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不同品种品系及品系组合猪间繁殖和生长性能测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不同品系的猪在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上的特点和差异,对大丰丰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所饲养的大约克(法系、美系、法×美、美×法)、长白(美系、挪系、美×挪、挪×美)和美系杜洛克的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和断奶到再配种间隔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2)从长白猪所统计的6项繁殖指标而言,除初生窝重在4个品系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指标(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21日龄断奶重、妊娠天数、断奶到再配种间隔)美系长白都相对较好。3)对于生长性状而言,大约克猪的4个品系达100 kg体重日龄间差异不显著(P>0.05),美系大约克的背膘最薄(13.1 mm),低于其它3个品系;在长白猪中,美系长白达30 kg体重日龄最低为76.83 d,极显著低于挪×美组合(P<0.01)。4)对于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3个品种而言,达100 kg体重日龄分别为179.5 d、182.3 d和179.2 d,3者间差异不显著;杜洛克的活体背膘厚(10.5 mm)极显著低于大约克(13.9 mm,P<0.01),显著低于长白(13.6 mm,P<0.05)。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外种猪遗传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仰双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10):23-23,25
采用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法,连续3年对四川3个外种猪(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100kg体重活体背膘厚和日龄两个性状进行了性能测定和遗传进展研究。经过2年的选育,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活体背膘厚分别下降0.86mm、0.49mm、-1.52mm,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27mm、-0.03mm、0.04mm;日龄分别降低0d、-5d、-17d,其遗传改进量分别为-0.05d、-1.60d、0.00d。  相似文献   

3.
2008年湖南美神育种有限公司从美国Whiteshire公司引进800头原种猪,同时与美国Whiteshire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将美国品系育种法在湖南美神育种有限公司进行应用。经过4年的持续选育,其主要经济性状达到或超过选育指标,初产母猪产活仔数在11.2以上,经产母猪产活仔数在12.3以上,公猪达100kg日龄:大约克153d,长白151d,杜洛克150d;母猪达到100kg天数:大约克157d,长白156d,杜洛克155d。屠宰率在77%以上,瘦肉率在66%。2009年美神种猪获得美国NSR认证,2011年加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目前已经将种猪推广到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168个种猪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2003年河南省种猪联合育种协作组共测定种猪1049头;测定场包括我省的绝大多数一级种猪场和部分二级种猪场共20个场。测定杜洛克公猪100头、母猪109头,大约克公猪443头、母猪138头,长白公猪51头、母猪102头。从测定结果看,我省的种猪质量比较高,但是差异也比较大。1测定结果1.1大约克种猪测定结果全省大约克种猪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平均为175.2天,最短136.9天;100千克上市体重的背膘厚平均为13.12毫米,最薄的7.49毫米;体重30~100千克育肥阶段平均日增重811.4克。具体测定结果见表1、表2和表3。从表1、表2和表3可以看出,大约克公猪150日龄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2009年测定指标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仔猪0~28日龄时体重、体长的相对生长速度随着周龄增加逐步变慢;同期相比,体重的相对生长速度要大于体长。育肥猪50~80kg体重阶段日增重较25~50kg及80~100kg两个阶段要大。后备种猪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活体背膘厚的大小顺序均为:大约克猪杜洛克猪长白猪。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哺乳期背膘损失与其胎次、繁殖性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2018年的公猪生长测定数据,通过协方差分析,比较了杜洛克、大白和长白猪3个品种以及不同品系的生长性能。最终有来自52个场的2 522头公猪用于分析,包括525头杜洛克、1 416头大白猪和581头长白猪,3个品种分别有4、6、6个品系。结果表明,长白猪除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大白猪外,其他5个性状性能与大白、杜洛克猪接近,杜洛克的3个瘦肉率性状表现最优。英系杜洛克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在4个品系中表现最好,加系和美系相差不大。在大白猪中,加系大白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平均日增重和100 kg活体背膘厚表现最好,瑞系大白猪的100 kg眼肌面积和估计瘦肉率最高。2012年之后,3个品种日增重开始缓慢提高;饲料转化率保持在2.10~2.20;达100 kg体重日龄在155 d上下浮动;背膘厚逐渐降低且渐趋稳定,估计瘦肉率稳定在55%~56%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6,(1)
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12年从加拿大引进了原种猪,经过3年多的适应性驯化后,对引进的原种猪及其子一代的后代繁殖和生长性能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管是引进原种猪还是其后代在西南地区繁殖性能表现都很好,其中大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3.2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4头以上;长白母猪窝产仔数都在12.8头以上,窝产活仔数在12.1头以上。子一代大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1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0头;子一代长白母猪初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3头,经产窝产仔数比引进种猪高1.2头。杜洛克母猪初产窝产仔数达9.5头,经产窝产仔数达10.0头。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3.5 d,长白猪为162.1 d,杜洛克猪为157.9 d;子一代后代达100 kg体重日龄大白猪为168.9 d,长白猪为167.6 d。引进原种的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3.7 mm,长白猪为13.5 mm,杜洛克猪为12.6 mm;子一代后代达100 kg时活体背膘厚大白猪为12.6 mm,长白猪为13.1 mm。说明引进新加系猪只已适应西南地区的环境条件和当地的饲养管理,保持了其产仔数高、生长速度快等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8.
湘沙猪配套系以地方良种沙子岭猪和引进品种巴克夏、大白猪为育种素材,经过5个世代的持续选育,分别育成XS1系(终端父本)、XS2系(母系父本)、XS3系(母系母本)3个专门化品系。各专门化品系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遗传稳定。XS1系初产总仔数10.7头,产活仔数10.3头;经产总产仔数11.8头,产活仔数11.4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5.4 d,背膘厚9.9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6.5 d,背膘厚10.8 mm。XS2系初产总仔数10.0头,产活仔数9.5头;经产总产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8头;公猪达100 kg日龄168.8 d,背膘厚12.5 mm;母猪达100 kg日龄169.7 d,背膘厚13.5 mm。XS3系初产总仔数10.2头,产活仔数9.4头;经产总产仔数11.1头,产活仔数10.3头;公猪达50 kg日龄193.9 d,背膘厚15.6 mm;母猪达50 kg日龄185.7 d,背膘厚17.9 mm。配套系父母代总产仔数12.4头,产活仔数11.9头。配套系商品猪30~100 kg期间平均日增重832.44 g,料重比3.16;100.6 kg屠宰,屠宰率73.0%,胴体瘦肉率58.2%,系水力93.26%,肌内脂肪含量2.9%,肉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近期,河北省畜牧良种站种猪场从美国引进种猪60头,其中种公猪40头,种母猪20头,包括大白、长白和杜洛克三个品种。这批种猪将于六月中旬抵达天津隔离场,进行隔离观察。据了解,该批种猪生产指标优好,145日龄母猪的体重达到100公斤,背膘厚12毫米;140日龄公猪的体重达到100公斤,背膘厚10毫米。  相似文献   

10.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11.
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以来我国猪主要经济性状进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自2010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发展,对我国生猪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本研究收集2010—2019年全国猪育种数据,分析我国猪育种主要考虑的3个目标经济性状表型和遗传进展,反映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成效。结果表明:我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种猪登记和性能测定数据量逐年增长,建立了约15万头母猪组成的育种核心群;杜洛克、长白和大白3个品种猪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达100 kg体重日龄为0.90、0.67、0.5 d和0.51、0.3、0.4 d;100 kg活体背膘厚为0.07、0.06、0.04 mm和0.06、0.02、0.02 mm;长白和大白总产仔数平均每年表型和遗传进展为0.10、0.17头和0.013、0.016头,杜洛克主要考虑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总产仔数变化不大。3个品种核心群群体结构不断优化,更新速度加快,我国猪育种工作进入了"引种-适应-改良-提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组建8个独立血统10头公猪、50头母猪含2个品系的大白核心选育群,通过场内种猪测定,应用GBS育种软件估计单项育种值,根据综合选择指数大小进行选留。经过4个年份的选育,年份平均校正增重公猪提高7.90%,母猪提高7.41%,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日龄缩短了1.176 d;平均校正背膘厚公猪下降了9.54%,母猪下降了7.54%,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达100 kg体重背膘厚育种值减少0.159 mm,母猪总产仔数逐年提高,产仔数育种值增加0.029头;综合选择指数提高3.84%。选育结果表明,组建优秀的核心选育群,通过不同品系间的杂交,能够培育出高性能大白专门化母系种猪。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河北省种畜禽质量监测站2014—2015年的种猪性能测定数据包括30~100 kg平均日增重、3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100 kg体重眼肌面积、饲料转化率和抗体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在不同季节生长性能存在差异,如大白和长白品种30 kg体重日龄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P<0.05),杜洛克品种100 kg体重眼肌面积和测定期饲料转化率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P<0.05),不同品种种猪生长性能存在差异,如达30 kg体重日龄杜洛克明显高于大白和长白,校正达100 kg体重眼肌面积杜洛克猪>大白种猪>长白猪,且杜洛克猪与大白种猪、长白猪差异显著(P<0.05),测定期饲料转化率,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且杜洛克猪与大白猪差异显著(P<0.05)。猪群免疫合格率与死淘率呈负相关等关系,即总体免疫合格率较高的猪群,死淘率也相应较低。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6,(4)
为测定新美系猪生长肥育性能,试验选择生长发育正常、体重33.77 kg左右、系谱档案完整的新美系长白、大白、杜洛克和巴克夏母猪各12头,按品系分4栏饲养。预试期7 d,正试期83 d。试验期间,各品系猪饲喂相同营养水平饲粮(前期消化能13.58 MJ/kg,粗蛋白质16.07%;后期消化能13.40 MJ/kg,粗蛋白质14.66%),饲养试验结束时用B超测定试猪活体背膘厚。结果表明,试验全期,日增重,大白猪最高为780.12 g,巴克夏猪最低为702.93 g,大白猪日增重比巴克夏猪日增重显著高10.98%;料重比,大白猪最低为2.54,巴克夏猪最高为2.96;达100 kg体重日龄,长白猪、杜洛克猪和巴克夏猪分别比大白猪(164.02 d)多1.05 d、2.4 d和4.03 d,但各品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杜洛克猪最低为10.72 mm,巴克夏猪最高为12.44 mm,但各品系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新美系长白猪和大白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较好,杜洛克猪次之,巴克夏猪较差。  相似文献   

15.
生长速度是猪的主要经济性状之一,生猪达100千克时日龄每缩短1天,将至少节约饲料1千克。河南省种猪联合育种协作组把这一性状作为主要测定性状来指导种猪的选育和选配,在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三个品种当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材料和方法河南省18家种猪场的大约克、长白和杜洛克后备种公、母猪,测定猪的体重范围在80~105千克之间(早晨空腹称重,测定数据应用中国农业大学的GBS育种软件校正处理)。2测定结果比较2.1大约克种猪2000年共测定大约克种猪354头,所测公猪和母猪达100千克体重的日龄分别为170.8天和183.9天;2004年前5个月测定种猪…  相似文献   

16.
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经6世代选育,大约克体重达100kg背膘厚为12.7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59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1.4头,窝均产活仔数10.8头;长白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为12.5mm,30~100kg的平均日增重为821g,料重比2.4,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1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3头,窝均产活仔数9.9头;杜洛克体重达100kg的背膘厚12.5mm,30~100kg平均日增重844g,料重比2.3,体重达100kg的校正日龄为162d,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10.2头,窝均产活仔数8.5头。3个品种胴体瘦肉率在65%以上。加系种猪适应强,在广西高温高湿条件下具有较强优势,其体形好,四肢粗壮,后躯丰满,繁殖力强,生长快,耗料低,健康程度高,肉质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采用群体闭锁式核心群选育法,测定川乡黑猪世代种猪生产性能,根据综合指数高低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留优秀个体。完成了7个世代生产性能测定,旨在研究和提高川乡黑猪的生产性能,为养猪生产提供优秀黑种猪。结果表明:经过0~7世代的选育,其产仔数达10.27头,产活仔数9.58头;G7世代达100 kg体重校正日龄公猪、母猪分别达160.22 d、160.09 d,校正活体背膘厚公猪、母猪分别为9.95 mm、10.89 mm;G7世代肥育性能达100 kg体重日龄、活体校正背膘厚、料重比分别为160.56 d、10.25 mm、2.55。研究结果表明,川乡黑猪经世代选育后,生产性能良好,是一个优秀的黑色种公猪。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母猪品种和体况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长大、大长母猪的繁殖期体况变化和窝产仔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母猪体况和繁殖性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品种显著影响其繁殖性能,长白和大约克母猪的总产仔数、21日龄仔猪数、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均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其中总产仔数、21日龄仔猪数分别多0.96头和1.98头(P0.05),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增加7.19%和25.37%(P0.05),而与长大和大长二元母猪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繁殖期背膘厚均显著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长白和大约克母猪配种、孕30d、分娩和21日龄仔猪断奶背膘厚均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提高6.63%~12.31%(P0.05),但与长大和大长二元母猪4个节点背膘厚差异不显著(P0.05)。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背膘厚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出生窝重、21日龄窝重等繁殖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由此可见,母猪品种与其繁殖期体况变化显著影响繁殖性能,提示在种猪繁殖性能方面应对这些因素加以优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对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影响,选取214和108头分别由美系和加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出生时间相近(±2 d)和体重相近(35±5 kg)的后代三元商品猪进行育肥饲养,结束饲养后开展屠宰试验,测定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和肋骨数。结果显示:加系杜洛克商品后代的背膘厚度、眼肌厚度显著(P<0.05)高于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瘦肉率、肋骨数显著(P<0.05)低于美系杜洛克。同一品系不同性别间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均不显著(P>0.05),加系商品公猪肋骨数极显著低于母猪肋骨数(P<0.01)。结论: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胴体性状优于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  相似文献   

20.
利用MTDFREML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MTDFREML软件包估计大约克双肌臀种猪活体背膘厚遗传力。首先用SAS软件包对固定效应进行不同水平间差异显著性检验 ,尔后确定固定效应的水平数 ,最后用MTDFREML进行遗传参数估计 ,得出大约克双肌臀种猪 1 0 0kg体重时活体背膘厚遗传力的估值。这对于大约克双肌臀种猪的育种实践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