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哺乳动物核移植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猪细胞核核移植的难度较大,有关猪的报道较少。由于猪胚胎卵裂球脂滴太多,Nagashima等眼2演通过离心处理并用显微操作技术去除细胞内脂滴,再进行冷冻,解冻后将胚胎分成单个卵裂球作为核供体,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高于正常胚胎细胞核移植。猪细胞核移植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移核胚重构后核、质相互作用和细胞同期同步化,受体母猪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体外成熟的猪卵母细胞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的电场强度、脉冲时程和脉冲次数对猪卵母细胞电激活效果及其孤雌胚发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脉冲就足以激活猪卵母细胞,以1300V·cm-1的电场强度和80μs的脉冲时程可以获得较高的卵母细胞的激活率、卵裂率和孤雌胚发育率。  相似文献   

3.
猪业信息     
《畜禽业》2006,(21)
我国首例克隆东北民猪诞生科技日报哈尔滨10月15日电(记者李丽云),我国首例采用成体体细胞作为核供体的克隆东北民猪在哈尔滨诞生。14日,出生仅3d的3头可爱的黑色克隆小猪与媒体见面。3头克隆小猪通体黑色,发育正常,各项形态特征与供核体细胞个体完全一致。据项目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忠华博士介绍,他们“克隆”的东北民猪与过去克隆猪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是成体体细胞作为核供体,其供核体细胞取自1头出生3d的东北民猪仔猪,而我国在此之前的克隆猪核供体细胞则取自于妊娠33d的胎儿。技术难度更高一些。东北民猪是分布于我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基础培养液(mTCM-199、NCSU23)和PMSG、HCG浓度、作用时间对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和乙醇及乙醇与各种化学试剂联合处理对猪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孤雌激活、孤雌生殖胚胎发育的影响,最终找到了最佳的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体系,并确定了乙醇孤雌激活的最佳浓度、作用时间和与不同化学试剂联合处理的最佳组合。试验结果得出:最佳的猪卵母细胞培养体系为:NCSU23+20IU/mlPMSG+20IU/mLHCG+10%PFF,激素作用时间为45h,成熟率可达到70.3+3.9%;乙醇的最佳激活浓度为8%,激活率为29.6+2.5%;乙醇激活的最佳处理时间为10min,激活率为32.6+4.1%;乙醇与CB+CHX联合处理的激活率最高,激活率为60.8+3.2%,卵裂率、3~4细胞率、8细胞及8细胞以上率分别为45.1+3.0%、28.6+3.7%、8.7+1.2%;乙醇与CB+6-DMAP联合处理的激活率为51.7+1.9%,卵裂率、3 ̄4细胞率、8细胞及8细胞以上率分别为41.7+3.6%、30.3+4.3%、9.9+1.8%,虽然激活率、卵裂率低于乙醇与CB+CHX处理组,但3 ̄4细胞率、8细胞及8细胞以上率均高于乙醇与CB+CHX处理组(30.3+4.3%vs28.6+3.7%,9.9+1.8%vs8.7+1.2%)。因此,乙醇激活的最佳方法为:8%乙醇处理10min,CB+6-DMAP处理7h。  相似文献   

5.
黄波 《畜禽业》2008,(5):22-25
用2种不同的配方分别对猪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研究,并用孤雌激活的方法检测冷冻-解冻对卵母细胞再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如下:(1)以PBS和TCM1992种配方为冷冻基础液,分别对猪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对细胞进行体外成熟观察、形态学观察、染色观察,差异不显著;(2)经冷冻-解冻,猪GV期卵母细胞比MⅡ期卵母细胞成活率高、孤雌激活效果好;(3)经冷冻-解冻,猪卵母细胞再发育能力明显低于新鲜细胞,冷冻过程对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鲫鱼成体体细胞核作供体,直接移植到鲤鱼的去核卵内。移植后的卵子能进行分裂和发育.经过连续核移植,在193个移核卵中。获得一尾发育到孵出期的杂种幼鱼,存活224小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主要比较了离子霉素、电脉冲2种方法激活牛、羊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效率。2种激活方法中,牛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90.61%VS94.40%,P>0.05),而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极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12.3%VS2.4%,P<0.01)。2种方法对羊的胚胎的研究中,羊胚胎卵裂率无显著差异(72.4%VS77.4%,P>0.05)。但是离子霉素激活胚胎的囊胚发育率显著高于电激活方法(3.67%VS10.4%,P<0.05)。本实验中还比较了用化学激活(离子霉素)激活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后,用SoFaa体系培养,换液与不换液对孤雌激活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第四天不换液的胚胎卵裂率和囊胚率极显著高于换液的胚胎(11.64%VS3.49%,P<0.01)。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多种细胞被采用并得到了克隆后代。但动物克隆效率仍然很低,供体细胞的选择和重组胚激活是动物克隆中的重要步骤。供体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类型、冷冻处理和化学激活等方面都可能影响动物克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屠宰场废弃的猪卵巢为材料,通过系统技术途径得到猪早期胚胎的基本方法。新鲜的猪卵巢采集后,25~35℃条件下保存,在3h内进行卵泡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复合体(COCs)采集与分级,对COCs中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体外受精(IVF)及其受精卵体外发育(IVD)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系统地探索,重点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直径大小)卵泡卵母细胞、不同培养系统与添加成分以及不同培养时间等关键因素对猪卵母细胞IVM的影响,并对其IVF卵裂能力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TCM199作为基础成熟培养系统液,并添加ф5~8mm卵泡液(pFF)和雌二醇(E2),ф2~8mm卵巢卵泡COCs经IVM40h可得到较高的成熟率(66.7%)和IVF卵裂率(29.2%)。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猪2-4-细胞早期胚胎的体外批量生产技术,可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应用于养猪业科研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0.
闫鹏  刘岐  石磊 《畜禽业》2008,(4):40-42
实验研究了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通过间隙连接通道对绵羊卵母细胞核成熟的影响。采用抽吸法从2~6mm的卵巢上收集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将部分COCs脱去全部卵丘细胞,成为机械裸卵(DOs)后,分4种方式培养,即卵丘细胞包裹的卵母细胞(CEOs)的单独培养、DOs与COCs共培养(DOs(COCs))、DOs与卵丘颗粒细胞共培养的(DOs(CCs)),以及DOs单独培养,培养26h,用0.2%地衣红对绵羊卵母细胞进行染色检查。各组卵母细胞到达减数分裂2期的比率分别是79.6%、5.6%、9.9%和46.4%,4组间都有显著差异统计核成熟率(P<0.05)。表明卵丘细胞及间隙连接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恢复核成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5-HT与DA阳性物质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不同发育时期的卵巢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特征,运用免疫组化法对卵巢发育4个不同时期的卵巢与肝胰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期卵巢卵细胞和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5-HT与DA阳性物质。Ⅰ期卵巢5-HT阳性物质分布于卵母细胞胞核,胞质未出现阳性;Ⅱ期~Ⅳ期5-HT阳性物质主要集中在卵母细胞胞质以及胞核。在发育各期的肝胰腺中5-HT的免疫物质均呈阳性。Ⅰ~Ⅳ期卵巢中,DA阳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卵母细胞的胞核以及肝胰腺细胞,其强度呈递减趋势。结果提示5-HT具有促进卵巢发育作用,而DA则抑制卵巢发育。  相似文献   

12.
人工诱导栉孔扇贝雄核发育早期的荧光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正常卵子与雄核发育卵子在减数分裂、受精过程和卵裂早期中的核相变化。雄核发育单倍体是将强度为2.8mW/(cm2·s)的紫外线照射20s的卵子与正常精子受精后得到的。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并没有影响卵子的成熟分裂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它们的发生过程滞后。在第1卵裂中期,雄核发育卵子中雌性原核并不像雄性原核一样形成染色体,而是形成1个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第1卵裂后期,DCB不参与核分裂。第1卵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分裂球其中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雄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产量稍有差异(全胚法>半胚法>传统法)  相似文献   

14.
张桂红 《畜禽业》2000,(3):26-27
本试验用鸡白细胞。鸡脾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以Ge-132、NDV-F、PHA、PolyI:C为诱生剂,诱生外源性IFN,将鸡胚成纤维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作鸡IFN的检测系统,对不同种细胞、不同的细胞浓度、不同的IFN诱生剂及培养方法等诸因素对IFN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了Ge-1322、NDV-F、PHA、PolyI:C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的最佳诱生剂量;同时也进行了不同诱生剂在不同细胞上产生的IFN的理化性状研究,结果表明:(1)在Ge-132、NDV-F、PHA、PolyI:C四种诱生剂中,诱生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且以Ge-132诱生IFN的能力为最强,其他依次为NDV-F、PolyI:CPHA(2)鸡脾细胞和鸡白细胞产生的IFN效价高于鸡胚成纤维细胞;(3)鸡脾细胞和鸡白细胞悬浮培养比静置培养产生的IFN效价高近1倍;(4)雏鸡脾细胞比成鸡脾细胞产生的IFN效价高;(5)未免疫鸡鸡胚成纤维细胞比免疫鸡鸡胚成纤维细胞产生IFN效价高;(6)鸡胚成纤维细胞在IFN诱生剂的作用下,4h即可产生IFN,20-24H达到最高产量;(7)IFN诱生剂最佳诱生剂量;鸡NDV-F为128HAU/ml;Ge-132为70ug/mlPolyI:C为50ug/ml;PHA为40ug/ml  相似文献   

15.
色林错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何德奎 《水产学报》2001,25(2):97-102,T001
采用组织切片法,对西藏特有鱼类林错裸鲤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其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在第2时相晚期到第3时相早期,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和核仁物质外排现象,核仁排出的可能与核周的颗粒卵黄形成有关。第2时相到第4时相早期,核膜外侧具有一透明层。产卵后未提出的成熟卵粒通过颗粒细胞吸收和利用,已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具有繁殖间隔现象。产卵时间始于4月上旬,持续到8月上旬。色林错裸鲤属于分次同步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16.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从4头同期发情与超数排卵的因重复采胚不孕的供体波尔山羊卵巢采得24枚卵泡卵母细胞(18枚卵丘卵母细胞,6枚裸卵),其中9枚卵丘卵母细胞直接与获能后的精子实施配子移植,4头受体均未受孕;其余15枚进行26h成熟培养,经培养后其中9枚卵丘卵母细胞中有6枚卵丘扩散,3枚未扩散;6枚裸卵均因退化而弃去。9枚卵丘卵母细胞移植至4头受体后有2头妊娠并如期产羔各1头。  相似文献   

18.
雌核发育与正常二倍体条斑星鲽胚胎发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牙鲆精子诱导条斑星鲽雌核发育的同时,对条斑星鲽单倍体、雌核发育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与普通胚胎发育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单倍体胚胎,卵裂开始至64细胞期,发育速度较普通胚胎发育发育速度明显缓慢,至多细胞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14 h;到达高囊胚期比普通二倍体慢1.5 h,到达低囊胚期发育速度相同,历时31 h;到达原肠末期、神经胚期、晶体形成期历时相同,其他发育时期一直处于缓慢状态;孵化仔鱼具有明显的单倍体综合症.(2)雌核发育与普通胚胎的发育的特征相比无明显区别,在卵裂期发育速度明显迟缓,但在囊胚期以后,所用时间基本相同;孵化时间比普通胚胎长约1 h.(3)与普通胚胎相比,雌核发育胚胎、单倍体胚胎孵化率较低,仔鱼畸形率高.  相似文献   

19.
用兔抗促黄体素生成素受体(LHR)或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CGR)、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抗体对LHR,ER和PR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目的在于揭示外源性促性腺激素(鲤鱼脑垂体提取物,CPE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日本鳗鲡卵子发生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内分泌机制。结果表明,注射激素前后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出现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卵巢组织学切片观察显示激素处理前鳗鲡卵巢发育处于卵黄发生早期,卵母细胞平均直径(220±0.01)μm。第一次注射这两种激素后10d,实验组卵母细胞中卵黄核分散在核的周围,核仁数量显著增加,多达18~20个左右,而对照组8~10个。第3和4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发育进入卵黄发生早-中期至中期,卵黄颗粒数量增加。第6和7次激素处理后,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发生中后期到成熟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胞径和核径增加,分别为(570±1.39)μm和(128±1.19)μm,而对照组没有变化。其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LHR、ER和PR均定位在鳗鲡卵巢中卵母细胞胞质、核膜、核质、卵被膜和体细胞上。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从第3次和第4次激素处理后,这三种受体的定位各有特点,L...  相似文献   

20.
在鱼类的早期胚胎发育中生殖细胞便与体细胞分离,形成所谓的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母源性基因Dead end(dnd)在胚胎发育中特异地表达于原始生殖细胞,编码一种进化上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对生殖细胞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CR获得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dnd基因(Lcdnd)的部分cDNA序列,结合实时定量PCR、整胚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Lcdnd在各组织和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dnd在性腺中特异表达,且其在卵巢中的表达量高于精巢;检测的各期胚胎中都有dnd的表达,随着胚胎的发育其表达量呈下降的趋势。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Lcdnd在早期卵裂阶段主要分布于分裂沟,到囊胚期至原肠早期则开始定位于细胞内,原肠早期时定位在胚环中的中内胚层,且阳性信号增多,暗示此时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接着原始生殖细胞沿胚环向胚体形成处(胚盾)迁移;随着胚胎的发育,发现胚体两侧的阳性信号增多;到体节发生期,阳性信号细胞分布于胚体两侧的侧板中胚层,随着体节的发生这些细胞沿背腹轴向腹部运动;发育到孵出期时,到达了发育中的原始生殖嵴。本研究首次使用dnd作为一种较为可靠的大黄鱼生殖细胞标记,揭示了大黄鱼原始细胞的起源与迁移,为大黄鱼生殖细胞发生发育及养殖大黄鱼的育性控制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