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呼肠孤病毒病足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鸡受到ARV感染后通常因病毒的致病型、宿主的年龄及感染途径不同而表现出病毒性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肠道疾病、消化不良综合征和呼吸道症状等[1-2].  相似文献   

2.
呼肠孤病毒感染在山东省流行情况的调查报告吴延功,杜元钊,朱万光(农业部动物检疫所青岛266032)呼肠孤病毒是病毒性关节炎、矮小综合征,以及一些呼吸道和肠道病的病原。1997年以来,山东省及其临近地区的许多鸡场先后发生了多例由呼肠孤病毒引起感染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在各种禽类中普遍存在,主要感染鸡,造成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番鸭的呼肠孤病毒感染,早在1950年南非就有记载,1972年法国首次从番鸭中分离到病毒。近几年来,我国闽、浙等番鸭饲养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肝、脾、胰腺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该病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其后,多位研究者分别从临床感染发病的半番鸭、鹅中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4.
呼肠孤病毒感染就是病毒性关节炎,是鸡常患的病毒性传染病。另外,许多学者证实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症"等疾病也与呼肠孤病毒有关。呼肠孤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自消化道和呼吸道分离出来。病毒无囊膜,对脂溶剂和热有抵抗力,-20℃可存活4年以上,病毒在细胞内复制可形成包涵体。呼肠孤病毒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来源于鸡的跛行  相似文献   

5.
正禽呼肠孤病毒感染可引起鸡多种疾病,包括病毒性关节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所谓吸收不良综合征。疾病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鸡的年龄、病毒的致病型和感染途径。呼肠孤病毒感染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已有多个省、市发现本病,并从有些病例分离鉴定出呼肠孤病毒。现将一例鸡呼肠孤病毒感染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峡川社区皖南土鸡养殖户汪某饲养的80日龄皖南土鸡8000只(免疫情况:1日龄注射马立克氏病液氮苗,7日龄新城  相似文献   

6.
该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已对鸡、火鸡,番鸭,鹅、半番鸭、蛋鸭、肉鸭等禽类致病。除了引起死亡外,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禽类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是新出现的一种鹅病毒性传染病,它将极大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引起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等为特征的重要传染病。1957年美国学者Olson等首次报道了此病,1959年他们利用从鸡关节内分离到的1株病毒成功地复制了关节炎病例,命名为鸡病毒性关节炎。目前在全世界多数国家均有该病发生,并分离出不同的禽呼肠孤病毒株。其后在英国、美国、意大利和荷兰等都有报道,逐渐成为世界广泛流行的一种鸡病。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免疫力下降,饲料  相似文献   

8.
正病毒性关节炎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关节滑膜、腱鞘及心肌的传染病。其特征为关节滑膜、腱鞘和心肌损伤,轻和跗关节上方的腱索肿大。1流行特点鸡和火鸡是本病的自然宿主,各种日龄、品系的鸡均易感,1日龄雏鸡最易感,但主要发生于4~7周龄的肉用鸡(日龄越大,敏感性越低)。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9.
1病原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为禽呼肠孤病毒,病毒可接种于鸡胚进行培养,病变的腱鞘经常规处理后经卵黄囊接种于5-7日龄的鸡胚,经5-6天后鸡胚死亡,胚体充血和出血,绒毛尿囊膜混浊,脾脏肿大,心肌有坏死灶。绒毛尿囊膜接种病毒时在其绒毛尿囊膜上形成大小不等隆起的疱斑。1日龄肉用雏鸡足垫内接种,第二天即可引起局部红肿等典型的病毒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吸收障碍为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毒主要感染2周龄的雏鸡,感染率可达100%,发病率为5%~20%,死亡率为12%-15%不等。  相似文献   

11.
鸡病毒性关节炎(Viral Arthritis)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病毒性病原是禽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 ARV)。ARV属分节段的RNA病毒,易发生基因变异或重组产生新毒株。近年来,鸡病毒性关节炎频发,新型毒株不断产生,呈现了新的流行趋势。本文从ARV流行情况、鉴别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和防控禽呼肠孤病毒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病原病毒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生关节炎、腱鞘炎及腓肠肌腱断裂为主要特征,又称鸡病毒性关节炎。近来,肉鸡养殖户发现鸡出现跛行、关节肿大、消瘦、食欲减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经诊断是病毒性腱鞘炎所致,  相似文献   

13.
本病的病源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病毒属、禽呼肠孤病毒、鹅呼肠孤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已对鸡、火鸡、番鸭、鹅、半番鸭、蛋鸭、肉鸭等禽类致病。除了引起死亡外,总体生产性能低下,大大降低了禽类的经济价值,是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禽类病毒性传染病,是新出现的一种鹅病毒性传染病,它将极大危害养鹅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是禽呼肠孤病毒,主要侵害肉鸡,患病鸡表现为腱鞘炎、关节炎等症状.该病对鸡群的危害较大,本文介绍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以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降低鸡病毒性关节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禽呼肠孤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类禽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因毒株和感染宿主的不同而异。鸡感染该病毒可出现关节炎、腱鞘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病、肠病、吸收障碍综合征和骨质疏松等症状,番鸭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软脚、腹泻等,有的可能引起高达98%的死亡率。该病原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可致死敏感番鸭胚、半番鸭胚和鸡胚,并能经接种种蛋感染出壳番鸭。  相似文献   

16.
鸡病毒性关节炎(Avian Viral Arthritis,AVA)是由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Olson等在1957年描述了一个自然发生了滑膜炎的鸡群,并从病鸡中分离到一种病毒,这就是后来称为的"病毒性关节炎因子".1972年Walker确定为呼肠孤病毒.1984年我国的王锡坤首次报道我国有本病存在,主要危害商品系肉用雏鸡.笔者于2013年1月接诊一例病例,现将该肉鸡场发病与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ARV)引起鸡和火鸡的一种以关节炎、腱鞘炎、吸收障碍为特征的免疫抑制病.该病毒在商品鸡群中普遍存在,主要侵害肉鸡,也感染商品蛋鸡和火鸡.鸡群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免疫功能低下,对其它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生长缓慢或停滞,饲料报酬率降低,死亡率增加,给养鸡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呼肠孤病毒不同毒株在抗原结构、致病性、细胞培养特性以及宿主特异性上都存在一定差异,且目前已经出现了高致病株[1].……  相似文献   

18.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关节异常的传染病,以侵害禽类腱鞘滑膜、腱、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和心肌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肉用鸡,偶见于蛋鸡和火鸡,鹦鹉、鸽和鸭也可感染。1病原及其传播方式该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呼肠孤病毒属,核酸为核糖核酸型,无囊膜,有两层衣壳,病毒粒子的大小约75纳米。其对乙醚不敏感,对氯仿轻度敏感,对热和酸有抵抗力,能在鸡胚的肺细胞、肾细胞、睾  相似文献   

19.
<正>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禽病毒性关节炎综合征,是由禽呼肠弧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肉鸡,主要以跛行、跗关节剧烈肿胀、腱鞘发炎和饲料转化率低等为特征~([1])。由于该病可使鸡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果养鸡户平时预防重视不够,可增大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机会,则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7年6月15日,驻马店市正阳县某乡贾某的养鸡场4周龄的雏鸡突然发生了死亡情况。该养鸡户于  相似文献   

20.
正(一)流行病学禽呼肠孤病毒感染普十分宽泛,可感染家禽鸡、鸭、鹅以及火鸡等多数鸟类;但对鸽子、家兔、仓鼠不易感。禽呼肠孤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水平传播,虽然也可以垂直传播但其传播效率不高。据相关文献报道,经消化道感染的禽感染后第4 d就可以从其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以及股关节分离到该病原,其广泛性高滴度排毒可持续长达两周,然后病毒小范围定殖在腿骨的滑膜组织以及关节部位,被病禽污染的垫料或者饲料是该病重要的传染源,这与其排毒特点相吻合。(二)临床症状禽呼肠孤病毒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鸡,但对于不同日龄阶段的鸡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