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瑞鹏 《中国奶牛》2014,(15):46-48
乳酸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重要的益生菌。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够黏附定植并形成黏膜生物屏障,帮助肠道抵御各种致病菌的感染,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乳酸杆菌的黏附是由其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胞外多糖等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的过程。为深入研究黏附机制,本文主要对乳酸杆菌黏附肠道上皮的黏附素和受体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酸杆菌与肠道黏附相关表面因子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杆菌为应用最早、研究最多的益生菌种之一.乳酸杆菌通过表面分子对肠道形成黏附和定植而发挥生理作用,包括养分消化吸收、排斥病原菌和调节免疫等.本文就乳酸杆菌表面蛋白(S层蛋白、引物酶sortase依赖蛋白、黏膜结合蛋白和胞外间质黏附的调节性表面蛋白)和非蛋白类黏附相关因子(脂磷壁酸和细胞外多糖)结构及其在黏附中作用的研...  相似文献   

3.
乳酸杆菌益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 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乳酸杆菌作为益生菌广泛用于人和动物.本文综述了乳酸杆菌改善宿主健康的机制.乳酸杆菌可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如乳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或者通过竞争营养或肠道黏附位点来抑制致病菌;通过诱导黏附素的分泌或阻止细胞凋亡而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从而保护肠道.文章重点讨论了乳酸杆菌表面成分(表面蛋白、脂磷壁酸和肽聚糖)与肠道受体(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阐述了他们结合后启动免疫调节信号,调控肠道免疫功能以发挥改善健康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市售酸奶中添加的乳酸杆菌益生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其产H2O2量及与宫颈癌HeLa细胞黏附能力进行分析,并初步判定酸奶中的乳酸杆菌是否对女性生殖道健康具有潜在的保健作用.实验共分离鉴定出10株乳酸杆菌,其中,嗜酸性乳杆菌5株、干酪乳杆菌1株、瑞士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1株、植物乳杆菌1株和德式乳杆菌1株.只有瑞士乳杆菌产H2O2量较高且与HeLa细胞的黏附作用较强,其余乳酸杆菌产H2O2的能力偏低.大部分国内外市售酸奶产品中添加的益生菌不具备抑制女性生殖道感染有关的生理生化特性,只有瑞士乳杆菌可能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健康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GenBank中乳酸杆菌16 S~23 S rRNA基因间沉默区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鏊定猪源乳酸杆菌分离株HZ521;并通过体外试验,以嗜酸乳酸杆菌ATCC 4356为参考菌株,探讨HZ521株的益生素作用.部分16 S~23 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属于瑞士乳酸杆菌.HZ521株具有较强的产酸能力,能耐受强酸,对Hela细胞的黏附率为87.2%,显著高于ATCC 4356株(P<0.01).表明瑞士乳酸杆菌HZ521株具有益生素特性,可作为肠道益生素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三株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益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猪肠道内乳酸杆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乳酸杆菌在仔猪饲粮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取健康猪粪便,利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和单克隆纯化,共获得三株乳酸杆菌,通过生化鉴定、16Sr RNA基因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确定分离菌株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采用牛津杯法、活菌计数法和细胞试验等研究三株乳酸杆菌体外抑菌活性、黏附性及竞争性黏附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的益生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三株乳酸杆菌培养上清液的抑菌圈直径(P0.01)和抑菌效果(P0.01)差异均极显著,并且以植物乳杆菌培养上清液的抗菌效果为最佳;三株乳酸杆菌均可黏附于IPEC-J2细胞,并且以植物乳杆菌黏附IPEC-J2的菌数为最多;与对照组相比,三株乳酸杆菌对大肠杆菌黏附IPEC-J2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P0.01),并且以植物乳杆菌抑制黏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定黏蛋白模型,结合细菌同位素γ-32P-ATP标记法,探讨犬源肠球菌E01和E16、犬源大肠杆菌DE、鸡源德氏乳酸杆菌德氏亚种N11及猪源约氏乳杆菌JJB3和致病性大肠杆菌ATCC25922和CVCC2060对本地犬各肠段黏蛋白的黏附能力;肠球菌E16和大肠杆菌DE各自的黏附机制;2株犬源肠球菌以3种作用方式(排斥、竞争、取代)对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测试菌株在犬各肠段黏蛋白模型上的黏附值均不同;2株犬源肠球菌和1株猪源乳酸菌的黏附性能显著优于犬源大肠杆菌DE和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乳酸肠球菌E16表面的碳水化合物结构和糖蛋白参与了黏附过程,大肠杆菌菌体蛋白在黏附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乳酸肠球菌的黏附受体对高碘酸钠和胰蛋白酶处理不敏感,大肠杆菌DE的黏附受体具有碳水化合物结构,可能为糖蛋白类物质;在肠球菌与病源菌的3种作用方式中,取代和排斥方式对病原菌黏附抑制效果较好。这表明2株犬源肠球菌具开发为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利用兔抗鸡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血清,以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不同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日龄鸡嗉囊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81;1日龄鸡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D450nm值为0.168;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00和0.123。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乳酸杆菌黏附配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43和0.132;小肠,0.148和0.134。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益生菌,是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乳酸菌在宿主肠道中持久发挥生理功能的前提是能在宿主上皮细胞膜上发生黏附。因此,黏附性是乳酸菌发挥作用的功能性指标,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乳酸菌黏附的相关物质和黏附机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兔抗鸡消化道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受体蛋白血清,以琼脂扩散试验、不连续活性-PAGE电泳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对1~40日龄、健康和患球虫病鸡消化道不同部位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鸡嗉囊与小肠部位产生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成分,D450nm值分别为0.236和0.176,4~5日龄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成分达到稳定,D450nm值分别为0.231和0.166。健康鸡体内嗉囊与小肠部位上皮细胞上乳酸杆菌黏附受体蛋白含量比患球虫病鸡明显增多,D450nm值分别为:嗉囊,0.181和0.164;小肠,0.180和0.161。  相似文献   

12.
黏附素是细菌表面某种特定的蛋白质结构或糖脂成分,可存在于细菌的细胞壁、外膜蛋白、鞭毛、菌毛及微毛等结构中。近年来关于细菌黏附素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笔者主要从细菌黏附素的发现、黏附现象及其机理、主要的一些细菌黏附素与黏附素受体、细菌黏附素研究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功能性寡糖对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增殖的影响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黏附性的影响。试验用8种功能性寡糖以0.25%的添加量分别增殖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测定其对增殖的影响;并以IPEC-J2作为体外模型,通过菌落计数的方法,研究不同功能性寡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黏附IPEC-J2的影响。结果表明:1) 8种功能性寡糖对细菌的增殖作用有差异,果寡糖对有益菌的增殖效果最显著,且对有害菌增殖效果最低并有一定抑制生长的趋势。2) 8种功能性寡糖均能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IPEC-J2的黏附性(P<0.05),其中甘露寡糖对沙门氏菌的黏附抑制作用最好,果寡糖则对大肠杆菌黏附抑制作用最明显。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功能性寡糖不仅能够促进有益菌大量增殖,而且对有害菌增殖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且不同功能性寡糖对细菌的促进作用差异显著; 8种功能性寡糖能够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乳酸杆菌对于动物的肠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研究圈养非人灵长类动物肠道乳酸杆菌,无菌采集不同品种的表观健康的圈养灵长类动物新鲜粪便,进行乳酸杆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试验、细胞黏附试验和对大肠杆菌抑菌试验,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杆菌,有3株菌Lac5-2、Lac5-4、Lac6-2在pH 3.0和胆盐浓度0.5%时表现出良好耐酸耐胆盐性能,且无耐药性。其中菌株Lac6-2黏附性及对大肠杆菌的黏附抑制性均较好,黏附率为16.2%(MOI=100),黏附抑制率为85.5%(MOI=10)。经16S r DNA测序,Lac5-2、Lac5-4、Lac6-2均为罗伊氏乳酸杆菌。最终确定菌株Lac6-2为候选优势益生菌株。该研究为利用乳酸杆菌防治圈养野生动物消化道疾病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用扫描电镜观察健康鸡嗉囊黏膜表面正常菌群与黏膜细胞结合的状态,结果发现,嗉囊黏膜表面覆盖着大量的乳酸杆菌,将乳酸杆菌放大可见,其表面以伪足样丝状物与嗉囊黏膜细胞紧密结合。用透射电镜观察乳酸杆菌黏附消化道上皮细胞(CaCo-2cell)的状态发现,上皮细胞与乳酸杆菌相结合后其结构没有变化,菌体结构也完好无损。另外,用透射电镜对乳酸杆菌表面黏附物质被提取前后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细菌被提取蛋白后,细菌细胞壁变薄、透明、凹凸不平,而未提取蛋白的细菌表面结构正常,表明乳酸杆菌表面存在着某种蛋白物质,这种物质就是上皮细胞发生结合的黏附素蛋白。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乳酸菌黏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试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观察乳酸杆菌在不同条件下(如p H值、温度、离子浓度)黏附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结果表明:p H值为6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为(15.60±0.58)个,较其他p H值时多;与其他温度(30℃和42℃)相比,37℃时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最多,为(22.44±1.05)个/细胞;与其他浓度相比较,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乳酸杆菌数最多的是,2 mmol/L Ca2+时为(11.36±2.36)个/细胞,2 mmol/L Mg2+时为(18.75±1.37)个/细胞,0.005 mmol/L Fe2+时为(22.48±2.78)个/细胞,0.000 5 mmol/L Cu2+时为(20.24±2.35)个/细胞,0.002 5 mmol/L Zn2+时为(17.48±1.59)个/细胞;不同浓度的S2-对乳酸杆菌黏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性影响不显著;0.005 mmol/L I-时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细菌数为(19.68±1.25)个/细胞,其他浓度I-对乳酸杆菌的细胞黏附性影响不显著。说明乳酸杆菌与猪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的最佳酸碱度、温度分别为p H值为6~7、37~42℃;Ca2+、Mg2+、Fe2+、Cu2+、Zn2+、I-等6种离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2,2,0.005,0.000 5,0.002 5,0.005 mmol/L。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对木聚糖的水解效果,并研究不同木聚糖水解产物对细菌增殖及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试验用木聚糖酶A和木聚糖酶B分别来源于毕赤酵母和米曲霉。采用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组合酶1(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3∶7)、组合酶2(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1∶1)、组合酶3(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7∶3)分别水解木聚糖,然后测定木聚糖水解产物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和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木聚糖酶有一定的组合效应,木聚糖酶A、木聚糖酶B、组合酶1、组合酶2、组合酶3组木二糖和木三糖的总含量分别为95.70%、86.79%、93.11%、94.55%和87.55%,其中木聚糖酶A组木二糖含量最高,组合酶2组木三糖含量最高。2)培养20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对大肠杆菌的增殖(以菌液吸光度值表示)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培养20和30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显著促进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P0.05);培养13和17 h时,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显著促进乳酸杆菌的增殖(P0.05)。3)5种木聚糖水解产物均可以显著降低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的黏附率(P0.05)。由此可见,通过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及其组合水解木聚糖,可以产生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要组分的水解产物,从而起到促进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增殖、减少大肠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黏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黏附素是具有黏附宿主细胞能力的细菌表面结构的统称,是直接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黏附的物质,故又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在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宿主发病的过程中,黏附是病原菌接触和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因此,黏附素黏附宿主上皮细胞并使宿主致病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文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的组成成分、黏附机制、种类、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黏附素受体等进行相关综述,为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及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娜  姜中其  由昭红 《养猪》2006,(2):41-43
黏附素(adhesion)是仔猪腹泻性大肠杆菌的一种毒力因子。大肠杆菌只有依靠黏附素黏附到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才能避免肠蠕动和肠液分泌对其的清除作用,并得以在肠内定居和繁殖,进而分泌肠毒素,导致腹泻。此文从黏附素主要类型、黏附素的表达条件、对肠黏膜黏附的特异性及其疫苗在仔猪腹泻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致仔猪腹泻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最常见的几种黏附素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0.
试验对三聚体自转运黏附素(TAAs)的重要功能区第1 703~2 018氨基酸残基区域进行原核表达,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在猪肺上皮细胞的结合部位,通过黏附抑制试验研究该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扩增的adh4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相应的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100%,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1 000的Adh4蛋白,该蛋白能够黏附在猪肺上皮细胞膜表面.猪肺上皮细胞经Adh4蛋白处理后,降低了APP对它的黏附能力,同时Adh4抗体可以抑制该菌对细胞的黏附,黏附菌数与其稀释度呈负相关.结果表明,Adh4蛋白可以介导APP对猪肺上皮细胞的黏附作用,进一步证明了位于N端1703~2018氨基酸残基区域是三聚体自转运黏附素蛋白的功能区,为研究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黏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