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黄种鸡场孵化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死亡鸡胚中沙门菌的感染状况,从河南省4家三黄种鸡场自带孵化场采集死胚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并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菌株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从356份死胚样品共分离到173株沙门菌,包括5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162株)、布利丹沙门菌(5株)、塞罗沙门菌(4株)、肠炎沙门菌(1株)、菲尔摩雷沙门菌(1株)。不同来源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差异显著;173株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82.1%)、氨苄西林(74.0%)、四环素(49.1%)、土霉素(48.6%)耐药情况较严重,且43.4%(75/173)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情况较轻,耐药率在11%以下;对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多黏菌素E、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敏感。PCR共扩增到13种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72%以上,其中ESBLs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的符合率为100%。结论:三黄鸡鸡胚感染的沙门菌血清型复杂、多重耐药严重,且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麻鸡死胚中沙门菌的感染和耐药状况,本研究于2014年9月~2015年8月采集河南省郑州、平顶山、漯河、商丘地区4个父母代麻鸡场孵化场死胚样品,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并用纸片法和PCR方法对菌株耐药表型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695份死胚样品共分离到263株沙门菌,分离率为37.8%。包括9种血清型:鸡白痢沙门菌203株、爱丁堡沙门菌17株、汤卜逊沙门菌14株、塞罗沙门菌13株、田纳西沙门菌9株、吉姆皮斯Ⅱ沙门菌4株、加瓦尼沙门菌1株、泰米尔纳德沙门菌1株、恩德培Ⅱ沙门菌1株。其中有两个鸡场样品禽副伤寒沙门菌分离率超过鸡白痢沙门菌。263株沙门菌对磺胺异噁唑(69.6%,183/263)、氨苄西林(40.7%,107/263)、四环素(35.7%,94/263)、土霉素(35.4%,93/263)、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34.2%,90/263)的耐药较严重,且26.2%(69/263)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所有分离株对多粘菌素E、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不同种鸡场来源的沙门菌耐药情况差异较大;用PCR方法共扩增到15种耐药基因,且检出的5类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81.6%以上。本研究结果为制订种鸡群沙门菌病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防控雏鸡白痢沙门菌病,试验自保定某蛋种鸡场疑似为鸡沙门菌病雏鸡采取肝脏病料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鸡白痢沙门菌多价血清学鉴定及沙门菌inv A基因PCR鉴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1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血清学鉴定结果符合鸡白痢沙门菌的特征,说明从病死雏鸡组织中分离出的细菌为鸡白痢沙门菌。沙门菌inv A基因PCR扩增出373 bp目的片段,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鸡沙门菌。用分离菌株接种雏鸡,其死亡率高达90%,表明该菌株有很高的致病性。10株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达90%,而对阿米卡星、头孢唑林和庆大霉素耐药性较弱、对氧氟沙星较为敏感。3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42.86%,4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57.14%,5耐菌株多重耐药比例为71.43%,说明雏鸡沙门菌分离株对所试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本试验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鸡源沙门菌新近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旨在了解河南省鸡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从河南省各地区养鸡场共采集了沙门菌可疑病料617份,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经生化、PCR及血清型鉴定,共分离出98株鸡源沙门菌,其中血清型定型82株,主要为肠炎沙门菌(62.24%)、鸡白痢沙门菌(18.37%)。进一步Kindy-Bauer(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2种药物敏感性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萘啶酸较为敏感,对阿齐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在60.00%~70.00%之间,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表现为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高达100.00%。三重以上耐药菌株高达96.94%,七耐以上的菌株为56.12%,耐药最多的菌株可耐18种抗生素。由此可见,河南省禽类沙门菌的感染流行主要以肠炎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主,多重耐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禽类沙门菌病的诊治与预防。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华中地区种鸡场沙门菌(Salmonella)的优势血清型和耐药情况,本研究从湖北、河南、湖南等省市22个规模化鸡场采集病鸡、死胚及弱雏组织样品3 724份,通过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鉴定及血清型试验确定分离菌种属及其血清型,并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从3 724份病料中共分离鉴定出124株沙门菌,其中79株为D群肠炎沙门菌(63.71%,79/124),34株为D群鸡白痢沙门菌(27.42%,34/124),8株为B群鼠伤寒沙门菌(6.45%,8/124),有3株沙门菌未能确定血清型。O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和34株鸡白痢沙门菌为O9,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O4。H抗原鉴定79株肠炎沙门菌为Hg,m,8株鼠伤寒沙门菌为H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124株分离菌株对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和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5.97%(119/124)、91.94%(114/124)、57.26%(71/124)和70.16%(87/124);对复方新诺明和红霉素耐药率分别为25.81%(32/124)和12.10%(15/124);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6.45%(8/124)、1.61%(2/124)、1.61%(2/124)和0.81%(1/124);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完全敏感。99.19%(123/124)的分离株至少对一种药物耐药,87.10%(108/124)的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本研究为华中地区养鸡场沙门菌的诊断及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部分地区黄羽肉鸡死胚中沙门菌的感染与耐药情况,于2018~2019年间分批次由广西钦州地区多个鸡场采集麻鸡死胚共计406个进行沙门菌分离、血清型鉴定。随后利用纸片法对所分离沙门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并通过PCR方法对相应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最终由406个死胚中分离164株沙门菌,且均为鸡白痢沙门菌。所分离菌株对磺胺异恶唑、四环素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通过PCR方法共检测出16种耐药基因。研究结果为当地种鸡群鸡白痢净化及沙门菌病综合防治提供了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集某鸡场疑似感染鸡白痢的病死鸡组织,进行了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均为鸡白痢沙门菌,对阿米卡星(0%)、庆大霉素(0%)、头孢噻肟(3.70%)的耐药率较低,对链霉素(88.89%)、四环素(62.96%)、阿莫西林(51.85%)的耐药率较高;分离株至少可对...  相似文献   

9.
种鸡场孵化死胚中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死亡鸡胚中沙门菌的感染状况,采集351枚孵化后期死胚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B法进行了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检测,采用PCR法对6类共50种耐药基因分布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到62株沙门菌,包括6个血清型。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耐药情况较严重,耐药率为37.1%,对其余19种药物耐药率均在26%以下,其中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E、氯霉素、呋喃妥因敏感,且有16.1%(10/62)的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现象,最高可耐14种抗生素;此外,PCR共扩增到18种耐药基因,且6类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均在60%以上,其中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的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种鸡场中鸡胚源性沙门菌的血清型复杂、多重耐药情况严重,且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于耐药菌株中,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耐药状况,选用20种抗菌药物,采用K-B纸片法对2014-2015年分离自6个地区12个规模化种鸡场的395株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并运用PCR法对37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异噁唑(74. 18%)、氨苄西林(50. 89%)、四环素(44. 56%)、土霉素(43. 05%)、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17. 97%)耐药较严重;且27. 84%(110/395)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最严重的可耐14种药物; 88. 19%的菌株对环丙沙星表现中介;分离菌株耐药率与耐药谱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场间存在差异;共检测到12种耐药基因,且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在83%以上。表明河南省种鸡场鸡白痢沙门菌对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药物耐药普遍,多重耐药较严重,耐药基因广泛存在于耐药菌株中。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建立和优化禽沙门菌分离鉴定的方法。选择山东省某地方品种鸡疑似发生沙门菌病的未出壳死胚样品24份,通过4组不同的培养基组合比较沙门菌的分离情况,选择沙门菌通用引物两对和鸡白痢特异性引物一对进行分离株的PCR检测,比较其特异性,然后进行血清分型和MLST分型,确定沙门菌类型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批样品中TTB比SC增菌效果好,XLD和XLT4选择培养基对沙门菌分离效果相同,最终通过PCR方法鉴定出沙门菌阳性率为58.3%;发现两对通用引物特异性一致,表明可任选一对引物进行PCR鉴定;用鸡白痢沙门菌特异性引物完成的PCR鉴定结果显示,14株沙门菌中有7株为鸡白痢沙门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中有7株鸡白痢沙门菌、7株肠炎沙门菌,共两种血清型;MLST分子分型结果表明,14株沙门菌分为3个ST型,分别是7株ST11、3株ST92和4株ST2151,其中ST11为肠炎沙门菌,ST92和ST2151为鸡白痢沙门菌;本研究表明,疑似沙门菌感染样品经BPW和TTB增菌、XLD或XLT4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最后通过PCR方法可准确完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同时,应用该方法可完成对鸡白痢沙门菌的鉴定,并与血清分型和MLST分子分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掌握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及毒力基因携带等基本情况。无菌采集发病鸡肝组织,共分离到沙门菌75株,对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药物敏感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MLST鉴定到ST78序列型鸡伤寒沙门菌54株(72.00%)、ST92序列型鸡白痢沙门菌21株(28.00%);分离株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四环素26.67%、强力霉素26.67%、复方新诺明22.67%、阿莫西林18.67%、氨苄西林16.00%、恩诺沙星14.67%、链霉素8.00%、环丙沙星2.67%、庆大霉素1.33%,共存在7种耐药谱型,28.00%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且集中于鸡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tetA、sul2和blaTEM的检出率分别为26.67%、10.67%和8.00%;毒力基因mogA、mgtC、bcfA、araB、stnspvC的检出率均高达100%,而spvB的检出率为 89.33%。结果表明,鸡伤寒沙门菌和鸡白痢沙门菌为云南地区蛋鸡源沙门菌主要流行血清型,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检测分析珠三角地区69株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M)和tet(X)]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43株(62.7%)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为75.4%,未能检测到耐药基因tet(B)、tet(C)、tet(M)和tet(X),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tet(A)基因介导的主动外排为主。  相似文献   

14.
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及磺胺类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药敏纸片法,对33株鸡白痢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的抑菌作用较强,所有受试菌株均对其敏感;58%~94%的受试菌株对氯霉素、新霉素、恩诺沙星和羧苄青霉素敏感;61%~88%的受试菌株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磺胺异恶唑耐药。33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出现了多重耐药性,2耐及以上占85%,3耐及以上占66%,4耐及以上仅占27%。根据发表的序列设计了3对引物,分别扩增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Ⅰ类整合子,所选的18个对磺胺及磺胺增效剂均耐药。分离株中94.4%(17/18)的菌株携带sul1基因,没有sul2基因,同时94.4%(17/18)的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大小分别为0.7kb和1.6kb。研究表明这些鸡白痢沙门菌的耐药谱较窄,且Ⅰ类整合子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某鸡场沙门菌临床分离株血清型分布与药物敏感性,以常规方法从病死雏鸡分离出多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血清型定型,最终鉴定出10株沙门菌,其中2株为肠炎沙门菌,8株为鸡白痢沙门菌。采用Kindy-Bauer(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表明,菌株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对阿奇霉素等12种药物的耐药率达到70%以上,而对复达欣等13种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70%。结果表明,沙门菌早期感染仍是造成雏鸡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之一,长期以来抗菌药物在养鸡业上的不合理使用已对沙门菌的耐药谱产生了明显影响,给沙门菌的临床防控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及PCR检测,对2010年10月~2012年6月江苏、安徽两省送检的禽源病料进行鸡白痢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1 420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55株鸡白痢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对萘啶酸、羧苄青霉素、链霉素、磺胺异恶唑和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而对庆大霉素、头孢曲松、氯霉素和卡那霉素具有较强敏感性.上述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中,有49株(89.09%)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以四耐菌株比例最高(25.45%).本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鸡白痢沙门菌发生与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湖北省鸡源沙门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规律,对分离的56株鸡源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所占比例最高(62.5%),为优势血清型;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所占比例也较高,分别为16.1%、10.7%。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分离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性,56株鸡源沙门菌对呋喃妥因均敏感,对磺胺异恶唑和阿莫西林表现为较高的耐药性(大于80%),对其他12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4.3%~75%);同时多重耐药现象严重,三重以上耐药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6.4%,其中5耐最为严重,占28.5%。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银川地区鸡源沙门菌的耐药性及优势血清型,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了69株鸡源沙门菌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同时采用玻板凝集法对沙门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萘啶酸、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较高;对美洛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菌株比率较低;多重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部分菌株同时具有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5重耐药能力的菌株占21.74%。分离到的菌株中主要血清型为鸡白痢沙门菌(S.gallinarum),其次为鼠伤寒沙门菌(S.typhimurium)和伤寒沙门菌(S.typhi)。  相似文献   

19.
根据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的rfbS基因在第237和第598位碱基的不同,设计和合成了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白痢沙门菌的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临床分离样品进行了PCR鉴定。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够特异性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检测灵敏度达100PgDNA。对35个经常规方法鉴定的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出33株鸡白痢沙门菌,符合率为94.3%。表明,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能够准确而快速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昆明某鸡场沙门氏杆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试验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对昆明市某鸡场2 115只成鸡和771只育成鸡进行感染现状检测,从病死鸡只中分离培养沙门氏杆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并测定分离株对7类13种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设计7类常见抗生素的6种耐药基因[aac(3)-Ⅳ、sulⅠ、tetA、qnrA、blaTEM、catAⅠ]对分离株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鸡场感染的总阳性率为23. 84%,成鸡阳性率为20. 52%,育成鸡阳性率为32. 94%。共分离得到21株沙门氏杆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为完全耐药;对庆大霉素、头孢拉定、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恩诺沙星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分别为85. 71%(18株)、47. 62%(10株)、42. 86%(9株)、33. 33%(7株)、33. 33%(7株);对氟苯尼考较敏感,耐药率为28. 57%(6株);对头孢噻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不耐药。21株菌全部检出耐药基因sulⅠ,18株菌检出耐药基因bla TEM、tet A和qnrA,19株检出耐药基因aac(3)-Ⅳ,17株检出耐药基因catAⅠ。说明该鸡场鸡群严重感染沙门氏杆菌,该菌广泛存在且具有多重耐药性,其耐药表型与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