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城疫疫苗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给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正确了解影响新城疫免疫效果的因素,将有利于有效防止和减少免疫失败的发生。 一、对疫苗免疫的认知不足 新城疫病毒一方面可使机体感染发病,另一方面可诱导机体的免疫应答,是新城疫疫苗产生免疫保护作用的基础。鸡抗新城疫病毒的免疫应答可分为体液免疫应答、局部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三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旨在开发防治热带螨过敏症的兽用核酸疫苗,本试验通过对热带无爪螨主要变应原Blo t 5和Blo t 21的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了热带螨主要变应原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VAX1-PADRE-Blo t 5-21-CpG。为验证该真核表达载体的免疫效果,采用皮下注射,以100 μg/100 μL量的pVAX1-PADRE-Blo t 5-21-CpG核酸免疫BALB/c小鼠(n=6),通过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IgG1和IgG2a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显示,真核表达质粒pVAX1-PADRE-Blo t 5-21-CpG免疫小鼠后可诱导特异性IgG和IgG2a水平升高,且IgG2a/IgG1的比值升高,这暗示免疫后小鼠机体发生偏向Th1型的免疫反应。此外,该核酸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CD4+CD25+Foxp3+ T细胞,这表明该真核表达质粒免疫小鼠后可能会诱发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应激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畜禽免疫应激反应(疫苗反应),是为了保护畜禽免受各种病原体侵犯,提高机体免疫而进行免疫接种所引起的一种应  相似文献   

4.
预防畜禽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免疫工作,兽用疫苗是由病原微生物或代谢物组成的,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制剂[1]。疫苗可以使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力,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动物机体免疫的产生。本文对兽用疫苗接种效果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人和动物极易发生细菌性感染,目前针对这类疾病的首选用药为抗生素。然而,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率逐渐升高,如新生儿脑膜炎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1],这给有效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畜禽养殖业,耐药性病原菌也普遍存在。据报道,在畜禽养殖场粉尘、垫料和动物粪便中均含有耐药性细菌[2],危害人类健康。在我国奶牛养殖场中,引起乳房炎的大多数病原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对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患乳房炎的奶牛治愈率下降,淘汰率升高,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4]。因此,寻求新型药物制剂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十分必要。噬菌体制剂安全、有效、无耐药、无残留、特异性强且不破坏机体自然菌群[5-7],可有效杀灭耐药性细菌[8],是替代抗生素疗法的最佳选择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动物医学领域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为使用噬菌体治疗动物细菌感染性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特点 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或RNA)。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宿主细胞摄取后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 CP15 / 60重组质粒 pc DNA3 .1- 15 / 60 DNA疫苗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效果。用重组的 DNA疫苗于 BAL B/ c小鼠后腿胫骨前肌肉注射免疫 ,于 0、3、6周共免疫 3次 ,10 0 μg/次。免疫后不同时间检测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指标。并用 1× 10 6 卵囊进行攻虫试验。结果表明 pc DNA 3 .1- 15 / 60可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对 C.parvum卵囊攻击具有保护作用。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蛋白 CP15 / 60重组质粒 pc DNA3 .1- 15 / 60有可能作为侯选的隐孢子虫 DNA疫苗 ,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蛋白重组乳酸菌对小鼠免疫应答情况,本研究将IBV CH/LN/2019毒株的S1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构建重组质粒pNZ8149-S1,电转至乳酸乳球菌NZ3900中,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重组乳酸乳球菌表达水平,免疫SPF小鼠,通过间接ELISA方法分析小鼠特异性抗体、CD4+、CD8+和细胞因子(IL-4和IFN-γ)分泌情况;结果显示,成功构建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并表达目的蛋白;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IgG抗体水平均高于pNZ8149/NZ3900、NZ3900和PBS组(P<0.05);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此外,重组乳酸乳球菌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IL-4和IFN-γ(P<0.05)。结果表明,重组乳酸乳球菌pNZ8149-S1/NZ3900可以有效刺激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IBV新型口服疫苗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畜禽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疫苗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可以使被免疫动物免受病原体的攻击.但一些畜禽主要病原体,如猪瘟病毒、新城疫病毒的疫苗免疫常常失败.有些疫苗能够提供短期保护,却不能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有些疫苗能够使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却不能使机体产生针对抗原的有效免疫保护;强烈的免疫反应并不一定确保能够形成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如呼吸道感染常导致保护性免疫失效;许多疾病以综合征的形式危害动物,如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0.
畜禽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抵御来自外界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侵袭,筑起防病抗病的屏障,为畜禽机体提供保护。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疫苗接种在畜禽疫病防控工作中的地位日趋显著,是确保畜禽养殖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核酸免疫与核酸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勇 《中国饲料》2003,(12):30-31
核酸疫苗是最近几年从基因治疗研究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免疫防治剂。核酸疫苗是指将含有编码某种抗原蛋白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作为疫苗 ,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 ,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 ,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 ,从而使被接种动物获得相应的免疫保护。免疫应答包括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泌、细胞毒淋巴细胞 (CTL)产生以及特异性抗体形成等。因此 ,核酸疫苗又称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遗传免疫或DNA介导免疫等。核酸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许多潜在的优势 ,从而被誉为第三次疫苗革…  相似文献   

12.
动物预防用DNA疫苗又称核酸疫苗或基因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有时也可是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动物宿主细胞摄取后能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畜禽养殖中,要增加畜禽产量、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成本,关键技术措施是配制营养平衡和完善的饲料[1]。目前饲料配方设计软件中使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是线性规划[2]。线性规划在得出饲料配方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包括影子价格、灵敏度分析结果在内的很多其他信息[3]。但是线性规划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缺陷[4~7],它无法妥善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免疫失败是指经过疫苗免疫的畜禽机体对疫苗接种不产生免疫应答或免疫应答显著降低,由此造成免疫畜禽不能抵抗或不能完全抵抗相应疫病的发生和感染.  相似文献   

15.
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有效途径。只有优质的疫苗、良好的运输、保存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因种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如何避免免疫失败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宿主方面的因素个体差异机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畜禽群体中,不同遗传背景的动物对同一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有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是因为调控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因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不同,即不同宿主带有不同的MHC等位基因。MHC基因编码MHC分子,参与抗原递呈,MHC-I类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血清1型、2型贵州流行株制备二价灭活疫苗,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研究资料。【方法】以血清1型RA(RA-G06株)、血清2型RA(RA-HS01株)地方流行株为菌种,通过涂板法测定菌株生长曲线,利用改良寇氏法计算菌株对鸭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将2株菌培养至终浓度为1×1010 CFU/mL后等比例混合,以卡波姆为佐剂制备二价灭活疫苗,经疫苗质量检验后进行雏鸭免疫试验;通过检测免疫鸭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和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的保护率,对攻毒试验鸭心脏、肝脏、脾脏和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RA-G06株和RA-HS01株均在培养12 h时到达峰值,活菌数分别为2.1×1011和3.3×1011 CFU/mL,LD50分别为1.44×1010和2.63×108 CFU/mL;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表达鸭肠炎病毒(DEV)gB/NP28双基因重组减毒沙门菌口服疫苗在鸭体内诱导免疫应答能力,本研究将构建的重组菌(pcDNA3.1-DEV-gB/NP28)/SL7207、DVE弱毒疫苗、重组质粒pcDNA3.1-DEV-gB/NP28及PBS分别免疫雏鸭,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鸭脾脏、胸腺、法氏囊、哈德氏腺组织中的抗原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肠道黏膜sIgA;间接ELISA方法监测血清中DEV特异性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细胞因子含量,对该口服疫苗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表明,重组菌能够诱导鸭产生良好的黏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攻毒试验显示,在DVE强毒攻击下重组菌免疫可提供75%以上的保护,表明重组菌免疫对DEV攻击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957年,Issacs和Lindermann将灭活的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培养,发现了一种可溶性物质,该物质作用于其他鸡胚绒毛尿囊膜时,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因此把这种物质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1]。IFN是机体天然免疫防御系统中的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2],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也是目前被应用最多的3个特性[3]。根据干扰素的结构、序列、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受体特异性,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Ⅰ型干扰素、Ⅱ型干扰素和Ⅲ型干扰素[4]。Ⅰ型干扰素已发现IFN-α、IFN-β、IFN-ω、IFN-κ、IFN-δ、IFN-ε等,Ⅱ型干扰素目前只发现了IFN-γ[2],Ⅲ型干扰素目前发现了IFN-λ1、IFN-λ2、IFN-λ3,Ⅲ型干扰素的许多功能同Ⅰ型干扰素是类似的[5,6]。  相似文献   

19.
<正>疫苗泛指具有抗原性,接种机体后能够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并可抵御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的生物学制剂[1]。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畜禽病毒病疫苗主要是弱毒苗和灭活苗。弱毒苗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存在毒株返强以及疫苗株与野生型毒株基因重组等安全性问题[2-3]。而灭活苗更倾向于诱导体液免疫,其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相对较弱[4-5]。一个理想的疫苗除应具有安全性之外,还应同时诱导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诱导体液免疫产生高亲和力中和抗体,阻止病  相似文献   

20.
免疫应激反应是指在疫苗接种后,机体在产生免疫应答的同时,本身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疫苗的使用方法不当可给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动物免疫应激是指动物接种疫苗后出现个别过敏,少数动物体温升高,一些动物厌食,代谢改变,生长减缓,饲养周期延长的现象。在现代养殖业生产中,疫苗对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免疫接种一方面保护了动物机体免受病原的侵害,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特殊的应激因子引起免疫应激,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不仅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而且可能造成少数动物的死亡。文章对动物免疫应激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为生产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