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制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小鹅瘟和鹅病毒性肠炎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扩大试验。该二联PCR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预期的小鹅瘟375 bp核酸片段和鹅病毒性肠炎223 bp核酸片段,与鸭瘟病毒、鹅副黏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小鹅瘟病毒104 ELD50/mL,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2.5×10-1ELD50;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一致;常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小鹅瘟和雏鹅病毒性肠炎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鹅细小病毒(GPV)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保守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并且进行PCR检测,分别扩增出预期的375bp条带和223bp条带。然后,对混合样品进行二联PCR反应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得到最佳退火温度54℃,并且清晰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375bp(GPV)和223bp(NGVEV)两条特异性条带。特异性强,敏感性好。因此,此方法可以用来诊断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3.
鸭3型腺病毒(Duck adenovirus type 3,DAdV-3)为近年来新发的以引起鸭肝脏肿大出血、肾脏大面积出血点为特征的鸭群新发疫病。为建立特异性的检测DAdV-3的PCR方法,研究通过分析鸭群中鸭腺病毒A型(DAdV-A)、鸭源禽腺病毒4型(FAdV-4)、鸭2型腺病毒(DAdV-2)和DAdV-3的Fiber 2基因特征,建立特异性检测DAdV-3的PCR方法。结果显示:优化后的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4℃,对DAdV-3扩增片段大小为548 bp;敏感性强,最低检测限为36.4 pg;特异性好,对DAdV-A、FAdV-4、鸭病毒性肠炎(DEV)、番鸭细小病毒(MDPV)、鹅细小病毒(GPV)、鸭圆环病毒(DuCV)和鹅多瘤病毒(GHPV)均无特异性扩增。表明该方法可有效用于开展新发DAdV-3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4.
鹅细小病毒强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B株的全基因序列,针对GPV的VP3保守基因设计了1对引物,建立了GPV的PCR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检测GPV能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441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鸭瘟病毒(DPV)、鹅源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coli)Os和O1、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呈阴性反应。该法检测GPV核酸的灵敏度可达0.47pg;对GPV强毒皮下注射感染雏鹅各器官的检测结果表明。感染后8h即可从心、肝病料中栓出病毒DNA,感染后24h可从延髓、胸腺、胰腺、十二指肠、空肠、盲肠、腔上囊、心、肝、脾、肺、肾、血液、小脑、直肠、肌肉、粪便中栓出GPVDNA,感染48h后可从骨髓中检出病毒DNA,感染312h后仍能从十二指肠、空肠、盲肠、心、肝、肾、粪便中检出病毒DNA。病毒分离阳性的可疑病料PCR检测为阳性,对,临床送栓病料的检测结果表明,PCR的敏感性显著高于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白城市的疑似鹅病毒性肠炎的病死雏鹅病料,经过病毒分离培养、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检测,证明所分离的病毒确为鹅病毒性肠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N-DHV)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巢式RT-PCR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Ⅰ)、新城疫病毒(ND)、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鸭细小病毒(DPV)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p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p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结果表明,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N-DHV,解决了新型鸭肝炎病毒不易在组织病料中检出困难的难题,为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快速诊断、净化及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一种快速鸭疱疹病毒1型(Anatid herpesvirus 1,AHV-1),又名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病原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登录的DEV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内、外2对引物,建立了检测DEV的套式PCR方法。该方法对正常鸭胚、健康鸭肝肠组织、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肝炎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是10 ng,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是0.1 ng,第2次比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高100倍。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可以准确快速检测出极低含量的DEV,将为鸭病毒性肠炎的病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引起的3~30日龄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和坏死性肠炎。以昏睡、腹泻、消瘦、喙端色暗为主要临床症状。其病理特征为小肠粘膜的出血和形成凝固性栓塞物阻塞肠腔。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便捷、灵敏的水貂阿留申病病毒(AMDV)纳米PCR检测方法,根据AMDV NS1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纳米PCR反应的退火温度、胶体金浓度进行了优化;测序检测扩增基因是否发生变异;对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此纳米PCR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1℃,普通PCR为55℃;加入胶体金最佳浓度在0.2~0.8nmol·L-1,纳米PCR与普通PCR产物测序相似性大于99%。特异性检测表明该纳米PCR方法只扩增AMDV而不能扩增犬瘟热病毒和水貂肠炎细小病毒。在粪尿样品检测中该纳米PCR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倍。检测40份临床样品,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对流免疫电泳检测敏感性提高,从而为用粪、尿等低病毒样品检测水貂阿留申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新型病毒引起雏鹅的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索性及坏死性肠炎。本病主要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以肠道出血以及形成凝固性的栓塞物为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是一种能引起30日龄以内雏鹅感染发病的病毒,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小鹅瘟(GP)相似,因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将其误诊为GP.种鹅在开产前注射1次GP疫苗,但其子代于3日龄仍出现发病和死亡情况,用GP高免血清治疗无效.后经病毒分离、人工感染雏鹅、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免疫接种和治疗等方法,将该种现象确诊为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尚未被认识的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成功地人工复制该病弱毒疫苗和高免血清的有效利用,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感染低日龄雏鸭,临床上分离到的病原主要为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和鸭病毒性肝炎新型病毒,为了加快本病的检测速度,尽快确诊病原,根据GeneBank上两种毒株的基因组序列,选择两种毒株的差异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一对特异性的检测引物,将两对引物放在一个PCR反应体系中,两种毒株分别进行特异性扩增,根据扩增片段的大小进行鉴别,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I型和新型毒株的复合RT—PCR方法,该检测方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性高,可以用于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型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鉴别鸭瘟病毒(DPV)、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考文献合成针对DPVUL6基因、GPVNS基因和MDPVVP1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多重PCR反应中的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快速鉴别3种病毒的多重PCR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肝炎病毒、鸭源巴氏杆菌、鸭疫里氏杆菌的核酸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特异性较强;DPV、GPV和MDPV的最低核酸检出量分别为237.3pg、22.45pg和204.6pg,表明敏感性良好;该方法对DPV+GPV+MDPV、DPV+GPV、DPV+MDPV、GPV+MDPV、DPV、GPV和MDPV的核酸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条带,表明该多重PCR方法重复性较好。本研究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良好、重复性较好和快速简便等特点,可用于DPV、GPV和MDPV临床感染病例的联合检测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鸭细小病毒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706-1709
鸭细小病毒是新近发生的引起樱桃谷肉鸭短喙、长舌、发育迟缓的1种新型水禽细小病毒,目前尚无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本研究根据鸭细小病毒的VP3基因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套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对鸭细小病毒DNA的最低检出量为100copies,不能扩增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肠炎病毒等。采用该方法对采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30份疑似鸭细小病毒感染病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率为27/30(90%),与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为90%;而普通PCR的阳性检出率为8/30(26.7%)。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鸭细小病毒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鉴别诊断鹅星状病毒(GoAstV)和鹅细小病毒(GPV),根据GoAstV和GPV基因序列保守区域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目的片段并构建重组质粒,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这两种病毒的PCR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出两种病毒的相应片段,而对鹅副粘病毒(GPMV)、鹅流感病毒(GAIV)、鹅腺病毒(GA...  相似文献   

17.
牛病毒性腹泻二温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了1对可以扩增244bp BVDV某段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BVD的二温式PCR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对BVDV模板进行扩增,而对其他对照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最低能检测到1pg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NA。本研究所建立的BVD二温式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1型鸭病毒性肝炎(duck hepatitis virus type 1,DHV-1)和新型鸭病毒性肝炎(new type duck hepatitis virus,N-DHV)全基因序列,在非同源区域设计一对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特异性引物P1/P2,对鸭病毒性肝炎病毒、鸭瘟病毒、鹅细小病毒细胞毒、流感病毒等鸭常见病病原进行RT-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特异性良好,引物P1/P2仅能特异性扩增出N-DHV的638bp基因片段;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N-DHV RNA最低检出量为21 pg.同时对临床样品的检测中发现DHV-1和N-DHV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该方法的建立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尤其是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鉴定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