胞内获得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GP3、GP5、M蛋白获得正确表达,并且所表达的GP3、GP5、M蛋白是融合蛋白。将pcDNA3.1-GP3-GP5-M免疫BALB/c小鼠,首免后2周可检测到特异性PRRSV中和抗体,首免后8周中和抗体效价最高可达1∶32。进一步将pcDNA3.1-GP3-GP5-M免疫断奶仔猪,首免后4周即可产生1∶4~1∶8的中和抗体。本试验成功构建了表达PRRSV GP3、GP5和M融合蛋白的真核重组质粒pcDNA3.1-GP3-GP5-M,中和抗体检测表明pcDNA3.1-GP3-GP5-M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从而为PRRS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