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对骆马湖秋冬季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54种鱼类,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1.1%,新记录的种类为纹缟■虎鱼。4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刀鲚、鲤等。4个监测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S1的H′、J′均值均显著高于S2、S3(P0.05),S1与S4的D、H′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J′均值差异显著(P0.05)。整体上看,在4个监测点中,S1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S4,S2与S3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对4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S4与S2、S3的鱼类群落组成比较接近,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S4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资源,建议优化增殖放流品种结构,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同时须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与时空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6年冬季(2月)和夏季(8月)对该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并采用Bray-Curtis聚类分析、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群落多样性分析等方法研究该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浙江南部近海冬季和夏季共出现鱼类124种,冬季出现鱼类93种,夏季出现鱼类86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数最多;冬季浙江南部近海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南部和南部近岸3个群落,夏季该调查海域鱼类群落可以划分为北部和南部2个群落;调查海域的鱼类以暖水种为主(占56.9%),南部群落暖温种与暖水种种数高于北部群落,冬季暖温种数量高于暖水种,夏季反之;该海域冬季绝对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北部与南部群落同南部近岸群落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夏季绝对优势种为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和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北部与南部群落优势种差异较小,冬、夏两季鱼类优势种组成变化较大;该海域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冬季高于夏季,丰富度指数存在极显著季节差异(P<0.01),除冬季丰富度指数外,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南部群落高于北部群落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生物量和温度有关。本研究结果为探寻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完善群落种类组成及多样性与时空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使用多种捕捞网具于2014年12月在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和实验区进行现场调查,利用调查数据对保护区渔获物组成及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现场调查共采集到各类渔业生物33种,包括鱼类28种、甲壳类5种,分别隶属于6目13科31属。保护区渔获物组成以鲤形目物种占优,其物种数、渔获尾数和渔获重量占总渔获物的比例分别为60.61%、50.63%和89.86%。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优势种为鲤和鲫。保护区渔获物以小型物种占优,体重均值为44.70 g。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4.6700,信息指数(H')2.9300,优势度指数(D)0.0680,均匀度指数(E)0.5675。克氏原螯虾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对其入侵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分布及多样性指标等参数的时空演变特征,为后续开展北部湾海域鱼类群落结构长时间序列变化和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积累基础资料,同时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2016年2月(冬季)、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在北部湾中北部沿岸海域采用底拖网方式进行4航次渔业资源调查,采用面积法计算各季节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依据Pinkas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鱼类群落结构中的优势种,并通过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 )、Pielou均匀度指数(J' )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分析各调查站位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北部湾中北部近岸海域4个季节共渔获鱼类152种,隶属于15目55科96属,均为暖水性或暖温性种类。北部湾中北部海域的鱼类资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不均匀,但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春夏季的生物量和丰度均明显高于秋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鱼类的H'在1.952~2.590,其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J'在0.481~0.699,各季节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D以夏季最高(3.114)、冬季最低(2.303),各季节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北部湾中北部海域各季节的鱼类资源优势种(IRI≥1000.00)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季有3种、夏季有5种、秋季有4种、冬季有2种;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为4个季节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春季和冬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鹿斑鲾(Secutor ruconius)是夏季和秋季鱼类资源的共有优势种。【结论】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资源时空变化明显,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历史水平偏低,鱼类资源处于过渡开发状态,且鱼类资源优势种更替的总体趋势表现为k选择种类被r选择种类所替代。鱼类资源季节变动与鱼类洄游习性、海水温度变化及伏季休渔制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王淼  张玉平  孙振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737-6739,6741
2007~2008年在黄浦江上游渔业水域横潦泾和斜塘分别设立1个监测点,分春、夏、秋、冬季采集鱼类样品。横潦泾共采集2 521个鱼类标本,隶属4目、8科、34属,主要优势种有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斑条鱊(Ataenianalis)等。斜塘共采集2 088个鱼类标本,隶属5目、12科、27属,主要优势种有似鳊(Pseudobrama simoni)、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鲫(Carassius aura-tus)等。利用香农威纳指数(H')、物种均匀度指数(J)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方法分析2个水域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2个水域四季的香农威纳指数(H')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横潦泾水域全年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要明显高于斜塘。刀鲚(Coilia ectenes)、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等的洄游活动以及溶解氧、水温等环境因素对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起到明显的作用。浮游植物丰度的区域差异影响到植食性鱼类种类的分布,进而影响到了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此外,水流等环境因素以及航运等人为因素对鱼类多样性指标的空间分布也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野生鱼类群落多样性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拖网调查数据对淀山湖主要野生鱼类的种群数量、密度、多样性以及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调查期间共捕获了15种野生鱼类,主要优势鱼类为刀鲚、细鳞斜颌鲴、太湖新银鱼、间下鱵、斑条鱊和鲹条.野生鱼类平均密度是0.83 ind/m<'2>,4.64g/m<'2>.淀山湖野生鱼类群落多样性较低,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0.669,Simpson优势度指数λ为0.738,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247.主要优势鱼类的生长个体都比较小,细鳞斜颌鲴、太湖新银鱼和碜呈等速生长,刀鲚和斑条鱊旱异速生长.需要采取措施对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控,加强对淀山湖野生鱼类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城市生态系统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对贵阳学院慈竹、八角金盘、红叶李、四季桂、苏铁、红花檵木、小叶女贞和毛鹃等8种典型校园植被上的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鉴定。结果表明:在贵阳学院8种典型校园植被上共有节肢动物934个,隶属3纲17目77科91类,优势类群为蜘蛛目(Araneae)和叶蝉科(Cicadellidae)。不同植被间节肢动物类群数、个体数、Shannon-Wiener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优势度指数(C)均有显著差异(P0.01),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明显(P0.05)。植被变化对节肢动物常见类群、稀有类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的相似性有较大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不同植被间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为开展中华白海豚保护及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2015年9月(秋季)和2016年3月(春季)以拖网船对保护区海域进行拖网调查,运用生物量和丰度法对渔获组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调查海域内鱼类资源生态特征指数,并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法评估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结果]两个航次调查共捕获鱼类57种,隶属于13目37科51属.2015年9月(秋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1.63 g/m2,平均丰度177.9×10-3尾/m2;2016年3月(春季)调查的平均鱼类生物量0.43 g/m2,平均丰度25.2×10-3尾/m2.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凤鲚(Coilia mystus)、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和短吻鲾(Leiognathus brevirostris)为春秋两季共有优势种;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3项生态特征指数均表现为秋季高于春季.2015年9月(秋季)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下,W为负值(-0.068),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严重干扰;2016年3月(春季)该海域鱼类群落的生物量优势度曲线位于丰度曲线之上,W为正值(0.056),鱼类群落结构未受干扰.[结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鱼类现存资源量水平呈下降趋势,渔业资源有所衰退;鱼类群落结构在秋季受外界干扰较明显,春季则趋于稳定.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已受到轻度污染,虽然目前尚适合鱼类的生长和繁育,但今后须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加强水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完整性是渔业资源有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8-2012年夏季(8月)湛江湾海域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本文通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种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鱼类群落结构;在此基础上应用赋值法构建了鱼类完整性评价指数(F-IBI),以评价该鱼类群落的完整性和受干扰程度。结果表明:该海域共捕获鱼类103种,隶属于17目48科,以鲈形目种类数(58种)最多;质量渔获率、尾数渔获率依次为39.5~75.1 kg/h,1.0×103~1.8×104尾/h;优势种以裘氏小沙丁鱼(Sardinella jussieu)为主。鱼类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3.34~5.03和2.80~3.28。2008-2012年CPUE均值为(16.11±5.13)kg/(kw·d),整个海湾的年均资源量约为(93.04±26.44)t。鱼类群落完整性分析表明,2008-2012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轻度干扰,鱼类群落完整性较好;2009、2010年湛江湾鱼类群落受干扰程度较重,其余年份较小。此外,2010-2012年鱼类个体平均体质量较2008-2009年降低了53.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鱼类个体的小型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水域鱼类分类学多样性及物种之间的差异关系,根据对3个河口水域鱼类的调查资料,采用Nelson分类系统对鱼类名录进行系统整理,运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各分类单元相似性指数和物种相对丰富度指数方法,对3个河口水域鱼类物种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3个河口水域共有鱼类1210种,其中黄河口水域198种,长江口水域338种,珠江口水域1009种,各水域鲈形目种类最多,且目级相对丰富度也以鲈形目最高;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均以珠江口水域最低,说明珠江口水域鱼类较其他2个河口水域鱼类群落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且不同分类阶元间物种分布较均匀;相似性分析表明,黄河口水域和珠江口水域鱼类相似性在各分类阶元均最低,说明两个河口水域之间鱼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太湖鱼类学调查及渔获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12月对太湖鱼类进行了调查,对鱼类群落优势种、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相关指数进行了分析,对鲢、鳙、鲤、鲫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47种,隶属于15科、10目。结果表明: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nasus Temminck et Schlegel)、鲫(Carassius auratus Linnae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Valenciennes)等;鲢、鳙、鲤、鲫的0龄和1+龄鱼的数量百分比较大;多样性特征值平均指标分别为:Margalef指数为4.55,Shannon-Wiener指数H′和H″分别为2.44和2.39,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J″分别为0.67和0.6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义乌市岩口水库鱼类资源现状、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鱼类的生长特性,2013年3月、5月、7月、9月和11月对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452尾,经鉴定属于37种,隶属5目8科。其中,鲤形目28种,占总数的75.7%;鲇形目5种,占总数的13.5%;鲈形目2种,占总数的5.4%;鲑形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7%。生态类型组成分析结果显示,以肉、杂食性鱼类为主。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全年优势种有5种,分别为鳙、鲢、伍氏半、圆吻鲴和翘嘴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变化范围为2.09~6.05,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变化范围为0.87~1.42,种类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41~0.92。同时,构建了鲢、鳙生长模型:鲢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0.136)0.265(t+0.136)t=73.591[1-e-0.265],Wt=5.911[1-e-]2.812,鳙的全长、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 0.318(t+0.12)t=73.256[1-e-],Wt=7.625[1-e-0.319(t+0.012)]3.070。通过分析鲢、鳙生长情况,发现岩口水库鲢、鳙体长增长速度以1~4龄较高,4龄以后逐渐降低,鲢、鳙体长生长拐点分别为3.759龄和3.327龄,为使鲢、鳙鱼最大程度地发挥洁水保水功效,建议鲢、鳙的起捕年龄为5龄。  相似文献   

15.
青草沙水库中上层鱼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后的鱼类群落组成、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于2011年5月、7月、10月和12月,将水库分成3个区域(西区、对照区和放养区)进行本底调查。调查期间共捕获鱼类22种,隶属于5目7科,以鲤科鱼类为主;鱼类群落分为3个生态类型,淡水鱼类17种、河口性鱼类3种和洄游性鱼类2种。群落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ectenes)、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和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水库的西区水域宽阔,水草丰富,鱼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各季节的多样性中以春季为最高,冬季最低。聚类分析显示水库的鱼类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青草沙水库的修建及水库内盐度的下降,近海和河口性鱼类减少,可能是鱼类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小型鱼类占主导,建议增殖放流时加大大型鱼类苗种的投放。  相似文献   

16.
于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在太湖北部湖湾-五里湖设置10个监测站点,对该湖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湖鱼类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五里湖鱼类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达氏鲌Erythroculter dabryi dabryi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为各个监测站点的绝对优势种;各个站点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759~3.011,据此判定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尚处于相对正常水平。各个监测站点间的鱼类群落结构差异不大,即五里湖的鱼类空间分布比较均匀。渔父岛与鹿丁山以及渔父岛与水上明月间多样性指数在夏、秋季节间以及春、秋季节间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洞庭湖鱼类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洞庭湖鱼类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并对洞庭湖鱼种类情况、鱼类生物量情况、优势鱼类情况以及鱼类多样性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洞庭湖各区域鱼类物种数量均相差不大,其生物量最多的是鲤鱼。洞庭湖优势种鱼类比例依次为鲤科、鮠科、鮨科、鳅科。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681~2.511,丰富度(R)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851~2.584,Pielou(J')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581~0.879。相关性分析表明,洞庭湖鱼类Shannon-Wiener(H1)指数与丰富度(R)指数、Shannon-Wiener(H1)指数与Pielou(J')指数均呈高度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的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郑颖  戴小杰  朱江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10-9513
根据1999~2007年长江河口区定置张网的渔获物组成,分析了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共收集鱼类样品1 060 488尾,隶属于11目,22科,28属,共32种,其中以石首鱼科鱼类最多。资源密度指数CPUE呈现年下降趋势。相对多度表明,优势种出现年际变化,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为优势种。调查结果显示,河口鱼类群落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简单化发展。鱼类区系组成以海洋种类占优势,而洄游种类数量逐年降低。多样性指标特征值平均为:丰富度指数1.283 6,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为1.053 2,均匀度指数为0.409 1,优势度指数为0.4716。其中丰富度指数、香浓-维纳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逐年下降,优势度指数则有逐年增加趋势。同时,也探讨了引起长江口鱼类群落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常州市运北水系治理过程中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共8次对常州市新北区运北水系鱼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共采集到鱼类617尾24种,隶属3目4科20属。其中,鲤形目鱼类21种,占总物种数的87.5%,鱼类组成以定居杂食性小型鱼类为主,鲫(Carassius aural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条(Hemiculter leucisculus)为优势种,占总尾数的79.58%。常州市运北水系鱼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2015—2016年(第Ⅱ年)高于2013—2014年(第Ⅰ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冬季最高,Margalef丰富度指数第Ⅰ年呈现冬季最低,在第Ⅱ年呈现夏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河流主要污染物NH_3-N、NO_3~--N、TN、TP浓度与大部分鱼类的分布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鱼类多样性指数均与NH_3-N、TN、T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NO_3~--N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常州市运北水系的N、P含量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象山港中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12年4月、7月、9月和12月对象山港海域11个大面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采用优势度(Y)、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种类组成,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以及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法分析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污染扰动的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软体动物中的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us)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4季均可成为优势群体;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与Margalef丰度指数平面分布大体一致,Pielou均匀度指数的空间变化相较于Margalef丰度指数与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说明每站种类组成的差异较小,站间分布均匀;大型底栖动物群落4季主要分布为靠近调查海域北岸和中部的站位相似性较高和靠近调查海域南岸的站位相似性较高,海域环境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生境,进而在群落结构分布上形成不同的类群;ABC曲线分析表明,4月、7月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未受到污染扰动,9月、12月受到了轻微的污染或者扰动,主要影响因素与温排水、工业三废的排放、自然岸线和湿地面积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