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分析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和流行,对发病国家的养猪业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我国已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开展非洲猪瘟相关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储备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非洲猪瘟流行现状,并综述了我国研究学者在非洲猪瘟各种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加强我国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储备与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感染非洲猪瘟病毒(ASFV)后引起的一种致命的猪的传染病。非洲猪瘟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相关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病毒共包含24个基因型,而在我国流行的是基因Ⅱ型、血清8群。该病毒广泛存在于病猪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其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也较多。病猪的污染物只要与健康猪存在直接或间接接触,均能感染该病。目前仍未研制出可用疫苗对该病进行预防,因此快速可靠的诊断技术对于该病的防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非洲猪瘟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以便为大家在基层开展非洲猪瘟的防疫防控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小型生猪养殖场(户)是我国生猪产业的主力军,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防疫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非洲猪瘟发生风险较高。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做好中小型养猪场(户)的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对我国生猪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团队根据多年工作经验从非洲猪瘟防控实际出发,梳理总结了中小型生猪养殖场(户)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要点,以期降低非洲猪瘟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染问题,本文以非洲猪瘟诊断工作与综合防控工作为例,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诊断,并提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的具体措施,为我国生猪养殖工作人员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相关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非洲猪瘟紧急预防控制技术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洲猪瘟是原发于非洲肯尼亚的猪的一种重要病毒性传染病,2018年8月3日首次发生于我国沈阳。该病来势凶猛,截至10月16日,已在我国9个省份引发39次疫情。我国非常重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具备了较好的科技储备,但疫情形势发展超乎预期,出现许多始料未及的情况,仍需要重新梳理防控技术需求,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就此,简要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特性,归纳了我国目前非洲猪瘟防控技术需求,建议深入开展快速特异诊断技术、流行病学、病原学等急需技术研究,开展野猪和软蜱传播媒介与非洲猪瘟流行关系和非洲猪瘟免疫与疫苗等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2018年我国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疫情迅速蔓延至我国的31个省份。随着疫情的发展,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技术成为养殖企业及时发现和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一个手段。本文从非洲猪瘟病毒的核酸检测技术、完整病毒颗粒检测技术和抗体检测方法等3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面的技术和方法。并列举了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病毒诊断制品的注册批准情况,以期为养猪企业在排查(检测)非洲猪瘟病毒、选择诊断试剂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一种严重的"世界经济"动物疫病,也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分类、形态结构及特性,阐述了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媒介蜱进行传播,分析了非洲猪瘟的实验室诊断和区域化管理方法,并提出了搭建整体性防控体系、加强野生动物研究、加强疫苗研发等建议,以期为我国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及防控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兽医学报》2019,(2):357-369
非洲猪瘟在我国境外已流行多年,2018年在我国首次出现。现概要介绍了非洲猪瘟流行、病原特性、临床特征、发病机制、诊断技术、疫苗研究和防控的基本情况,并讨论了非洲猪瘟防控面临的主要技术等问题,以便对非洲猪瘟及其防控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0.
近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全国非洲猪瘟现场快速检测试剂比对结果,由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首创的非洲猪瘟病毒荧光热对流PCR(简称cPCR)快速检测试剂盒及便携式cPCR扩增仪顺利通过比对和专家评审,批准应用于非洲猪瘟防控,为我国非洲猪瘟病毒现场即时准确诊断再添利器!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ASF)是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可达100%,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乡镇畜牧站是我国动物疫情防控的基础单位,在全国动物疫情防控系统中,担负着动物疫情排查,防控消毒,政策宣传,非洲猪瘟知识普及,技术培训等工作,是国家防控非洲猪瘟的基础力量。笔者长期在乡镇畜牧站工作,这里简单介绍乡镇畜牧站在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出血性、接触传播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我国作为养猪大国,非洲猪瘟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有可用的商品化疫苗,只有尽早地发现非洲猪瘟并严格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源才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随着非洲猪瘟流行特征的变化,非典型临床病例、慢性感染猪逐渐增多,病毒血症不明显并且排毒不规律,仅靠病原学存在漏检可能,而血清学检测可作为病原学检测的补充,对于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病毒结构、诊断标识以及现阶段常用的非洲猪瘟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供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研究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了积极防控非洲猪瘟,作者从第七届李曼养猪大会上多位专家的研究报告中整理出有关非洲猪瘟防控技术资料,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本文在简述非洲猪瘟在我国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措施:认识防控的难点(我国生猪散养模式和肉品消费习惯不利于非洲猪瘟防控,全世界范围内尚无有效疫苗对非洲猪瘟进行免疫);抓住防控的重点(严格生猪调运监管,充分发挥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作用,严格规范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严格规范畜禽屠宰检疫工作,全面加强监测排查,坚决果断处置疫情);掌握防控的关键(落实生产经营主体防疫责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落实政府部门监管责任);落实防控的基点(对官方兽医、公职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和集中培训,强化正面宣传引导、普及非洲猪瘟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概况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最急性和急性死亡率可达100%。自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都暴发了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疫苗研制的进展,分析了非洲猪瘟防控现状,提出了防控非洲猪瘟的目标、策略和措施,希望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ASF)是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自从2018年8月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非洲猪瘟病毒(ASFV)在我国已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目前既没有安全有效的预防疫苗,也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传播途径多且复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结合防控工作实践,提出后非洲猪瘟时代常态化综合防控措施的思...  相似文献   

17.
王志伟  王志刚  陈静 《猪业科学》2020,37(6):140-141
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复杂,在自然环境中的病毒清除难度大。2018年8月暴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养猪业产生巨大且长期的影响,影响了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畜产品安全。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难度极大,疫情预防难度大,非洲猪瘟的防控成为了行业内长期艰巨的工作。文章对规模化生猪屠宰厂的非洲猪瘟的防控提出了五点对策,以期可以为屠宰厂在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猪群间的发病率、病死率均可高达100%,已在我国和全球范围内的众多国家和地区发生,给畜牧养殖和其他行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目前,该病并无疫苗,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本文就非洲猪瘟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与机体的相互作用、防控措施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将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汇总综述,旨在为非洲猪瘟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其防控有赖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消毒灭源.本研究在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B646L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引物、探针,建立了基于微芯片的ASFV免提取荧光PCR检测技术.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芯片PCR可用于我国不同地区ASFV毒株...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的流行、诊断及综合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生、扩散、流行,特别是俄罗斯及其周边地区,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为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范工作,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及实验室诊断、风险因素、综合防控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加强人民对非洲猪瘟的认识,增强各猪场及进出口岸对非洲猪瘟的检疫防范意识,加大检验力度,为防止非洲猪瘟传入我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