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比较了猪后海穴穴位免疫与常规口服、肌肉途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后,母猪初乳、常乳免疫仔猪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表明,初服中IL-2的含量以穴位免疫最高;常乳中IL-2含量各种免疫途径基本一致,处于较低水平。仔猪免疫后3d,血清中IL-2含量,穴位免疫与口服免疫基本一致,但均高于肌肉免疫及对照;免疫后7d,血清中IL-2含量,穴位免疫高于口服、肌肉免疫。从免疫调节因子方面看出,后海穴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用临床奶牛乳房炎患牛乳汁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成弗氏佐剂的灭活苗,分别于后海穴、肌肉、皮下对家兔、奶牛免疫,观察不同免疫部位对家兔、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定期做ELISA实验测血抗,对家兔免疫后攻毒测其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变化,及疫苗对家兔的保护力,结果穴位免疫组血清抗体滴度增长较快且能较长时间维持较高抗体滴度,三组比较攻毒后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穴位免疫组均高于皮下、肌肉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对奶牛免疫后测其血清抗体和乳汁中体细胞数变化,结果注射疫苗后乳汁中体细胞数都有所下降,后海穴组较其它组下降较快,幅度较大.试验表明后海穴接种效果优于常规部位免疫接种效果,是疫苗免疫较为理想的免疫部位.  相似文献   

3.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不同免疫方法的免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后海穴和常规肌肉免疫注射,对免疫效果进行比较试验。选60日龄健康三元杂交猪100头,分为4组。A组:后海穴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B组:后海穴半量注射疫苗1mL/头,30头;C组;肌肉全量注射疫苗2mL/头,30头;D组:不注射疫苗健康对照,10头。免疫后30d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显示,A组与C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组与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  相似文献   

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比较了猪后海穴穴位免疫与常规口服、肌肉途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后,母猪初乳、常乳及免疫仔猪血清中IL-2的含量.结果表明,初乳中IL-2的含量以穴位免疫最高;常乳中IL2含量各种免疫途径基本一致,处于较低水平.仔猪免疫后3 d,血清中IL-2含量,穴位免疫与口服免疫基本一致,但均高于肌肉免疫及对照;免疫后7 d,血清中IL-2含量,穴位免疫高于口服、肌肉免疫.从免疫调节因子方面看出,后海穴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后海穴注射免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免疫山羊,第15天有2/4检出血清抗体,且滴度较低,至第75天血清抗体达到高蜂,一直维持到113天;皮下注射免疫的山羊血清抗体虽出现较早,但在后期的抗滴度和低于后海穴注射免疫组。对初怀孕绵羊和山羊用灭活菌后海裕注射免疫后,在怀孕后期用羊衣原体强毒攻击,均获完全保护。田间试验中后海穴注射免疫羊13020只,皮下注射免疫羊4078只,另设对照羊3151只,经一个产羔季节观察  相似文献   

6.
穴位接种IBD双价细胞苗鸡的抗原定位及免疫活性细胞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日龄滨白鸡后海穴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双价细胞苗,采用免疫荧光组化跟踪抗原定位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免疫形态学监测,以评价其免疫效果,同时与口服和肌肉免疫途径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海穴穴位免疫优于口服免疫和肌肉免疫,本文穴位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水牛后海穴和常规肌肉注射免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苗,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测定水牛免疫鸡IBV疫苗后不同时期血清中IgG、γ球蛋白百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清中IgG含量、γ球蛋白百分含量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后海穴免疫牛在二免后14 d时显著高于非穴位免疫牛(P<0.05)、三免后7 d、14 d时极显著高于非穴位免疫牛(P<0.01).  相似文献   

8.
西咪替丁对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两个实验:实验一观察药物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7日龄高母源抗体(9.36log2)雏鸡免疫ND活疫苗前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14d,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明显升高;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免疫后7-21d,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免疫后用药,10mg/kg西咪替丁用药后7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用药后14d,各用药组抗体滴度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用药后21d,10,100mg/kg西咪替丁和10mg/kg左旋咪唑用药鸡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二观察药物对ND疫苗二次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10,100mg/kg西咪替丁用药ND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鸡血清抗NDV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左旋咪唑增强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左旋咪唑对鸡新城疫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两个实验:每个实验分为10毫克/千克,左旋咪唑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一观察对鸡ND疫苗初次免疫的影响:疫苗免疫前用药,5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7日龄滴鼻给予ND-Lasota系疫苗;疫苗免疫后用药,7日龄时滴鼻给予ND-Lasota系活疫苗,13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实验二观察对鸡ND疫苗二次免疫的影响:7日龄时饮水给予ND+IBD联活疫苗,40日龄时给药,连用3天,42日龄时肌肉注射ND-Lasota系疫苗。实验一结果显示,免疫前用药,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首次免疫后7-21d,抗体滴度与未用药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但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免疫后用药,用药后21d,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抗体滴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实验二结果显示10mg/kg左旋咪唑用药组,疫苗二次免疫后7-28d,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未用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苗A免疫泌乳牛2328头,其中后海穴注苗组免疫1188头,肌肉组1140头,两组同期对照牛分别为1618头和2089头。经统计,在注苗后4个月中各组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后海穴注射组和肌肉注射组比相应对照组分别降低发病率63.51%和49.01%,后海穴注苗组比肌肉注苗组平均提高免疫效果14.47%。用菌苗免疫幼兔,检测其抗体及免疫指标,结果表明,后海穴注射组均高于肌肉注射组和对照组。提示后海穴免疫是提高菌苗保护率的有效免疫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在水牛后海穴常规肌肉注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灭活苗,应用琼扩对流免疫电泳法,测定免疫鸡IBV疫苗后牛血清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牛穴位免疫和非穴位免疫在首免后14d及二免后7d时,血清抗体效价基本一致,但二免后14d时、三免后7d及14d时,穴位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非穴位免疫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后海穴注射法促进免疫的作用原理,应用经穴的低阻抗特性对3窝仔猪(共27头)注苗前后其有关经穴的阻抗变化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后海穴所属督脉经-穴、百会穴差异最显著,而膀胱经(取肾俞穴)、任脉经(取中脘穴)及非经点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后海穴的免疫促进作用与其所属的脉经阻抗变化是相关的,且仔猪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其经络阻抗变化。这一实验结果将促进穴位免疫试验更快地向实用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C57BL/6J小鼠胸腺^3H-TdR掺入法,观察了后海穴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季了IL-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海穴,后海穴注射8301多糖,腹腔注射8301多糖均能增高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后海穴注糖量,注糖次数,均比腹腔少,而对IL-2活性的影响却二者无显著差异,从而间接地证实了后海穴有正向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后海穴注射10%Nacl对小白鼠腹腔Mψ吞噬功能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白鼠后海穴,足三里穴注射10%Nacl后,分别在注射后6h,48h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Mψ)的吞噬功能开如上并高达峰,以后又趋于下降水平;对Mψ吞噬功能的能影响,尤其是消论率,“后海”优于“足三里”。并对后海穴在消化疾病,提高疫苗对畜体的保护率,地畜是前产生免疫力以及穴位微量免疫中的作用,从机理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应用RT-PCR结合激光密度扫描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了不同途径免疫小白鼠的脾单个核细胞的细胞因子IL-1β,IL-2和IFN-γ的mRNA动态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穴位免疫组细胞因子IL-1β和IL-2的mRNA表达峰值和持续时间均大于非穴位免疫对照组。穴位免疫组与对照组比较,IFN-γ的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在mRNA水平上证明经后海穴途径免疫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示在穴位免疫激活  相似文献   

16.
在猪后海穴注射免疫鸡IBV疫苗,应用间接血凝抑制试验(HI)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猪血清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趋势。结果:仔猪50日龄、57日龄、71日龄分别强化免疫IBVH120灭活苗3次后,血清中HI效价逐渐增高,二免后7天达17log2,较常规颈部肌肉注射免疫猪高2-3log2;育肥猪分别在130、138、146、151日龄时进行4次H120、H94强化免疫,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多,血清HI效价逐渐增高,但不如仔猪的增高明显。结果说明猪穴免疫鸡IBV苗后,猪能对鸡IBV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且后海穴免疫引起的免疫应答较非穴位强。  相似文献   

17.
将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脂质体/DNA疫苗和壳聚糖/DNA疫苗,分别以肌肉注射(i.m)和滴鼻、点眼(i.n)两种途径免疫健康雏鸡,以裸DNA疫苗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及间接ELISA分别对免疫鸡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数及特异性IBV血清抗体IgG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并于免疫后35d进行攻毒,结果显示:(1)CD4^+T淋巴细胞数,所有试验组在免疫后1~3周左右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各试验组间,脂质体/DNA疫苗肌肉注射途径在免疫后10d后高于壳聚糖/DNA疫苗,但仅在第15天差异显著(P〈0.05),而滴鼻、点眼途径则相反;(2)所有试验组CD8^+T淋巴细胞数仅在免疫后第15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3)所有组间特异性IBV血清抗体IgG动态变化差异不显著;攻毒后脂质体/DNA疫苗肌肉注射组无鸡只死亡,其他试验组有4%或8%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由此可见,脂质体和壳聚糖均为DNA疫苗良好的佐剂或载体,且脂质体/DNA疫苗肌肉注射的免疫效果优于壳聚糖/DNA疫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不同免疫接种途径对鸡新城疫(ND)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我们将健康1日龄海兰蛋公鸡雏鸡(48只)随机分为滴鼻免疫组、肌肉注射免疫组、后海穴常规剂量免疫组和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每组12只.分别于第14日龄和28日龄接种新城疫IV系弱毒苗(LaSota株)1羽份/只,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接种0.5羽份/只.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7、14、21d和28d称重,无菌操作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的血凝抑制效价(HI).结果显示:与常规途径免疫组相比,后海穴常规剂量免疫组和后海穴半剂量免疫组可显著增强鸡血清NDV特异性HI效价(P<0.05),且显著提高试验鸡只的日增重(P<0.05);滴鼻免疫组与肌肉注射免疫组相比,虽然增加了HI效价,但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后海穴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可显著提高鸡血清NDV的HI效价,提高鸡生产性能,同时节约疫苗用量.  相似文献   

19.
后海穴注射灭活苗同时点眼Lasota弱毒苗,对1日龄和5日龄AA肉仔鸡进行免疫。通过血清HI抗体的测定和强毒攻击发现,至免后42天HI抗体效价仍然维持较高水平且强毒攻击全部保护。通过与颈部皮下注射灭活苗同时Lasota点眼组进行对比发现,后海穴免疫组不但能产生较理想的免疫保护力,而且还在增重和病死淘率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免后42天解剖灭活苗注射部位没有发现肉芽肿等肉眼可见病变。结论:肉仔鸡在1日龄时用ND灭活苗经后海穴注射同时用ND弱毒苗点眼免疫,就能使肉仔鸡的整个饲养周期中免受ND的侵害。  相似文献   

20.
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免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奶牛口蹄疫疫苗经后海穴注射与其他免疫方式比较研究其免疫效果、应激反应,结果显示:后海穴注射组的抗体合格率均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说明穴位注射免疫方式比常规肌肉注射方式更容易激发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更强的免疫保护力。后海穴注射的安全性高于肌肉注射,不但没有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病例,而且前者未出现中度应激反应病例,而后者存在。免疫前后每头奶牛平均损失产奶量仅1.7kg,显著低于肌肉注射每头奶牛平均损失奶量5kg的水平。由此可见,奶牛口蹄疫疫苗后海穴注射的免疫效果好,应激反应低,明显优于肌肉注射方式。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合格率显著高于1次注射(P〈0.05),且2次加强免疫的抗体持续期在3个月以上,而1次注射仅能维持1~2个月的高抗体水平。建议奶牛口蹄疫免疫采用后海穴注射疫苗2mL,15d后加强免疫一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