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评价了不同水平的肠膜蛋白替代鱼粉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大鳞副泥鳅幼鱼[初始体质量(0.45±0.05)g]1,08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基础饲料(粗蛋白39.64%、粗脂肪6.93%)中鱼粉的添加量为52.8%,试验组采用肠膜蛋白分别替代20%、40%、60%、80%和100%的鱼粉,养殖时间为56d。结果表明:肠膜蛋白替代鱼粉的比例从20%增加到100%,对大鳞副泥鳅幼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P40组达到最小(1.63),而P80和P100组饲料系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P80和P100组幼鱼成活率较鱼粉组和低比例替代组显著下降(P0.05)。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活性均随肠膜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P60组达到最高,分别为16,185.9μg/(g·min)和4,93.1μg/(g·min)(P0.05),除与P80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肠膜蛋白替代水平对泥鳅后肠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随肠膜蛋白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脏、前肠及后肠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P60组达到最高(分别为1.35μg/(g·min)、1.66μg/(g·min)和0.44μg/(g·min),肝胰脏和前肠脂肪酶活性除与P80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随着肠膜蛋白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活性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而后肠淀粉酶活性则呈先上升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肠膜蛋白替代水平的增加,试验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逐步上升趋势,P80和P100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肠膜蛋白替代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60%以上的替代水平影响泥鳅幼鱼的饲料效率和成活率。但对肝胰脏和肠道消化酶,及对肝脏抗氧化机能的研究,未发现肠膜蛋白替代与其活性的变化的显著相关性,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大菱鲆幼鱼非特异性免疫、肝脏抗氧化功能及抗应激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和酵母粉为复合蛋白源,分别制作含酵母水解物0(YH-0)、1%(YH-1)、2%(YH-2)和3%(YH-3)的等氮、等能的4种人工饲料,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溶菌酶(LZM),肝脏酸性磷酸酶(ACP)、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碱性磷酸酶(AKP)YH-2组活性及YH-3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及YH-1组(P0.05);YH-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YH-0组(P0.05);YH-1、YH-2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对照组,且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大菱鲆幼鱼的耐低盐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分析表明,酵母水解物可提高大菱鲆幼鱼机体免疫能力、肝脏抗氧化性能和抗应激能力,且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2%的酵母水解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索提高水产饲料中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比例的可行性方法。以鱼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谷朊粉、花生粕和啤酒酵母为蛋白质源,鱼油、椰子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小麦粉为糖源,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以含60%鱼粉的基础饲料为阳性对照组(FM组),以复合植物蛋白质源替代基础饲料中50%鱼粉的替代饲料为阴性对照组(CON组),以在替代饲料中分别添加0.15%(D1组)、0.30%(D2组)和0.60%(D3组)丁酸钠的饲料为试验组。用上述5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58d,试验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丁酸钠添加水平的增加,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M、D1和D2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各组间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D2组脏体比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各组的脏体比均显著低于FM组(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D1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1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ON、D2和D3组(P0.05),与FM组无显著差异(P0.05);D2和D3组之间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D2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高植物蛋白质饲料中添加0.15%的丁酸钠能够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肝脏抗氧化功能,过量添加丁酸钠会降低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评估龙须菜替代饲料中的菜粕对异育银鲫幼鱼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确定龙须菜的适宜替代范围。选取健康且规格一致的异育银鲫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不含龙须菜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饲料,以3%(D1)、6%(D2)、9%(D3)、12%(D4)、15%(D5)龙须菜替代菜粕配制成的饲料为试验饲料饲喂试验鱼8周,所有饲料等蛋等脂,试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异育银鲫消化吸收、免疫及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投喂龙须菜饲料各组异育银鲫肝脏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D1组异育银鲫前肠碱性磷酸酶、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D1和D2组异育银鲫前肠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D5组异育银鲫前肠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D1~D3组异育银鲫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D2~D5组异育银鲫血清溶菌酶活性及D2、D3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和前肠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而D5组异育银鲫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3%~6%的龙须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异育银鲫消化吸收与免疫性能,当龙须菜替代水平达15%时,会对鱼体消化吸收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廖梦香 《中国饲料》2023,1(7):72-7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百草霜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AS V”)幼鱼生长、肠道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将1440尾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20尾鱼,其中3组分别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2%(A组)、0.4%(B组)、0.8%(C组)的试验组,另外1组投喂百草霜添加量为0%(D组)的对照组,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四组中,C组生长最快,增重率较D组提高了15.49%(P < 0.05)|日增重A组和C组较D组分别提高了10.14%和15.99%(P < 0.05),C组为各组的最大值|A组肥满度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D组(P < 0.05)|各试验组饲料系数比D组降低了9.02% ~ 20.90%。C组肠道结构完整,杯状细胞含量最多,肠绒毛排列整齐且高度最大(P < 0.05),褶皱个数最多。消化酶活性显示:C组淀粉酶(AMS)活性比D组提高了48.16%,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 < 0.05)|C组脂肪酶(LPS)活性较D组提高了24.97%(P < 0.05)|各试验组肠道胰蛋白酶(TRY)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且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TRY活性最高,比D组提高了126.48%(P < 0.05)。非特异免疫酶活性显示:各试验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差异显著(P < 0.05),但C组与D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 0.05)|各试验组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差异不显著(P > 0.05),C组比D组提高了12.7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随着百草霜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且较D组提高了62.58%(P < 0.05)|各试验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D组均有所提高,其中C组为各组最大值(P < 0.05)比D组提升了20.08%。在饲料中添加0.8%百草霜可有效提升异育银鲫“中科5号”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组织结构,提升消化酶活性,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饲料系数,增强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百草霜|异育银鲫 “中科5号”|生长性能|消化酶|非特异免疫酶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45%、粗脂肪含量为10%),6种试验饲料中鸡肉粉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25%、10.51%、15.77%、21.03%和31.54%,替代鱼粉的比例分别为0、10%、20%、30%、40%和60%。选用初始体质量为(2.17±0.02)g的黄颡鱼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成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0增加到2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当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由30%增加到60%时,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及蛋白质效率则显著降低(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和肠脂比无显著影响(P0.05)。黄颡鱼幼鱼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在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黄颡鱼幼鱼的胃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大于10%时,黄颡鱼幼鱼的胃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前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的肝脏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鱼粉替代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及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在鸡肉粉替代30%鱼粉组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0%鱼粉替代组达到最高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和60%鱼粉替代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鸡肉粉替代鱼粉对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鸡肉粉替代鱼粉的最适比例为20.84%。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比例复合动植物蛋白质源替代鱼粉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形体指标、全鱼和肌肉常规营养组成、脂肪酸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将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按重量1∶1的比例组成复合蛋白质源,分别替代0(对照组)、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质,并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记为D0、D20、D40、D60、D80和D100)。选取平均体重为(8.50±0.11) 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每组分别投喂以上6种试验饲料,并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D80和D100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D20、D40和D60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 D40、D60、D80、D100组全鱼和肌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全鱼中C20∶5n-3和C22∶6n-3含量逐渐减少,且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全鱼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也逐渐下降。4)随着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的增加,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逐渐减少,各试验组肌肉中C22∶6n-3、PUFA和n-3PUF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5)D80和D10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40、D60、D80和D10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当饲料中鱼粉被替代比例超过20%时,会出现肝脏损伤,且更高的替代比例会加重肝脏损伤。综合以上指标,本研究认为肉骨粉和酵母发酵豆粕复合后可替代20%的鱼粉,而不影响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0尾初重为(13.00±0.01)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为8个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D3、D6、D9、D12组为不加酶对照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的试验饲料;D3+、D6+、D9+、D12+组为加酶试验组,分别饲喂以玉米DDGS替代基础饲料中3%、6%、9%、12%鱼粉并添加木聚糖酶(活性为120 163U/g,添加量为20g/t)和纤维素酶(活性为13 424U/g,添加量为300g/t)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各组大菱鲆幼鱼摄食率以及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的干物质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均高于不加酶对照组,其中D9+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较D9组显著升高(P0.05),D3+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3组显著升高(P0.05),D12+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D12组显著升高(P0.05)。大菱鲆幼鱼饲喂相同玉米DDGS含量的饲料时,加酶试验组大菱鲆幼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较不加酶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由此得出,在不同玉米DDGS含量饲料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对饲料的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柴胡及其提取物对锦鲤幼鱼生长、生理生化、肝脏抗氧化及抗菌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21.0±0.5) g的锦鲤幼鱼360尾,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锦鲤幼鱼。K组、C组和T组锦鲤幼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基础饲料+5‰柴胡生粉和基础饲料+5‰柴胡提取物。试验期14 d。结果显示,锦鲤幼鱼血清中,14 d时,C组的溶菌酶(LZM)和C组、T组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高于0 d,并显著高于K组(P<0.05)。锦鲤幼鱼肝脏中,14 d时C组的LZM、酸性磷酸酶(ACP)和T组的AKP活性显著高于0 d (P<0.05)。14 d时,C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0 d (P<0.05),丙二醛(MDA)含量低于0、7 d。攻毒试验中,24 h内K组锦鲤幼鱼的死亡率为41.7%;C组死亡率为18.3%,保护率为56%;T组死亡率为21.7%,保护率为48%。C组锦鲤幼鱼血清中48 h的白细胞介素-13(IL-13)含量显著高于24、96 h (P<0.05);C组、T组48 h的免疫球蛋...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鳞鱚对饲料中n-3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需要量。挑选均重为(6.0±0.6) g的多鳞鱚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n-3HUFA水平为0.53%、0.80%、1.22%、1.62%、2.12%和2.56%的等氮等脂饲料8周。结果表明:1) 2.12%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0.53%组(P0.05); 2.12%组的饲料系数最低,显著低于0.53%组(P0.05); 2.12%组的肝体比最低,显著低于0.53%组和0.80%组(P0.05); 2.12%组的肥满度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2)各组之间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1.62%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3) 2.56%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高于除2.12%组外的其他各试验组(P0.05),0.80%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1.22%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0.53%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L)、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0.80%组的血清CHOL、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各组之间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12%组和2.56%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低于除1.6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1.62%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除1.22%组和2.1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5)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肝脏C18∶3n-3、C20∶5n-3、C22∶6n-3含量显著升高(P 0. 05),肝脏C18∶2n-6含量显著降低(P 0.05)。6)随着饲料n-3HUFA水平的提高,肌肉C18∶2n-6、C20∶4n-6含量呈降低趋势,2.12%组和2.56组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肌肉C20∶5n-3、C22∶6n-3含量呈升高趋势,2.56%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以增重率为依据,折线模型拟合得出多鳞鱚幼鱼对饲料中n-3HUFA的需要量为2.21%。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花生四烯酸(ARA)水平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ARA纯化油,制成ARA水平分别为0.04%、0.17%、0.35%、0.66%、1.29%和2.16%(干物质基础)的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1、S2、S3、S4、S5和S6)。将上述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23.77±0.9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投喂30尾鱼,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随饲料ARA水平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SGR和FE均在S4组有最大值,均显著高于S1组(P0.05)。全鱼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均在S3组最低,显著低于S5和S6组(P0.05)。2)S4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S3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S1与S6组(P0.05)。S3与S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S1和S6组(P0.05)。3)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在S4组最低,且显著低于S1与S6组(P0.05)。4)肝脏和肌肉中C20∶3n-6和C20∶4n-6含量随饲料ARA水平的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而C18∶3n-6、C20∶5n-3和C22∶6n-3含量则随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水平(0.35%~0.66%)的ARA能够促进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的生长,提高抗氧化能力与肝脏健康水平,以SGR与FE作为评价指标,经折线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饲料中ARA的适宜水平分别为饲料干重的0.45%和0.56%。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高温季节饥饿后补偿摄食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组,分别为饥饿0、5、10、15、20 d后再补偿摄食3周,依次标记为S0(对照)、S5、S10、S15、S20组。选择初始均重为(22.03±0.04)g的团头鲂幼鱼270尾,随机分入这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结果显示:1)S10组试验鱼末体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达到最高,且补偿摄食期间其日摄食量和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团头鲂幼鱼补偿生长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共同实现的。2)S5、S10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S20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鱼体肝脏受到一定程度损伤;血清中其他生化指标如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补偿摄食后,S15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S20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除S5组外)(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在补偿摄食后鱼体内蛋白质消化能力增强。4)各饥饿后补偿摄食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除S5、S20组外)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0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饥饿后补偿摄食组(P0.05),说明饥饿时间过长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恢复有所影响。由此可见,在本试验中,高温季节团头鲂幼鱼饥饿10 d后补偿摄食3周,补偿生长效果达到最佳,鱼体免疫与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一定增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配制4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3组)分别用豆粕替代20%、30%和40%的鱼粉蛋白。180尾体质量11 g左右的斜带石斑鱼幼鱼被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上述4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D1组和试验D2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D3组与D0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D1组和试验D3组特定生长率与D0组相比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试验D2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0组(P0.05);试验D1组、试验D2组和试验D3组饲料系数与D0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试验组肠道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力与D0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30和60 d时,各鱼粉替代组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免疫球蛋白M(IgM)和补体C3含量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总之,斜带石斑鱼幼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30%。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银杏叶-辣木叶发酵物(简称CLGM)对异育银鲫生长发育、消化功能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300尾健康的异育银鲫鱼苗分成4组,1组为对照组,其他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10%、15%的CLGM,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测定鱼体生长性能,水分、脂肪、蛋白质含量,肝脏抗氧化能力,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1)各组异育银鲫的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肝体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5%添加组和10%添加组增重率较对照组高,其中10%添加组的增重率差异显著(P0.05)。2)各试验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脂肪酶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其中10%添加组和15%添加组与对照组及5%添加组差异显著(P0.05);3)各组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提高,其中10%添加组和15%添加组提高显著(P0.05)。说明在饲料中添加CLGM能提高鱼的平均增重率,可以有效地替代部分鱼粉作为饲料蛋白原料,满足鱼的正常生长需求;同时还能增强其消化能力和肝脏抗氧化能力,适宜添加比例为10%。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氨氮胁迫下饥饿和再投喂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健康、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14.36±0.21)g的黄颡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人工饱食投喂42 d,试验组饥饿14 d后恢复饱食投喂28 d,2组试验鱼都暴露于5.7 mg/L总氨氮中。结果显示: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体质量、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和尿酸含量,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氨氮胁迫下饥饿14 d再恢复投喂28 d后,试验组黄颡鱼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尿酸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黄颡鱼幼鱼头肾巨噬细胞呼吸爆发、血清总补体含量和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氨氮胁迫下,饥饿会对黄颡鱼幼鱼的生长及健康造成抑制;饥饿后再投喂,黄颡鱼幼鱼表现出部分生长补偿,血液恶化、抗氧化酶活性和免疫抑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吉富罗非鱼8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鱼。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100、300、500和1 000 mg/kg的桑叶黄酮。饲养期56d。饲养试验结束后,各组采用亚硝酸钠进行72h应激试验。结果表明:1)各组间吉富罗非鱼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吉富罗非鱼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2)试验组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00、300、500和1 0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SOD活性,50、500、1 000 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GSH-Px活性及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100、300和500mg/kg桑叶黄酮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SOD活性和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肝脏GSH-Px活性以500 mg/kg桑叶黄酮组最高,显著高于1 000mg/kg桑叶黄酮组(P0.05)。3)亚硝酸盐氮应激48和72h,50、100、500mg/kg桑叶黄酮组的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桑叶黄酮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及抗亚硝酸盐应激能力。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以血清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100 mg/kg;以肝脏SOD活性、T-AOC为评价指标,得出吉富罗非鱼幼鱼饲料中桑叶黄酮适宜添加水平为371.00~441.75mg/kg。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究在饲料中添加发酵甘草对亚硝酸盐胁迫下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成活率、血液指标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添加0.25%、0.50%发酵甘草的饲料投喂斜带石斑鱼幼鱼,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后进行亚硝酸盐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胁迫后,添加0.25%发酵甘草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0.25%、0.50%发酵甘草的血浆中的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血液皮质醇水平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0.50%的发酵甘草能够显著降低血浆中的HSP70含量(P0.05);饲料中添加发酵甘草能够提高肝脏的SOD与GSH-Px的活性;添加0.25%、0.50%发酵甘草组的GSH-Px、T-AOC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添加组肝脏的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橡胶籽油替代鱼油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脂蛋白含量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吉富罗非鱼鱼苗600尾,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5组试验鱼分别投喂以橡胶籽油分别替代0(对照)、25%、50%、75%和100%鱼油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分别记为G0、G25、G50、G75、G100。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橡胶籽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对罗非鱼幼鱼的末重、体增重、日增重系数、摄食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G25组罗非鱼幼鱼肠道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G25组罗非鱼幼鱼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G75组(P0.05)。橡胶籽油替代不同比例鱼油对罗非鱼幼鱼肝脏胰蛋白酶、淀粉酶和二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橡胶籽油替代鱼油比例的提高,罗非鱼幼鱼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大体上呈下降的趋势,肝脏游离胆固醇(FC)含量及FC/TC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以G25组最低。4)G0组罗非鱼幼鱼血浆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G0组罗非鱼幼鱼肝脏GR活性显著高于G50和G100组(P0.05),G100组罗非鱼幼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可见,橡胶籽油替代25%~75%鱼油对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均无明显负面影响。橡胶籽油替代25%鱼油有利于改善罗非鱼幼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橡胶籽油替代100%鱼油时,罗非鱼幼鱼抗氧化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马酸亚铁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89.2±0.2)g的虹鳟幼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富马酸亚铁0、20、40、80、160、480 mg/kg(以铁计)的试验饲料,各组分别为D0、D20、D40、D80、D160和D480组,D0组为对照组.各组铁实测含量分别为62.6、79.5、99.6、139.3、215.2、538.4mg/kg,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饲料中不同铁水平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血细胞比容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全鱼、脊椎骨和肌肉铁含量随着饲料中铁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肝脏铁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各组全鱼锌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脊椎骨和肌肉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D0和D20组肝脏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全鱼铜含量随饲料铁含量的升高而升高,各组脊椎骨铜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0组肌肉铜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 D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低于D20、D40、D80和D160组(P<0.05),但与D480组无显著差异(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0组最高.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以富马酸亚铁作为铁源,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发现,以血红蛋白含量和肝脏铁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虹鳟幼鱼对饲料中铁需要量分别为99.8和100.4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