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2):234-238
按照MALDI-TOF MS要求进行56株鸡杆菌分离株的样品制备,点靶并获取样品质谱图,运用Biotyper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质谱图鉴定分析;同时对这些菌株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gyrB基因的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进行辅助分析鉴定。结果显示,56株鸡杆菌分离株经MALDI-TOF MS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均鉴定为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100.0%;荧光定量PCR鉴定出55株鸭源鸡杆菌,阳性率为98.2%(55/56)。结果表明,MALDI-TOF MS可用于鸭源鸡杆菌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操作简便,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2.
细菌鉴定是细菌耐药性监测过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 MS)能够高效鉴定细菌。为了快速监测五家养殖场来源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临床耐药特征,本研究利用MALDI-TOF MS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并对其进行耐药表型检测。结果显示,MALDI-TOF MS实现了对临床分离菌株(31株大肠杆菌和34株肠球菌)的快速鉴定;鸡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其次为羊和牛。其中,鸡源的大肠杆菌均对四环素(100%)和氨苄西林(91.67%)耐药率最高,肠球菌对苯唑西林(62.07%)耐药率较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源细菌临床耐药性表型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与此同时,MALDI-TOF MS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对动物源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快速鉴定,值得在动物源细菌耐药性检测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肠球菌的鉴定及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利用10株经16S rRNA确认的肠球菌建立了肠球菌指纹图谱数据库,建库后使用MALDI-TOF MS技术对河南省部分地区临床感染猪分离得到的33株肠球菌野生株进行鉴定并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3株肠球菌中,鉴定出粪肠球菌13株、屎肠球菌20株,且可信度分值大于2.300,鉴定符合率为100%。说明MALDI-TOF MS技术可对肠球菌进行快速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操作快速、简便,准确率高,有利于兽医临床上病原菌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2031-2034
以16SrRNA测序法为标准方法,利用MALDI-TOF质谱技术及Biotyper数据库对某猪场210株空气分离株进行鉴定及准确率分析。结果显示91.0%的菌株被准确鉴定到种水平,95.7%被准确鉴定到属水平。研究表明MALDI-TOF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检测空气微生物,为养殖场环境质量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快速鉴定从临床死亡羊肺脏中分离的一株革兰阴性短杆菌,通过基质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方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该分离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表明MALDI-TOF MS方法达到了亚种水平的鉴定,鉴定分数为2.549。而VITEK2 compact传统生化方法和16SrRNA测序方法均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仅为种水平的鉴定。获得分离菌纯菌落后,MALDI-TOF MS方法仅需约30 min即可实现对该菌的有效鉴定,而VITEK2传统生化方法需要约4 h,16SrRNA测序方法则需要至少2 d。结果表明,MALDI-TOF MS方法能够快速、准确鉴定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从而为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和MALDI-Biotype 3软件对河南分离株肠球菌进行快速鉴定及同源性分析。使用甲酸提取法按照MALDI-TOF-MS要求进行样品制备,点靶并获取样品质谱图;运用Biotyper分析软件对所获取的质谱图进行鉴定和同源性分析。同时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辅助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应用MALDI-TOF-MS方法鉴定的33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13株,屎肠球菌20株,且可信度分值大于2.300,能完全鉴定到种的水平。PCA聚类分析显示,与屎肠球菌相比,粪肠球菌的亲缘关系更近一些。而Vitek-2对屎肠球菌的鉴定结果差异较大。结果表明,MALDI-TOF MS对肠球菌的快速鉴定和同源性分析,操作快速简便,准确率高,有利于兽医临床快速诊断,将成为兽医微生物常用诊断工具。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临床分离的1株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快速鉴定,取得了与VITEK2 Compact传统生化方法和16S rRNA测序方法一致的结果。MALDI-TOF MS对分离菌株的鉴定分数为2.371,达到了种水平的鉴定。从分离到纯菌落到获得有效的鉴定结果,MALDI-TOF MS仅需要约30 min,而VITEK2需要约4 h, 16S rRNA测序方法需要至少2 d。因此,MALDI-TOF MS可以实现对临床分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的快速、准确鉴定,对进一步改善动物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鸡滑液囊支原体(MS)16S rRNA设计引物,对1株MS阳性株、5株临床分离鉴定的MS、2株鸡毒支原体、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1株沙门菌、1株大肠杆菌和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MS均出现1 077 bp特异性扩增条带,其余非MS则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优化的PCR反应体系能检出MS的最低DNA量为1 pg。建立的PCR方法用于快速检测临床样品检测,对鸡肿胀跗关节腔内容物直接进行PCR检测,检出率为21.1%(32/152),显著高于病原分离方法的9.2%(14/152),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特性,对昆明地区3家养鸡场送检的疑似大肠杆菌病的200只鸡进行了剖检,从病鸡肝脏分离出77株病原菌,经常规生化特性鉴定和PCR分子鉴定,确定77株分离株均为大肠杆菌,利用PCR方法对分离株的耐药基因和耐药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在22种耐药基因中,除β-内酰胺类的OXA、SHV基因未检出外,有14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在82.1%以上;在药敏试验中,分离株除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低外(48.1%),对试验所用其他药物均具有很强的耐药性(96.1%以上)。说明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加严重了。  相似文献   

10.
于2016~2018年期间,从山东不同地区37个疑似滑液囊支原体(MS)感染的病鸡群采集病料进行PCR鉴定与分离株耐药性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快速确诊MS感染;种鸡场检测阳性率为32.43%;从阳性鸡群分离MS,共获得12株;分离株16 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2株中有7株与MS-H株(登录号KP704286.1)一致性为100%,其余5株与MS-H株一致性在99.6%以上;12株分离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对MS敏感性最高的是泰妙菌素,其次是强力霉素,而替米考星、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鉴定某规模化羊场患乳房炎母羊病原菌种类,构建病原菌多重PCR快速检测方法,分析其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对患临床型乳房炎湖羊乳样中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优化PCR体系,建立病原菌多重PCR快速鉴定方法,并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种致病菌,共计2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4株,大肠杆菌10株,粪肠球菌4株;多重PCR方法能够特异稳定地扩增出目的条带,敏感性满足临床需要;药敏结果显示,3种病原菌对左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红霉素有较强耐药性。该结果对于临床上绵羊乳房炎的快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立一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本试验通过无菌采集疑似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鸡的心、肝、脾、肾作为病料,经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致病力试验,利用大肠杆菌16S rRNA通用引物对3株致病菌进行PCR扩增,均得到了特异性扩增产物。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酸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得到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DZMG、DGCG1、DGCP3),扩增出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提示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和简单快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禽大肠杆菌的分离与16S rRNA的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从疑似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死鸡群中采取粪便样品,分离病原进行生化鉴定,从8份样品中分离鉴定出6株大肠杆菌。根据细菌16S rRNA 基因的高度保守性,设计合成大肠杆菌的共同引物,对随机选取的1株细菌进行PCR扩增,并与GenBank中的E.coli 16S rRNA进行序列比对,确定这株细菌与大肠杆菌的同源性达99%以上。本方法特异性好,为实验室鉴定大肠杆菌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借助微卫星引物PCR和聚类分析软件,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试验以寡核苷酸重复序列(GACA)4为引物,首先对3种常见兔皮肤病原真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标准菌株的DNA进行扩增,然后用NTSYS-pc2.10软件分析其DNA指纹的多态性,并根据其多态性的差异进行鉴定分析.最后,用上述方法对临床上的分离株进行鉴定分析,并与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兔皮肤病原真菌均呈现不同的DNA指纹,且条带差异明显;聚类分析图显示,同种病原真菌的DNA指纹有很高的相似性(90%~100%);该方法对分离株的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可见,通过微卫星引物PCR结合聚类分析软件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兔皮肤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生化鉴定、动物试验、血清型鉴定及PCR扩增、药物的MIC测定等方法对48份样品进行处理,检测河南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其白头翁汤对其抑菌作用。结果分离鉴定出6株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为O_8有1株、O_(64)有2株、O_(157)有3株。动物试验结果显示,6株分离菌均为强毒株。PCR扩增显示,这6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均含有产生大肠杆菌粘附毒素的eaeA基因。白头翁汤对分离菌株MIC均为0.625 mg/mL、MBC均为1.25 mg/mL。临床治疗病例显示,白头翁汤治愈率96%,从而为临床上有效检测和治疗猪源大肠杆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明确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强毒力岛(HPI)标志基因及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以及大肠杆菌分离株与HPI携带的关系。采集犊牛病理性腹泻样本158份,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镜检符合大肠杆菌形态的进行VITEK 2 Compact生化鉴定和PCR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应用PCR方法进行分离株HPI相关基因携带情况的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75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均90%,对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60.00%,对阿米卡星较敏感,耐药率为9.33%;75株大肠杆菌全部耐3种以上药物,多重耐药(≥10)的菌株占85.33%,耐药谱集中在耐14~17种药物,5株对19种药物全部耐药。HPI标志基因irp2的阳性率为100%,其他相关基因fyuA、irp3、irp5、irp8和ytbA的检出率在66.00%以上。综上所述,宁夏地区犊牛腹泻源性大肠杆菌耐药普遍,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山东地区鸡舍内空气中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用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山东地区大型养殖场空气中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通过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特性、PCR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对鉴定的大肠杆菌用平板凝集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02株大肠杆菌,其中有89株未能定型,占分离株的44.06%;定型了113株,占分离株的55.94%。定型的大肠杆菌共分为24个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_2、O_(14)、O_1、O_(11)、O_(78)和O_(20),占已定型分离株的76.99%。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广西省某山羊场一起羊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本试验采取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生化试验、PCR及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病原进行分析,并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防控。结果表明,从病死山羊的肺脏组织中分离出MS1和MS2两株革兰氏阴性的致病杆菌,分离培养或PCR检测发现支原体、流感病毒和寄生虫均为阴性。MS1菌株生化特性符合黏质沙雷氏菌,其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黏质沙雷氏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MS2菌株生化特性符合大肠杆菌,其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登录的大肠杆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以上,两株菌对小白鼠均具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均对壮观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新霉素高度敏感,用高敏药物卡那霉素联合地塞米松等相关措施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鉴定引起林麝肺炎的病原,本研究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和16S rRNA PCR方法从94份患肺炎的林麝肺组织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0株大肠杆菌(E.coli)分离株。小白鼠感染试验表明,30个分离株均为致病性E.coli,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100%。通过PCR方法检测这30株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10种毒力基因结果表明,其中ompA毒力基因检出率为80%,显著高于其sat(36.67%)、vat(26.67%)和iucDa(23.33%);而neuC、sitD ep.a、sfa/focCD、afa/draB、iha和sitD chr.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为阴性。结果提示结合常规鉴定方法,16SrRNA PCR可作为临床快速检测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有效方法。对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毒力基因的检测及鉴定,为进一步研究林麝肺源致病性E.coli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为防治林麝E.coli性肺炎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江西、安徽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分布以及致病性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江苏、江西、安徽地区的病死鸭进行了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运用PCR结合玻片凝集法测定鸭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并进行了18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随后进行雏鸭致病性试验,并对毒力较强和毒力较弱的菌株进行生长曲线以及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结果】 本研究共分离鉴定获得鸭源大肠杆菌74株,鉴定为O1、O2、O18、O78血清型的分别有1、2、2和4株,其余均未定型;18种毒力基因鉴定结果表明,ibeB、yijp、OmpAmat基因检出率分别为97.3%、97.3%、95.95%和90.54%。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经107 CFU/只攻毒后,74株分离株均引起雏鸭不同程度发病,但仅有2株对雏鸭致死率≥50%。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2株强毒株与2株弱毒株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2株强毒株的LD50分别为104.75和107.375 CFU。【结论】 本研究分离的74株鸭源大肠杆菌O1、O2、O18和O78型仅占12.16%,毒力基因谱分布广泛,但仅有2株毒力较强,该研究为鸭源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控制以及研究血清型、毒力基因与致病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