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峪猪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青峪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50K SNP芯片,对青峪猪保种群内141头(26头公猪,115头母猪)健康成年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青峪猪保种群体和各个世代进行系谱校正,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结构变化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群体有效含量为12头,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其中,第3世代的有效群体含量最少,仅为3头,多态性标记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不断下降;141头青峪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0 4±0.025 2),26头种公猪的遗传距离为(0.263 3±0.023 7)。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各世代群体的遗传距离有轻微的上升趋势,部分种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较近;在141头青峪猪群体中共检测到1 481个基因组上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ROH),78.01%的长度在200 Mb以内,基于ROH值计算的近交系数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55,且各世代的近交系数在不断上升,到第3世代时已经达到了0.07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峪猪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表明,该保种群体在闭锁的继代繁育过程中存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损失,需要加强选配或导入外血以确保青峪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对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miR-206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最高,成华猪次之,青峪猪最低;藏猪miR-206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内江猪(P<0.05),极显著高于丫杈猪和青峪猪(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峪猪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青峪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50K SNP芯片,对青峪猪保种群内141头(26头公猪,115头母猪)健康成年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青峪猪保种群体和各个世代进行系谱校正,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结构变化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群体有效含量为12头,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其中,第3世代的有效群体含量最少,仅为3头,多态性标记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不断下降;141头青峪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0 4±0.025 2),26头种公猪的遗传距离为(0.263 3±0.023 7)。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各世代群体的遗传距离有轻微的上升趋势,部分种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较近;在141头青峪猪群体中共检测到1 481个基因组上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 ROH),78.01%的长度在200 Mb以内,基于ROH值计算的近交系数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55,且各世代的近交系数在不断上升,到第3世代时已经达到了0.07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峪猪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表明,该保种群体在闭锁的继代繁育过程中存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损失,需要加强选配或导入外血以确保青峪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9,(5)
为了研究m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背部皮下脂肪中IGF-1和PPARγ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大约克夏猪IGF-1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所有地方猪种(P0.05或P0.01),地方猪种中藏猪最高,显著高于丫杈猪、内江猪、青峪猪(P0.05);大约克夏猪PPARγ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青峪猪、藏猪(P0.01),显著高于雅南猪(P0.05),地方猪种中成华猪、丫杈猪显著高于青峪猪和藏猪(P0.05)。相关分析显示,IGF-1、PPARγ分别与体脂率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P0.01,P0.05),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此外,IGF-1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PARγ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9,(5)
为了解四川地方猪种质特性,试验测定了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乌金猪2个体重梯度共360头商品猪的胴体性能。结果表明:在75 kg和90 kg两个体重梯度中,丫杈猪的屠宰率、肋骨数和瘦肉率均为最高,皮最薄,青峪猪瘦肉率最低;丫杈猪的屠宰率随体重增加显著提高(P0.05),雅南猪和丫杈猪6~7肋背膘厚随体重增加而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除乌金猪外,各猪种瘦肉率随体重增加而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全国的土猪品种较多,青峪猪是国家优秀地方猪种,为盆周山地猪种之一,1978年,经省、地考察鉴定正式定名,是川北边缘山区和大巴山地区的代表猪种,以原产通江县青峪等乡镇的猪只最佳,故此得名。记者此行前往四川省通江县调研,正是源于巴山土猪——青峪猪的保种及产业化开发项目成功落户通江。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青峪乡龙王庙村持续流行猪水肿病。2月龄仔猪发病545只,死亡274只。3~4月龄架子猪发病193头,死亡56头。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乌金猪、青峪猪和成华猪这些地方猪种繁殖力高、抗病耐逆性强等分子免疫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乌金猪、青峪猪、成华猪与约克夏猪的胸腺、脾脏、扁桃体、肠系膜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中的选择素-L(CD62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7、IL-12、IL-15)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成华猪胸腺IL-2、IL-12、IL-6、IL-7、CD62L,脾脏IL-15,扁桃体CD62L,肠系膜淋巴结IL-2,肺门淋巴结TGF-β1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猪种(P0.05);乌金猪胸腺TGF-β1,脾脏CD62L,扁桃体IL-6、IL-7,肠系膜淋巴结IL-4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猪种(P0.05);青峪猪肺门淋巴结IL-4、CD62L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猪种(P0.05)。研究结果为培育抗病力强的动物新品种和筛选抗病分子标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miRNA表达量与猪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引进猪种大约克夏猪和6个四川省地方猪种(丫杈猪、内江猪、成华猪、青峪猪、雅南猪和藏猪)背部皮下脂肪中miR-128和miR-133b的差异表达情况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夏猪miR-128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雅南猪以外的其余地方猪种(P0. 05或P0. 01),地方猪种中雅南猪miR-128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丫杈猪(P0. 05);大约克夏猪miR-133b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青峪猪(P0. 05),地方猪种间差异不显著(P0. 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miR-128、miR-133b与瘦肉率呈显著正相关(P 0. 05),miR-128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和极显著正相关(P0. 01)。说明miR-128和miR-133b可能对猪脂肪沉积有抑制作用,miR-128还可能抑制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促进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胎次和季节对青峪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优化猪群胎次结构和配种时间。根据四川省青峪猪保种场2017—2019年的729头青峪母猪1 773窝繁殖数据分析不同胎次、不同季节母猪繁殖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青峪母猪第1~10胎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总体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胎次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弱仔数差异不显著,其中,第4胎的繁殖性能最好(9.63头);青峪猪总产仔数、健仔数、出生窝重、断奶窝重以及断奶仔猪数等性状存在显著的季节效应,其中,夏季分娩的总产仔数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冬季,夏季分娩的平均初生窝重显著高于春季、秋季、冬季。综上,青峪猪的繁殖性状受到季节和胎次效应的综合影响,生产中需要加强初产和第6胎次以上高胎龄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及时淘汰高胎龄母猪,以维持最佳胎次结构。  相似文献   

11.
旨在分析四川省7个地方猪种类群和山东省徒河黑猪重要经济性状关联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群体间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中芯一号芯片对23头成华猪、26头雅南猪、60头青峪猪、57头内江猪、151头丫杈猪、57头乌金猪(凉山类群)、51头平原藏猪、109头高原藏猪和28头徒河黑猪共562头健康种猪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利用Plink软件对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质控,结合R等软件,统计分析猪7个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型;采用Mega X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使用Plink软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通过VCFtools软件计算猪群间的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分析群体间遗传关系远近。结果显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中,采食量、酸肉和应激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均在2.20%以下;抗仔猪腹泻、料重比(FCR)、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分别为8.99%、11.80%、73.97%和95.32%;徒河黑猪群体中,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均为3.57%;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分别为39.29%、50.00%、82.14%和92.86%;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徒河黑猪与四川地方猪种间遗传距离远,丫杈猪、乌金猪、内江猪和藏猪(平原和高原)各自聚为一类,品种间群体分层结构明显,雅南猪、成华猪、青峪猪聚为一类;Fst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同属于湖川山地猪的丫杈猪和青峪猪间存在高度遗传分化。结果提示,四川省地方猪群体的采食量、酸肉、应激、抗仔猪腹泻和料重比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徒河黑猪群体的应激性状已无q等位基因,采食量和酸肉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低,公猪精液品质、抗仔猪腹泻、料重比和多肋性状的非优势基因型比例较高;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丫杈猪与青峪猪都归类于湖川山地猪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的种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6个纯种地方猪的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指标和代谢组(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关肉质指标.结果:丫杈猪的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和眼肌面积均显著或极显著地优于成华猪(P<0.01或P<0.05),油酸+亚油酸和己醛+壬醛含...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海拔高度的四川地方猪品种在胴体和肉质性能上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探究这种差异是否与海拔高度有关,本实验通过对生活在低海拔(800~1 200 m)的6头青峪猪、中海拔(1 500~2 500 m)的15头乌金猪(凉山猪)和较高海拔(2 900~4 100 m)的12头藏猪进行屠宰测定并收集胴体和肉质性状参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显著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青峪猪、凉山猪和藏猪的屠宰体重分别为89.58、77.86、41.13 kg,胴体长分别为73.22、70.20、56.75 cm,背膘厚分别为4.20、3.79、2.63 cm,皮脂率分别为54.56%、48.58%、40.91%,光反射值(L)分别为45.42、41.63、38.84,水分含量分别为66.49%、70.29%、73.10%,说明生长环境海拔越高的地方猪体型和体重越小,脂肪沉积量也越小,且L值越小,其肉色越鲜红,肌肉中水分含量越大,并且猪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有明显差异。海拔作为一种自然选择的压力,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会对猪的胴体和肉质的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21,(2)
为了研究四川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以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凉山猪)作为母本,巴克夏猪、杜洛克猪分别作为第一父本和终端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藏黑猪为参照,测定了7个组合杂种猪的肥育、胴体、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90kg和100kg两个体重阶段,杜巴丫日增重、瘦肉率最高,料重比最低,杜巴凉屠宰率最高,杜巴雅眼肌面积最大;川藏黑猪、杜巴青与杜巴丫肌纤维较细,肌内脂肪含量更丰富,肉质风味更优;地方猪三元杂交组合中杜巴丫综合性能最好。与90 kg体重相比,100 kg体重三元杂种猪的日增重、肌内脂肪含量有明显提高,瘦肉率有所降低但基本差异不显著,料重比及其它肉质指标差异也不显著。推荐川藏黑猪及四川6个地方猪种采用杜巴本三元杂交方式生产商品猪时以100 kg体重出栏为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巴克夏猪与地方猪种的杂交效果,试验将巴克夏猪分别与6个地方猪种(成华猪、雅南猪、青峪猪、内江猪、丫杈猪和乌金猪)杂交,测定了360头杂交猪的肥育性能和180头杂交猪的胴体性能、肉质常规理化性能、滋味物质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巴克夏猪×丫杈猪的料重比和瘦肉率均极显著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巴克夏猪×成华猪(P0.05)、极显著高于巴克夏猪×青峪猪(P0.01);巴克夏猪×雅南猪的肉色评分极显著低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巴克夏猪×乌金猪和巴克夏猪×成华猪(P0.01),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巴克夏猪×丫杈猪和巴克夏猪×乌金猪(P0.05)。说明巴克夏猪×成华猪和巴克夏猪×青峪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较差,巴克夏猪×雅南猪杂交的肉质风味较差,巴克夏猪×丫杈猪杂交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通江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打造青峪猪、巴山土鸡、空山黄牛等特色畜牧业。2010年,成功引进广东天宝药业有限集团公司在通江注册成立通江县巴山生态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中国优秀地方猪种——青峪猪的保种选育及全产业化开发项目,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青峪猪养殖这一特色畜牧产业,通过突出地方特色优势,开发多样化特有精品,打造"巴山土猪"有机食品品牌,走高端发展之路,实现通江县特色畜牧业的新跨越。第一期资金3 500万元已到巴山生态牧业公司,并  相似文献   

17.
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藏猪、成华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内江猪和乌金猪7个地方猪种背最长肌中miR-1、miR-27a、miR-369、miR-378的差异表达,旨在研究miRNA表达量与肉质风味表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背最长肌组织中4种miRNA的表达水平在7个猪种中趋于一致,在藏猪、内江猪、雅南猪和成华猪中相对表达量较高,在丫杈猪和乌金猪中相对表达量较低;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miRNA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含量和硫胺素含量呈正相关,与肌纤维直径、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负相关,表明miR-1、miR-27a、miR-369和miR-378对猪肉品质具有正调控作用,而对猪胴体品质具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可为阐明miRNA在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苏太猪是以著名的太湖猪为基础母本,导入外种杜洛克公猪血统,进行横交固定、继代选育、同质选配,采取个体性能测定、综合指数选择等技术措施,经过12年8个世代选育而成。是全国已审定的5个猪新品种和配套系中,唯一含50%中国猪血统的黑色被毛瘦肉型猪种。于1999年6月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农业部审定的瘦肉型猪新品种,定名为苏太猪。 1.优良特性:苏太猪保留了太湖猪繁殖率  相似文献   

19.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9):61-62
日前,四川农业大学、巴中市人民政府举行现代农业发展座谈会,签订了校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畜牧科技合作项目共2个,即抗病营养新技术推广、南江黄羊配套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协议议定合作双方围绕巴中市生猪、鸡、牛、羊等优势产业建设现代生态养殖基地,加强南江黄羊、青峪猪、空山黄牛等优秀地方品种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合作建设一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园区或养殖小区,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南江黄羊"、"巴山猪"、"巴山土鸡"和"空山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高黎贡山猪和明光小耳猪的体重、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化学成分含量等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高黎贡山猪的体重、体长、胸围明显高于明光小耳猪;胴体重、屠宰率、脂肪比率、眼肌面积、皮占比率和皮张厚度高于明光小耳猪;肌肉化学成分含量与明光小耳猪相接近。结果表明,高黎贡山猪和明光小耳猪肌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相近,但高黎贡山猪的体型比明光小耳猪大,屠宰性能明显优于明光小耳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