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机抽取我国西南地区102家不同规模饲料生产企业的205份仔猪配合料与青年母猪配合料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对含量超过国家限量值80%以上的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复查。对于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样品,采用液质联用法(HPLC-MS/MS)确认,综合分析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获得试验最终数据。结果发现,五省市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全部被检出;呕吐毒素除广西省稍低外,其余省市均被全部检出;伏马毒素检出率最低为四川省。该批饲料样品中的毒素平均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伏马毒素在所有样品中超标率为0,其他毒素超标率在不超过20%。分析认为,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以及伏马毒素在西南地区猪配合饲料中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污染范围较广,建议饲料生产企业应该继续加强对原料和产品的品控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北京地区猪场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赭曲霉毒素A(OTA)的含量,以了解北京地区饲料中OTA污染情况。试验抽样采集北京市昌平区、大兴区、延庆区、平谷区、顺义区5个区县15个猪场131份饲料样[玉米14份、豆粕11份、麸皮13份、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17份、猪全价配合饲料76份]进行OT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豆粕、麸皮和DDGS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92.86%、63.64%、76.92%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22.12、10.81、7.78和22.46μg/kg,仅发现玉米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7.14%。乳猪料、仔猪料、中猪料、大猪料、怀孕母猪料和哺乳母猪料中OTA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85.70%、85.70%、94.44%、90.00%和100.00%,平均含量分别为4.39、15.74、11.66、13.07、47.75和15.40μg/kg,仅发现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超标,超标率为20.00%,其他配合饲料中OTA含量均较低。综上所述,不同饲料或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存在差异,本调研结果发现玉米和怀孕母猪料中OTA含量部分超标,其他猪全价配合饲料及饲料原料中OTA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年三原、渭南、汉中等地因霉菌素污染造成仔猪腹泻死亡,为此对陕南、关中地区的部分饲料加工企业的饲料用玉米、仔猪配合料、育肥猪配合饲料、母猪配合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进行了抽样调查和风险摸底监测。100批次样品全部采用酶联免疫快速试剂盒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72.37%,超标率为4%;赭曲霉毒素虽未超标,但检出率高达48.48%;呕吐毒素的检出率最高,高达96.97%,超标率高达529,6,是所有产品中污染率和污染程度最高的。调查结果表明:我省陕南、关中地区的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黄曲霉毒素次之,赭曲霉毒素的污染相对较低。并对饲料科学管理防潮通风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3):51-54
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西南5省市猪配合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分布情况,为实际生产提供一定参考和理论依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来自西南不同地区、不同企业规模的猪配合饲料样品(共205份)进行试剂盒初筛,将AFB1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80%以上的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认,选择两种方法所测结果差异较大的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复查,分析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试验结果,获得试验最终数据。从不同地区看,贵州省的饲料样品AFB1全检出,但超标率为0;云南省的样品检出率最低,为44.12%,所有样品均未超标;其余三省市(四川、重庆、广西)的饲料样品检出率均在72%~73%,超标率不超过10%。从企业规模看,小规模企业(年产2万t~5万t)AFB1检出率最高,为72.22%,稍高于中等企业规模(年产5万t~10万t)和大规模企业(年产大于10万t);超标率方面,小、中、大规模生产企业样品中AFB1超标率分别为7.41%、3.17%和1.14%。从不同生理阶段的饲料看,仔猪料和后备母猪料受AFB1污染不显著(P0.05),但检出率均较高。调查结果提示: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饲料生产企业以及不同生理阶段的猪配合饲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AFB1污染,饲料质量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西南地区肉禽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分布规律。从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广西和云南)不同规模饲料厂随机抽取100份肉禽(肉小鸭前期、肉仔鸡前期和肉仔鸡后期)配合饲料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初筛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复查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FB)的含量。结果表明,肉禽配合饲料中AFB_1、DON、ZON和FB的检出率分别为89%、96%、85%和94.74%,AFB_1和ZON的超标率分别为18%和5%,而DON和FB无超标样品;不同地区的肉禽配合饲料中AFB_1、DON和ZON的平均含量之间存在差异,其中,肉禽配合饲料中AFB_1含量最高的是重庆(11.76μg/kg),DON含量最高的是四川(1.23 mg/kg),ZON含量最高的是云南(0.26 mg/kg);不同品种的肉禽配合饲料中AFB_1含量由高到底依次是肉小鸭前期、肉仔鸡后期和肉仔鸡前期配合饲料,DON和FB含量最高的是肉仔鸡前期配合饲料,而ZON含量最高的是肉仔鸡后期配合饲料,不同品种肉禽配合饲料中4种霉菌毒素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不同规模饲料厂来看,大规模饲料厂(年产量10万t)的饲料产品的污染水平比小规模饲料厂(年产量2万~5万t)低,但是不同规模饲料厂肉禽配合饲料中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我国西南地区肉禽配合饲料普遍受到AFB_1、DON、ZON和FB的污染,其中AFB_1的超标率较高,4种霉菌毒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和不同饲料厂规模的饲料产品中的含量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广西地区配合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西分布在10个不同市县的19个规模化种猪场30批种猪配合饲料及全区的猪、牛、禽、鱼配合饲料47批,合计77批全区有代表性的饲料样品进行了6种常见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表明:①所测饲料普遍受到6种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T-2毒素和黄曲霉毒素B1的检出率为100%。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在所测饲料中污染较为严重,超标率为10.0%~100%;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相对较轻,未超标。②所检种猪配合饲料中至少含有一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100%,同时含有5种所检霉菌毒素的污染率为52.6%,同时含有2种超标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污染率为36.8%。③种猪场配合饲料比全区各地配合饲料样品污染要轻。  相似文献   

8.
试验随机采集北京、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饲料原料共179份、配合饲料共61份,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所采集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被检饲料原料中,棉粕/棉籽、麸皮、青贮饲料ZEA检出率为100%,但均没有超过我国限量标准。其中,玉米和DDGS中ZEA含量最高,阳性平均值分别为477.14μg/kg和417.67μg/kg,超标率分别为23.21%和13.33%;在被检配合饲料中,大猪料污染较为严重,阳性平均值为510.42μg/kg,为中度污染。乳猪料和其他配合饲料ZEA含量较低,但检出率高达100%。由于试验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此次试验结果仅代表我国部分地区ZEA污染情况,不具有全国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本次研究旨在了解霉菌毒素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污染分布规律。对西南地区(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来自不同规模饲料厂的蛋禽(蛋鸡、蛋小鸡和蛋鸭)的95个配合饲料进行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_1(AFB_1)、玉米赤霉烯酮(ZON)、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FB)]含量检测,检测方法先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ELISA)法初筛,对含量超过国家限量值的80%的样品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复查。结果表明:1)AFB_1、DON、ZON和FB的检出率分别为83.16%、93.68%、94.74%和100.00%,AFB_1和ZON的超标率均为3.16%,而DON和FB均无超标。不同省市之间蛋禽饲料产品中的AFB_1、DON和ZON的平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AFB_1含量最高的是重庆,为10.9μg/kg,DON含量最高的是四川,为1.07 mg/kg。2)不同蛋禽饲料品种之间的4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3)不同规模饲料厂中的蛋禽饲料样品的AFB_1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AFB_1含量最高的是小规模饲料厂(年产量5万t)的饲料,为6.36μg/kg。由此可见,我国西南地区的蛋禽配合饲料中AFB_1、DON、ZON和FB的污染广泛,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饲料厂蛋禽饲料间的霉菌毒素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次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2,423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T-2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T-2毒素污染较为普遍,玉米、玉米副产物、小麦、小麦副产物和饼粕类样品中检出率均高于20%,但污染程度较轻,所有样品中均无超标。从地区来看,T-2毒素污染较为严重是西南和华南地区。从抽样环节来看污染较为严重的是养殖场(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掌握我省肉牛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养殖场户及饲料加工企业开展霉菌毒素防控,避免霉菌毒素污染对饲料品质和肉牛健康的危害,降低经济损失。[方法]本研究对来自河南省泌阳县8个养殖场户的22份肉牛饲料原料进行分析,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及T-2毒素(T-2)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2份饲料原料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其中,72.73%的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AFB1是污染最为严重的毒素,检出率高达90.91%,超标率达59.1%,尤其是在麦秸、花生秧和玉米中的污染表现得更为突出。其次是T-2毒素,检出率为77.27%,在麦秸和青贮玉米中污染严重。DON、 ZEN及OTA毒素检出率为36.36%、 27.27%及27.27%,其中,DON毒素的最大检测值为5 830.3μg/kg。[结论]以上结果表明,泌阳县肉牛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普遍存在,霉菌毒素共存现象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饲料中17种霉菌毒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水(80∶20,v/v)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离心后提取液直接用0.1%甲酸溶液(5 mmol/L乙酸铵)稀释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分离,用0.1%甲酸溶液(5 mmol/L乙酸铵)-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雷索酸内酯类化合物为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基质校准外标法定量。各物质峰面积与样品质量浓度(6种黄曲霉毒素浓度范围0.15~25μg/L,T-2和HT-2浓度范围为0.25~25μg/L,赫曲霉毒素A浓度范围为0.125~12.5μg/L,2种伏马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浓度范围为5~500μg/L,5种雷索酸内酯类化合物浓度范围为1.25~250μg/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添加回收实验结果表明,17种霉菌毒素猪、鸡配合饲料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5%~90.9%,批间RSD在4.30%~9.13%。17种霉菌毒素在猪、鸡配合饲料中的检测限为0.50~10.0μg/kg,定量限为2.50~30.0μg/kg。该方法能满足饲料中17种霉菌毒素含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2年上半年,从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广西、云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北京、辽宁、黑龙江17个省市的饲料厂和养殖场收集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476份,检测了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结果表明,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烟曲霉毒素Bl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配合饲料样品中3者检测的平均值分别为607.6μg/kg、808.5μg/kg和2349.2μg/kg,超标率也分别达到24.6%、24.1%和18.3%。另外,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梅雨时节尤其应多加防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临泉县规模化羊场常用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安徽省临泉县22家存栏数在500只以上的规模化羊场采集8类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共55份,包括豆粕2份、小麦及麦麸6份、玉米10份、大豆皮2份、羔羊精料补充料13份、肉羊精料补充料8份、育肥羊全价配合饲料7份以及羊场自配饲料7份。利用荧光定量检测法快速检测饲料样品中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含量,计算不同饲料样品中3种霉菌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结果]55份饲料及饲料原料样品中,AFB1、ZEN和DON的总体检出率分别为50.90%、56.36%和69.09%,总体超标率分别为7.27%、5.45%和5.45%。在AFB1检测方面,有5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肉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最高,为75.00%;羔羊精料补充料和肉羊精料补充料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5.38%和12.50%;玉米的检出值最大,为53.5μg/kg。在ZEN检测方面,有6类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羔羊精料补充料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就种公猪、妊娠母猪、母猪分娩、哺乳母猪、仔猪、肥育猪、后备猪等不同饲养阶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今后发展生猪生产具有推广作用和应用价值。1种公猪生产操作规程1.1喂料。以日喂2.0~2.5kg/头,饲料形态以湿料为主,喂3次/d。饲养标准配合饲料消化能为12.9MJ/kg,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掌握昆明市部分奶牛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采集了昆明市部分奶牛场(养殖小区)的饲用玉米面、全株玉米青贮,全混合日粮(TMR)共80 批次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定80 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玉米赤霉烯酮(ZEN)、伏马毒素(FB1+FB2)、T-2毒素、呕吐毒素(DON)6 种霉菌毒素含量,超标情况按照《GB 1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结果]玉米面中ZEN检出率88.2%,平均值为(1 047.2±935.5)μg/kg,超标率达到76.4%; DON检出率82.3%,平均值为(1 375.2±635.2)μg/kg,FB1+FB2+FB3检出率35.3%,平均值为(277.4±490.9)μg/kg,AFB1检出率为35.3%,平均值为(8.6±2.9)μg/kg;OTA、T-2毒素均未检出。TMR中DON检出率25%,平均值为(1 047.2±935.5)μg/kg,AFB1检出率为16.7%,平均值为(2.3±1.2)μg/kg,ZEN检出率16.7%,平均值(120.1±112.6)μg/kg,均未超标;OTA、T-2毒素、FB1+FB2+FB3均未检出。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中DON检出率47.1%,平均值为(1 375.2±635.2)μg/kg,ZEN检出率为29.4%,平均值为(142.5±191.1)μg/kg,均未超标;AFB1、OTA、T-2毒素、FB1+FB2+FB3均未检出。[结论]霉菌毒素检出率:DON>ZEN>AFB1>FB1+FB2+FB3 >T-2毒素和OTA;污染程度:玉米面>全株玉米青贮>TMR。三类饲料中霉菌毒素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玉米面霉菌毒素污染风险最大,在运输、存储、使用时要予以高度关注,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5,(5):41-45
本次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2 423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呕吐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呕吐毒素污染主要存在小麦、小麦副产物、玉米和玉米副产物中,饼粕类样品污染较轻。从地区来看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是华北地区,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29.1%。从抽样环节来看污染最为严重的是粮食集散地,大于1 000μg/kg的样品比例为为34.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鸡场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从新疆部分地区规模化鸡场采集豆粕(78份)、玉米(72份)、麦麸(60份)及全价配合饲料样品(80份)共计29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0份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和T-2毒素(T-2)含量。结果表明,豆粕、玉米、麦麸及全价配合饲料样品中4种霉菌毒素检出率在52.7%~100.0%之间,豆粕中AFB1和ZEN超标率分别为9.2%和6.2%,玉米中AFB1和ZEN超标率分别为16.2%和8.4%,全价配合饲料中AFB1和T-2超标率分别为19.8%和12.6%。说明该地区规模化鸡场中豆粕、玉米、麦麸及全价配合饲料存在AFB1、ZEN及T-2等3种霉菌毒素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这里介绍的生产指标,可供农户规模养猪制定生产计划时参考:母猪群正常分娩的百分率为90%,每头母猪年产2窝,窝产活仔猪10—12头,窝断奶仔猪头数8.5—10.5头,仔猪45日龄断奶体重8—10kg,断奶猪80日龄体重20kg,肥育猪210日龄体重90公斤,出栏猪(90—100kg)耗配合料250kg/头、耗青饲料500kg/头,母猪年耗精料300~400kg/头、耗青饲料2000—3000kg/头,每千克增重耗料3.5—4kg,商品猪头均利润35—50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掌握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2种真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状况,对117份饲料样品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依据《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平均检出率分别为52.1%和44.4%,最大检测值分别为13.64μg/kg和2.37mg/kg。饲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呕吐毒素均有检出的共24批,检出率为20.5%。从检测结果得出,黄曲霉毒素B1存在超标现象,不合格率为0.85%;在饲料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虽有检出但无超标情况。这表明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污染情况普遍存在,今后应加大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