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用甜高粱青贮育肥肉羊,对其健康的影响,为甜高粱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选取体况一致的3月龄杜泊羊、小尾寒羊各12只,随机将同一品种试羊等数分为2组,分别饲喂裹包青贮(玉米青贮或甜高粱青贮),青贮料自由采食,精饲料及苜蓿颗粒按动物体重的1%及0. 5%补饲。在试验期第30、60、90天,晨饲前用注射器经颈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和内毒素浓度。结果显示:白细胞数目(WBC)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高于正常值,其余血常规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在饲喂60天和90天时,杜泊羊血液白细胞数目(WBC)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 0. 05),在饲喂90天时杜泊羊血小板数目(PLT)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 0. 05);红细胞数目(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浓度(HGB)随着饲喂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杜泊羊饲喂甜高粱青贮(DG)组和小尾寒羊饲喂玉米青贮组(HY)饲喂90天时显著高于30天(P 0. 05);但血小板随着饲喂时间的增加而减少,且DG和小尾寒羊饲喂甜高粱青贮组(HG)饲喂90天时显著低于30天(P 0. 05);血液内毒素浓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饲喂甜高粱青贮与玉米青贮相比并未对绵羊健康产生影响,可作为绵羊优质饲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生产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以评价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对肉羊的饲喂效果。试验选取3~4月龄小尾寒羊[(25.70±1.50)kg]和杜泊羊[(33.40±1.68)kg]母羊各14只作为供试动物,根据饲粮中粗饲料不同将其分为杜泊羊甜高粱青贮组(DG组,n=7)、杜泊羊玉米青贮组(DY组,n=7)、小尾寒羊甜高粱青贮组(HG组,n=7)和小尾寒羊玉米青贮组(HY组,n=7)。饲养试验为期3个月,并于试验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早晨称重及采集血液。结果表明:1)玉米青贮组(DY组+HY组,n=14)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甜高粱青贮组(DG组+HG组,n=14)(P0.01)。2)试验期内杜泊羊组(DG组+DY组,n=14)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小尾寒羊组(HG组+HY组,n=14)(P0.05);在试验第60天,杜泊羊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小尾寒羊组(P0.05);在试验第90天,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P0.05);在试验第90天,HY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DY组和HG组(P0.05);甜高粱青贮组的血清SOD活性在试验第60天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3)血清尿素氮(UN)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60天、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品种效应(P0.05);血清β-羟丁酸(BHBA)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AKP活性分别在试验第90天、第30天与第90天、第60天存在显著的处理效应(P0.05);HY组的血清GOT和AKP活性在试验第90天显著高于试验第30天(P0.05)。综上,饲喂含玉米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的生产性能优于饲喂含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饲粮的肉羊,但青贮料长期育肥肉羊存在安全风险,而饲用甜高粱裹包青贮料较玉米裹包青贮料有利于提高肉羊肝脏健康、降低"高血脂"及机体酮症酸中毒等疾病的几率,进而降低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水平饲粮对3~6月龄断奶公犊牛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2~3月龄健康、平均体重为(94.38±0.25)kg的断奶公犊牛3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相近,NFC/NDF分别为1.35(A组)和0.80(D组)的2种全混合饲粮。试验期105d,其中预试期15d,正试期90d。试验开始后,每组挑选6头体重相近、健康的犊牛,分别在120、150和180日龄晨饲后2h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浓度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1)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对犊牛瘤胃液pH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2)NH3-N和乙酸浓度及乙/丙比A组显著低于D组(P0.05),而丙酸浓度则A组显著高于D组(P0.05);3)A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皆显著低于D组(P0.05);4)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占序列总数的比例A组显著高于D组(P0.05),属水平上Christensenellaceae_R-7和Prevotellaceae_UCG-003所占比例D组显著高于A组(P0.05);5)随着日龄的增加,犊牛瘤胃液细菌多样性指数除Shannon指数外,其他指标皆组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喂不同NFC/NDF水平饲粮,显著影响了断奶犊牛瘤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丰富度,影响属水平上微生物的组成,继而对乙酸和丙酸产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不同类型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饲喂小尾寒羊的生产性能和血常规,为甜高粱饲草和葡萄籽安全高效的饲喂绵羊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取甘肃省定西市的小尾寒羊28只(17.30±1.20) kg,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饲喂甜高粱青贮+精补料(SN组)、甜高粱青贮+6%葡萄籽精补料(SY组)、甜高粱干草+精补料(DN组)、甜高粱干草+6%葡萄籽精补料(DY组)。分别在饲养试验的第1、30、60和100天晨饲前称重;第20、50和100天晨饲前采集血液,测定血常规。结果表明:甜高粱饲草与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但SY组比DN组平均日增重增加30%以上,终体重增加15.4%。葡萄籽的添加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参数影响不显著(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红细胞数目(RBC)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高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甜高粱青贮组(SN+S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极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1)。试验第20和100天甜高粱青贮组(SN+SY)小尾寒羊血小板数目(PLT)显著低于甜高粱干草组(DN+DY)(P<0.05)。试验动物血液生理参数均在安全生产范围内,但饲喂甜高粱青贮对小尾寒羊红细胞和血小板相关指标更有利,且甜高粱青贮和葡萄籽结合饲喂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有改善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和全株玉米(Zea mays)裹包青贮对杜泊羊和小尾寒羊养分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杜泊羊[(38.0±0.65)kg,♀]、小尾寒羊[(29.8±0.94)kg,♀]各14只,将同一品种试羊按体重相近原则等数分为两组,分别饲喂裹包青贮(玉米青贮或饲用甜高粱青贮);各组自由采食青贮料,所有动物根据体重的1%及0.5%饲喂精料补充料和苜蓿颗粒,日投喂量分两次饲喂。结果显示,1)饲用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与玉米青贮组差异不显著(P0.05),除此之外,前者粪氮损失极显著低于后者(P0.01);2)玉米青贮组肉羊的养分摄入量、干物质(dry matter,DM)、有机物(organic matter,OM)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饲用甜高粱青贮组(P0.05)。综合分析,在本研究条件下,饲用甜高粱青贮可以安全地饲喂肉羊,在肉羊育肥中饲用甜高粱青贮比例较高时,应适当降低非蛋白氮的比例、补充可利用的蛋白及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以此提高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明确燕麦干草与全株玉米青贮按不同比例组合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用9头体重为(70.24±2.03)kg、体况相似且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种(美利奴×蒙古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按过渡期称重结果分成3组,每组3只。按燕麦干草和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比例(干物质基础)将饲粮分为A1(100%全株玉米青贮)、A2(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和A3(100%燕麦干草)3种,3种饲粮精粗比均为35∶65。采用3×3拉丁方设计,进行3期试验,每期22 d(预试期15 d,正试期7 d),正试期最后3 d采样。结果显示:1)与100%全株玉米青贮相比,以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或100%燕麦干草为粗饲料对绵羊瘤胃液p H和总氮浓度平均值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NH3-N)、尿素氮和血浆尿素氮浓度平均值(P0.05),同时以50%全株玉米青贮+50%燕麦干草为粗饲料还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蛋白氮浓度平均值(P0.05)。此外,A2组的瘤胃液p H和总氮浓度平均值稍高于A3组,瘤胃液蛋白氮浓度平均值较A3组增加了8.97%,瘤胃液和血浆尿素氮浓度平均值稍低于A3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瘤胃液NH3-N浓度平均值则显著低于A3组(P0.05)。2)粗饲料中燕麦干草的加入并未显著改变绵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丙酸摩尔比平均值(P0.05),升高了瘤胃液乙酸、丁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平均值,且A3组与A1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在精料相同、精粗比为35∶65的条件下,用50%全贮玉米青贮和50%燕麦干草混合作为粗饲料可以改善绵羊的瘤胃内环境而适宜瘤胃微生物生长,提高瘤胃微生物活性及其对氨(NH3)的利用率,有助于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升高瘤胃乙酸的摩尔比及乙酸/丙酸。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用甜高粱青贮(sweet sorghum silage, SS)和全株玉米青贮(whole-plant corn silage, CS)对肉羊前胃微生态的影响。选择健康的3~4月龄杜泊母羊[(33.40±1.68) kg]1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分别喂甜高粱青贮(SS组)和玉米青贮(CS组),单栏饲喂并自由饮水。预饲期15 d,正试期90 d,在正试期测定并计算生长性能指标,正试期结束后,每组选取4只羊进行屠宰,采集前胃(瘤胃、网胃和瓣胃)食糜和组织样品,对前胃发酵参数、微生物表达量、上皮颜色和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1)CS组肉羊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SS组(P<0.05)。2)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育肥肉羊90 d后,对前胃的pH值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网胃内容物中,SS组肉羊氨氮浓度显著高于CS组(P<0.05),CS组肉羊丁酸含量显著高于SS组(P<0.05);SS组肉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3)SS组肉羊瘤胃内短普雷沃氏菌、栖普雷沃氏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的表达量显著高于CS组(P<0.05)。4)饲粮处理显著影响前胃颜色,CS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比SS组深(P<0.05)。5)SS组肉羊瘤胃乳头宽度显著高于CS组(P<0.05),饲喂甜高粱青贮和玉米青贮对肉羊网胃黏膜厚度、黏膜下层厚度和肌层厚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CS组肉羊的瓣胃黏膜上皮厚度显著高于SS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和饲用玉米青贮相比,饲用甜高粱青贮肉羊的采食量较低,且这两种青贮料饲喂对肉羊的微生态有影响,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前胃内纤维分解菌的表达量以及瘤胃乳头宽度等指标显著高于玉米青贮组,且甜高粱青贮组肉羊的前胃上皮颜色较浅,角质化程度低,有利于肉羊的胃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养殖方式及品种对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自然放牧和放牧补饲2种养殖方式,以阿尔巴斯型绒山羊和大青山型绒山羊为试验动物,测定了瘤胃液pH、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养殖方式下,补饲组(II组)瘤胃液pH低于自然放牧组(I组),差异不显著(P0.05);同在放牧条件下,大青山型(I组)瘤胃液pH高于阿尔巴斯型(III组)。补饲组(II组)瘤胃液中的NH3-N和VFA浓度均高于放牧组(I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但2组间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I组和III组间的NH3-N和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由于精料的添加,补饲组绒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受到影响,瘤胃微生物促进了对日粮中氮源的利用,而且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瘤胃发酵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进行3期瘘管奶牛体外发酵试验,分别饲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200 mg大豆黄酮/d)Ⅱ组、(基础日粮+200 mg染料木素/d)Ⅲ组,于采食后0、2、4、6、8 h采集瘤胃液进行pH、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分析,旨在探讨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为其在奶牛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及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者对瘤胃各时间点pH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瘤胃液NH3-N浓度的时间动态变化趋势相似,饲喂后0、2、6、8 h NH3-N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饲喂后4 h,染料木素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各处理组间在相同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发酵后4~6 h染料木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大豆黄酮对奶牛瘤胃发酵未产生影响,染料木素对瘤胃NH3-N、乙酸和TVFA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选用6只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研究了A(100%燕麦—箭筈豌豆捆裹青贮料,简称青贮料),B(80%青贮料+20%玉米)和C(63%青贮料+37%玉米)3种饲粮处理对绵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瘤胃液pH值为A>B>C,但A的瘤胃液总氮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处理C(P<0.05);除食前1 h处理间NH3-N浓度差异接近显著(P=0.085)外,其他时段A,B和C差异显著或不显著(P<0.05或P>0.05);瘤胃液中尿素氮仅B和C食后8 h的测值和平均值显著(P<0.01或P<0.05)高于A;C的瘤胃液蛋白氮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A(P<0.05),但3种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3种饲粮试羊的瘤胃液pH值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状况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青贮饲用油菜对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将24只3月龄左右宜昌白山羊[平均体重(14.83±0.32) kg,公母各半]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饲喂含有青贮饲用油菜的全混合饲粮,对照组饲喂含有青贮全株玉米的全混合饲粮,预试期7 d,正饲期90 d。试验结束时,每组屠宰6只羊,取瘤胃液测定pH、氨态氮、瘤胃液菌体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并采用16S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瘤胃中菌群结构。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山羊的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山羊瘤胃液pH值、氨态氮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山羊瘤胃液菌体蛋白含量和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菌群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相对丰度大于0.1%的菌门,分别有15和14个,两组中共有的菌门按照丰度排序依次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螺旋体门和Saccharibacteria,但各菌门丰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两个组山羊瘤胃液中普雷沃氏菌属的微生物含量均最多。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菌群Prevotella_1丰度从21.10%减少到16.66%,模糊分类群丰度从1.95%增加到3.19%(P<0.05)。综上所述,饲喂青贮饲用油菜能保持山羊瘤胃内环境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稳定,维持瘤胃正常发酵。  相似文献   

12.
《畜牧与兽医》2015,(5):50-54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及瘤胃液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32头健康杂交(广西本地水牛×尼里-拉菲水牛×摩拉水牛)泌乳水牛,按产奶量、泌乳期等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的精料分别添加4%的葵花籽油(葵花籽油组)、4%茶油(茶油组),2%的葵花籽油+2%的茶油(混合组)。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显著降低了奶水牛瘤胃液中NH3-N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了乙酸/丙酸(P0.05),降低了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对奶水牛瘤胃液p H、乙酸、丙酸、丁酸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奶水牛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水平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提高了瘤胃液中cis9-C18:1、trans11-C18:1、C18:2、C18:0的含量,其中葵花籽油和茶油混合添加组的cis9-C18:1、trans11-C18:1、C18:2、C18:0含量均最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葵花籽油组、茶油组和混合组中瘤胃液的UFA/SFA均比对照组提高,混合添加组在提高不饱和脂肪酸占饱和脂肪酸的效果最好;单独添加葵花籽油的试验组可以显著提高瘤胃液中cis9-C18:1的浓度(P0.05),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液中C16:0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奶水牛饲粮中添加精料饲喂量4%水平的葵花籽油、茶油及其组合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提高了瘤胃液UFA/SFA。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 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小尾寒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分为对照组(CT)和3个试验组(A、B和C)。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日粮干物质1%、2%、3%的脂肪酸钙(Ca-LCFA),研究不同添加水平脂肪酸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间瘤胃液pH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NH3-N浓度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但都在正常范围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C组和A组显著高于CT组和B组(P0.05),C和A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乙酸丙酸比上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C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最强(P0.01)。这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组即添加日粮干物质3%的脂肪酸钙最有利于绵羊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瘤胃内pH、氨态氮(NH3-N)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的影响,以及添加吡啶羧酸铬对其的调控作用。选用体重相近[(20.75±1.88)kg]的波尔山羊4只,采用自身对照,分3期试验,分别为对照组、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对照组山羊在空调房中饲喂,温湿指数(THI)在70以下,处于非热应激状态;热应激组和加铬组山羊在室温动物房中饲喂,2组THI无显著差异(P>0.05),达79以上,处在相似的热应激状态。加铬组饲粮为基础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铬含量为0.2 mg/kg饲粮)。每期试验14 d,在试验的第13天采集瘤胃液,测定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热应激可以显著降低奶山羊瘤胃内pH(P<0.05),显著提高瘤胃内NH3-N、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浓度(P<0.05),显著降低乙酸/丙酸(P<0.05)。饲粮中添加吡啶羧酸铬后可以显著提高热应激奶山羊瘤胃乙酸、丁酸浓度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降低瘤胃丙酸浓度(P<0.05),对瘤胃pH、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热应激使瘤胃pH显著降低,显著增加了VFA浓度,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饲粮添加吡啶羧酸铬可调节瘤胃VFA浓度,对热应激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粗蛋白(CP)及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日粮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健康、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每组3头。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CP设7.5%(低)、9.0%(中)、10.5%(高)3个水平,RUP设45%CP(低)、55%CP(高)2个水平,共6个处理组,饲喂相同基础日粮,精粗比为3∶7,预饲期10d,饲喂后2、4、8、12、24h从食道采集瘤胃液2d,测定瘤胃液pH值,NH3-N、微生物蛋白质(BCP)、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结果表明,日粮CP水平对瘤胃液NH3-N浓度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BCP及VFA的含量影响较小,总体而言,9.0%CP水平组对奶牛的瘤胃发酵略好于其他两组;日粮中高RUP(55%CP)可以显著降低瘤胃pH值且有降低NH3-N浓度的趋势,同时,对瘤胃BCP及VFA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试验条件下,日粮中CP(9.0%)和RUP(55%CP)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瘤胃代谢。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的影响。试验以小尾寒羊为瘤胃液供体,借助DFCCS-Ⅱ型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对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4%、16%、18%的4种饲粮进行体外发酵,于投料前、后2 h采集瘤胃液,测定其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提高,瘤胃液pH值呈显著升高的趋势(P0.05);氨态氮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12%、18%水平(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水平对乙酸、丙酸、丁酸影响不显著(P0.05);菌体蛋白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6%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菌体蛋白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粗蛋白质水平为16%的饲粮最有利于小尾寒羊瘤胃内环境发酵。  相似文献   

18.
饲粮中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燕麦干草含量对绵羊瘤胃液p H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9只体况和体重[(70.32±2.14)kg]相近、装有永久性瘘管的德国美利奴与蒙古羊杂种公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各组分别采用全株玉米青贮、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混合组)、燕麦干草为粗饲料。饲粮精粗比34.50∶65.50。进行3期饲养试验,每期20 d,15 d预试期,5 d采样期。采集饲喂前(0 h)和饲喂后1、3、5和7 h的瘤胃液,测定p H,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微生物相对含量。结果表明:1)全株玉米青贮组的瘤胃液p H在1、5 h均显著低于燕麦干草组(P0.05),在3 h极显著低于混合组(P0.01);2)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瘤胃液真菌的相对含量在0 h均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燕麦干草组在5 h真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3)混合组原虫的相对含量在1、5 h显著低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4)饲喂后5 h,混合组和燕麦干草组的纤维分解菌相对含量均较高,其中燕麦干草组黄色瘤胃球菌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高于全株玉米青贮组(P0.01)。综上所述,在精粗比为34.50∶65.50的饲粮中采用全株玉米青贮+燕麦干草(1∶1)的粗饲料,有利于维持绵羊瘤胃内环境的稳态及瘤胃微生物的生长,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19.
选取泌乳期奶牛12头,采用重复4×4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300(B组)、400(C组)、500(D组)mg/(头·d)莫能菌素,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莫能菌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莫能菌素可提高瘤胃液pH值,显著降低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丙酸的值,增加丙酸含量(P0.05),对氨态氮(NH3-N)和丁酸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C组较对照组T-VFA和乙酸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22.71%和28.59%(P0.05);D组的MCP和乙酸/丙酸值较对照组降低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33.99%和31.15%(P0.05;D组中丙酸的含量增加最多为9.63%(P0.05)。综上所述,奶牛饲喂400~500mg/(头·d)的莫能菌素更有利于促进瘤胃内丙酸型发酵。  相似文献   

20.
选用4头3.5岁、体况良好(500±20)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阉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添加丙酸镁(100g/d)、丙酸(87g/d)和氧化镁(24g/d)对西门塔尔牛瘤胃液pH和氨态氮(NH3-N)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丙酸镁、丙酸和氧化镁后,0h各组间pH差异不显著(P0.05),3h、6h丙酸镁和丙酸组pH较对照组和氧化镁组显著降低(P0.05),9h丙酸镁组pH与其他三组差异不显著(P0.05),丙酸镁组和丙酸组pH平均值较对照组和氧化镁组显著降低(P0.05);0h和9h各组间瘤胃液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3h和6h丙酸镁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丙酸镁组瘤胃液NH3-N浓度平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丙酸镁可降低西门塔尔牛瘤胃液pH和NH3-N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